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季格上校
齐季格上校
关注数: 511
粉丝数: 1,157
发帖数: 26,807
关注贴吧数: 15
(杂谈)癌症就是生命。 最近看了一部有关癌症的纪录片,跟大家分享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观点。
【学术交流】“无大热”引起的思索。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杂谈)犀牛,老虎多么珍稀的物种。 它们的生命比人类要珍贵千倍,万倍。 用珍贵动物的器官(犀角,虎骨)入药,本身就是遭天谴。
【学术交流】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读书心得。 仅以此贴记录《汉方诊疗三十年》书中精彩之处,并表达对大塚老前辈的由衷敬意。
(杂谈)中医与武术 学武术有句俗语,叫做:一胆二力三功夫。说明临阵实战,胆略是第一位的。 不是有句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 实战肉搏,武功招数是次要的,第一位是胆,缺乏胆略,再好的功夫也是白给。 学中医也是一样,第一位的还是胆略。 李可老先生说过,中医就是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 没有胆略的鼠辈,不要玷污了中医的名声。
【读书疑问】发汗过度会导致亡阴失水存疑。 发汗过度,会导致亡阴失水。这是传统的认识,郝万山在讲伤寒论里也提到过用大青龙汤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案例。
(杂谈)说几句古诗水一下。 曾杀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杂谈)都说叶天士是经方高手。 本人愣是看不出他高在哪里,可否举出些实实在在的医案?
【学术交流】中国的咖啡——葛根汤 谈谈葛根汤的适应证。 黄煌教授把葛根汤作用区域定位于后头部和整个背部。 换句话说,只要是后背部到腰骶部出现的疾病,都属于葛根汤的适应证。 例如,后背部出现拘急,疼痛,倦怠感; 不仅如此,一个痤疮病人,背上痤疮最严重,最多,葛根汤也会有疗效。 辩葛根汤证,最主要就是看患者背部是否厚实,是不是虎背熊腰;如果一个瘦瘦的人,即使有颈椎病,用葛根汤也不会有效的。
(杂谈)恽铁樵怎么学医的? 恽铁樵两个儿子都是伤寒证夭折,他开始研究《伤寒论》。 结果第四个儿子也发病了,发热、无汗、喘,请了很多的医家,都是用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贝母啊,那时的上海滩上,很多医生都喜欢这么用。 估计是小儿肺炎。结果吃了以后,症状越来越重。恽铁樵先生焦急不安,彻夜绕室踌躇,在屋子里边踱来踱去啊,一直到天微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 这个病,这个无汗而喘,不就是《伤寒论》上讲的那个麻黄汤证吗?麻黄汤: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甘草五分,服下去以后,汗出喘平,好了。从此,先生笃信经方。
【医案讨论】曹颖甫前辈医案 《经方实验录》第三十案: 若华(曹颖甫之女)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曹颖甫先生分析后认为,该患者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 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处方:生大黄9g,芒硝9g,枳实12g,厚朴3g。 结果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3h,即下,所下非燥矢,盖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须再诊。
准备试试半夏秫米汤 这两天睡眠一直不太好,一直到凌晨2点左右才能睡着。
简单有效的便秘食疗。 正常人的大便是一天一次。超过一天即为便秘。 如果你只是便秘,并没有其他明显症状;这叫做便秘无所苦。
【医案讨论】产妇怪病。 清末明初,广东一产妇产后腹大依旧,如同没有生产过一样,而且每天在增大。 名医黎庇留认为这是瘀水互结,用大陷胸汤,治愈。
【医案讨论】辨证练习医案。 患者,男性,56岁,刻下诊见:手脚发冷,胃胀,不想吃饭,脉细,大便难解,有点怕冷。汗出,自述出汗部位集中在头部。
【读书疑问】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对证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 大哉 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充直秘阁校理臣林忆 等谨上
佝偻病与葛根汤【转载自无智亦无得的博客】 葛根汤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的一首经方,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在《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中第十二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对于葛根汤的应用也多局限于以上条文所给出的病症,今读《伤寒派腹诊》一书,当读到“五、葛根汤证腹诊图解时如图2——2——5,所谓龟背,俗语谓之佝偻者,此乃葛根汤证之剧也。此证,世间虽常有之,但医者皆因其难治而不为之治疗,病家亦因残疾而终身受累。惜哉!世间诸多男女患此证,每因其形象卑陋而愧与人交往,岂不哀哉。此证虽生来即有,原为病毒之所致,即先天之毒所剧也。”时,不得不由衷感叹日本人在经方的应用上确有独到之处,这些年所读医书中还未有看到把葛根汤用于治疗佝偻病的案例或提法(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可谓天下第一人吧! “惜哉!世间诸多男女患此证,每因其形象卑陋而愧与人交往,岂不哀哉。”——医者仁心啊。我有一位师兄也患这个病,可惜年事已高,尚若初患此病时,医者知道此方——葛根汤可以治疗其病的话,他也不会顶这个“刘罗锅”一生而遭遇种种白眼啊。
郝万山讲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在非洲丛林中的大象,有一群外国人,有医生、记者,有动物学家,就观察这群大象的生活,他们发现有一只母象怀孕了,他们就天天跟着这头母象,反正这个母象每天走的路也不多,也不少,差不多都是五公里,吃的植物都是固定的,他说大象的食物太单调了,他就跟着,每天都跟着,有一天发现这个大象离群,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量28公里,走到一个小河边上,发现一棵树,然后就把这个说的叶子全吃了,然后这个象就慢慢回来了。这几个人很奇怪,说这个大象吃的什么东西呀,就采了个被大象几乎把叶子吃光了的残枝子,做一个标本拿回来了,想遇到当地的土著居民的时候问一问这到底是什么植物,从来没见大象吃这个,没想到大象第二天生了一个胖胖的小象。后来,他们拿了小树枝去找当地的居民,还没有开口,当地居民就说,先生,你要生孩子吗? 这个人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要生孩子?说你要不生孩子为什么书包里有一个催生树的树枝?说这叫催生树,是啊,我们这里的人在生小孩前都要用催生树的树叶来煮水喝,这个东西可以促进子宫收缩,使小孩生得顺利,这个记者才真奇怪,我说这头母象为什么走这么远来找这颗树来吃,原来觉得第二天要生小孩了,它本能地感觉它的子宫收缩没有力量,所以它要在自然界找这种能促进子宫收缩的植物的叶子来吃。
【读书疑问】何谓尺脉?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一句话。
【医案讨论】作者不详的病例。 一男子,三十岁,冬十二月,头痛,发热,恶寒甚,某医给予麻黄汤。每日十余贴,连服数日。因而大汗出,浸透衣衫,元气大衰,无力如厕。 邀余往诊,诊得脉浮,舌干,喉甚干渴,汗流不止。
【读书疑问】猪肤汤就是猪皮汤? 伤寒论里的猪肤汤,后世理解成猪皮汤,对吗?
【医案讨论】发一则某群里的医案。 患者男性,脘胁胀闷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头顶痛,食少便溏,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左关弦紧,右关濡,沉按紧弦。
【医案讨论】怪病医案-重舌(唾石) 所谓重舌,就是舌头旁边又长了个小舌头,两个舌头,神奇吧。
揭露骗子@平常心知止心。 中医吧受害者的原贴:http://tieba.baidu.com/p/3791085464 大家小心,不要上当。
@平常心知止心是骗子。 大家注意,不要受骗 http://tieba.baidu.com/p/3791085464
(杂谈)也谈学院派。 清末的八旗和绿营,都是当时国家的正规部队,可是面对太平军这样武装起来的农民,都败得一塌糊涂。 据说,当时八旗和绿营面对太平军时,离得远还敢放枪放炮,一旦双方距离拉近要进行白刃战肉搏战时,这些正规军无不作鸟兽散,争相逃命。 我感觉现在的大部分学院派中医,就是当年的八旗和绿营,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做做研究,搞搞教学,写写论文还可以,但临床治病,那是指望不上了。
【医案讨论】前人医案一则。 女,20岁左右,发热恶寒,胸闷,口干苦,脉细欲绝。
(杂谈)谁说古代帝王寿命短? 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南越王赵佗,就活了101岁。
伤寒论28条隐藏了哪些秘密?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学术交流】从下利谈辨证论治。 下利,是一个症状,如果仅仅凭借一个症状就开始诊断和处方,这是辩症治疗;也叫对症用药,广大西医同志们就是这么干的。直接泻痢停之类的就开出来了。 中医不同,单独一个症状,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 有意义的是什么? 症状的组合,只有在症状组合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论治。
(杂谈)一个反中医人士是这样炼成的。 某君,成人男性,患了感冒,期间服西药感康感冒灵等。 折腾了一个礼拜,不感到难受了,自以为病好了。 结果又出现咳嗽,随即服用阿莫西林等西药不见缓解。而咳嗽越来越厉害,剧烈咳嗽之后居然出现数次突然晕死过去的现象,某君大骇,随去某三级甲等医院求治。 去了拍片检查一通折腾,西医告知为双肺支气管炎,治疗手段:输液。
【学术交流】关于男科疾病治疗的一些想法。 本帖纯属一名中医爱好者的胡思乱想,各位大神不要介意。
【学术交流】阿胶不能补血。 阿胶是止血的。
(杂谈)不要误上贼船,名医汪莲石学医启示。 安徽婺源名医汪莲石,字严昌,号弃叟。婺源县晓起村人,出生于1848年,殁于1935年左右。汪莲石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丰,早年业儒,学识渊博。 20岁那年,因父业贾江浙,于是随父旅居,不料在夏秋间生了场病,发热久久不退,请了三位当时的名医,或以为暑热,或以为伏署,或以为秋温,叠治不愈。于是汪莲石十分生气,坚决不肯服药,过月余却也自己好了。 可第二年病又发作了,经月余又复自愈。就这样折腾了三年,于是返回故里。1874年秋,其父亲又患病“脘腹痛呕吐”,七日后就不治而亡。于是汪氏萌生学医的念头。
【学术交流】谈谈“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此段条文出自101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其实作者原意很好理解,伤寒中风是指太阳病两大类型,这段话意思是临床太阳病里,只要哪怕出现一个柴胡证的症状,就按柴胡证处理。 随后仲景又在其他条文里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示范性操作。 那些条文呢?
(杂谈)为什么现在没有理中丸这个中成药? 药店里卖的都是附子理中丸,真是怪哉。
(杂谈)封禁@贰点半。 此人骨子里就是反中医份子,只不过隐藏的很深。 在贴吧里煽阴风,点鬼火,唯恐天下不乱。
【医案讨论】疑似乳腺癌医案。(李霜成)
【医案讨论】便秘医案一则。
(杂谈)良药一定苦口吗? 我觉得,良药一定是对口,药对证,虽黄连也不觉得苦。
【医案讨论】日本汉方麻黄汤医案。 《橘窗书影》:一妇人临产破浆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 前医与破血剂,求真诊曰:”脉浮数而肌热,恐系外感,与麻黄汤加附子,温覆使发汗。 须臾,腰痛稍宽而发阵缩。求真谓产期将至,使坐草,俄产一女。
伤寒论里的“内外”。 原来伤寒划分人体内外是以胃,就是消化道为依据的。 内者,胃内也,外者,胃外也。 怪不得有“阳明病外证”的说法。
警告方黑爱读新语丝。 跑到中医吧反中医,你找错地方了。
【读书疑问】伤寒论311条的启示, “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这一条,说明中医的治疗不是都能百发百中,如同一个奥运射击冠军不可能每次都打出十环。 失治和误治,即便是仲景这样医圣级别的也避免不了。
【医案讨论】俞长荣医案一则。 一病人,诊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舌质红无苔而滑,口渴喜热饮。 连给病人大剂白虎加人参汤三剂,不但症状不减,口渴反而加剧。 医生遵从祖训“伤寒不过三”的原则,向病家告辞,希另请高明,以免延误病情。
【学术交流】头项强痛原来是桂枝证。 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必备症状之一,那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杂谈)鲁迅年轻时患有牙结石 鲁迅说,“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牙龈出血了,无法收拾;住的又是小城,并无牙医,惟有《验方新编》是唯一的救星;然而试尽“验方”都不验。 鲁迅看中医,服汤药,可惜中医仿佛也束手了:据说这是叫“牙损”,难治得很呢。有一天,一个长辈斥责鲁迅,说,因为不自爱,所以会生这病的;医生能有什么法?鲁迅不解,但从此不再向人提起牙齿的事了,似乎这病是一件耻辱。
【医案讨论】张口困难(大冢敬节医案) 患者女,36岁,中等身高。5个月前出现口张不开的症状,使用多种方法都没有好转。 右侧颌关节发硬,疼痛不能活动,勉强张口仅仅能伸进一个指头。 脉诊以及腹诊均无异常。
【医案讨论】一则颈椎病案例 出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某位教授。
证是什么? 中医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辨证论治”,那么什么是证呢?
用好小柴胡,胜过看大夫。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最著名的处方,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效果也很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居家常备药品。 可以说,小柴胡颗粒这个中成药用好了,胜过你去大医院看大夫,胜过你做很多的仪器检查,胜过挂吊瓶子!
【医案讨论】日本医学史上著名的病例 病案中的患者是矢数道明的弟弟矢数有道,他们几个弟兄都是创立一贯堂医学的森道伯的学生,追随在森道伯的身旁学习伤寒论。
【读书疑问】白虎汤证是阳明病? 用阳明病提纲证来衡量,对不上啊。
【读书疑问】伤寒论里的“心”究竟在哪里? 心的篆书体。
【学术交流】伤寒论165条该用何方? 康平本是这样记载165条的。 “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之”。 此条文主方遗失,那究竟该用何方?
【医案讨论】感冒自治一例。 2月5日的时候,,可能是没有注意保暖,感冒了。 早晨起来觉得自己头脑发沉,浑身无力,发烧,肌肉酸痛,无汗;懒得连脉都没摸,就服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广州白云山),两包冲服。 风寒感冒颗粒是麻黄汤的底子,我认为自己是得了太阳伤寒。
【学术交流】怎么判断病人是否发热? 根据客观指标(体温计),还是病人主观感受?
【医案讨论】桂枝汤治疗烫伤一例。 娄绍昆医案 患者因骑摩托翻车之后,小腿内侧被排气管烫伤,经西医治疗之后烫伤部位一直没好。伤口溃烂,肿痛。 症状:发热,头痛,怕风;有汗,口干不想喝水;小便淡黄,大便稍微有些秘结。夜里伤口疼得睡不着。舌脉正常。自诉烫伤之后体重在半月内减轻了4公斤。 这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于是用桂枝汤,效果特别地好,出奇地好。疼痛减轻,头痛发热消失。
【学术交流】换个思路治贫血。 贫血一般认为属“虚症”范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肾亏损所致,临床根据症状可辨为气不摄血、肝肾阴虚、五脏亏损等症型。 治法基本可以概括为虚证,应该去补益。
发个医案,一起来辨证。 新年第一帖。 患者女,症状:糖尿病人,口苦,咽干咽痛,目眩;小便黄,烦躁,手脚感觉很热。脉细数。舌质红,舌苔很少,略黄。 曾用白虎加人参汤,无效。 曾用柴胡桂枝汤无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