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omm htcomm
关注数: 3 粉丝数: 20 发帖数: 455 关注贴吧数: 8
新研究揭示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建立感染机制,为彻底消除乙肝奠定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脏引发的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近5%的人口。这种病毒不仅会对肝细胞造成长期损害,还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慢性HBV感染,而该病毒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使其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二大致命感染病。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开一个谜题:HBV是如何在肝细胞中建立感染的?如今,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了一个HBV的潜在弱点,并利用一种名为CBL137的化合物成功阻断了HBV感染肝细胞的能力。 这一成果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5年2月20日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nucleosome switch prime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该研究的核心是HBV的一个关键基因——X基因。这个基因编码一种名为X蛋白的物质,它对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建立感染和表达自身基因至关重要。然而,X基因本身也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它需要一种特殊的DNA-组蛋白复合物——核小体,来启动其功能。核小体通常被认为是基因表达的“刹车”,但在HBV感染中,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研究发现,核小体的存在对于HBV基因的转录和X蛋白的生成是必需的。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即核小体总是抑制基因表达的假设。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测试了多种已知会影响染色质结构的小分子化合物,最终发现CBL137能够有效阻断X蛋白的生成。这种化合物在极低浓度下就能发挥作用,且仅对HBV产生影响,而不伤害人体细胞。这表明CBL137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精准地攻击病毒而不损害宿主细胞。 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HBV感染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新的抗HBV药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如果进一步研究能够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CBL137有望成为治疗慢性HBV感染的潜在方法,甚至可能实现治愈乙肝的目标。 此外,研究团队还指出,CBL137可能对其他病毒(如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也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因为这些病毒的DNA同样会与宿主组蛋白形成染色质结构。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CBL137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迈进。 尽管乙肝疫苗在预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已经感染HBV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因母婴传播而感染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手段仍存在局限性。现有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但无法完全清除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导致病毒在肝脏中持续存在并维持慢性感染。因此,CBL137的发现无疑是乙肝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生物谷 Bioon.com)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