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数一二三Ω
孤独爱孤独的情
关注数: 1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1,822
关注贴吧数: 3
来来来,分辨一下 异蛇永州
每日猜蛇,10多级的晚点进来,此图来自脸书
每日猜蛇,10多级的晚点进来,此图来自脸书
每日猜蛇,10多级的晚点进来,此图来自脸书
这是什么蛇另外求楼下那张奥特曼原图,反正蛇吧万能吧
破事水
度娘莫名其妙封了我,不过我又回来了,讨厌我的继续讨厌吧,喜欢我的继续喜欢吧
什么蛇国外挺常见的蛇种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什么蛇此图来自脸书某蛇小组的摄影冠军
好厉害的样子,前5楼猜有没有毒
第一次听说这蛇名
收一条带毒kc,到了死了或则有病的黑心卖家就别来了 收一条带毒kc,到了死了或则有病的黑心卖家就别来了
猜蛇,顺便再问一次蛇越狱了该怎么找
出去玩了四五天天,回来的时候还看见球蟒在的,过了一晚球蟒越狱 出去玩了四五天天,回来的时候还看见球蟒在的,过了一晚球蟒越狱了怎么办,现在还没找到,找一天了,求找方法
萌新进来猜,大佬一边去
自己看吧,前排别回复还有
拍了几张照,刚放出去,跑的飞快
国外一蛇友养的宠物蛇,中文名很污,这蛇还有个神话故事
可爱不
这两什么蛇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在干嘛
什么蛇
什么东东
什么蛇
遇到蛇最好的方法就是赶快离开,如果攻击蛇的话可能会被蛇反咬一 遇到蛇最好的方法就是赶快离开,如果攻击蛇的话可能会被蛇反咬一口
红脖虎斑的区别,不过微毒是不对的,本图取自wx爱蛇之家
陪朋友野采开始,我负责拍照,他负责野采,大约4天左右,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如果评论太多请开楼主模式
陪朋友野采开始,我负责拍照,他负责野采,大约4天左右,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如果评论太多请开楼主模式
银环蛇吗?
什么蛇
这是什么蛇
新来的我问问这是什么蛇
朋友遇到的,好大一条
为什么我感觉这货是不是动情太深真假就不清楚了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中国主要有5大环蛇(还有一些没批准就不放进去了)银环蛇,金环蛇,喜山环蛇,乌环蛇,和黑环蛇,萌新在这么问问怎么区别乌环蛇和黑环蛇群里那些人说着说着就跑了
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这是什么蛇我是真不知道,别骂要脸
分享一波野财图
传说中的霸王龙
前面这贴一群人说kc,所以我代表大佬们来科普,这是滑鼠
这是啥蛇,好傻
这是白化红尾蚺?
这是啥蛇?是短尾蝮不
家里出现蛇怎么办 首先家里经常出现蛇是有一定原因的.先把原因找出来.第一个目 标就是清除附近的老鼠.老鼠多的话你家附近蛇就会多.因为蛇是吃 老鼠的嘛..还有就是家的附近不要有能让蛇隐藏的地方.不然有些 蛇会藏在底下.如果把这两点都弄完后还有蛇的话那就该怀疑一下是 不是别人放你家门口的(都不是一类蛇)蛇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化学药剂。如酒精、烟草、雄黄、硫磺等。在家里遍地都撒上雄黄,可以把蛇熏走。蛇也怕烟和火,在家门口点上草生烟往屋里扇,可以把蛇熏出来。如果自己不敢弄就打110请警察来帮忙。
中国最常见的10大剧毒蛇 中国十大常见的剧毒蛇分别是竹叶青、短尾蝮、灰蓝扁尾海蛇、尖吻蝮、金环蛇、眼镜王蛇、银环蛇、原矛头蝮、圆斑蝰、舟山眼镜蛇,在野外活动时一定要谨防被它们咬伤。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中国十大毒蛇的特征以及被其咬伤后的症状。 中文名 中国十大毒蛇 外文名 Chinese ten Serpent 分布地 中国 毒 性 剧毒 白唇竹叶青 ①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竹叶青蛇是蝮亚科的一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 其毒素在剧毒蛇中属于较轻的。 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是蛇亚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俗名灰海蛇、火烧蛇。 灰蓝扁尾海蛇的腹部扁平宽大,鼻端及吻部同样扁平,吻鳞为单片大鳞;身上有21至25排不规则分布的鳞片。其身体主要呈稍微被压扁的近管状的形状,吻部高翘,前额有一片大鳞片(亦有部分蛇类可能没有这块鳞片)。有一片眶前鳞及两片眶后鳞,7至8片上唇鳞,第三至四片上唇鳞贴近双眼;有五片下唇鳞,接触颏部。腹部有213至245片鳞片,雄蛇有37至47片尾鳞,雌蛇则有29至35片尾鳞。 雄性的灰蓝扁尾海蛇约长9厘米,雌蛇则可长达14厘米。体色方面,它们的背部多以蓝色及灰色为主,腹部则以黄色为主,身上满布黑色的横向条纹。唇部呈黄色,头部则主要为黑色。 中国十大毒蛇 灰蓝扁尾海蛇栖息于海洋之中,多于夜间出没沿岸沙滩、岩礁间。日间时候,它们多躲藏于海岸边的岩缝间休眠。以海蛇科而言,灰蓝扁尾海蛇拥有较强的陆行本领,即使离海有数十米之遥,仍有可能找到他们的踪影。捕食方面以一般鱼类为主。灰蓝扁尾海蛇属卵生蛇类,雌蛇每年均于海岸岩石间产卵,每次约能诞下5至6枚蛇卵。 灰蓝扁尾海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但由于它们的口部细小,攻击性较低,因此对人类的威胁并不特别严重。地区分布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总体上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孟加拉湾到马来半岛沿海、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斐济、汤加、日本沿海以及台湾沿海等地。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短尾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短尾蝮(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 短尾蝮体较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具管牙;有颊窝。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 短尾蝮蛇毒中分离出突触前神经毒素,其致死因素可能主要为神经毒。亦有咬伤后可引起心肌损害、血红尿蛋白的报道。 短尾蝮分布广、数量多、毒性较强,在长江中下游 人口稠密地区危害颇大。但短尾蝮在抑制鼠类有一定作用。长期以来短尾蝮被认为具有某些治疗作用而入药,用以生产蛇酒、蛇干、蛇粉等,且被日本国药酒厂大量收购;中国也采用它做原料生产药物,数量急剧降低。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通身黑褐色为主,头竖起,扁颈。分布我国南方。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会主动袭击人,紧咬不放。 咬伤症状 能看到较大而深的两个牙痕,牙痕间距常大于1.8cm。首先局部感到剧痛,并逐渐发生红肿等急性炎症,中毒发展迅速,局部症状尚未充分表现以前就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被咬伤后半小时内即觉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困倦思睡,继而流涎、呕吐,出现言语障碍。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 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原矛头蝮 中文俗名:原矛头蝮、老鼠蛇(福建德化)、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四川西南)、笋壳斑(四川西南、福建建阳)、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龟壳花蛇。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海拔:82~2200。分布地区国内分布: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矛头蝮 圆斑蝰 也叫:百步金钱豹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 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别明显;吻端钝圆。鼻孔大,位于头背侧,即在前鼻鳞、上鼻鳞和下鼻鳞之间;前鼻鳞与吻鳞相接,上鼻鳞在鼻孔上方形成脊,与眶上鳞在眼上方形成的脊以及与此二脊间起棱的鳞形成明显的吻鳞。眼与鼻孔、上唇鳞间均相隔2列小鳞。眶上鳞间有一横排小鳞,7枚。头背面除吻端二列小鳞和上唇鳞内侧一行小鳞外,其余均明显起棱。上唇鳞11枚,第四枚最大;下唇鳞13枚,前四枚与颏片相接;颏片1对 圆斑蝰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此 舟山眼镜蛇 通身黑色为主,头竖起,扁颈。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 咬伤症状 被眼镜蛇咬伤后,伤口即感疼痛且渐加重,范围迅速扩大。局部常见两个牙痕,伤口流血不多,而且很快闭合变黑,周围皮肤呈现红肿。伤口中心有麻木感,并向近心端蔓延。局部常有水泡及组织坏死并难愈合。一般在咬伤后约2至6小时,病人感困倦、胸部闷胀、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而猝死!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银环蛇 背面黑色,有许多白横纹)。分布长江以南,受惊时逃跑,但离它太近时会张口咬人,咬伤多见。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银环蛇咬伤症状 一般情况下,被咬伤部位30分钟内可见两个较小的如针尖样大小的牙痕,极少有出血。伤口不痛或微痛和麻木感,并向近心端逐渐蔓延。伤口局部不红不肿,任何人不介意就易贻误诊治。全身症状一般在伤后1至4小时才出现。有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气促、恶心、腹痛、咽喉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四肢乏力、舌头活动不灵、张口困难。如延误处理,多数人病势会迅速恶化。 尖吻蝮 俗名五步倒。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呈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像叼了个烟头),凶狠,主动袭击人。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 较蝮蛇咬伤严重。牙痕较大、深,间距宽。常伴有出血。伤口剧烈灼痛和局部胀为该蛇伤一大特点,伤口红肿胀而向外蔓延,可扩展至躯干部。伤口附近有较大的水、血泡形成,而且有较大较深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死。较快出现且来势凶猛。常见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心悸,胸闷,气促,视力模糊。 下面的图片有少一毒,你们猜那一毒
教你区分是不是毒蛇 全世界的蛇类约有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有蛇约173种,其中毒蛇约48种。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蝮亚科、蝰亚科的毒蛇,头部的确呈明显的三角形,但海蛇科及眼镜科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一)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二)毒液管 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三)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局部常见到两个明显的毒牙痕,如被连续咬两口,可见到4个牙痕,有时也可见到1-3个毒牙痕。在毒牙痕的近旁有时可见2个小牙痕,也可能出现1-3个小牙痕。毒蛇除毒牙外,还有一些无毒牙,毒牙或无毒牙掉落后由副牙递补。无毒蛇咬人仅见到较细的成排的细牙痕。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1.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无毒蛇有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勃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2.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因之,对于上述的无毒蛇必须与相近似的毒蛇加以区别,区别方法见。
这是啥蛇,微博看见的,是国蛇
蝮蛇(拉丁名Agkistrod 蝮蛇(拉丁名Agkistrodonhalys),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 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的一种小型毒蛇,毒型很强,与眼睛蛇不分上下。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种原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咬人成疮身肿,称为蛇谟疮,最不容易医治。 中文名 蝮蛇 外文名 Agkistrodon halys 别名 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科 蝰蛇科 属 蝮蛇属 食物 鼠、蛙、鸟、昆虫 繁殖方式 卵胎生 药用价值 祛风、解毒、下乳、通络 代表种类 尖吻蝮、中介蝮、竹叶青 分布区域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收起 基本资料 释名 又叫鼻蛇。黄黑色像土,有白斑,黄颔尖口的毒最烈。众蛇之中,只有它是胎生的,它咬人着足断足,着手断手,片刻全身就起初糜烂。七八月毒盛时,啮树以泄它的毒,树片刻几就死亡;又吐涎沫在草木上,咬人成疮身肿,称为蛇谟疮,最不容易医治。 蝮蛇 肉 性味 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 酿作酒,可治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且可下气结,除蛊毒。 胆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 主治疗各种漏疮,研成末涂抹患处。 皮 功效主治 烧成灰。主治疗疗肿、恶疮、骨疽。 蜕 功效主治 4张 蝮蛇图片 主治身痒、疥癣。 骨 功效主治 主治痢。烧成灰,饮用三钱。 蝮蛇毒 功效主治 活血通络.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血管病,硬皮病 脂肪 功效主治 解毒消肿.主治耳聋,肿毒 形态特征 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 生活习性 蝮蛇精彩图片 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捕食鼠、蛙、哳蜴、鸟、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繁殖方法 仔蛇2~3年性成熟,可进行繁殖。蝮蛇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数蛇类不同,为卵胎生殖。蝮蛇胚在雌蛇体内发育,生出的仔蛇就能独立生活。这种生殖方式胚胎能受母体保护,所以成活率高,对人工养殖有利,每年5~9月为繁殖期,每雌可产仔蛇2~8条。初生仔蛇体长14~19厘米,体重21~32克。新生仔蛇当年脱皮1~2次, 进入冬眠。 使用价值 用蝮蛇作原料生产的一些贵重药品能医治多种疑难病症。蝮蛇毒素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蛇干有祛风、镇静、解毒业痛、强壮、下乳等功效。 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蝮蛇纯干毒粉在国际市场是黄金价的20倍,在国内每克价超过1000元。 种群分布 黑眉蝮蛇 蝮蛇类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其种下分类问题,颇多争论。这场争论长达60多年之久,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根据以说服对方。为此,我们对全国各地的560条螟蛇标本及Maki(193)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鳞片数目、头型、色斑以及分布区域的不同,确定我国镇蛇可分为3个亚种,即中介亚种、短尾亚种及日本亚种。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中介蝮,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东起内蒙古,西到新疆,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蒙新区及华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的西部。短尾蝮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南限约在北纬26°附近,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及西南区的一部分。但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是这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Smith(1943)把蝮蛇分布的南限延伸到北部湾的一个小岛上,这是严重的错误,他所说的这个小岛叫做小龙山Syoryuzan岛,其实就是蛇岛,在辽东半岛南端的西面,并非雷州半岛的西面。 蝮蛇亚科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此外来有铜头蝮蛇、黑眉蝮蛇等。 黑眉蝮蛇秦岭是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从古生代到现在,一直起着我国南北两大部分的分界作用,所以在动物地理的分布上,都认为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天然障壁,这不仅对鸟兽有效,对蛇铜头蝮蛇类的分布更为有效。但秦岭东段从伏牛山往东,山势突然低落,与华北平原接壤,分布于秦岭以南的短尾亚种通过这个地区与古北界的中介亚种相遇,形成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 明显而有趣的例子是:在陕西,洋县和周至两地相距甚近,但中间隔着秦岭主峰太白山及首阳山,在山南洋县采到的蝮蛇是短尾亚种,在山北周至采到的则是中介亚种,表明秦岭对这两个亚种是起着地理隔离的作用的。日本亚种, 在我国只分布在台湾省,与日本群岛所产的相同。中介蝮数量特多的地方,已发现有两处,一处在黑龙江西部,靠近蒙古的卓山车站附近,站北共有6个山头,长约3公里,宽一两公里不等,是铁路局的采石场,其中1~3号山头因蝮蛇太多而停止开采。另一处是蛇岛,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过去有人(长谷川秀治,1932)估计岛上有蝮蛇50万条,这显然是夸张了。1957年在岛上考察之后,我们估计大约有5万条蝮蛇。辽宁蛇岛考察队在岛上作了数量分布调查,认为现存蝮蛇约有2万条,这和我们当时的估计比较接近,因为该岛在1959年以后曾遭火灾及滥捕,损失的蝮蛇是相当多的。 蝮蛇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及山区,栖息在石堆、草丛、水沟、坟堆、灌木丛及田野中。短尾蝮的洞穴多在向阳的斜坡上,洞口直径为1.5~4.5厘米,洞深可达1米左右,大多利用蛙、鼠等挖钻的旧洞。蛇岛的中介蝮多栖息在石缝、草丛及树枝上,静止不动,头部仰起向着天空。当小鸟停落在它附近时,即迅速向小鸟袭击。常见一棵小树上有几条蝮蛇。在一株高约两米的栾树上曾见有21条,一棵樱树上见有25条。小鸟稀少时,多潜伏于草丛及石缝中。例如:1957年9月15日,岛上小鸟极少,所捕获的413条蝮蛇中,草丛里捕到的占54.52%,岩石上捕到的占43.61%,树上捕到的只占1.87% 饲养技术 简介 蝮蛇别名土公蛇,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的一种小型毒蛇,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种原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 饲养技术 养殖场设置 蝮蛇养殖场要根据养殖数量建造。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不超过15条,有缸养、室内养、室外场地养。少量的可用缸养,缸口需加能透气的盖。室内养和场地养要用水泥抹光滑,以防鼠挖洞和蛇钻洞逃走。饲养管理 蝮蛇新陈代谢缓慢 饱食后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要提供饮水。蝮蛇是肉食动物,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可将鱼、蛙、虫、鼠、肉块及鸟、鸡鸭蛋等投入饲养场地,让蝮蛇随时吞食。还可在饲养场地设置有诱虫灯诱来昆虫供蛇捕食。蝮蛇的牙齿无咀嚼能力,食物都是被整个吞入胃内,靠消化能力很强的胃液。饲养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清除病蛇、死蛇。池内饮水要经常更换。饲养员最好经过培训,严防蝮蛇伤人(要备好蛇伤药物)。越冬保护 饲养蝮蛇保护过冬十分重要,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严防鼠害,要经常检查越冬场所的温度,防止冻伤蛇类。在冬眠前,要供足食物,增加蛇体的营养贮备,为安全越冬创造良好条件。可采取下列方法保护蝮蛇安全越冬。a.砂器越冬法。在木箱内铺一层20厘米厚的 蝮蛇 细砂。把蛰眠的蝮蛇放一层在砂上,再铺细砂20厘米,再放一层蛇,如此反复,直到木箱装满盖好,然后把木箱置于0-2℃的窖内。第二年春暖时,将蛇箱搬人养殖场,让蛇爬出。b.钻孔修巢越冬法。在饲养场地,用铁钎钻深孔,让蝮蛇爬进洞内越冬,然后将洞口盖土20厘米。来年春暖除去覆土,让蛇自然爬出。c.挖坑堆石越冬法。在饲养场内,挖深1. 5-2米的坑,内堆乱石、杂草等,待蛇爬进石缝冬眠后,再覆土20厘米,待到春暖后清除覆土,蛇会自然爬出。为保护毒蛇资源,宜采用活蛇取毒,这里介绍自咬取毒法。此法用左手抓住蛇颈,右手拿盛毒器塞人蛇口,使蛇出于本能而狠咬盛毒器,促使其挑出毒液。新取的蛇毒要立即用真空干燥器干燥使其含水量不超过5%,以防蛇毒腐败变质,干燥毒粉可用黑色纸或锡箔纸包紧存放干燥处待售。蝮蛇取毒不可过于频繁,以每月1次为宜,1年可采毒6-7次,冬眠期不能采毒。采毒时要严防毒蛇伤人,一旦发生伤害,应立即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并尽快到县级以上医院注射蝮蛇抗毒血清,确保安全。 种群分类 简要介绍 蝮蛇类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其种下分类问题,颇多争论。曾争论长达60多年之久,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根据以说服对方。为此, 中国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的560条蝮蛇标本及Maki(193)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鳞片数目、头型、色斑以及分布区域不同,确定中国蝮蛇可分为3个亚种,即中介亚种、短尾亚种及日本亚种。 蝮蛇 尖吻蝮蛇 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中介蝮蛇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东起内蒙古,西到新疆,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蒙新区及华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的西部。短尾蝮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南限约在北纬26°附近,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及西南区的一部分。但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是这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Smith(1943)把蝮蛇分布的南限延伸到北部湾的一个小岛上,这是严重的错误,他所说的这个小岛叫做小龙山Syoryuzan岛,其实就是蛇岛,在辽东半岛南端的西面,并非雷州半岛的西面。 竹叶青蛇 (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此外来有铜头蝮蛇、黑眉蝮蛇等。 秦岭是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从古生代到现在,一直起着我国南北两大部分的分界作用,所以在动物地理的分布上,都认为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天然障壁,这不仅对鸟兽有效,对蛇 类的分布更为有效。但秦岭东段从伏牛山往东,山势突然低落,与华北平原接壤,分布于秦岭以南的短尾亚种通过这个地区与古北界的中介亚种相遇,形成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 明显而有趣的例子是:在陕西,洋县和周至两地相距甚近,但中间隔着秦岭主峰太白山及首阳山,在山南洋县采到的蝮蛇是短尾亚种,在山北周至采到的则是中介亚种,表明秦岭对这两个亚种是起着地理隔离的作用的。 日本亚种 在我国只分布在台湾省,与日本群岛所产的相同。中介蝮数量特多的地方,已发现有两处,一处在黑龙江西部,靠近蒙古的卓山车站附近,站北共有6个山头,长约3公里,宽一两公里不等,是铁路局的采石场,其中1~3号山头因蝮蛇太多而停止开采。另一处是蛇岛,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过去有人(长谷川秀治,1932)估计岛上有蝮蛇50万条,这显然是夸张了。1957年在岛上考察之后,
原矛头蝮和尖吻蝮谁更毒
突然在微博看见了夜华,我来问问夜华是什么蛇
难得看见好友里有人发蛇,so,我来问问这是些啥蛇看把我激动的
这是啥蛇看看会不会有人翻车
这是啥蛇,我又来水了
那些觉得虎斑颈槽蛇无毒的看看 中 文 名 虎斑颈槽蛇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拉丁学名 地理分布分布遍及全国;云南省分布于滇东地区。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微毒蛇,部分过敏性体质可导致死亡,该毒液无血清。从平原、丘陵到海拔1000米的山区都有分布,栖于有蛙类生长的水域附近,晴天出来活动,行动敏捷;激怒时,背腹扁平,将前半身竖起;被捕或受攻击时,颈脉可喷涌出乳白色或灰黄色毒液。 体形特征 体形中等,全长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脉。 食 性 捕食蛙类、蟾蜍和蝌蚪
大佬们,这是什么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