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胡渣哥 可靠的胡渣哥
凭我肉眼定我一段情;
关注数: 22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7,632 关注贴吧数: 64
【倩途无量】 今天,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突闻天籁。顿时被惊呆了 怎么说呢,我是今天才发现你的。基本上你的每次演出或者前期选修节目,我都一一翻看了几遍。听到你翻唱的第一首歌《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就像当时的现场观众一样,茫然不知所云。还曾白痴的以为是幕后伴奏的问题。仅仅是一刹那,这种想法就被抛之九霄云外了。。 说实在的,我这人不怎么关注这些节目,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是今天才发现你。我也是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力推下看了一次,然后魔障了。 你年少时的梦想,成为歌手。改善家庭。现在实现了。你为了你的梦想,奋斗了几载,如今已丰收满盈。 你身上似乎有一种任何人都没有的气质,那是一种台上明星,台下平民的不可称的气质。它吸引着很多的人。 知道吗?在遇见你之前,我从不追星。哪怕是几年前我的家乡出了一个歌手黄英,我都未曾像现在这样,打着字手还在哆嗦。第一次如此,第一次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明星这般不堪。原谅我的无能吧。只因你太完美,不可挑剔。 在我走过的这24个岁月,陪伴我的有羁绊,牵挂,以及压力。在6个小时前,我还正愁着生活中的种种。直到你渗透力惊人的嗓音出现,所有的压力奇迹般地消失,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唱出一个霸气回肠,拓印一副唯美凄凉。道尽世人世事的无奈,描绘不甘于平庸的坚持。事实证明,每个人,虽然都不是有我爸是李刚的“豪气干云”但,心态定未来,成功在主动。这是我的网名,我也以它为中心在扇形发展我的人生旅途。 我不知道,自己能打多少字,但我知道,我打不完。想对你说的也有很多。我也知道,我说的话你并看不见,可是发出来了总是一种行动不是。所以我无憾。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所以他们后悔当初。 我会挺你,一直,天荒地老,谁也不扰。
【转帖】 老乞丐的一句话 ,感动14亿国人。 有个朋友老李爱吃烧烤,经常拽着我在汶上的大街小巷寻找维民烧烤挨家试吃。 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新村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烧烤确实做得很地道。 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 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老李,昨晚那妞怎样啊? 别跟我说你三分钟就缴械投降啦! 老李招招手道,怎么能啊! 昨晚用了刚买的伯俫识特,好家伙,那妞嗷嗷叫了一晚上! 我腰到现在还有点酸呢! 就在我们要第二次烧烤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 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 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老李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 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 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老李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老李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 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 “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 “您老是哪里人? “ “安徽金寨的。 “ “哪年入伍呀? “ “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 “您参加的是哪只部 队啊? “ “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 “您还记得你们纵队 司令是谁吗? “ “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老李都默然了——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 史,这是支我军历 史上的英雄部 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 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 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 “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 员呢? “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 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 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 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老李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 。 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 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 爷 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山东好咧,当年在孟良崮他就知道山东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年兵的,我还是个共 产党 员哩,我怎么能……? “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