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鬼仔 苗乡鬼仔
关注数: 506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3,465 关注贴吧数: 13
【学生文章】邛水河的四季 瓦寨,我的家乡。在祖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是那样的小,那样的边远,毫不起眼,实在极为平常。不过,你却又那样美丽,那样清秀,熏陶着家乡的父老,牵挂着游子的衷肠。你那样和蔼,那样善良。前有悠悠溪水,后接绿水青山,云蒸雾起,鱼影波光,竟然一切都安排得那样恰当,仿若一片彩云融进了祖国灿烂的天空。是啊!祖国是灿烂的,家乡是美丽的,我爱伟大祖国,也爱养育我的家乡。尤其那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邛水河!我爱那挂满枝头的金秋梨、编织精巧的斗笠、美味可口的三穗麻鸭……它们是家乡的骄傲。四季的邛水河,那就更加美丽多姿。春季,万物复苏,白花争艳,鸟语花香,一切让人心旷神怡。河上冰雪融化,堤岸上的泥土中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草,河边的柳树也抽出了嫩芽,站在堤岸上向河的对岸望去,那草坪、那垂柳、那流水,让人充满快乐,心中弥漫着春的温暖。夏天,炎炎烈日直射大地,让人汗珠直流,这时,我最喜欢去河里游泳,去投入母亲河的怀抱,清凉的河水,冲走了炎热,除去了疲劳,使我感到一身清爽!秋季,树上的叶子被秋风“扫”进河里,黄叶载着希望和梦想流向远方。母亲河哺育着两岸丰收的庄稼,也哺育着我。邛水河成了满载希望和梦想的河。冬天,河上结了冰,冰面像水晶一样洁白透明,两岸的楼房仿佛成了童话里的宫殿,闪着银光,我们在冰面上打雪仗、堆雪人,胆大的还在河面上滑冰呢!看得我这个小姑娘心痒痒的。我们在雪地里追逐着、嬉笑着、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我是邛水河哺育的儿女,我要更加努力,将来好改变家乡,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学生文章】梦回故乡 那美丽的故乡啊!是心中很久以来挥之不去的思念。今天,你以失去了青砖、黑瓦、炊烟的活气。昨夜,我在梦了独自一人在故乡徘徊,我的心在与故乡的土地连接的那一刹那间,我仿佛倾听到了故乡的心跳。我见到了那群可爱的孩子,赶着牛、牵着马,走在田埂上,又有几个小朋友陪着牛羊在旱田里嬉戏。每个孩子的爸爸妈妈,背着那老不离手的柴刀,向那深深的柴山走去。又一会儿,我随着梦境来到了另一个地方,一栋破烂的两层木房前,哦!我想起来了,这不是我们的学校吗?嗨!同学,你们怎么还不去上课呢?一个黄瘦的老太太蹒跚的走来。“周老师,你好,还记得我吗?”我在梦中叫出了声,妈妈闻声而来,怕我出了什么事。告诉你吧!妈妈,我要回去!你要去那里啊?爸爸也进来了,我要回到7年前的我哪个故乡去!我要跟大家去放牛、牧马。我们离开故乡,是为了躲避那偏远的地方,那里,人烟太稀少,交通不方便,生活环境恶劣了,所以爸爸、妈妈都选择离开了那偏僻的小山村。可他们也许从来没想过,在我的心里,那里永远是我掂念的地方。但在爸妈眼里,我永远是饿不懂事的姑娘,强迫我再次进入梦乡。在睡着前,我还想着七年前的故乡,希望还能看到那些砍柴的刀、山里的牛羊、调皮的孩子,坚强的爬上树顶,跟小鸟问好!天快亮了,我在朦胧中,听到爸妈在忙碌的声音,他们正在为圆我的梦而早起,准备行装,也许他们也经常在做着同样的梦吧!我可以回故乡了,被大火烧毁依稀的老屋,应该长满青草了吧!              2007年12月13日
一位与两个癌症顽强抗争的人 ——记三穗县瓦寨中学高级老师毛昌禄一个人,最怕得病。 一个人,最最怕得病得癌症。一个人,最最最怕一个人身上得两个癌症。可是,这三条,都让他给摊上了。他,就是三穗县瓦寨中学副校长、45岁的侗族中学高级教师毛昌禄。三代从教 育得桃李满天下毛昌禄家在当地有“教育世家”的美誉。他祖父毛天民,20世纪初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父辈4人:父亲毛序爵、大伯毛晋爵、三叔毛列爵、四叔毛修爵全部从教。他们教出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真可谓桃李满天下。祖辈、父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使毛昌禄这位侗家娃从小就备受熏陶。1983年,他从凯里师专数学系毕业后,踏着前辈的足迹,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毛昌禄他们这一代人也有7人从事教育工作。毛昌禄曾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脚踏实地、任劳任怨。1998年,他走上了瓦寨中学副校长的领导岗位。2004年,他在全县农村中学教师中,第一个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行知路上 人生初战鼻咽癌毛昌禄刚参加工作时,父亲毛序爵便送给他一本书,叫《中国古今教育家》书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三个字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从此与毛昌禄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8月2日至7日,毛昌禄参加了香港乐施会项目资助的黔东南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师是全国知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及实践者、江苏省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的汤翠英副教授以及全国师德标兵、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通过这次培训,使毛昌禄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回到瓦寨中学后,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陶活动,如《走行知之路,做时代真人》主题班会,陶行知教育文选朗诵比赛,开辟了《行知栏目》等,推动了全校学风校风的进一步好转,教育质量明显提升。2006年3月22日至26日,毛昌禄作为黔东南代表,赴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高级研讨班”的培训学习。在返回的路上,他觉得头昏、头疼、耳鸣、鼻堵,一咳,还痰中带血。来到凯里,到州人民医院被初步诊断为鼻咽癌。2006年4月13日,头昏、头疼、鼻堵的现象似乎更为严重。毛昌禄向亲友借了两万元来到医院,经活检后,最终确诊为鼻咽癌,需要住院化疗。听到确诊结果,毛昌禄大脑当时一片空白,但他很快定了定神,冷静下来面对残酷的现实。看来学校是一时回不去了,化疗期间做些什么呢?他想到陶行知能用通俗浅显的诗歌把一些深奥的教育理论表达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尝试用诗歌来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呢?从化疗的第一个疗程开始,到第二个疗程,毛昌禄结合他自己的抗癌感受和从教25年的教学感受以及生活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他还撰写了不少学陶读书笔记。他把这些诗歌整理成一本小集子,书名为《行知路上抗癌放歌》;并把读书笔记、抗癌日记等整理成册,书名为《行知路上生命之光》。毛昌禄把诗集和册子拿给病友们看,病友们既感动,又受到鼓舞。一位病友的儿子在三穗县一所农村小学任校长,他向毛昌禄表示:要把这所村小办成行知式的特色学校,造福山里娃。祸不单行 病魔元凶添肺癌 有道是,祸不单行。2007年7月13日,毛昌禄的病情出现了新的变化。医生诊断为免疫力低下引起胸膜感染导致的胸积水和病毒感染。2007年8月15日,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片状肿块。2007年9月21日,CT再次复查,确诊为肺癌伴随骨转移瘤。这就是说,毛昌禄他一个人的身躯上,要承受两个癌症的折磨。对于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可怕的消息。换一个人,别说有两个癌症,就是有一个癌症,恐怕早就跳楼“拜拜”了。 但,我们的毛昌禄老师,。他当年上课时所特有的“钢声”没有变,他眼睛里所发出的明亮的光芒没有变。他坦然、他乐观、他面对、他抗争。不久前,汤翠英专家一行来到我州榕江县开展教师培训,•毛昌禄知道后,竟拖着病体赶到榕江。培训班上,他结合学陶的体会,用流行歌曲《我热恋的故乡》的旋律,唱起了他现场自编的《夸家乡》的歌曲。全场400多名教师含泪听完后, 自发起立,向他致以祝福的掌声。今年10月20日,记者与妻子去看望毛昌禄时,他拿出一张A4纸,上面有一首《放鸭小胖哥》的歌曲。歌词是他躺在病床上写的, 曲子是学校的周治全老师给谱的。他拉着我坐在床上,清了清嗓子,打着节拍,充满感情地现场唱了起来。这哪是在唱歌,这是一个身患两个癌症的教师的生命呐喊啊!
三穗举行麻鸭烹饪大赛    2007年11月17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举行“2007贵州·三穗首届麻鸭烹饪大赛”。来自全省各地的50多名烹饪师在三穗县杨至成将军纪念广场进行现场烹制大比拼,别开生面的比赛吸引了广大市民和各地烹饪爱好者观看和品尝。 “三穗麻鸭”系我国四大地方名鸭之一,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穗县饲养麻鸭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长期以来,该鸭种以其易饲养、产蛋多、肉质细嫩、味美鲜香、胆固醇低等独特的品质特征而享誉省内外,曾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麻鸭原生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建立了保种选育基地,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产业规划,将麻鸭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农业三大品牌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如今,三穗麻鸭饲养逐渐形成规模,全县年饲养量已超过100万羽,具备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为此,精心打造和包装三穗麻鸭这一品牌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县委、县政府大力举办此次烹饪大赛旨在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三穗麻鸭”品牌,宏扬民族特色鸭饮食文化,以此增强当地旅游及餐饮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三穗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此次大赛在省美食文化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和省州有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公证员的现场监督,共评选出了团体、个人金奖银奖等奖项,县委、县政府为获奖者进行了现场颁奖。下图为大赛盛况。
关于“夏钢仁”兄要退出帖吧的点点滴滴。  这是我的后台。复制出来给大家看下` 发件人 消息 发送时间 夏钢仁 我退出了贴吧,还是和你说一下,必定我们还是朋友。 2007-10-06 22:30 我退出了贴吧,还是和你说一下,必定我们还是朋友。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别人一句话,可以造成这样大的影响,我想这出乎我的意料,希望你还来这里,不是一句批评,一句谩骂,就可以动摇自己的喜好的。权当大街上遇到车祸,刺激下也就算了~1000汉字(或2000字符)以内 理晓农 当官不过一阵子,钱多不过一堆纸,唯有健康舒畅一生... 2007-09-25 12:46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大黄茶进入三穗贴吧的欢迎帖,我也已经发了! 2007-09-20 16:58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干部公示期也过。 2007-09-17 23:43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由于你的时间有限,上来看帖就主要顶新帖。一般就不... 2007-09-16 16:54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那么多帖你不分轻重顶上去吗?几个帖就走了? 2007-09-16 11:04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有时间就把大多数的帖顶一次啊。 2007-09-05 17:31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在吗?把我帖和精品帖顶上去。 2007-09-01 20:18 回复此消息 关闭 理晓农 现在我们正忙于收购烤烟,具体什么时候能去还不确定... 2007-08-22 22:02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加入的这两人的欢迎帖你要写,白眉村吧有个你写的‘... 2007-08-18 14:49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在白眉村我也开了个成语首尾连接帖,还是过来连接一... 2007-08-11 18:56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你还是应该来白眉村看一下,发表一下看法和想法,是... 2007-08-10 21:46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我查了一下,问我的人就是发三惠垃圾那个楼主的ID 2007-07-24 16:19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我看到了。我是下岗工人,现在在家玩股票。 2007-07-24 15:58 回复此消息 关闭 夏钢仁 有人问我是那里人,把我的自我介绍搞过去就是了。 2007-07-24 15:34 回复此消息 关闭
【推荐】一个呼之欲出的新白眉村,一个困难重重的白眉村 秋收农忙季节已经来临,现在村民正忙于收割稻谷,昨天又回到了白眉村,看了几个猪场都已基本竣工,可却没人到施工了。我推开拦门的木条走进了新建的猪场里,面对里面宽阔的空间和一排排整齐整洁的猪圈,心中涌起的是一阵阵爽意,梦想中的白眉村早在心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尽管很艰难很慢长,但这些心中的美景也正慢慢地用实物展现出来了。抚摸这里的每一个砖每一块水泥,心中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下一步该干什么?再下一步该干什么?心中都清清楚楚,一个新的白眉村正呼之欲出! 可是我们走的实在是很艰难,建这么几个猪场不要村民掏自己的一分钱,他们尽然也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参与建猪场的村民都是他们家中唯一留守的劳动力,为了生存他们首先要忙完自家中的农活才来建设集体的猪场,所以猪场只是他们的业余活动,利用的也只是他们空余的时间。 村民们都明白凭借他们任何个人的力量,他们不会建成这样的猪场,他们都认识到了集体的协作力量,但他们还是迷茫,也许只是隐约看了未来的前景,因为他们不懂一丝的技术,也提不出自己的一点建议,最大的特点就只是服从管理,听从指挥! 面对将要建成猪场和团结村民我很高兴,但冷静下来,我还是感到重担千斤,困难重重,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是行动必备的条件我还得去创造,千斤重担也还得要挑!
三穗鸭养殖重获生机 金黔在线讯 8月中旬,三穗县八弓镇星光村三穗鸭县级示范养殖场里是一幅群鸭嬉水图。据县农业局品种站唐站长介绍,类似的种鸭场在三穗目前有20多个,三穗鸭已挣脱多品种混养的养殖怪圈,走上了原品种培育之路。 三穗鸭是我国四大蛋系鸭之一,又称三穗麻鸭。三穗县是三穗鸭的泽源地和主产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穗县的孵鸭、养鸭量均达到最高峰,年孵化鸭苗近300万羽,饲养成鸭100多万羽。成鸭大量外销,尤其是鸭苗更远销思南、印江、都匀等三十余县市。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盲目引进其它鸭品种,原种三穗鸭的数量急速减少。 2006年10月,据三穗鸭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原种三穗鸭存栏量已不足2000只。该项数据引起了三穗县的高度重视,开展三穗鸭本品种选育扩繁工作被提上日程。 从今年起,三穗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投入专项资金来扶持三穗鸭的保种和开发工作。确立台烈、瓦寨、八弓、桐林为重点扶持镇,努力扩大三穗鸭养殖规模。按照三穗县麻鸭产业发展规划,对麻鸭核心选育场等需要政府补贴资金的建设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有资金实力、有技术的企业或个人来投资建设,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同时,该县还着手建立麻鸭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以便加快产品价值的转化,促进生产规模的壮大,逐步建立起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生产基地,提高生产的集群化程度。并着重建设好麻鸭良种繁育体系和动物防疫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网络和疫病诊断监测、防疫监督、动物检疫等系统。 目前,三穗鸭养殖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系列产品开发也在稳步前行,羽绒服装和羽绒制品等产品开始走俏。三穗鸭产业已从多品种混养转变为全面发展原品种三穗麻鸭,在打造特色品牌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千里牵手,学子情深 ——深圳华侨城集团女工委赴瓦寨中学助学活动  2007年8月8日,深圳华侨城集团女工委携7名小学、初、高中学子一行19人于下午两点半到达三穗县瓦寨中学,开展此次助学活动。  3点,三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莉莉、县扶贫主任办蒲德菊、股长吴启荣、教育局杨政涛组长、华侨城女工委负责人康健、瓦寨中学校长杨以军、副校长舒秀禄、华侨城女工委领导及结队学生等30余人在瓦寨中学七(1)班教室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座谈会。  瓦寨中学校长杨以军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瓦寨中学情况,舒秀禄副校长介绍了瓦寨中学及小学7名被援助学生情况。然后,深圳中小学生代表与手拉手对子瓦寨中学及瓦寨小学学生互赠纪念品,深圳的学生给瓦寨的伙伴们带来了汉语大词典、作文素材库等珍贵礼品,瓦寨中学学生则回赠了家乡特产瓦寨斗笠、三妹子金秋梨等。纪念品互赠结束后,教育局杨政涛组长介绍了我县的教育状况,华侨城集团大力支持我县教育的大致情况,并代表教育战线的师生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县扶贫办蒲德菊主任则用“感动、感激、感谢”对华侨城集团女工委千里到来和对我县的无私帮扶表示谢意。最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莉莉代表三穗县人民向一直关注和支持我县经济、教育发展的深圳华侨城集团女工委一行表示欢迎和问候。介绍了在他们的帮助下三穗各条战线取得的新成绩。祝愿他们在此期间能过得开心,生活愉快,并希望结对的学生有所收获,学习进步。而后,所有参会人员自由发言,深圳的学生侃侃而谈、感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的手拉手伙伴如此坚强,这种精神令他们感动。瓦寨的学生则认为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一定不会忘记伙伴们为他们带来的鼓励和期待,努力学习。华侨集团女工委客人谈了他们的感受和建议。  座谈会结束后,瓦寨的受援学生带着自己的手拉手伙伴到自己家中,让远道而来的深圳学生体验了一会地地道道的农家生活,有的带着小伙伴放了一次牛,挑了一挑水,烧材煮了一回饭。瓦寨的学生及家长都杀鸡宰鸭,有的还四处找了腊肉盛情招待远方的客人,深圳华侨城的朋友们无不赞叹这里的人民淳朴、好客,同时,也伤感伙伴们生活的艰辛。  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多彩,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深圳的学生感受到了艰苦怎样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祖国的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转“寻找天空的眼睛”博客文章——白眉村小学 刚看了佟大为今天刚刚写的关于贵州白眉村小学的一篇文章。那也是一个贫困地区。 白眉村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从地图上看过去,靠近湖南省的边界。从北京坐火车23个小时到达贵州的玉屏,然后需要乘车1个小时从玉屏到三穗县,从县里再乘车1个小时到良上乡,从乡里乘车20分钟左右到白眉村。 白眉村是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全村共有人口1200余人,240多户人家,99%是苗族。村里的大部分人只会说苗话。这个村庄坐落在山坳里,三个自然寨子(白眉,江乔,甘元),分散在山前山后。 这个村可以说是四面环山,只有一条人工修的石子路通向山外,连接到外面的主路,那条主路直到乡里。通向山外的石子路,是村里的村民,利用冬天农闲,一锹一镐挖出来的。他们十分质朴,吃苦耐劳。 这个村自然环境优美。 山上树木和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几乎100%,满眼郁郁葱葱,看不到裸露的土或石头,到处都是泉水,随便一处就能喝,水是甜的。 村子地处海拔 800米,空气清新湿润,全年平均气温20度左右,气候宜人。 山坳中梯田星罗棋布,错落有至,单看景色真的象个世外桃源。 但是,这个村很穷,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村里70%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出去打工谋生。由于文化水平低,出外打工的人都只能打最低级的工,只够糊口,能寄回家的钱很少。所以无论是出外打工的,还是留在家里的老小,都是在维持温饱的水平。村里通了电,没有电视信号,主要的文化活动就是跳芦笙舞,对歌。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去年香港某个社团捐建了小学教学楼,楼房外面很漂亮,里面十分简朴。整个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却只有一个正式的老师,兼任校长。 校长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姓吴,师专毕业。他不是本村人。吴校长只教6年级,其他几个年级,都是聘的临时老师,来自外村,早上来,晚上走。 不仅师资十分缺乏,孩子们的学习用具也十分缺乏、短缺,几乎没有一本课外读物。 校长和乡里、村里的领导,欢迎任何教育的支持,无论是给孩子们捐赠书籍,还是学习用具,或者学校的经费(全年共2418元,是学校最大一笔负担,校长每年为这笔钱发愁),包括来人短期支教。 关于支教,经过跟校长的商量,校长表示,来教什么都行,来几天都可以,因为他们渴望外面的人来,带给他们知识和信息,不光是给孩子,也给村民。我国这样的贫困地区不只白眉村这一个,可是我们真正对这些地区的关心又有多少呢?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和那些地区的人们拥有同样的蓝天,呼吸着同样的四季,为什么不能多给他们一些帮助?我们微不足道的付出,在他们看来也许比泰山还要重!!
梦中未完成的决斗(诗歌)作者:刘杰 梦中未完成的决斗(1)黑夜里,剑在啸,刀在狂,太阳在飘荡,月亮怪异地晒得天地滚烫爱,离开恨,飘散血,在流淌人,在滔天的刀光剑影里愤怒地微笑骄傲地面对死亡(2)刀还在,已折剑也还在,碎为数段人——一个已经死亡,另一个也已经死亡他们的骄傲也已经死亡结果竟然是:无胜(3)太阳,灿烂月亮,静美交替轮回鲜花开遍的来路上走来两个少年,一个携刀,一个负剑眉目间,皆是 冲天的骄傲于是剑再啸,刀再狂天地再次无言青春方便面80后的人怕是没有人不记得方便面,没有人不吃过方便面的都知道它没有什么营养,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可是,几乎整个大学时代就挡不住的喜欢也许,年轻人的事儿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我的青春就像方便面那浓郁的香气就是就我灿烂的青春风华那没有营养的实质就是我那不完美的青涩内在不需要多么完美的风景,一点点阳光就足以让我感动一整个白天加一整个晚上不需要多么深刻的道理,一点点感悟就能使我在大雨中兴奋地奔跑半个小时我的青春充满了单纯的泪水、真诚的愤怒 以及无知的莽撞而我也确实没有耐性为做一道完美的佳肴而去沉心潜志耗上一生的时光没有伟大也没有辉煌,就这样虚掷浮生就这样吃着方便面 轻飘飘地走过我的青春时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