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妹sisi 小诗妹sisi
傻傻的有点笨笨,笨的很一般。累了停下来喝杯茶,览首诗……驻扎在小诗妹吧敬候大家哦
关注数: 249 粉丝数: 409 发帖数: 7,462 关注贴吧数: 61
他是“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他的“四度空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谈意志与理想,写思绪和愿景,话家国与别离。他就是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昨天上午(2017年12月14日上午)余先生在台湾辞世,享年90岁。 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1950年到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年出版首本诗集《舟子的悲歌》。1954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1958年赴美进修,参加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 余光中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涉猎,一首《乡愁》更是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台湾以及香港的大学、中学教科书。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他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称祖国为“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我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创作于1971年,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祖国的恋恋不舍,体现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将现代诗与古典美结合呈现清纯精致的境界。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今生今世》是余光中为母亲而写,表达对母亲强烈的怀念和浓浓的亲情。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当我死时》是1966年余光中在美国密歇根州所作,羁旅漂泊的生涯使他的怀乡病日益深重,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 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 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他是“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他的“四度空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谈意志与理想,写思绪和愿景,话家国与别离。他就是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昨天上午(2017年12月14日上午)余先生在台湾辞世,享年90岁。 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1950年到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年出版首本诗集《舟子的悲歌》。1954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1958年赴美进修,参加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 余光中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涉猎,一首《乡愁》更是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台湾以及香港的大学、中学教科书。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他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称祖国为“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我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创作于1971年,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祖国的恋恋不舍,体现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将现代诗与古典美结合呈现清纯精致的境界。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今生今世》是余光中为母亲而写,表达对母亲强烈的怀念和浓浓的亲情。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当我死时》是1966年余光中在美国密歇根州所作,羁旅漂泊的生涯使他的怀乡病日益深重,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 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 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小学知识问答,良心答题,全答对发奖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沉鱼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4. 岁寒三友是指?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6.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7. “豆蔻年华”指少女多少岁? 8.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9.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军是指?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11. “诗圣”、“诗佛”分别指唐代的哪两位诗人? 12. 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 13.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出自哪首古诗? 14. 《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记载哪三位结拜为兄弟? 15. 《春晓》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16. 中国四大发明是? 17. 王维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 18. 在我国古代,哪一位扮男装代父从军,忠和孝,世无双? 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出自哪首诗? 20. 《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21. 《游子吟》的作者是? 2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23.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是指? 24. “史家之绝唱,无韵诗离骚”指的是古代哪部作品? 25. 首创用全身麻醉法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的是? 26.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部? 2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请说出其中任意一位。 28.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29. 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是哪种文字? 30.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 31. 通常人们会在哪个节日前后去祭奠祖先,为他们扫墓? 32. 春节又称过年,“年”指的是一种什么东西? 33. 中秋节是农历哪一天? 34. 写下《满江红》的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是哪位? 35. 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是指什么? 3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37. 有“诗仙”美称的是哪位诗人? 38. 对诗句:(说上句,对下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 (2) 羌笛何须怨杨柳,下一句? (3)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 (4) 独在异乡为异客,下一句? (5)飞流直下三千尺,下一句?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下一句? (7) 故人西辞黄鹤楼,下一句? (8)姑苏城外寒山寺,下一句? (9)春潮带雨晚来急,下一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 *(注:不允许查抄资料,作弊无效)
“八年抗战”?不!!是“十四年抗战”才正确。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表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为什么抗战会有两种说法? 公开资料显示,“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表示,若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