a595403325 a595403325
关注数: 20 粉丝数: 941 发帖数: 2,170 关注贴吧数: 237
摩根士丹利华鑫卷入债市反腐 传公司CEO等多人被查   传公司CEO鲍毅及多名背景为高官子女的员工协助调查;公司回应称未涉任何调查   在债市反腐的风口浪尖上,具有外资背景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中枪”。近日有传言称,公司CEO鲍毅和固定收益部多名员工被约谈协助调查,调查内容与近期的债市腐败案有关。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9月3日回复新京报称,公司没有涉及任何调查,针对谣言已报案。   传公司CEO等多名员工被查   近日,一则网络平台的爆料引发关注,该爆料与近期的债市腐败案有关,涉及合资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   消息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CEO鲍毅已被某省检察院办案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公司承销债券与张楠的关系,张楠为原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之子,在鲍毅的授意下,负责固定收益部所有报送国家发改委企业债的幕后沟通工作。   张东生即为近期债市反腐案的主角。8月22日,最高检通报称,张东生因涉嫌受贿犯罪,已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前,据媒体报道,张东生被调查与2005年发行的企业债有关。该案是被去年10月孙明霞案牵出,“债市一姐”孙明霞为自保供出百人名单。   2003-2006年期间,张东生主政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财金司是债券发行的审批机构。   根据上述爆料,某省检察院办案人员进入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总部进行调查,固定收益部多名员工及主管领导均被约谈协助调查,持续时间已经超过10天。   爆料中列举了5位相当有背景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员工,5位员工分别任职于投资银行部和固定收益部。除了张楠外,其他4位员工均为政府官员或大型企业领导的子女。   公司否认涉及调查并称已报案   “公司及管理层没有涉及任何调查,公司运营正常。针对微信里的谣言,我们正在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包括向公安局报案,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追查造谣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新京报回应称。   摩根士丹利华鑫曾对媒体表示,鲍毅现在依然在正常上班,并未接受过任何调查和谈话。而对于张楠的身份,公司表示,相关员工的信息不太清楚,也不便对外透露。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是由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成立的合资公司。华鑫证券在合资公司中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而摩根士丹利持有三分之一股权。合资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债券的自营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013年年报显示,鲍毅为公司总经理。其业务部门中,投资银行和固定收益部的员工人数占比超过60%。   年报称,2013年是公司业务由股权融资为主转向债券融资为重的一年,根据同花顺统计,在债券市场上公司以253.83亿元的承销金额位列全国券商第14位,列国内合资券商第2位。
沪港通激发入市热情 QFII具备大规模入市条件 作为海外投资机构的代表,QFII的投资方向再次受到市场关注。华募集团近期发文称,中报显示,QFII在目前额度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较一季度仍有明显增仓,重要股东持有市值从914亿元上升至972亿元。 “QFII投资额度增加与外管局增加了QFII额度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此外即将于10月份面世的沪港通被认为是蓝筹股的大机遇,沪港通预期引发海外资金进入A股的热情,QFII高配A股的热情陡增。 8月,外汇局向9家机构新批QFII额度共计18.5亿美元,QFII累计批准额度也已达596.74亿美元。此外,外汇局新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210亿元,其中有9家机构首次获批,目前RQFII已批准额度达2786亿元。业内人士称,QFII与RQFII双扩容正是为了助力沪港通。 华募集团认为,目前海外投资者对我国A股的认识正在逐渐提升,尤其是沪港通提出后,更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局新批了额度,就是希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能更快、更及时地进入到A股市场中来。 根据中登公司公布的机构开户情况,二季度,QFII共计开户68个,远远高于一季度开户数50个。从持股风格看,蓝筹股依然是QFII基金的最爱,从增持领域看,QFII第二季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化工、医药生物三大范畴。 “QFII对于蓝筹股的偏爱有其内在的原因。”一份券商分析师称,从投资方式上看,QFII等长期资本注重稳健投资,善于挖掘价值,绩优蓝筹股必然是其重点投资方向;而从股息率来看,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也高于海外市场利率水平,即使不考虑资本利得,A股蓝筹也具备投资价值。 目前A股市场中,QFII资金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远远低于海外成熟市场水平。专家称,在未来几年内,QFII资金入市规模的扩大将是趋势。据瑞银证券估算,QFII持有A股市值约2900亿元,RQFII持有总市值约为570亿元。“若沪港通机制施行顺利和A股市场回暖,1-2年之后境外资金或用完沪港通的3000亿元额度,并提高QFII与RQFII的使用率,届时海外投资者理论上可持有的股票市值高达9000亿元”。
卫计委否定合作医疗模式 部分上市公司违规操作   不少医药上市公司得益于医改的春风,赚得钵满盆溢。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加大,2009-2013年累计达到30682亿元。W ind统计显示,按照申银万国医药生物行业分类标准,183家医药上市公司2014年营收为32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为2 5 3亿 元 、 较 去 年 同 期 增 长53%。   上市公司已不单纯地满足于将产品销售进医院这一简单的模式,而是不断探寻新商业模式,同公立医院进行深度合作。这些新商业模式是否违反现行政策?还是打政策的擦边球?《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卫计委,卫计委相关人士一一进行了回应。   北大医药日前公告,证监会已于9月3日受理了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正在等待证监会核准。但是,此次北大医药并购标的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体医疗”)的商业运营模式———合作医疗模式,却遭到卫计委相关人士否定,认为其违反了相关政策。   卫计委:合作医疗模式违反相关政策   “企业提供大型医疗设备、医院提供人员和场地,开展检查、治疗等服务,最后再进行资金分成的行为属于合作分成。”卫计委相关人士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合作分成行为违背了公立医院办院宗旨。   卫计委相关人士指出,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2000年就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医发〔2000〕233号),明确提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科室”、“病区”、“项目”,一方面避免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另一方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此外,原卫生部制定的《2013-2015年全国高端放射治疗设备和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配置规划》(卫规财发〔2013〕12号)等文件,也重申了严禁公立医院采取合作分成等形式引进大型医用设备。”上述相关人士指出。   一体医疗:合作医疗业绩贡献大   北大医药6月18日公告称,公司拟以13.29元/股发行约1 .06亿股,购买一体医疗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约14亿元,预估增值率约为330.10%。一体医疗主要产品包括以月亮神全身伽玛刀、ET -SPA C E全身热疗系统为核心的肿瘤诊疗系列产品等。   北大医药公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显示,一体医疗的盈利模式是:一方面直接生产并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伽玛刀、超声肝硬化检测仪、全身热疗系统、全身红光治疗系统等产品,取得销售收入;一方面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包括自主研发产品,外购PE T -C T、直线加速器在内的多种肿瘤诊疗设备,并提供相应的配套增值服务,相应取得项目合作分成收入、租金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一体医疗总资产为7.72亿元,净资产为3.12亿元,其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1-4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2.43亿元和1.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57亿元和0.25亿元。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对一体医疗业绩贡献最大的是合作医疗。北大医药在收购预案中显示,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1-4月,一体医疗合作分成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02%、87.64%和62.80%。报告期内,一体医疗合作分成业务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一体医疗已与2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分成的业务模式,双方约定的合作期限一般在8-15年,签署时间集中在2007-2010年,目前剩余合作期限集中在8年左右。一体医疗均与合作方在合作初期约定了基础分成比例,并在合作期限内逐年进行调整。”公告称,一体医疗开展医疗合作项目的医疗机构为公立医院、军队医院、武警医院及地方医院,其中绝大部分为三乙及以上级别的大中型医院。但一体医疗合作的公立医院名字,北大医疗发布的公告中也并未详细透露。   乐普医疗:与70多家县级医疗机构合作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合作医疗这一模式运行已有一定年限,但主要是基于卫生行政部门控制大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而衍生的一种变通模式。“合作建立的中心并不是为了科研而设立的科室,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盈利,理应属于特需医疗的范畴。而未来的大方向是,特需医疗必然会从大型医院中划拨出去交给社会资本办医,那么合作医疗的前景并不明朗。”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了解到,目前合作医疗模式在医药公司中非常流行,尤其是医疗器械公司。除了北大医药外,乐普医疗也正操作着合作医疗这一商业模式。   乐普医疗是一家从事冠状动脉药物支架、先心封堵器等心血管疾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设备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外8家子公司,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上海微创医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乐普医疗近年开始开展合作医疗模式。该公司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继续加快新型介入诊疗业务的建设进程,借助卫生部推进县级医院改革的契机,依靠“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基层行”的创新模式,不断帮助县级医院建立介入导管治疗室及培养当地医疗队伍,同时提供介入导管治疗室运行所需的医疗器械耗材、药品和服务。   “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公司已与70多家县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介入导管治疗室。该部分业务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26万元,较2013年增长36.74%。”乐普医疗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 .9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30.85%。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致电北大医药董秘任秀文,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她并未回答一体医疗采取的这一合作医疗模式是否违反政策。《经济参考报》记者致函乐普医疗董秘张霞,但截至记者发稿前,也未得到公司的回复。   华募集团表示,现在合作医疗在医疗器械行业非常流行,因为单一卖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太薄了。“医院有扩张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同他们建立深度的合作模式,能开拓更多的市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