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xuwu hbxuwu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1,684 关注贴吧数: 13
关于R7 R9 Z1三款套胶 因为反手打的R7,感觉不错,弄了一张R9,未剪重量70.7g,涂一层典驰无机后重71.8g,粘贴裁剪后重量50.4g,底板是波A,所以还是蛮重的。 初次试打:因为习惯了Z1或者说是蓝火一系列的胶皮吧,初次试打感觉还是很奇怪的,首先出球不像Z1干脆,Z1动作做完球跟着就出去了,感觉R9在胶皮上持球的时间有点长,导致动作做完,感觉球还在拍子上做摩擦运动,可以说吃球能力惊人,按之前的动作经常出界。其次感觉胶皮和底板没有给我一体的回弹,感觉就是中小力量下光胶皮提供弹力,加力情况下才会有那种底板同时给予的反馈,所以中小力量下有点不走球,所以台内球的控制还是不错的。 调整以后:既然他的摩擦能力惊人,拉球时我就加大撞击,这时会出来透板的感觉,球过去的旋转依然很足,吃球依然很深,感觉手握一根小弹簧的感觉,千万不要想着过多的增加摩擦,因为很容易出界,你只需发力往前摩擦,球就会稳定很多,而且感觉他提供给你的底劲很足,哪怕退到中远台会感觉力量杠杠的,不会感觉手上很空,而且制造弧线的能力很强。 正手攻球,手上需要加点撞击的感觉会好点,因为感觉这个胶皮还是挺硬的,需要发力才能打透。 拿手上另两款胶皮做对比:Z1 R7 R7是他的同门师兄,R9是在7的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介绍上说海绵胶面都不一样,打起来手感确实不一样。 如果说9是一根直径3mm的长度8cm的弹簧,那么7就是一根直径1mm长度5cm的小弹簧,弹簧越长底劲越足,弹簧越细越容易打透。 同样放在正手,你会感觉7有点支撑不足,发力很容易打透,一点点力就会感觉打在板子上一样,但是再加力球的质量也只能如此。放在反手,7比9会更适合,因为很容易透,稍稍发力即可,吃球的感觉很不错,稍发力后底板会给予一定的支撑,起下旋很轻松,而且弧线也很长,前提是必须多向前挥拍。9在反手你会感觉有种很强的包裹感,拉着球往前走,旋转十足,但是底板的支撑感会比较模糊,深不见底的感觉,当然如果反手能做到板板发力另说。 9和Z1比较,可能是我打习惯了的原因,我喜欢Z1些,因为9的持球时间偏长,出球不干脆,另外Z1与底板的一体感比较强,轻微力量就能听到底板的清脆,与两位球友同时打过,对我正手的评价就是Z1速度快,旋转略差,R9旋转不错,但是速度一般。中小力量下Z1轻松过网,但r9容易撞网,由此也容易看出,Z1在借力方面更优秀,但是Z1感觉就是打透了后也就这样了,底劲稍微差点。放在反手,Z1的正手变现同样喜人,但是Z1放在反手惊艳到我了,由于借力好,所以在近台快拨,速度快人一筹,给人压迫感很强烈。
直改横波A配置实评,与球友比赛战术长谈 今天正式直改横了,底板波尔ALC ST,正手M1反手Rakza7。 之前直板用的是张继科ALC,正手Z1,感觉正手的球没有波A的弧线长,落台旋转其实也可以,但是比波A还是差了点,力量感没有波A足。 反手是jp01t 2.0,这个估计是我配胶的原因,反手横打必须发力,应该配软弹的胶皮,才会更持球点。反正反手对于我来说,太费手腕,有时打的时间长了,手腕太酸,反手的球就不愿意去接了,而且到反手的球,如果主动上手失误也会多一点。手腕一酸,拉球时就会比较容易翻手腕,失误也就相应多了点。 综合上述原因我改成了横板,因为之前就是横板改过来的。 换成横板后,正手的球感觉旋转非常足,感觉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往上提拉,只需发力往前,手上加一点点摩擦的感觉就可以了,而且感觉比直板的正手我的还原会快一点,对方发过来的稍出台的球可以放心的拉起来,以前直板的时候我可能需要手臂甩的大一点,需要提前准备好。正手的拉球很轻松就可以拉到底线位置,上台很顶。 反手方面,感觉R7的这款胶皮很吃球,它的吃球感觉很不像涩套那种包裹感的吃球,更像粘套那种粘性吃球,所以反手位的球,哪怕拉一个薄皮大馅,球依然很转,不会因为向前力量不足,而下网。但是我依然还是加大往前送的力量,导致下旋起来后上台很转,力量很足,其实我感觉反手的球脱板稍稍快了点,反馈到的手上的那种吃球感略稍弱了些,就比如M1放反手时,会感觉胶皮吃球的感觉刚刚好,但是,你需要发的力量就需要大那么一丢丢,只不过是这个球过去,刚性差了一些,有点柔和了,对方好防一点。 昨天和一球友开打,他是直板,说以前年轻时是天门的前三号(忘了好像是一号),很典型的铁推型选手,但是反手有一板弹击,让球馆里很多人为之头疼,但是他的弹击基本上是到斜线,到直线弹击时候少,更多的是推,变换角度,我有时发到反手的下旋球,略微偏高,就被弹死了,而且反手有时还能反手小提拉一板。他的正手一板,但是拉上了,正手大斜线,力量也可以。 之前直板和他打的之后,我一般都是发到他正手略微偏反手的侧下旋,或是不转球,他一般搓到我的中间偏反手,或是寻求摆我正手长球。这时我都是大跨步扑正手,拉直线或斜线,成功率高的时候有80%。又或者是发他反手长短侧下旋,他错不好我就正手一板冲他,摆好了之后,我就直接劈他正手长球,这时,他会正手拉我,我会在正手这里多加注意,然后正手一板快带,但是反手也需要加一点注意,有可能会到反手。成功率高的时候,他拉5个我能带上4个。 而他一般都会往我反手送,因为前面讲的,横打费手腕,所以反手坚持不了多久,失误率就会很高,我也就只能多寻求正手上手机会。 他基本上不退台,就在近台搓摆,弹击,速度很快,稍微慢点,就赶不上了。而我在近台搓的时候,很容易冒高,这样就被他弹死了,而劈长容易出界,所以我与他打11局,一般就能赢个2-3局,而对我而言由于扑正手多,越往后越搞不动了,所以一般开局前几局我才有赢的可能。 昨天我换成横板之后,他搓到我反手位的球我基本都能直接起手拉,拉的时候拍头多往前送,基本都能拉到底线位置,他反手推挡基本都会搞飞,而他有时弹到我反手的球,我也能敢于和他对反手了,然后到正手位的也能连续拉他。昨天很多球都是我反手主动上手赢的,正手拉球需要注意角度,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正手反扑。我输的球基本上都是接他发球,他发球其实还是可以的,我的发球也就基本上是到他反手位测下,就让他搓我。 昨天开了10局,赢了6局。以前基本上没有胜算了。关键是手腕不酸了,中指头侧面不退皮了,顶多也就是中指中关节起了茧子而已。以后就坚持横板了不换了。哎……敲这么多字,手腕也开始有点酸了……
关注下皮切福德 今天看了下奥地利公开赛,1/4比赛波尔对皮切福德这场,最终小皮4:2赢了波尔,因为是波尔的粉丝,不得不替波尔惋惜。 这场比赛前两局感觉波尔还没睡醒一样,自己的球路没有打出来,一直在跟着小皮的节奏在走,另外在接发球方面,处理的很不好,很多到正手位的长球,波尔一直都在搓摆来处理,让小皮有很多上手的机会,另外在波尔主动上手的几个球,对小皮构成的威胁不大,导致有几个球小皮直接发波尔长球,让波尔来打。在中间几局感觉才体现出双方真正的实力,波尔的灵巧才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在最后小皮3:2领先后面的一局,波尔已经9:6领先了,但是后面几个球,感觉处理的略有草率了,被小皮锁定了胜局。 对于小皮来说,感觉球风也或者是质量吧更像是波尔的的PLUS版,本来波尔的反手在国际上可以说已经是比较顶尖的技术了,曾经凭靠自己的反手赢过马龙的人了,貌似就是近两年的比赛,但是在今天的比赛中,波尔不敢去挑战皮切的反手了,很多拉到皮切反手位的球,都被反拉或者是弹死了,之前波尔在对战中国队时,反手拉到我们反手位的球,我们的队员也就是挡一下,或者是转为正手反拉,可以说质量还是挺高的,而到了小皮这里,就直接反手反拉了。 另外在处理接发球方面,波尔发到小皮反手位的略微质量不高的,都被小皮直接上手一板过了,反手质量惊人。 这场比赛同是欧洲球员,球路相似,都是这种正反手的大路球,按理说,欧洲打球的人不多,应该他们在欧洲对战的机会挺多,球路应该也熟,但是今天波尔这种靠旋转的完全不占优势,感觉小皮像是波尔的plus版,虽然说小皮的打球动作没有波尔优雅,但是也许就是波尔这种优雅的动作,直接导致了拉球质量瓶颈问题!!!
今天再次直改横,附张A和波A对比评测 由于前两天直拍横打,把中指磨破了一层皮,今天这层新皮得到了新生,再次握拍,好像中指这没有以前那么疼了,原来这层新皮又厚了许多,但是由于之前反手横打的那种疼痛,记忆犹新,于是反手的球我也就不敢去碰了。 于是索性拿起我之前的横拍,波A正手M1反手RAKZA7,刚打几下,感觉正手像个弹簧一样,反手像个钢板,但是这个板在近台这种借力球,真的是杠杠的,但是正手弧圈球,感觉球没有完全吃住,就出去了,这种感觉很不爽,于是我加大了击打的比例,这时这个板的优势才体现出来,我同时用直板张A(正手Z1反手JP01t2.0)和波A轮番换拉球,对方球友给我的反馈是波A的球会顶一些,过来的球很重,而张A过去的球会相对柔和些,而我手上感觉,波A手上刚性会足一些,但是要加大击打的成分,不然球容易撞网,张A的不是很弹,手感相对清晰点,吃球感非常明显。反手相比,张A的吃球感较为明显,拉球会比较有数,波A同样的,需要迎着球去摩擦,不能太薄。当然也有可能是胶皮的原因,下一步准备把张A的反手胶皮贴到波A上。 总体感觉张A的板子感觉板面相对木一些,手感反馈清晰,但是球质量相对柔和,缺少一定的刚性,另请教各位,VIS的手感是不是介于二者中间的?是横板绕不开的必烧的一坎吗?【图片】【图片】
说一下张A(直)正反手M1与64的感觉 本人正手之前是M1turbo,这个胶皮是从横板波A上撕下来的,属于蓝火系列里海绵最硬的一款了,在波A上这个胶皮极好打,可能是因为波A感觉偏软一点的原因,拿到张A上其实感觉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在反手横打是,那种弹击的速度、快感,非常爽。但是无论正反手,若能控制稍好一点就完美了,所以才换了去turbo的版本。作为正手M1这款胶皮兼顾了速度和旋转,发过去的球非常转,摆短劈长也能感觉到明显把球吃住,摩擦的感觉,当然这种小球的控制自然不能去狂系相比,而优于狂系的是中小力量下,球依然饱有不错的速度,不像狂系胶皮,借力较差,若中小力量下借不上力,易撞网的缺点,正是因为这才从粘套转为涩套的,当然更多的也是因为灌胶的原因。这种涩套中小力量下,手感很均匀,不会像MXP ELP发力会断档的感觉,就像有涡轮增压一样,转速不达临界值时,车子提速无力,只有突破临界值,加速才猛的一逼,M1你可以一直逐渐发力,中间没有断档,发力加速非常线性,犹如自然吸气的一般。另外这款胶皮手感非常扎实,不像有些蛋糕海绵,如X1 F1 maxx500 MXP 这类,发力击打时,会感觉海绵明显塌陷的感觉,个人感觉正是因为这种海绵塌陷、与底板形变不能完全同步导致发力的断档感,而M1的这种奶酪海绵看起来就比其他的蛋糕海绵更扎实些,且在手感上,海绵与底板一体感很强,球撞击到胶皮上,你会感觉到是海绵与底板的整体形变,而不是前几款胶皮那样先有海绵的形变发力后才有底板的形变。这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对于反手我也用过一些胶皮,如最早的狂飙350、敏冲2.0、敏冲max、X2、X1、rakza7、铂金jo至现在的64,之前打皓二的时候是因为追求软弹,但是现在张A上的软弹的这种套胶,感觉非常不好,反手横打时,因为海绵不扎实的原因,海绵塌陷感明显,在海绵塌陷的这个时间段,反手非常有种不安全感,虽然海绵的弹性不错,但是依然有种把球的速度吸收了一样,能量有损失,这种描述有可能也不对,或者说是出球不够利索,托你带水吧。有点如同在弹簧上拍球和在水泥地上拍球一样,你更喜欢在水泥地上打篮球的感觉一样。前两天和球友打球,我用反手对球友的正手攻球,在我同等发力情况下,他说64的速度会明显快于M1,但是对于我自身的感觉而言,我会感觉到M1,给我发力的感觉更加透彻,力量的传递回击更加清晰,我本以为M1速度会快点,但是不是这样的,当然64的的手感也很不错,但是手感的清晰度比M1差一丢丢,在起下旋时的吃球感要比M1好一些,因为M1出球的速度会快一点。M1在这种速度与力量的对抗时,也非常不错,但是同等发力下不如64的速度快,M1与64明显的短处在持球感上,会感觉脱板快了一点点,64的吃球感非常不错,当然还有就是重量的问题,如果哪天穷极之至,我会尝试用M1或是M1 2.0或者是M2来替换64,以做尝试,但是目前在64还没废的情况下,还会以这个配置打下去。上述仅仅是个人近期打球的一点感受,非喜勿喷!!!
狂飙皓656如此配置,不换了!!! 直板656,正手典弛39度,反手铂金jo横打 烧拍经历如下 1.ye,这个板新手练功很不错,弧圈球上台率很高,唯一就是底劲不足。 2.yeo,看网上对这个板评价不错,到手就打了2-3次,需要自身发力,方可打透,板板发力冲,得累成狗。 3.极强纯木,这个板打起来手感有点发木,感觉底板没有什么形变,有可能是我没有打透的原因,打了2次,立马出手了 4.狂飙皓3,因为横打我选择了狂飙皓,因为他有玻纤维,我选择了皓3,这个板很好透,但是实际打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力量不像其他板,能把几层木材穿透,中间的单层玻碳像是把力量挡住了一般,力量无法完全释放,停在了中间层,力量未把剩下一半木材穿透。这种摄到一半,堵住了,很不爽。但是说实话横打还是很舒服的。 5.狂飙皓656,就是现在的这块板,典弛用了有几个月了,出厂的灌油层很久很久前就用典弛无机除掉了,3-4天之前,又再把之前的胶水层除掉,前后灌了4次乒乓网的胶水,最后一遍无机打底,粘上超出了底板5-6mm,昨天试打,是我感觉做爽快的一次。虽然胶皮略有氧化,但是跟之前一样正手,中近台中等偏上力量拉弧圈球,这球相当转,非常冲,我看对方经常档出界,减小力量中等力量拉,上台率依然很高,双方也稳定很多,只要你能连续,有劲,基本不会吊球。我对这种粘套最难受的就是小力量下,不怎么走球,不如涩套,对方未加力推挡的情况下,如果我也小力量,这球特别难打,但是如果对方稍加力量,近台情况下,这球又好很多,这时你再慢慢加力逐渐加力,这球就完全由你掌控了。打了一会之后,我在中近台,将力量加到极限,迎击球的高点期,这球过去相当暴力,此时手上若再增加些爆发力,增加打磨比例预计9:1,这球过去就很难防了,同样高点下降前期,迅速的收小臂,打磨估计7:3,这球同样速度很快,只要是你有力量敢于主动发力,这球基本完全由你掌控。哎,这种粘套最难受的就是小力量不走球,中间也在涩套与粘套间转换了一下,用的是西格玛2,可能是因为小力量没打透,没有感觉到底板传递的手感,当然中等力量也是很不错的。但是综合比较下来,我现在更喜欢粘套带来的手感。 反手铂金jo,反手也是换过很多次,最早用的敏冲2.0,这玩意儿贴上之后有点太软了,就像没贴胶皮直接打板上一样。后来换成了敏冲max,用了也有一段时间感觉还行,但是随着反手横打技术的提升,反手对弹击的要求也高了,感觉胶皮还是有些软了,于是在论坛里请教各位大师,推荐铂金jo和x2,我先用铂金jo,打了一段,比敏冲max提升至少2个档次,反手起下旋,弹击,拧拉都很不错,但是在速度方面还是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还差那么一点点才能达到高潮,于是想尝试下,推荐的另外一款x2,这个贴上打了一次,旋转是很不错,但是速度却比铂金jo又差了一点,大失所望,于是想想换x1试试呢?但是得先把x2出去啊,不然家里总是堆着一堆胶皮,太费钱,果断挂上闲鱼。这时我看网上对rakza7评价不错,果断下手,到手打了一次,感觉旋转还可以,速度也有一些,就是这胶皮有些重,横打比较费手腕,而且我反手打这款感觉难透了点,这时已经没有胶皮可打了,于是我把那款铂金jo再次上拍,这次我把他的速度尚可,离高潮差一点点,理解为它的稳定了,对方拉过来的球反手撕或弹,都爽的一逼,成功率极高。还是喜欢高密海绵的这种手感。 另外说下jo的除胶,只要不是给它灌了巨厚的有机,只要是1-2遍,最后刷一层典弛无机,立马小指头略微一撕,整个胶水层立马层下来,干净利落!!! 下次准备把rakza贴到boll alc的反手,非常期待它的表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