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依旧无人知
我心依旧无人知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19
发帖数: 10,981
关注贴吧数: 8
【 本地交流】贴吧里有河崖镇后岭村孙氏老乡吗? 我一朋友,祖籍是河崖后岭村人,想问一下该村的孙氏族谱排列,在"显"字辈的后几辈是什么,谢谢
【 本地交流】这回百强县中,真找不到高密了
我也谈机场夜航影响别人睡觉 本人住公园世家,距离机场不远也不近,也属夜间飞机起飞被惊醒的人群,这几天很多吧友提到机场夜航扰民一说,今天周末,闲来无事跟大家讨论一下,高密机场的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部队夜航训练的必要。 听我家老人说,他1964年从学校分配到高密时,从现在的西苑宾馆向西,基本上是一片庄稼地,没什么住户,机场外只有机场家属院,好像当时水塔附近还有一个机场派出所,更别说机场以西,以南了,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住在机场附近的居民(包括本人),是不是应该有个先来后到之说? 机场夜航,是由场站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是驻场站的值班部队的上级决定的,任务下达就是军令,军令如山倒,这是立军之本,难道机场还要征求一下附近居民的意见再夜航吗?现在的双发歼轰机,功率大,功能多,势必噪音也大,这是世界上没人能解决的难题,你们能让军方怎么办? 这是一个结,目前来说没人能解得开,以后不敢说,比如世界和平了,祖国统一了,战争没有了,刀枪入了库,军马放南山,到那时除去必要的训练,飞机至少不会这么频繁的起飞,所以就军方来说,目前此题无解,咱们当然还有必要的妥协方案,比如换房搬家什么的 所以说,吧友们偶尔发发牢骚,也在情理之中,但最好不可过界,大道理不用讲,都是明白人,欢迎讨论
圆通快递西关路网点的娘们儿 今天老爹去西关路圆通网点发个件,是给亲戚的干海产品,以前一直用圆通,还算过得去,今天遇到鬼了,一进门一阵孩子的吵闹声中传来一个娘们的声音,问发什么件,老爹说,是一公斤海米,那娘们看都不看,食品发不了,老爹说每年的腊月十四,都能发出去,今年为什么??那娘们说,要发可以,一个月以后才能收到,老爹气的直哆嗦,好在老人家一向脾气不错,那我去北边中通吧,那娘们说,什么通也不行,只能发顺丰,老爹没说什么,出门向北一百米,就是中通,也是一个女的值班,那女孩子态度确实不错,看老人家年纪大,收货人姓名地址电话核对了三遍,包装的很仔细,老人家很感动,说了好几句谢谢 圆通那娘们,不是我说你,市场经济在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你在值班,照顾着三个孩子,确实不易,不想照顾生意,也许有难言之隐,就你那一句“一个月才能收到”,“什么通也不行”,确实是少家教,为人妻为人母你都不够格,如果当时是个年轻人,你觉得会不会赚一顿臭骂?也许你是圆通老板的亲戚,可以任所欲为,可是我们以后不去你那儿发东西,总可以了吧? 打了几个投诉电话,高密的,潍坊的,95554,一概不通,我只能按照老爹的诉说,告诉大家,今后发东西,远离圆通,远离西关路网点
央视财经三问滴滴 以生命的名义!(转帖)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丨三问滴滴,以生命的名义! 又是女孩被害,又是滴滴! 仅仅三个月前,在河南郑州,一名空姐乘客遭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滴滴道歉、赔偿;然而三个月后,在浙江温州,又有一名女孩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不同的是,这次是在白天。 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人们很难再相信它是偶然。在一个企业,一种危害社会甚至杀害生命的行为屡屡上演,我们不知道对这个企业还能抱有什么信心,我们不知道对这个企业还能抱有什么样的理解。是的,顺风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但与生命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 对一家连生命都没有给予足够保障的企业,对文明社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我们必须以生命的名义,提出我们的质问。一问:管理哪里去了? 5月10日,针对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滴滴发公开信说:“我们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个多月过去了,我们不知道的是,你们的“各项业务”是如何“彻查”的;但我们知道的是,类似事件又发生了!滴滴是基于大数据的公司,是最有条件、最有优势收集各种信息的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三个月前已经发生过有人遇害的惨烈背景下,居然在受害人亲友报警后,不提供车主信息!居然对刚被投诉的车主不予处理,反而继续派单! 要知道,公共服务性质的平台,必要时必须公开服务提供者的信息,这不是什么商业秘密!现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客户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一靠拖、二靠赔的问题。 然而,性命攸关、生命无价!滴滴是拖不起、赔不起的!现在回头再看滴滴这封公开信,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是敷衍塞责;是以貌似痛心疾首的态度,掩盖实际工作中的不重视;是以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下文,掩盖管理上的无为和无能! 这几年,滴滴疯狂圈地扩张,所向披靡,但我们看到,管理并没有同步跟进,甚至到了混乱的地步。试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训、狠抓司机管理的话,悲剧还能重演吗? 遇害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我们看到,在技术层面,体现出的是它对规则和常识的蔑视;在管理层面,体现出的是它视教训如儿戏、视生命如薄纸的傲慢,如果滴滴还有管理的话! 二问:责任哪里去了? 现在的滴滴,很多情况下人们已不把它视为一家企业,它已然成为一个平台、一种行为方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技术进步的一种象征。在各种场合,滴滴也总在释放着这样的声音。但既然是一家社会化的企业,就必须承担起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这几年,滴滴不断收购兼并国内同行,努力使自己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然而,滴滴并没有认识到,市场份额的扩大,责任和管理必须同步。一味迷信资本的力量能够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结果必然是破绽百出。如果滴滴只相信资本的力量,而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把管理的根基打扎实,无异于沙滩上建大楼,盖得再高也会垮掉。 毫无疑问,如果滴滴有足够的责任心,在第一起恶性事件后,就不应该只是道歉和赔偿,而应该亡羊补牢,早去认真梳理漏洞,早去作扎实整改,这比道歉一万次、赔偿多少钱,都更有价值!屡教不改,说到底还是认为,靠磕头就能蒙混过关,拿出钱就能摆平一切。 三问:监管哪里去了? 这些年,互联网向关乎日常生活的产业行业渗透,带来新的企业形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大方向无疑应当鼓励。但是相对传统企业完善的监管体系,对这些新兴企业的监管往往是盲点多、薄弱环节多。当企业自身达不到自律水平时,作为监管部门应当履责到位。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监管,我们的有关部门,不但没能及时补位、及时到位,甚至还处于缺位、空位的状态。 发生了一次恶性事件,我们只听到企业要自我整改,管理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不严加监管,让那些一味扩张、无视责任的企业付出惨重代价?为什么不严厉追责,甚至考虑吊销此类公司的营业执照? 我们常说,社会安全的篱笆,要靠全社会参与。这其中,个人的自律、企业的责任、政府的担当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的监管创新也能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执法中的补丁该打就打,法律上的空白该立快立,给那些“脱缰野马”牢牢戴上“紧箍咒”。 面对两起惨案,有关部门要醒醒了,请往前再走一步! 逝者已矣,人命关天。 面对生命, 请滴滴拿出良心和责任, 作出回答!
厉害了,我的滴滴司机哥
媒体暗访网约车10单来7辆黑车,竟称被抓无所谓 哈尔滨《新晚报》5月12日消息,今年1月1日起,哈尔滨开始实施《哈尔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对车辆、驾驶人提出准入要求。 那么,每天伴随我们出行的驾驶员和车辆,是否达到标准?昨天(5月11日),新晚报记者体验网约车出行,在不同网约车平台预约10辆车,没想到,竟有7辆车不符合运营标准,属于非法运营的“黑车”。而同样没取得运营资质的“黑司机”绕过了相关审查,搭载着乘客行在路上。 俩平台共下10单:来了7辆“黑车” 《条例》实施已经快半年了,我们身边的网约车都符合标准了吗?快车是日常市民乘坐比较多的,昨天(5月11日),新晚报记者分别在易到和滴滴出行两个已经在哈尔滨取得网约车经营牌照的正规平台各下了5单。 在易到网约车平台,记者分别乘坐了广汽传祺GM8、现代朗动、标志308、东风日产骊威、雷克萨斯RX,共5辆车。其中,现代朗动、标志308、东风日产骊威车型明显不符合排量要求,部分车辆注册登记时间也超过两年。 记者通过滴滴出行APP也预约了5辆车,来的分别为日产阳光、日产骐达、丰田威驰、丰田雷凌双擎、哈飞赛豹。除丰田雷凌双擎外,其余4辆车均不满足网约车准入条件。在4辆车中,还有一辆在记者预约时,号牌显示为黑A6KF9X,黑色现代伊兰特,等车开到跟前一看,车牌号还是这个,车却换成了黑色赛豹。上车后司机解释说,伊兰特车撞坏了,可记者问赛豹车牌为啥是伊兰特的车牌时,司机说“是吗?”并岔开了话题。这显然是一辆“套牌车”。 黑车”司机竟教记者“咋干能不挨罚” 按照《条例》要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驾驶员,也要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可是“黑车”司机不仅没有“车证”,连“驾驶员证”也没有。 在昨天(5月11日)的暗访中,多名驾驶员表示自己没有办理相关证照。没有证照就上道拉客,不怕挨罚吗?一位“黑司机”还在车上向记者“传授”不被罚的窍门。 “政策出来之后好多人都不干了,其实也能偷着干。”他说,“害怕的话可以晚上7点以后出车,‘执法的’也回家了。”另外,他还总结,如果行程是去停车场等地方就得小心了,封闭的地方最容易被逮住。 有的驾驶员怕挨罚,还有的驾驶员感觉抓着也无所谓。“我买的二手车,才一万多块钱,被抓着,车我就不要了。”一位驾驶员说。 相比与车没“证”而言,人没“证”更危险,不仅无法保证驾驶安全,更无法保证乘客人身安全。按照《条例》要求,驾驶员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必须无交通肇事犯罪记录、无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酒后驾驶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等,而躲过审查的“黑司机”,可能就是危险根源。
滴滴公司宣布停业整顿一周 今天下午(11日),滴滴公司表示,在针对郑州顺风车案件的自查中发现,该接单账号归属于嫌疑人父亲,且正常通过了滴滴顺风车注册时的三证验真、犯罪背景筛查和接首单前须进行人脸识别等安全措施。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顺风车账号接单。 同时,滴滴称原有的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导致在该订单中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 此外,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客服五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由于判责规则不合理,后续未对投诉做妥善处理。自5月12号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全国范围下线,停业整顿整改一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