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烟味 最爱烟味
关注数: 197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882 关注贴吧数: 34
我说诸葛亮之错信马谡      我想替诸葛说句公道话,孔明之过并非是书中明确指出的诸葛亮的失误之处——马谡失街亭,反之对此,我倒想替诸葛说句公道话,我认为诸葛亮对于先主刘备的遗言是十分重视的,也包括先主所说的“马谡其人言过其实”,孔明对于马谡可谓是再三试探——      初试马谡——孔明问曰:“吾奉天子诏,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于是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即统大兵前进。      二试马谡——孔明回顾马谡曰:“汝知其来意否?”谡曰:“不敢明言。容某暗写于纸上,呈与丞相,看合钧意否?”孔明从之。马谡写讫,呈与孔明。孔明看毕,抚掌大笑曰:“擒孟获之计,吾已差派下也。汝之所见,正与吾同。”      三试马谡——孔明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参军马谡曰:“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某有一计,使司马懿自死于曹 睿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允否?”孔明问是何计,马谡曰:“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孔明从之,即遣人密行此计去了。      孔明识人,这点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本人在这里不必细说,虽识人却仍三番五次的问难马谡可见要观马谡之真才,马谡也不负丞相之望,每每与诸葛相合,可见马谡其人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浪得虚名,有着对于局势的洞察力,街亭一役,孔明唯恐马谡失败,用激将法又加上言语说之街亭利害,使得马谡立功心切才出了大错,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种安排吧……总之于此,我不认为诸葛亮有什么过失……我倒觉得他这些试探做得非常到位,足以解人……
尝试解答为何东方不败不杀任我行 尝试解答为何东方不败不杀任我行, 经常看到这个问题,对于此,本人有如下解释 我想从人性上分析…… 我认为从东方不败最终见到任我行的从容不迫可见东方不败早就料到这一天终会来到, 东方不败的教主之路可以说是任我行一手所逼出来的…… 任我行提拔东方不败使之平步青云,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手段,因为当时任我行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克服“吸星大法”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教主的任我行就难以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处理日月神教教务,于是,任我行就需要有人为他分担教务。        任我行不把这个任务交给当时日月神教内部位高权重的资深人员的原因再清楚不过了:虽然这类人员处理教务会容易上手,很快能够轻车熟路,但是,这类人员本身已经位高权重,再长期替代教主处理教务就会在短时间内进一步膨胀权势,任我行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所以,当时任我行要重用地位相对低下,资历相对有限的东方不败,因为,这样的东方不败就算有野心也需要长时间积累权势。        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        当时任我行想排除一批异己,而这批异己正是任我行曾经的亲信。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曾经的亲信因为和任我行共过患难,为任我行出过力,所以,可以想象,这些人在任我行面前会更嚣张、更跋扈,甚至还会对任我行构成威胁,而任我行要驾驭这些人也就更麻烦,于是,任我行也就更想搞定这些人。但是,这些人在日月神教内部权势显赫,没有太大的过错的话,任我行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搞定这些人很难。        那就要通过非正常的渠道,这个“非正常的渠道”就是传说中的“忠良被奸臣陷害”,于是,任我行就让东方不败来为他扮演这个“陷害忠良”的“奸臣”角色。        后来,在说起当年东方不败排除异己的时候,任我行感慨万千,问题在于,当年东方不败排除异己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难道任我行真的难以控制东方不败了吗?        道理很简单,东方不败所排除的那些异己正是任我行想要排除的异己,东方不败服从的是任我行的意志。或者说,东方不败是任我行用来调整日月神教内部权力格局的工具,当任我行的目的达到的时候,东方不败的路也就走得差不多了。        所以,大肆排除异己恰恰是东方不败应该做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任我行重用东方不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东方不败越是排除异己,任我行就越重用东方不败。东方不败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东方不败不是没有头脑的傻子,也明白当异己排除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所以,东方不败排除异己不但是为了获得任我行的重用,更是为了篡权铺路。因为东方不败明白,从得到任我行的重用,为他排除第一个异己开始,就难以退出这场权力的阴谋,不想黯然收场的话,就要篡权。所以,就算是任我行把《葵花宝典》给了东方不败,东方不败还是要发难,就是这个道理。       ( 以上这段政治分析来转自本吧的《杨莲亭:从绣房到成德殿》一文) 因此可以说,东方不败是被逼无奈,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他自己同时也感恩于任我行的青睐,最重要的,是他明白,自己终究也有被覆灭的一天,而这一天十之八九是任我行卷土重来之时,我想当他把葵花宝典捧在手中的一刹那,他就明白这是任我行的一场政治骗局,结合当时的情况以他的资质应开看得出任我行要他断子绝孙的险恶用心,但是在他挥刀自宫之时他以心灰意冷,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某一天也会成为任我行,因此他开始自暴自弃,放任一切权利给了杨莲亭,自己独自修炼起葵花宝典,同时随着修炼的深入自己也越发明白命运的轮动,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政治的牺牲品,他也好,任我行也好,都免不了被下一个东方不败取代的目的,他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当初的身不由己以至后来的自暴自弃最终到豁然开朗,可以说东方不败确实明白了 人,不得不败,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对于任我行的来到,相信他并不惊讶,甚至是微笑面对,他的心中明白,自己不过是被命运沉沦碾入的一粒粉尘,早晚会被撇下,因此,他选择不杀任我行,不过是一场等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