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食草 青食草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9,033 关注贴吧数: 4
「续上。」复沓结构。 在轮回中沉淀:复沓结构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在以前的节目中我说过,诗经的结构是以四个四言句为一组多组复沓进行情绪的逐步增强。这次专门来讨论复沓的问题。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回环都能保证情绪的积淀与增强,比如大名鼎鼎的蒹葭。蒹葭的回环结构其实是在反复强调多元意象,通过意象来代替直接抒情。然而蒹葭的意象群对于四言诗来说太过庞大,于是蒹葭的作者就巧妙的运用了一种手法淡化庞大意象群造成的凌乱感觉。这种手法就是虚写。有效地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可以淡化庞大意象群造成的凌乱感,而且还能在实写不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时候进行情感的强化。蒹葭中的一方,宛在等词的不确定性体现出了作者追求恋人时的迷离颠倒的情感。举个少游的例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第一句是虚写,第二句是实写;意象群庞大但是轻,细两个形容词很轻。这就是这个句子得到了很好地平衡。 诗经以四言句为一组的结构是有原因的。首先,四言句容量有限,所以单个四言句不能构成与法意义上的句子,需要两个四言句合作,共同构成一句。然而,以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话只是起兴,并没有交代情节或是抒情议论,需要再加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者,以墙有茨为例,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这句话是比,以茨比中冓之言。由此看出,比兴也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 到了乐府时期,人们的心智更成熟了一点,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了,对比兴的依赖性也没有诗经时期那么强了,五字句成为了主流,且出现了杂言。这些现象都意味着以四句为一组进行回环的结构马上就会减弱其如此之强烈的普遍性。然而文人诗和乐府诗不同。文人们的诗篇大多继承了这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被汉儒们一再强调的经典中的普遍句式。大名鼎鼎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就是这样,并且在摒弃了以形式上的回环之后使用情感上的回环对情感本身进行强化和诠释。
关于改革。。 自从我知道这件事以来,就一直关注。为什么关注呢?说实话,带不是因为和诗词吧有多么多么深的感情。其实我来吧里玩也没有多久,但玩得很好,自认为颇有几个聊得来的诗友,也得到很多老人的鼓励。所以为吧里多少做点事情也是好的。 但这当然不是主要原因。我刚到贴吧的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比现在还渣,简直写的一塌糊涂。当时我很多的求指点都被大神水过去了,所以当时基本是毫无收获的。所以我是很愿意为新人做点事情的。 所以,我表态,对于此次改革我持支持态度。 改革,当然不是删无韵贴这么简单。作为一次改革(相对于帮助新人的更高层面视域下的一些动作),当然应该有实际动作。水榭也做好多。答疑,争取,放教程和科普贴,建评诗组,盖平诗楼,重新修订改善吧规…… 据我了解目前广受非议的无非两点:1、删无韵帖举动是否过激;2、改革动机。 对于第二点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心态,也不知道你是否有实际证据,对此我表示:1、我相信谟偶,肥皂尘等诸位的心态还是很正的。这些人的为人想来各位也多有见证。2、如果真的是为新人和吧友着想的话,请问有什么多疑的必要没有?3、我是否也可以怀疑诸位反对者的动机? 接下来是争议最大的第一点:删无韵贴的问题。 首先,我想我要阐述一下我自己对于这项举动的理解:a.很多新人有一大套歪理来阐明不押韵的原因,(但我想各位老人以及大多数吧友都了解押韵的必要性吧)并且完全不服指教。对于这种油盐不进的人,我们有必要留着他们的帖子点我诗词吧么?b.他们的帖子留着,简直就是对版面的侮辱!为了维护能够直接反映诗词吧整体水平的首页版面的干净整洁,把这种帖子删掉完全不是错误或者过激的行为吧==c.这种人和这种帖子完全就是对于问题和文化的不敬。他们诋毁声韵格律,当然没必要被声韵格律所拘囿,那么请离开这个对文体与文化依然敬畏的地方。 当然,也不乏虚心接受建议的新人,他们被指出要押韵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相信这些人不会不接受吧务毫无恶意的删帖。而且这些人,相应的,也会被@到学习贴里面啊。那样虚心的他们才能学到更多也许他们本来注意不到的存在与置顶帖里面的知识。(为了防止有些人矫情,特此补充:如果明明能注意到置顶帖还不押韵的话简直就是明知故犯了!) 我个人最讨厌不主动学习只知道每天穷嘚瑟的人,因此我觉得那些油盐不进的不押韵诗人大可要么学习要么自己找的地方自娱自乐自说自话自己意淫去== ***注:本帖接受一切质疑,质问,疑问并会在方便的时候一一回复;本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对任何人的谩骂,侮辱等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言语或行为。不服来辩,欢迎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