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向天祈 13号向天祈
关注数: 2 粉丝数: 33 发帖数: 2,813 关注贴吧数: 11
多款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你还敢天天吃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喜欢吃方便面的人最近可能就会有些紧张了。因为最近有台湾媒体爆料称:市场上售卖的统一、康师傅、韩国辛拉面等,几款热销方便面全都被检验出了铜、铅、砷、汞等重金属。而这几款方便面也同样在咱们内地也有销售。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都有点惊慌,因为这些方便面市面上很常见到,这些重金属含量又是否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方便面是很多人日常喜欢选择的一种食品,但是最近台湾媒体爆料说:在食用一碗方便面充饥的同时,人们也正在把重金属吃到了肚子里,而且媒体的标题也确实让人心生恐惧:"小心你吃的方便面几乎都含重金属"。报道说:被检验销售的7款方便面的油包和酱料里的成份很是惊人,康师傅香辣牛肉面、韩国辛拉面、老坛酸菜牛肉面更是铜、铅、砷一个都没少,其中老坛酸菜牛肉面酱包中铜及铅量最高,铜含量达到1.73ppm(百万分之一),铅则是0.222ppm。对此方便面的业内人士立即出来解释。 业内人士:我理解好像这个产品本身它的整个检验都OK的,泡面的现行生产都是符合现行的法规的规范。 方便面厂家一边喊冤,一边说明自己行为规范,并未违法,而且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方便面油包的规范出台,但是台湾的爆料记者李建兴却不这样认为。 李建兴:重金属是没有超标这没错,但是油包的部分我们的确是无从依据,以一个食品加工出来的东西,你含有出现重金属,这是一个非常不太正常的状况。 有业者表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60公斤的成人来说,铜在一天的摄取可以在5毫克,即使是对测出铜含量最多的老坛酸菜牛肉面来说,也要吃掉80包才会过量。台湾相关部门称:被点名的方便面含有的微量重金属都是在安全范围内。 台湾食品药监部门工作人员:重金属元素它可能都在环境背景下会发生,它的含量是非常低的,检测的内容也都符合安全的标准规定。 专家说安全就安全吗?这个恐怕还有待检验。咱们还是回到这个重金属的话题上。方便面当中重金属从何而来?国家对方便的料包是否有严格的标准规范呢?为此中国之声记者郭淼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 朱毅说,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方便面料包的一个安全标准,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和《方便面卫生标准》GB17400-2003中都对重金属的最高含量做了相应的规定。 朱毅: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看就可以解决这次检测出来的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的问题,比如说这次我们查出来的统一老坛酸菜酱包它的铅含量是0.222ppm,如果按照方便面的卫生标准的话,是不超标的。应该是要求小于等于0.5个ppm,如果说是按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话,是要求不超过1ppm,两个标准对着来看都是不超标的。 同样在铜的含量上,朱毅说:也可以肯定的说,是不超标的。 朱毅:铜是1.73ppm,成人每天摄入铜的适宜的推荐量是2毫克,最高的耐受摄入量是8毫克,也就是你一天吃1000克的酱包,你都还在符合的范围内,所以它是不会超标的,达不到8毫克。所以几款方便面中铜的含量不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有业内人士指出,规范的食品生产厂商没有必要在方便面或其配料包中故意添加重金属成分;但要说产品中完全没有这些成分也不可能,因为在食品的生产、加工乃至销售的过程中,相关原料和环境都有可能对食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朱毅还是提醒大家,方便面应适可而止,绝不可以作为主食每天食用。那么方便面中的重金属究竟从何而来,对此朱毅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朱毅:我们的土壤、水和大气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它受到了污染之后,我们的农作物就会一定程度的含有这些重金属,但是只要在这个限量范围内,同时又不是厂家蓄意去添加的,那么消费者就不必惊慌。 刚才朱毅说到了一句话不管怎么说,方便面适可而止,不能当做主食。另外是不是还有一个误区在这提醒一下,方便面它不可能成为所有人所有的食品的来源,所以刚才说到的不超标是说如果你只吃方便面的话可能会不超标,可是咱们还有其他的食物,其他的食品里头是不是也含有一些非法添加的东西,累积起来量会不会超标,这个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了。
练江污染与潮阳潮南内涝关系重大 【编者按】 是什么原因令练江这条潮汕地区特别是潮阳、潮南的母亲河由“水利”变成“水害”呢?经历了今年“8·17”暴雨洪涝灾害后,更多的人开始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察民意顺民心,提出要争取把练江综合整治工程列入省的重点项目,抓紧研究制订综合整治方案,全面推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练江综合整治”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从潮南区陈店镇镇区驱车沿着国道、镇道、村道往西北方向行驶十来分钟,我们来到了该镇内新村与普宁市南径镇青洋山村的交界处。当时是9月16日下午1时多,骄阳当空,清风徐来,从普宁一路而来的练江正是从这里进入汕头境内的,乍看竟是一派风光宜人的景色呢。不过且慢,仔细分辨其江水已呈黑色,站在青洋山桥上还能闻到桥下江水散发出的刺鼻味道,而且隐约可见两岸部分江段堆放的垃圾以及漂浮在江面上的死鱼杂物。 污水直排 练江水发黑发臭 “原来这里的江面上都长满绿色水浮莲,人站在上面都不会沉下去的,只是这次一场洪水将水浮莲都冲走了,才有今天这个样子。”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练江上游沿岸众多的印染、造纸、电镀等重污染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练江,导致江水发黑发臭。这一说法得到了我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的佐证,自1997年起我市按省的要求实施练江青洋山桥、和平桥和海门湾桥闸三个水质断面监测工作,从今年8月这三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看,练江的水质依然为劣V类(重度污染)。 暴雨洪涝 潮南损失数十亿 今年8月17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令练江泛滥成灾,出现多处决口漫堤,沿岸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内涝。在我市受灾最严重的潮南区,全区11个镇(街道)232个村居中有208个受灾,受灾总人口达85万多人,因灾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据悉个别内涝最严重的地方水深逾3米。潮阳区部分镇(街道)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是什么原因使练江这条曾经养育了沿岸数百万儿女的母亲河变得如此“面目狰狞”呢? 客观地说,受强台风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出现的罕见强降水是最大的祸因。从8月17日下午4时至18日上午8时,潮南区范围内平均降雨量达到333.1毫米,个别地方降雨量更高达501.9毫米,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在潮南境内一天内降雨量最多、三防记录100年一遇的强降雨。同时,这也跟练江污染严重导致部分河道淤积、河床抬升、行洪能力下降,排涝系统设施老化、排水能力不强,练江下游部分支流堤围建设标准不高等有直接关系。 练江是潮汕地区三大河流之一,因“江流迂回如白练”而得名。它发源于普宁市五峰山寒妈径,流经普宁市进入我市的潮南、潮阳区,在潮阳区经海门湾桥闸出海。练江干流全长72公里,流域总集雨面积1354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境内河流长度约45公里、流域集雨面积838.5平方公里。练江的水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恶化,1997年监测显示水质为V类,次年“升格”为劣V类,其后便一直是劣V类。 原来的练江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潮南区机关干部卢先生回忆说,他的家乡在贵屿镇练江边,小时候家里经常到练江挑江水回家食用,他与小伙伴也经常到水质清澈的江里游泳。1986年外出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虽然不算多,但记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回家还都是到江里挑水。“现在这江水别说食用和游泳,连卷起裤管蹚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冲厕所都嫌脏。”卢先生感慨地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