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峡 出小峡
关注数: 40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9,194 关注贴吧数: 13
上半年西宁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拉动经济增长 8月8日,记者从西宁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西宁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04.37亿元,同比增长9.5%,占GDP的比重为42.79%,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9%,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上半年,西宁市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表现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水平提高,集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体系已形成,畅通快捷、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基本建成;商贸流通业品质提升,随着新华百货等知名商贸企业落户西宁市,连锁经营、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有了较快发展,西宁市商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商业布局更趋优化;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随着“清凉夏都”和“全国避暑名城”美誉度的提升,在各大体育赛事及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下,西宁市旅游接待量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40.76亿元,同比增长28%。   在西宁市出台扶持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后,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金融保险业方面,随着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入驻及西宁民间投融资服务中心开业运行,西宁市金融业格局逐步优化,金融市场越发活跃;“宽带西宁·智慧城市”全面启动,4G网络推广运营,“天翼公交卡”正式推行;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大美易购网上商城”“京东商城·大美青海馆”等一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成运营,目前约有7000家传统企业及个体商家,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   会展业作为西宁市乃至我省的一个朝阳产业,上半年发展势头良好,会展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展会主体实现多元化,展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上半年,西宁市举办了规模以上展会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个,其中市场化运作展会5个。展览面积和参展人数分别达到21.9万平方米和17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和30%。
新华百货两年输血子公司4.5亿 青海店两年亏损过亿 近年来,为了打造西北市场的第二平台,新华百货(拓展选址信息)可谓不遗余力,对待控股子公司青海新华有如“散财童子”一般有求必应,又是借款又是担保。只叹“儿子”不争气,“老子”也跟着辛苦受累,两年内借款4.5亿担保5亿 昨日晚间,新华百货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新华正处于开业培育期,尚未实现盈利,目前急需流动资金,为支持其经营需要,公司拟向其提供三年期借款1.49亿元,借款利息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上浮30%。   青海新华成立于2011年,由新华百货与西宁张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其中新华百货以其品牌使用权折价0.45亿元和1.5亿元现金出资,占青海新华股份的65%。新华百货将其作为全面介入西宁市场的切入点,对该公司的未来寄予了较大的期望,希望藉此走出宁夏,取得在西北市场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步。   正因为如此,自青海新华成立以来,为支持其发展,新华百货陆续为其提供借款和担保支持。2012年1月,因青海新华需购买商业房产,新华百货为其提供3亿元一年期借款。此后两年里,因青海新华新店未开业及开业后处于培育期,无法偿还上述借款,新华百货两度为其提供续借。在最近的一次续借款公告中,公司还将续借期一竿子支到了三年后。此外,2012年3月,新华百货为青海新华3亿元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限5年;2013年,新华百货再度为其2亿元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10年。累计担保额占新华百货2012年经审计净资产的41.29%。   青海新华两年亏损过亿   在为青海新华提供第一笔3亿元借款时,青海新华将价值5亿元的房产作为担保。新华百货的董事会认为,青海新华以其超过借款金额的房产价值作为借款担保,风险可控。随后,新华百货对青海新华的借款增加,累计约4.5亿元借款及5亿元担保,但青海新华并未提供更多的资产作为担保,公司也未再提及风险一事。   在借款和续借款公告中,新华百货不止一次表示:“待青海新华经营稳定后,将陆续按期向公司归还借款本金及借款利息。”财务数据显示,2012年,青海新华实现营业收入3.66万元,亏损4348.78万元;201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00.51万元,亏损7949.16万元,拖累新华百货同期净利润下滑4%和16.88%。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按照新华百货目前成熟店的造血能力,公司的百货新店扩张速度稍显激进,未来仍将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预计青海新华投资的西宁店2014年亏损仍将超过3000万元。此外,分析还指出,区域消费需求低迷导致公司同店增速放缓,新门店培育期拉长。
未来西宁的13个服务业区 西宁市将以打造西宁经济“升级版”为目标,根据城市定位、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建设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及金融、会展、健康养老服务等13个功能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已制定,这是4月15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的。   1、建国综合商务区——民族特色综合商务区   【区域特色】位于建国路,面积4.26平方公里。围绕火车站片区综合改造和建国路商圈建设,依托地方名特优产品餐饮等优势。   【未来蓝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商务、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推进新千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打造成富有现代气息、民族特色的综合商务区。   2、水井巷中央商务区——高品质商业精华区 【区域特色】位于西大街,面积0.25平方公里。围绕商贸体系,依托水井巷传统商贸等黄金商圈效应。 【未来蓝图】加快水井巷中央商务区一期建设,吸引国内外品牌企业入驻,重点发展商务办公、高中档商品零售等,打造成高品质商业精华区。   3、海湖路总部经济区——高效示范性总部经济区   【区域特色】位于海湖路,面积155亩。围绕良好的宜居人文环境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依托轻轨等交通系统。   【未来蓝图】加快建设智能化楼宇群、节能低碳商务综合体等,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等,打造成高效快捷低碳智能的示范性总部经济区。   4、城西金融街——现代金融服务区   【区域特色】以黄河路为主轴、五四大街和新宁路为延伸,推动金融服务业聚集发展。   【未来蓝图】加快金融中心、总部大厦等建设,重点发展银行、证券等业态,繁荣金融商务市场,打造成具有较强资金融通能力的现代金融服务区。   5、朝阳现代生活资料物流园——信息化生活资料物流园区   【区域特色】位于朝阳东路,面积2平方公里。围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   【未来蓝图】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建设物流企业总部、生活资料配送中心等,打造成以食药品、家居等为主的现代化、信息化生活资料物流园区。   6、青藏高原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区域特色】位于城北区三其村,面积0.6平方公里。以保供物价和丰富菜篮子为主,依托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未来蓝图】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直销配送系统、自产自销交易区等,打造成辐射青藏高原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7、城北大学城——大学城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区域特色】位于城北区二十里铺镇,面积2.5平方公里,以青海大学等为依托。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配套的商业、生活和文化等服务,加快建设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建成大学城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8、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区   【区域特色】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区,面积4.03平方公里。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研发、技术检验检测等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服务,推进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打造成我省科技创新先行区和高新技术转化区。   9、国际藏毯绒纺展销交易中心——世界羊毛地毯展交中心   【区域特色】位于南川工业园,面积0.35平方公里。围绕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品牌基地优势。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产品营销等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国际藏毯展交中心等建设,打造成世界羊毛地毯展销交易中心,出口创汇产业高地。   10、城南现代会展服务区——现代化会展商务基地   【区域特色】位于城南地区,面积9平方公里。围绕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依托青洽会等品牌展会,开拓会展市场。   【未来蓝图】加快会展信息服务平台、会展企业总部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成现代化会展商务基地和青藏高原会展中心。   11、城北汽车交易服务中心——辐射全省汽车服务业基地   【区域特色】位于城北区二十里铺镇,面积0.4平方公里。集中整合汽车交易等资源,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汽车交易、维修等,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加快汽车展销中心等,打造成领航西宁、辐射全省的汽车服务业基地。   12、鲁沙尔文化旅游融合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圣地   【区域特色】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面积7平方公里,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和河湟文化等。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园等,打造成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民族文化产业基地。   13、多巴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   【区域特色】位于湟中县多巴镇,面积0.2平方公里。以健全健康服务体系等目标,依托多巴新城建设等服务设施。   【未来蓝图】重点发展养老托老、医疗护理等行业,加快养老基地、老年大学等建设,打造成辐射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
游客对西宁满意度大幅跃升 目前高居西部城市前列 清新的空气、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诚恳的服务,让游客对西宁的旅游满意度从去年的基本满意水平终于上升至“满意”,而这次上升,也让西宁终于从国内旅游城市满意度后段跃至中段。4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西宁游客满意度在全国60个参加调查的样本城市中,从上一年连续四个季度排名五十多名,大幅跃升至36名,在西部省份城市中高居前列。 调查报告显示:较之2013年,2014年第一季度西宁以70.62的分数大幅攀升到第36名,上升名次十分明显。据悉,在2013年1季度至4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排行榜上,一季度西宁排名55位,二季度排名57位,三季度排名56位,四季度排名52位。在2013年全年60个样本城市游客满意度排行中,西宁得分66.62分,排名倒数第四位。 长期以来,在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西部省份得分排名处于落后垫底位置,本季度西宁能够冲出低谷赢得游客较高满意度,得益于持续改善的空气质量及旅游软硬件服务质量的提升。调查报告称,本季度游客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处于70分以下。但这一项却是西宁的优势得分项,一季度虽然是高原扬尘天高发季节,但由于我省加大了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刚刚过去的3月西宁优良天数过半,达到17天,与去年同期优良天数零天相比改观显著。 本季度游客对样本城市的整体环境满意度、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环比有一定提高,对民俗特色、文化氛围、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在这些调查考评指标中,持续完善“吃住行游乐购”旅游六要素、加快青海最大游客集散建设的西宁,一样占据了得分优势。
西宁千辆出租车用上“嘀嘀打车”软件 上下班高峰期、雨雪天气、位置偏僻……打不到出租车是市民的一件头疼事。“嘀嘀打车”软件改变了出租车司机以往的等客方式,乘客只需动动手指,便可成功预约叫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宁市大概有1000辆左右的出租车司机使用该软件。 “嘀嘀打车”软件进驻西宁市后,一些出租车公司,为鼓励司机师傅使用该软件,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车牌为青A·T1824的司机林勇告诉记者,他安装“嘀嘀打车”已经有几天时间了,每天使用该软件成功交易可达十几次。这款软件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乘客只需在手机上,打开该软件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 部分出租车司机表示,“嘀嘀打车”软件将乘客需求和司机信息进行匹配,让司机用手机等待乘客“送上门来”。不仅可以解决出租车难打、不顺路拒载等问题,还避免了司机跑空车,市民打不上车的现象。住在偏僻地方的市民可以提前十五分钟,使用“嘀嘀打车”进行预约,不需要等待便可成功叫车。而且没有额外收费,乘客只需在下车前,通过微信支付界面,手动输入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把车费打入司机“嘀嘀打车”账户即可。 据了解,如果乘客超过3次不如约乘车的话,系统就会将该手机号码拉入黑名单,永久不能使用该软件。同样,如果司机接单后,爽约并遭到乘客投诉,则会按照该路段应收车费的5倍收取罚款。(青海新闻网讯 作者:樊娅楠)
西宁市GDP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在全省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全省的50.5%,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对西宁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发挥好西宁在全省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社会稳定的支撑作用,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经济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37.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37.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66.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29.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水平1948元,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就业岗位和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促进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也助推了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
中国百大最佳市政府排行榜出炉 西宁市政府进入前十五 河北新闻网讯(见习记者苑旭森)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首个政府年度表现排行榜——《2014年中国100大最佳市政府》,广东省上榜的城市最多,达到12个。 据悉,中国研究中心为非盈利机构,于2006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办,从创办的第一天就力求以最新最全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社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致力于向全世界推销中国,促进中外友谊,并不定期推出各种排行榜。 中国100大最佳市政府排行榜的排名指标为:经济表现满意度(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年度表现,并不取决于该市的经济总量),占15%;文化教育表现满意度,占10%;社会福利表现满意度,占10%;治安满意度,占10%;政府清廉满意度,占15%;便民性与效率性满意度,占15%;个案跟踪(个案跟踪为独家资料,该中心在调查问卷中允许反馈者陈述自己与市政府打交道的亲身经历,包括满意与不满意的个案。超过100个个案的城市才列入权重考量),占25%。 中国100大最佳市政府排行榜前20名 1 广东省深圳市 2 福建省厦门市 3 上海市 4 广东省广州市 5 北京市 6 浙江省绍兴市 7 广东省佛山市 8 天津市 9 浙江省舟山市 10 浙江省金华市 11 江苏省南京市 12 海南省海口市 13 山东省青岛市 14 河北省廊坊市 15 青海省西宁市 16 广东省江门市 17 山东省莱芜市 18 江苏省淮阴市 19 福建省漳州市 20 云南省昆明市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进出口总值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据西宁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3%,增速位居全国第二,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37.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5亿美元,增长75.1%;进口3.8亿美元,增长13.1%;贸易顺差2.7亿美元。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针对去年以来外需不振,外贸进出口增长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我省商务系统对全省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和全省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工作会议精神,报请省政府出台了“18条”措施。开展了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风险覆盖”承保协议,扩大政府统一投保的小微企业覆盖面。继续支持企业单独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香港中医药及食品展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等展会,组织各类服务贸易企业参加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支持企业向西扩展,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投资设厂,设立销售网络和办事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国外注册商标、专利申请和国际各类认证。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在深度挖掘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目前,省商务厅正在积极筹备中国青海(越南)商品博览会,为开拓我省与越南乃至东盟的经贸合作奠定基础。
3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出炉 西宁满意度稳定 10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人民网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三季度,西宁得分67.05分,较二季度分数及名次微升,在西部五省区中排行中等,满意度相对稳定。   从排行榜看,经济水平领先、旅游发展较早的城市排名靠前,旅游发展相对起步较晚的西部省份排名靠后。二、三季度,西宁旅游满意度得分及排名分别为65.55分、57位,67.05分、56位。虽然在全国考评中未能占到好名次,但专家仍对包括青海在内的西部地区旅游给予肯定,同天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全年趋势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受气候和暑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西部地区景气迅速回升,从第二季度109.55的“稍微景气”水平回升到130.46的“较为景气”水平。西部地区位次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城市满意度指数有较大提升,青海旅游最大集散地——西宁在客流最为密集的三季度仍然得分微升,也反映出青海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实则稳中在升。   报告分析指出,国内游客对空气质量、城市环境满意度提升,但对公共服务和购物、娱乐、景点等行业服务的评价相对较低。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出,景区应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加大与城市休闲结合,同时创新旅游业态。由此也为青海旅游进一步推进发展、提高游客满意度指明了方向。
前9个月西宁CPI累计上涨4.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获悉,1月至9月,受异常气候、供求变化、政策性调价等因素共同作用,西宁市CPI累计上涨4.4%,高出去年同期指数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商品呈“七升一降”态势,除交通和通信外,其他类别同比价格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9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上涨0.1%,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0个百分点;衣着上涨2.0%,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7.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4%,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1.0%,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居住上涨4.4%,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下降1.7%,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   由于西宁不是主要的食品生产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等都不算发达,大量商品都依靠外运,受天气、运输成本增加、商品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都会导致价格上涨。加之西宁本地工业品自给率较低,日用工业消费品主要依赖外省调进。由于地处内陆,远离全国中心市场,路途比较遥远,造成商品物流成本不断升高,变相推高商品价格。
青海旅游转型升级成就新跨越 旅游收入超150亿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0日,从省旅游局传来最新喜讯:今年到目前,我省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50亿元,两大旅游指标同比分别增长,且超出2012年全年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   这是继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23.75亿元,旅游业阔步跨入百亿元产业阵营后,青海旅游实现的又一大跨越,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再上新台阶。旅游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青海经济发展中“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确立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青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提出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倍增发展计划,持续推进旅游业深度开发、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青海省旅游局相继实施了“旅游规划年”、“旅游项目建设年”等六个旅游主题年,全方位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   今年,围绕“旅游消费和服务提升年”主题,青海旅游明确提出“打品牌、扩市场、促消费、稳增长”,采取积极措施,围绕供给抓项目,千方百计抓消费,坚持不懈抓品牌,产业融合抓亮点,以人为本抓服务,促进了全省旅游业继续稳步发展。青海旅游业正在实现由点的增长扩展到面的增长,由接待型向自游型转变,由集团消费向自主消费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由数量推动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数字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6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接待入境游客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53亿元,同比增长28.5%。“十一”黄金周青海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11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8亿元。上半年青海旅游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作者:张利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