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重卡0X
儒雅的无影无形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1,228
关注贴吧数: 4
奇人耙子 我们镇上西去,翻过大山大约一百里地,有一人,能知过去未来,极为神奇。 很多人都去看过。都叫他耙子。 为什么叫耙子呢? 耙,即软的意思。相传他天生残疾,软骨病,不能站立。所以叫耙子。 因此,他没有上过学,也不会说话。 不,其实他会说话,呜呜啦啦,外人根本不懂。唯一懂的就是他的母亲----一位老太婆。 所以,他与人交流,全靠老太婆翻译。 因为家境实在是困苦,老太婆实在养不活他------他上面还有一位憨憨的哥哥------所以老太婆曾打算把他扔入水塘淹死。 然而他竟然知道老太婆的意思,便用了他独一无二的语言对老太婆说:你不要丢了我,你养着我,我给你挣钱,给你挣几百万的钱! 于是,老太婆留下了他。 于是,他开始给人看过去未来,开始挣钱。 现在,他名气很大。我们这一千里地大约都知道他。 我的一位亲戚陈x和他的侄儿小h去了一次,这是他的讲述,我略记如下。
读《道德经》随笔 修炼 个人见解,特供参考。 --------------------------------- 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的修行方法就是---损! 那么: 损什么? 怎么损? 《道德经》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了我们怎么做。
读《道德经》随笔 不二法门 个人见解,特供参考。 欢迎讨论。 ------ ------ 不二法门是佛家的说法。 先请吧内通晓佛家义理的高手给大家简单明了的讲讲不二法门吧。
读《道德经》随笔 阴阳--无 1、阴阳 《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 负:即背东西,指人体躯干。 抱:抱东西,指人的手足。 对人来说,躯干为阴,手足为阳。 推开去: 树:树干为阴,树枝为阳; 车:车身为阴,轮胎为阳; 桌:桌面为阴,桌腿为阳; ------- 阴:表示静、重、刚、坚强----,反过来,即静、重--也表示阴; 阳:表示动、轻、柔、软弱----,反过来,即动、柔--也表示阳。 那么,阴与阳有什么关系呢? 《道德经》给我们讲了两种关系。
《红楼梦》大揭秘(略说) 谨以此篇 向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世尊如来致以崇高敬意! 向十方世界所有正修行者致敬! 向《红楼梦》作者致敬!
论道吧有多少人读过《红楼梦》? 我想写个帖子给《红楼梦》揭个谜。 想了解一下论道吧有多少人读过,研读过《红楼梦》。 大家就《红楼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观点、感想---吧。 谢谢!
发帖内容有什么限制? 只谈佛家吗?
佛·科学·随笔 楞严趣题 读《楞严经》得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石头上打一个洞, 问:洞的空间是从外面进去的还是石头本来就有的? 这问题可以化成另一个问题:假设 在上海有一个抽真空的空瓶,用盖盖上,拿到北京,问: 瓶内的空间是上海的还是北京的? 哈,这是个绝妙的问题,敬请高手请回答。 真希望有物理高手回答! 不过,我担心他们回答得了不?他们或许会说:这么简单,不说也罢。
佛·科学·随笔 看见没有的颜色 一天,和一位刚参加工作的物理老师闲聊。 我问:“你看对面的墙是红色的,它是红色的吗?” “当然。你都看见了,还问?” 我笑问:“是怎样看见的呢?你用物理解释一下。” 他笑了,舞着手说:“这个很容易。阳光照在墙上,墙把红光反射过来,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沿着这光束反看过去,就看见红色的墙。” 我淡笑说:“我读中学时,物理是这样解释的。现在还是这样,物理没有进步吗?” 他说:“这是正确的解释,怎么进步?” 我淡笑说:“正确的解释?不一定吧?我读了几本佛经,所以对此有点疑问----” “什么疑问?”他问。 我说:“我们沿着光反看过去,就看见红色,是吗?” “是呀。” 我问:“这个红色,是光的红色,还是墙的红色?” “是光的红----”他顿住了,“---有点怪---” 我笑问:“是呀。这个红色,如果是光的,我们就看见红色的光,为什么说墙是红色的呢?如果是墙的,那与光有什么关系呢?说明我们不通过光就可以看见红色的墙。哈哈。" 他皱眉想了一下,讪讪的笑:”是呀,这个好怪。--推理下去,等于说没有看见颜色,哇----“ 我说:“不光是看,听、嗅--也是这样。你查一查物理,询问一下高手,给我一个解释吧” 敬请高手解释!
哈,原来有个老子吧 我来逛逛,感觉不错.
我解道德随笔 精华(4) 道的境界是‘无’。 ‘无’有什么意义呢? 11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解:四个轮胎上面安个铁壳,这就是车子。轮胎、铁壳等等是有形的,是我们追求的物质,是利益。汽车的用处却是里面的空间,是‘无’,可以装货装人。 同样的道理:房子、杯子------- 所以,我们修行达到‘无’,是有用处的。 那么,有什么用呢? 哈,有不可思议的妙用!
我解道德随笔 精华(3.1)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有名句:无为而无不为。 什么意思呢?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 意解:道的修行是损去五色五声五味----等等,达到‘无’的境界。 无为的无:指修行达到无。 为:指事情。 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修行达到‘无’的境界,不是什么都不做。
我解道德随笔 精华(3) 平常做事的方法是‘益’。 道的修习方法是‘损’。损什么呢?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行妨。 意解:我们常人追寻着各种艳丽的色彩、风景的美丽,岂不知这正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所以要损去五色。 我们常人追寻各种声音的美丽好听,岂不知这正使我们的耳朵听不见,所以要损去五声。 -------------------- 我们修道就是损去五色、五声、五味、功名利禄,回复我们本来面目:无。 可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要奋力追寻五色五声五味功名利禄呀! 我们将此损去,有什么意义; 无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解道德随笔 精华(2)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意解:比如学习,一天学一点,一天学一点,将知识积累起来,慢慢的就完成了学业。益:积累。 比如吃饭,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顿饭下来,饱了。 比如走路,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段时间下来,到了。 比如挣钱,------- 道的修行与此相反: 每天去掉一点(即损),每天去掉一点,慢慢的趋近,达到‘无’。 由此知道,道的方法很特殊-----损! 那么,损去什么?
我解道德随笔 精华(1)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解:道,可以达到,可以做到,可以实践。但是,达到它,做到它,实践它的方法和平常、通常做事的方法不一样,即,道的修行方法很特殊。所以称‘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文字将它(道)表达、阐述出来。但是,对于道的表达、阐述,特别是对于道的理解,不能用平常、通常的想法、思维去理解。所以称‘非常名’。 这里有二个问题: 1 道的修行方法怎么个特殊法? 2 平常、通常做事,比如吃饭、走路、挣钱等有一个方法?有一个相同的方法? 回答是:有的。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我解道德随笔 主题 《道德经》的主题有三个:治国、兵法、取天下。 经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治国的总则为‘正’。何为正?经云:清净,为天下正。 《道德经》以道为基础,阐述了完整的治国理念,明此可以治国。 兵法的总则为‘奇’。兵贵神奇大约、或许源于此。 《道德经》以道为基础,阐述了完整的兵法,明此可以治军、打仗。 治国、兵法虽为国家大事,却与平常生活颇为相通。 取天下的总则为‘无事’。何为取天下?我解为道的修行。 《道德经》阐述了道的修行方法,以及达到的境界,以及达到境界的不可思议,甚至骇人听闻的妙处、妙用。 注意:无事不是‘没有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