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s 阿布米飞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276 发帖数: 6,880 关注贴吧数: 15
配合铁路安检工作 人生是一个行走的过程,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成为过客或是朋友,真正的友谊需要建立在理解上。学会理解倾听,这也是一门技能,不去倾听,不试图去理解,往往会让许多事情发展成人生的一种遗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予理解的机会,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多一份理解,就不会出现紧张的关系。   据《人民网》报道,在北京铁路局阳泉北站,一名旅客蛮横拒绝铁路安检人员对其携带的黑色液体进行安检并殴打工作人员,致使一名安检人员受伤入院治疗,本人被公安部门暂时拘留10天。   “安全”是最为老百姓热切关注的。笔者想起早些时候坐火车外出,经过一道道安检觉得异常繁琐,要是再赶上列车已进站检票,那心里就更是着急,心中埋怨这车站安检怎么就不能加快效率省掉“不必要”的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静下心来思考,正是由于安检的严谨仔细,出行的大众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虽然要等上几分钟,但是车厢属于人群密集区且空间有限,一旦有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看似冗繁的乘车安检不但不能减,反而要加大力度,安全工作更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们乘坐火车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进站安检是对每一个旅客的安全切实负责。这些安检人员每天面对不同的旅客,他们就是“安全哨”,就是一道“闸门”,将发胶、油漆、杀虫剂、染色剂、弹簧刀等危险物品认真查封,并将这些东西拒之“门”外是他们的职责,一旦让这些东西上了火车,对旅途中的乘客安全是一种威胁。配合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在公共场合也需要对他人负责,所以这种查与被查应该是和谐的。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危险物品的范畴,安检人员更多的是提醒。对于确实危及安全的物品,我们应该积极配合,毕竟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还关系到他人。   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有时更利于我们去了解问题。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多一些理解,很多事情是可以顺利解决的,铁路部门的安检绝不是多余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应该在乘车前将危险物品提前处理,主动配合安检人员的工作,我们的出行才能更加有保障。
铁路小站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去坐火车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近的买慢车的多,远的很少买慢车。这是为什么呢? 慢车为什么叫做慢车?是不是说它的运行速度很慢,所以叫做慢车呢?其实不是的。它就跟快车并不是因为它的速度很快而叫快车一样。慢车和快车的主要区别其实并不是在它们的运行速度上面,区分慢车和快车的关键其实是在它们的停站上面。简而言之,慢车几乎遇站就停,而快车则是根据所经车站的客流量大小和客流的远近来确定停站的(因列车运行需要为其他的列车让道除外)。慢车的速度其实不比快车慢多少,在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和广西等地区,慢车在中途的运行速度其实和快车差不多,它们之所以称为慢车,主要是因为它们沿途的停站较多,最终导致它们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低,所以称为慢车。 铁路中途之所以设置小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增加线路的使用效率,提高区间通过能力(所谓区间通过能力,大意是指从A站到B站之间的这段线路在24小时之内经过的列车的总数)。二是为了列车的会让(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错车)和越行(就好比公路上的超车,区别在于火车超车的时候前面一列是停下来了的,而汽车超车的时候前面一个是可以在移动的)。三是为了给沿线居民提供方便,同时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谈到区间通过能力就有必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铁路的列车运行与公路汽车的区别。我们大家都知道,公路上的汽车是可以随意转动方向盘的,同一段线路在同一个时刻可以有很多辆汽车占用,只要不挤撞彼此就没问题。但是铁路火车不一样,火车没有方向盘,同一段线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趟列车占用,即使没有红绿灯来进行约束也有两端的车站在卡控,同一段线路必须要等前面的火车完全出去以后后面的火车才能进入。这在设有红绿灯(铁路部门专业术语叫做通过信号机)的线路上还相对好一些,在没有红绿灯的线路上,两个车站之间在同一条线路上只能有一趟列车,换句话说,如果前面的火车在两个车站之间要跑20分钟的话,那么后面的火车就有可能要等待20分钟甚至更久,如果前面的火车在两个车站之间只跑5分钟的话,那么后面的火车等待的时间就要短多了。由此可见,在没有设置红绿灯的车站之间,两个站之间的距离越短,线路的使用效率越高,区间通过能力越大。那么是不是说这就意味着小站越多越好呢?原理上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这并不完全合理。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说,人员越少成本越低,而且建设一个车站也需要不少钱。从提线路使用效率和高通过能力来说,在线路上设置红绿灯更加合理。 铁路中途设置小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线路使用效率和区间通过能力,而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方便沿线居民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慢车和货车就是小站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之一。
铁路天窗维修作业 所谓天窗作业就是利用列车运行图上面的列车运行间隔比较大的时间段进行养护维修作业。天窗也就是指运行图上面的间隔相对较大的列车运行间隔。 大家都知道,铁路是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行业,火车的运行更是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而铁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同样需要时刻保持。那么怎么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好列车运行和养护维修作业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何为养护维修?为什么需要养护维修?所谓养护维修就是铁路设备保障部门为了确保线路、信号、供电等设备能够正常使用而进行的十分必要的巡视、检查、养护和维修作业。之所以要进行养护维修,主要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以及进一步保证列车正点和舒适。 铁路是一个全天候的行业,火车的开行虽然有列车运行图来统筹,但是受实际情况的影响较大。列车运行图只是为列车的开行确定了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区间运行时分和各个车站的到达、出发、技术作业等时刻,只是在极大程度上确定了列车运行的先后顺序,但是并不完全准确。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列车运行图上铺画了A站在每天的早上十点开出一趟货车,那么正常情况下A站确实是有那么多的货源来组织和始发这趟货车的,但是如果货主在其中某段时间由于生产停止而无法正常提供货源了呢,那么这趟货车是否还能正常发出去?很显然,如果货源不足,那么这趟车是要临时取消一段时间或者一两天的。 从局部来看,取消一趟货车影响不大,但是从大局来看,它为其他的货车提供了少量的富余时间,它的停运可能给与之相近的列车提供部分赶点的时间,换句话说,列车运行图上的列车对数越少,列车运行越好组织,可以利用的天窗就越容易预留。 那么反过来呢?如果某个车站因为某段时间货源突然大量增加,那么势必需要加开货车,这样一来就极有可能对原来的火车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因为加开这趟货车而造成与之相近的火车晚点,由此可以想见,列车运行图上铺画的列车对数越多,列车运行组织越不容易,能够预留的天窗数量越少、时间也越短。 那么可不可以在天窗之外进行养护维修呢?原则上是不允许的。首先,养护维修作业多数涉及铁路线路或者临近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与列车运行只能分开进行,换而言之,养护维修的同时不能运行列车,运行列车的时候不能进行养护维修。这也正是大家有时候坐火车需要在某个站上停留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 铁路养护维修作业必须在天窗时段进行,但是多数情况下列车运行图上的天窗时间并不长,不足以提供完整的养护维修作业,那就必然要挤占列车运行的时间,也就是说可能造成部分与天窗接近的列车晚点。 那么可不可以不进行养护维修呢?这显然是不行的。 第一,火车二十四小时运行,时刻在对设备进行磨耗。 第二,火车的移动部分与地面的钢轨的接触面积十分狭小,接触面的压强十分巨大。 第三,火车的运行并不完全是在笔直的线路上,车轮时刻在对钢轨产生冲击。 第四,天气变化和地质条件等因素也会引起钢轨和路基等地面设备的外形变化。 上面四个方面无论其中哪一个都肯定了养护维修作业的必要性,更何况这四个方面还是同时存在的,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所以,天窗作业必不可少。
郑州铁路局洛阳车务段义马车站:密织冬季作业“防护网” “1号,3号正在对作业区域内可能侵限物品进行检查。”“王站长,调车指导刘英辉正在3道盯控调机连挂作业。”“信号楼,助值员刘超正在观察33057次尾部风缸状态。”……这些看似平凡的联络话语,是洛阳车务段义马车站为保障车站冬季现场作业安全而推行的5分钟联系汇报制度。   义马车站作为洛阳车务段管内调车作业量较大的车站之一,主要担负着大有能源公司的煤炭外运工作和多种车辆的解编任务。进入冬季后,该站结合站内坡度大,调车作业频繁,始发列车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5分钟联系汇报制度,进一步加强现场与信号楼、作业人员与盯控人员的沟通联系,密织冬季作业安全防护网。   这个站在白天作业中,除按照上道作业防护的有关要求外,还要求值班领导盯在现场,跟班作业,提前进入关键地点,真正做到值班不走过场,发现和解决一批日常作业中的风险隐患,硬起手腕处理一些作业中的危险镜头。同时,这个站还根据站场股道长、夜间站场照明不足等实际情况,细化了夜间作业的有关办法,加强室外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要求外出作业人员执行与信号楼5分钟联系汇报制度,信号楼必须担负起现场人员的防护任务,扎实做好关键环节安全防控,消除现场作业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这个站在积极落实5分钟联系汇报制度的基础上,还注重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向干部职工讲清楚、说明白,联系制度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消除干部职工的大意思想和麻痹心理,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万事排最先”的理念,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职工现场作业过程中遵章守纪的自律性和互控力。
洛阳车务段义马车站:把演练当实战 筑牢消防“防火墙” 严冬临近,正值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洛阳车务段义马车站认真研判现场消防安全隐患,把演练当实战,积极开展“119”消防演练活动,筑牢了车站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严冬临近,正值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洛阳车务段义马车站认真研判现场消防安全隐患,把演练当实战,积极开展“119”消防演练活动,筑牢了车站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为了增强车站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加深对消防基本知识的了解,车站邀请当地消防官兵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向职工讲解火灾的危害性、扑救方法、预防措施等,详细介绍了各类灭火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消防官兵还现身说法,通过讲解亲身经历的一件件火灾案例,向干部职工进行消防安全警示教育,使职工对“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随后,消防官兵又演示了灭火毯、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各类消防器材的操作程序,并以油盘、燃油模拟火场,手把手指导职工如何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现场灭火和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必要的火势控制等。   与此同时,车站安技室的消防管理人员还深入开展车站消防安全“防火墙”工作,积极到现场岗位、货场、候车大厅等防范重点处所进行定期巡查,扎实做好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尤其是面对冬季,车站部分生产岗位和办公场所采取用煤取暖这一现状,车站专门组织消防检查组对车站的火灾易发区域进行全面拉网式隐患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按照“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区域谁管理”的原则,要求责任人不仅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而且还要盯住落实、抓好整改,确保隐患一次消除,不搞二次整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