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_天堂 任_天堂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622 关注贴吧数: 0
这些全球富豪们30岁时都在做什么  30岁,人的生理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完全重叠的时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30岁是新工作的组合者,是高效的解决者,是行动中的梦想家。想要抓住机会?想要在你的2007年和泛泛之辈彻底分道扬镳?想以加速度坐上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几个座位?  生逢30美好时光 富豪们都在干些啥  30岁的时候,生命开始展现出一些有意思的情景。比如:如果之前一直爱笑,那么相由心生,他应该已经有了张舒展的脸。如果一直在职业上深耕,  那么他应该刚刚变成部门主管。如果善于理财,应该拥有了支撑他和同伴创业的第一桶资金。量变,突然在30岁的时候,积累成质的飞跃。无论是T恤还是西装,足球还是高尔夫,单身还是已婚,温和还是强势,什么称呼都适合30岁的人,他像一个在宽大衣服里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夜之间发现衣服已经服帖地附在身上,丝毫不差。30岁,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和最大的转折一并发生的地方。跃进30岁,把握自己……  生逢30美好时光  30岁左右是人的生理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完全重叠的时期。  在生理周期上,30岁是体能、智商、情商三者的平均最高点。  在家庭生命周期上,他们多半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储蓄;没有子女,父母年龄大概在55岁左右,这些都不会分担30岁人的精力;但是由于产生了组织家庭的欲望,所以开始具备了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有了独自一人居住,加入社会群体、工作的经历,人生中的婚丧嫁娶各大情景也在他们身边发生过,比较全面地体验了人生,具备了比较成熟豁达的心智。  在职业生涯周期上,30岁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技能,有了在不同环境、行业的工作经验,可以结合起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从依赖时间和体力的埋头苦干向依靠经验和效率的smart work转变;认识到现实的力量,可是又不足以被磨砺得失去理想;刚刚升为初级主管,从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变成初级管理决策人员;总之,他们以新力军姿态获得最多的关注,成为新的接班人培养对象,处在职业快速上升时期的起点。  不能浪费的职场机会  在职业生涯上,不管上升速度如何,不论你所处的职业、产业或是地理位置,你都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潜力阶段、动能阶段与收割阶段。  潜力阶段是指正式教育结束到29岁的阶段。事业起步后的5至7年,你经历了一个个不同职位,也换过几家公司,慢慢累积了经验,此时,你的个人价值是以技能及经历的不同处境为基础。当你能够驾驭专业技能、不断写下成功记录,承担更广的责任,管理其他人,并且培养事业关系网络时,你的潜力就稳定地转为经验。  转为经验后,就标志着你正式进入30岁左右的事业动能阶段,真正拥有了“用今天决定未来”的权利。成功人士和泛泛之辈通常就在这个阶段分道扬镳。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已经在30岁非常成功的职场人却总是陷入不自觉的奋斗阶段,他们看不清自己拥有的最好利器,虽然具备了很多能在职场上快速前进的“好功夫”,却不能清晰理论地运用,浪费了很多本来可以事半功倍的机会。而我们就是要提炼出30岁人身上最好的优点,让未到30岁的人学习,让30岁的人觉醒,让已过30岁的人保持。  看看他们在30岁的时候做了什么  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的创始人、总裁  1994年,30岁的贝佐斯坐在曼哈顿一栋办公大楼的39层,探索尚未成熟的网络使用情形,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的成长情形以每年高达2300%的速度在暴增。于是,当时已是美国信孚银行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的他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辞职创业,带着太太,一路从美国东岸开车到西岸。  一路上,贝佐斯在他的手提电脑上拟订事业计划书,并且用行动电话,到处募集资金。贝佐斯计划,在另一个世界里开设一家书店,他把这个世界叫做“网路空间”(Cyberspace)。这个书店里没有书架,没有库存,也没有让顾客实际光临的店面。就这样,他于1995年7月成立了象征南美洲宽广无际的河流的亚马逊公司。而在十多年前,别人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天方夜谭。
这些全球富豪们30岁时都在做什么 30岁,人的生理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完全重叠的时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30岁是新工作的组合者,是高效的解决者,是行动中的梦想家。想要抓住机会?想要在你的2007年和泛泛之辈彻底分道扬镳?想以加速度坐上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几个座位?  生逢30美好时光 富豪们都在干些啥  30岁的时候,生命开始展现出一些有意思的情景。比如:如果之前一直爱笑,那么相由心生,他应该已经有了张舒展的脸。如果一直在职业上深耕,  那么他应该刚刚变成部门主管。如果善于理财,应该拥有了支撑他和同伴创业的第一桶资金。量变,突然在30岁的时候,积累成质的飞跃。无论是T恤还是西装,足球还是高尔夫,单身还是已婚,温和还是强势,什么称呼都适合30岁的人,他像一个在宽大衣服里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夜之间发现衣服已经服帖地附在身上,丝毫不差。30岁,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和最大的转折一并发生的地方。跃进30岁,把握自己……  生逢30美好时光  30岁左右是人的生理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完全重叠的时期。  在生理周期上,30岁是体能、智商、情商三者的平均最高点。  在家庭生命周期上,他们多半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储蓄;没有子女,父母年龄大概在55岁左右,这些都不会分担30岁人的精力;但是由于产生了组织家庭的欲望,所以开始具备了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有了独自一人居住,加入社会群体、工作的经历,人生中的婚丧嫁娶各大情景也在他们身边发生过,比较全面地体验了人生,具备了比较成熟豁达的心智。  在职业生涯周期上,30岁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技能,有了在不同环境、行业的工作经验,可以结合起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从依赖时间和体力的埋头苦干向依靠经验和效率的smart work转变;认识到现实的力量,可是又不足以被磨砺得失去理想;刚刚升为初级主管,从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变成初级管理决策人员;总之,他们以新力军姿态获得最多的关注,成为新的接班人培养对象,处在职业快速上升时期的起点。  不能浪费的职场机会  在职业生涯上,不管上升速度如何,不论你所处的职业、产业或是地理位置,你都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潜力阶段、动能阶段与收割阶段。  潜力阶段是指正式教育结束到29岁的阶段。事业起步后的5至7年,你经历了一个个不同职位,也换过几家公司,慢慢累积了经验,此时,你的个人价值是以技能及经历的不同处境为基础。当你能够驾驭专业技能、不断写下成功记录,承担更广的责任,管理其他人,并且培养事业关系网络时,你的潜力就稳定地转为经验。  转为经验后,就标志着你正式进入30岁左右的事业动能阶段,真正拥有了“用今天决定未来”的权利。成功人士和泛泛之辈通常就在这个阶段分道扬镳。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已经在30岁非常成功的职场人却总是陷入不自觉的奋斗阶段,他们看不清自己拥有的最好利器,虽然具备了很多能在职场上快速前进的“好功夫”,却不能清晰理论地运用,浪费了很多本来可以事半功倍的机会。而我们就是要提炼出30岁人身上最好的优点,让未到30岁的人学习,让30岁的人觉醒,让已过30岁的人保持。  看看他们在30岁的时候做了什么
专家赠大学新生格言:没有垃圾专业 只有垃圾思维 如何看待专业  大学是一个文化与精神凝聚的场所。没有垃圾专业,只有垃圾思维。很多学生学到了皮毛却没有学到内涵。专业不是你能学到什么,而是你有没有学会怎么学到东西。专业的价值在于你能往脑袋里装多少东西。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分数高就是专业扎实,但是进入单位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没有用!分数高代表你的考试技能高,不代表你的专业扎实。有很多人没上过大学,照样在大公司里任高职。你敢说他们不专业?这就是学习技能!  如何参加大学社团  国外大学的社团很锻炼人,组织活动、拉赞助、协调人际关系,然后还有很多时候要选择项目维持社团运作,完整的一个公司模式。  中国大学的社团里,你可以学到一些沟通能力,社团更像一个微型社会,其间你要学怎么正视别人的白眼,学怎么调节好自己的利益和别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在校生创业  所谓创业,绝对不是让你在大学里开一个自己的小公司,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知道怎样创造价值。  我有个山东同学,当时济南坐公交车每次0.7元,如果上车投1元,就不找零钱。他就到车站替人换零钱,一元换0.9元,乘客省0.2元,他们赚0.1元,这就是创业!  很多人在学校开酒吧或音像店,这都是好办法,但这需要很大的魄力。维持这个小店运作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的过程。  同时请你记住,用人单位看的不是你做过什么,而是看你在这个工作中做得是不是深入!比如你说你在IBM实习过,在微软实习过,但是你做了什么?端茶倒水?那还不如告诉他,我自己摆过摊,卖羊肉串,知道怎么上货最便宜,客人又爱吃。  大学四年需要的“软硬件”  我在这种选择最必须的两个硬件和五个软件,看完你会发现软件的要求相当高。  两个硬件分别是英语和专业。  英语必须通过六级,这张证书就像一个城市户口,其中口语、写作是重中之重。金山词霸虽然能在你翻译的时候帮你一把,可是口语交流时总不能再捧个文曲星吧?平空抱怨的时间不如多看看剑桥的商务英语。  专业是指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人的立身之本。专业的人不是头脑里有多少知识的人,而是能很快上手、有自己见解的人。  五个软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能把它们综合利用,能够得到的收益是几何增长的。  心态。很多大学生过分追求起薪,而且不屑底层的工作。我认为学会心平气和地做好手头工作的态度决定一切!从底层干起没问题,只要有能力一定会升职。  知识。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多看看各种类型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会少交许多学费。  思维。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公关能力等。技术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  人脉。多交朋友,和各种类型的人交往,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这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本钱。  修身。要善于推销自己,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资人怎么相信你?
真正爱你的女孩? 真正爱你的女孩,虽然嘴上讨厌你说她小笨笨,可心里却很高兴。   真正爱你的女孩,在受委屈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你。   真正爱你的女孩,在你迟到的时候责怪你,不是真的骂你,而是珍惜每一次和你在一起。   真正爱你的女孩,真的很小气,眼里容不下一颗沙粒。   真正爱你的女孩,每次生气故作没有消气,只是想听你来哄自己。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陪你一起看你最喜欢的节目,即便是自己最讨厌的。   真正爱你的女孩,总是要你慢点吃,因为怕你会有胃病。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不厌其烦地规劝你戒烟,即便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陪你一起打游戏,无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收集你最喜欢的东西,因为只要你高兴。   真正爱你的女孩,不论在嘴上怎么挑剔,在她心里还是最爱你。   真正爱你的女孩,很容易被你感动,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情。   真正爱你的女孩,即使能独当一面,在你面前也会娇滴滴。   真正爱你的女孩,当有人欺负你,会比你更气愤,不顾什么淑女形象和你一起大骂对方,直到消气。   真正爱你的女孩,无论你有没有成绩,都会一直鼓励你。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不停地唠叨你,其实那是对你的关心。   真正爱你的女孩,会在自己的好朋友面前不断提到你,因为她也想让朋友了解你。   真正爱你的女孩,不喜欢你有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承担,那样她会更加担心。   真正爱你的女孩,每次和你聊天都舍不得自己关掉语音或是挂掉电话,都会等你关了之后才安心。   所以,男孩一定要珍惜爱你的女孩哦!
新生VS老生 大一新生是校园里的fresh-man,油条老生则是经验丰富的senior,油条老生碰见一群新生会指着其中一个说:“看,多有朝气,就像我当年一样。”大一新生望见洒脱的油条老生从身边谈笑而过,也会滋生出“将来,我也会跟他们一样”。  大一新生喜欢称老生为师哥师姐,油条老生更习惯“同学”---这个带有书卷气息的名词。大一新生觉得油条老生待人很热情,能一口气告诉你学校有几个食堂,几个厕所,哪里的饭菜好吃分量足,哪家餐馆的老板用水兑酱油。油条老生觉得这并没什么,只是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大一新生吃不惯食堂里的青菜豆腐汤,甚至在说梦话时也会大叫:“我吃不惯这里的饭,我要回家!”刚开学一周寝室便挂出“回家倒记时牌”;油条老生早已把方便面泡成了N种花样新吃法,用最少的生活费打理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油条老生把家看成是心灵上的一个装饰,“青年有志在四方”,只是homesickness发作时,才往家里挂个电话,叫年迈的父母天凉了注意多添衣服,叫家里小弟用功念书。  大一新生总幻想浪漫的网络情缘和图书馆恋爱;油条老生更愿意相信瞬间迸发的爱情火花敌不过漫漫长夜里的牵手。当大一新生对着楼上心仪的人在阳台摆满蜡烛发表“爱你一万年”的爱情宣言时,奢侈得不谈爱情的油条老生会自嘲:“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爱一个好难,爱两个心烦,爱三个扯淡,爱N个玩完。”  大一女生被称为核桃--想敲也敲不开,油条女生则成了西红柿--都成蔬菜了还嫩装什么水果。大一女生喜欢幻想,就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老是想心目里的齐天大圣会驾着五彩祥云来娶她,可惜只猜对了开头;油条女生宁愿相信爱情的保质期和巧克力一样,不会超过3个月(特效防腐剂除外),油条女生更看得清人生旅途中,哪些是桥,哪些是路。  “大一”新生比油条老生更新潮时尚,他们是活在“新新人类”前沿的“Q-GEN”一族,他们用“IN”表达“COOL”,用“昏”作叹词代替“MYGOD”,用“I服YOU”表示反诘,连网络上的笑脸都带着顽皮“-P”;油条老生成熟世故而更迷信经验教训,激情过后总要归于平静。  大一新生总是觉得毕业遥遥无期,任凭一大堆书堵在面前,只一个渺渺茫茫的“等”字,等考试,等放假,这12年的寒窗苦读到底得到了补偿,盘算还有大部分时间可以挥洒;油条老生总觉得日子过得太快,更愿意回到教室补下因为上课打瞌睡,逃课打游戏欠下的笔记,感叹自己就像寄放在学校4年的小行李,毕业的时候要么被搬走要么廉价出售。  大一新生热衷于找联谊寝室,打骚扰电话,在阳台上开演唱会:“找一个相爱的最爱的亲爱的深爱的人来告别单身”;油条老生则喜欢抱个吉它在阳光恹恹的下午悠悠地唱“我的那些花儿已经散落在天涯。”  正是大一新生与油条老生才折射出我们大学时代生活的五彩斑斓,多年后当我们走过大段人生路程后不经意想起陈年老事,才会拈花微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