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nankai fsnankai
关注数: 59 粉丝数: 50 发帖数: 2,294 关注贴吧数: 14
作为一个婠迷对婠婠和圣门的“开脱”和对慈航静斋的思考~ 开头声明我喜欢婠婠并不代表我讨厌师妃暄,我“理解”圣门并不代表我看好圣门,我对慈航静斋并不讨厌,只是讨厌徐子陵那样奉其为救世神仙,唯其言论为金科玉律。看到有些人觉得婠婠对双龙“心狠手辣”而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角色,更由此谈到捧圣倒圣和捧斋倒斋的问题上,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杀人如麻的圣门比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慈航静斋更让人舒服,我作为一个婠迷谈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你得看看双龙干的事儿,从阴癸派浮现,他们那一次不是在破坏阴癸派夺天下的大计……圣门是悲哀的,因为被打压久了,急于翻身,所以导致无所不用其极。慈航静斋也没有大错,只是在处理有些事情的手段上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是你可以想想看,如果当代不存在李世民,最有立国和治国之才的是个圣门中人,慈航静斋会不会另选“明主”与之对抗,我想是会的,毕竟圣门一登上政治舞台,必会打击现在的慈航和静念禅宗。那时她们便不会顾及是否能更快完成统一,免百姓于苦难之中了。当然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按现时圣门培养人才的方式实在有点儿困难,不过不是也培养出了侯希白之流吗?所以说慈航静斋并不像所说的动机那么纯洁,其本质也就是主流派系中分化出来对圣门穷追猛打的一个打手,只不过顺便撷取了“以天下先”的旗帜而已。 其次感情是逐渐培养的,难道婠婠第一眼看见徐子陵就一见钟情,叛出师门吗?喜欢婠婠的读者猜应像我一样多是想到她成长的环境,别忘了魔门中人为了“斩俗缘”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我猜除了要弑亲之外,同龄传人从小也应该是分隔开以防产生感情的,这样的炼狱里出来的人本就不能用常理计,所以婠婠能表现出一丝真情,大家只会觉得可贵和难得。不要怪婠婠对双龙的威逼利诱,痛下杀手,问题是徐子陵心里根本就不接受人家,难道为了一个无情的人放弃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圣门理想吗?思想一旦植入就很难改变,曹应龙临死都在骂佛,宋缺如此爱着梵清惠,在由南统北和由北统南这样的小问题上仍是互不相让。所以如果婠婠为了一个根本不爱她的徐子陵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待己如亲女的祝师的遗愿,那样才叫不合常理…… 最后就是静斋和师妃暄所说的“天下”,无非包括的是中土的统一,就算强如大唐,在初建国三年还不是利用大草原各族之间的平衡以求自己的安逸,有否想过大草原各族长期分裂的痛苦?睿智如傅采林,他早已经明白高丽和中土不可能永远保持和平共处,一方强大总会给另一方带来威胁,这在现代也证明是对的。而仔细想想,魔门和佛道主流岂不就像是塞外和中土分歧的缩影,两者根本难以长期和平共处,总是互相倾轧,互相制约,师妃暄所谓的“天下利益”根本不包括圣门在内。大唐里面圣门的代理人都被描写的如狼似虎,确是不堪,这是圣门自解散后越想翻身越是不得的恶性循环所致,那么就让我们这些读者给这个被历史遗弃在角落的可怜门派一些仅有的同情又如何? 因此在我而言,我对慈航静斋的些许负面印象是因为她总是以救世的旗帜迷惑世人,即使动机是好的也终究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相比而言圣门虽然做的事情人神共愤,但是确实不玩虚招,坏得直截了当。
刚读到师妃暄和寇仲争论巴蜀归属的那一章,有感触…… 1 我在初读大唐时受评论影响对慈航静斋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不过还好随着读得深入发现师妃暄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不堪,我觉得她确实有自己的一番立场和理想,那就是“天下万民福祉面前一切个人恩怨得失都微不足道”,她一直都是把自己摆在“天下万民”的立场上而做出行动,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2 然而我觉得慈航静斋还是让我不舒服,而这非是我从读者角度偏袒主角寇仲的心态导致。首先是慈航式的入世修行害人不浅,不过这方面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好说……。大唐一部书的暗线从某一个角度看可是看成是圣门和佛(道)之间斗争,具体可以看成是师妃暄和婠婠的斗争。其中在入世方面,师妃暄又在明,而婠婠等在暗。双龙从开始学习的《长生诀》属于道家经典,道家在佛魔两道中本偏居中间的位置,而徐子陵最后在佛魔两者中偏向了佛,,也就是师妃暄代表的一方,所以我觉得至少在争取主角方面师妃暄完胜过婠婠等魔门中人。所以徐子陵对师妃暄情难自禁,而视婠婠为妖魔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按书上说修行法门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甚至性格,所以徐子陵当然会对志同道合的师妃暄有亲近感觉,比不上寇仲立场中立。让我觉得难以释怀的是师妃暄选择徐子陵作为“沙门护法”,让我怀疑她是用计把徐子陵在思想上争取过来,甚至让我怀疑真言大师是不是慈航静斋设计让徐子陵接受佛家思想的一步棋子……(大家不同意可以无视)。徐子陵这个莫名其妙的“沙门护法”的头号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师妃暄利用两人之间的感情制衡寇仲的一个计谋,这可能是因为师妃暄在达到“剑心通明”后的无情似有情的“豁达”,让我觉得有点儿毛骨悚然……当然很多人不会同意,我自己也只是持怀疑态度。
关于师妃暄对天下明主的选择问题~ 师妃暄在开始时候选择李世民我可以理解,因为李世民无论在军事还是治国方面确实是不二人才,寇仲当初连自己的地盘都还没有;但是在宋缺来支援寇仲,寇仲如日中天,李唐面临覆灭危及的时候为什么慈航静斋还是要支持李世民? 如果说是为了天下苍生,那么就应该及早统一,免受外族蹂躏。寇仲可以办到,而李世民因为内忧和魔门的渗入而处处受制。 如果说是为了卫道抑魔,那么寇仲更是不二人选,寇仲统一天下绝对比李世民更快更容易把魔门势力连根拔起。 如果说李世民想做皇帝而寇仲不想做皇帝,或者李世民比寇仲更有治国之才也是说不过去,一方面如果寇仲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在势成骑虎的形势下很可能会把万民福祉放在个人得失之前,接受帝位;另一方面文中多次提到天下大势,是大乱之后容易形成大治之局,就算寇仲在治国方面稍逊,他的任人唯贤确是毫不逊色,绝对可以成就和平盛世。 然后就是寇仲比李世民强的地方,一方面他对塞外的震慑力比李世民要强,一方面他在中土的威望比李世民要强,一方面贴近百姓生活的体验比李世民要强,一方面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我想问为什么慈航静斋在李唐占劣势的时候还是要支持李世民,我不信“剑心通明”可以未卜先知,否则婠婠和师妃暄也不用决斗了,干脆认输算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