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之大利 红之大利
做人要知足,做事情要知不足,做事业要不知足
关注数: 208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19,308 关注贴吧数: 20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忧虑整日困扰着我。一个朋友看着我沮丧的样子很着急,于是告诉我去附近山上一座禅院找住持无智禅师静忙开解一下,也许会有所帮助。 禅房里,面对慈祥、超然的无智禅师,我一股脑儿地倒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无智禅师笑笑,伸出右手,握成拳头,“你试试看”。我照做。“再握得紧一些”,“再紧一些”,于是我把拳头捏得越来越紧,指头几乎攥进手心了。 “感觉如何?”他慈祥地问我。 我茫然地摇了摇头。 “把拳头伸开。”我舒开手掌,无智禅师拿起桌上的一枚青枣和一片玻璃碎片放在我的手中,说道:“握紧。”我把青枣和碎片握在手心。“握紧一些”,“再紧一些”。“不行了,禅师,我的手都快要被割破了。”我感到手掌的疼痛。这时,无智禅师突然喝道:“那你还不赶快把拳头松开!” 我吓了一跳,舒开手掌,看着手掌有些微红的硌痕,碎片已经扎到青枣里了。 无智禅师望着我,说:“现在,把碎片取出来,丢掉吧。” 把碎片取出来!无智禅师的话,真是醍醐灌顶。这青枣就好比我的事业和生活,而这碎片就是生活中困扰着我的嫉妒、浮躁、忧虑…… 无智禅师看着我的表情,笑了笑,说:“看来施主已经有所了悟。生活中的事就好像这青枣和玻璃碎片。如果你什么都不取、空握拳头,即使使出再大的力气,也是一无所获,这叫徒劳无功。青枣就像你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碎片就是困扰你的烦恼,我们在做事时难免要产生烦恼。你将它们握得太紧,必然要伤到自己,握得越紧对你的伤害也就越大。要记得及时将青枣中的碎片取出来丢掉啊。” 看着青枣与碎片,听无智禅师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我们应该学会分辨身边的事哪些是青枣,哪些是碎片,并能及时地取出青枣中的碎片,把握住我们应该抓住的,放下应该丢掉的。   也许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我们总要有勇气去做,不是吗?
阿q年前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看电视剧电影卡,其它的功能他又不懂! 正当他老兄后悔自己吃饱了撑的花一千多块买这破玩意儿时,阿q的媳妇因为打麻将输了20元钱心里不痛快,回家看到阿q摆弄电脑就把他臭骂了一顿! 阿q一气之下找卖电脑的人退货,店主细听原委后仔细教阿q上网的方法,更为要紧的是教会阿q“网上偷菜“的游戏。 恁别说,阿q自打学会这网络种菜偷菜的游戏后,是乐在其中。他本来在集市上卖麻辣烫生意也经常心不在焉,想着偷菜把手蘸在滚水里烫了两个泡! 阿q竟高兴的蹦起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把生意丢给老婆,而自己堂而皇之的守着自己电脑里的菜园子过一把“农场主”的瘾啦! 就在阿q半月多的努力“耕耘”中,他的级别达到17级,阿q的脑袋瓜活络了,嫌在电脑里偷菜不刺激,非要实际体验“偷真菜”的乐趣,阿q关了电脑到村边的地里瞅下手的目标,腊月天寒地冻地里啥也没有,阿q不死心又瞄上村里的大棚菜,他知道老黄头家的西红柿正上市。瞅好地点了,阿q回家准备了一个编织袋装菜用。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阿q翻过菜棚边的土墙从大棚塑料纸上直接掉进西红柿地里,好家伙!顾不上屁股蹲的疼,阿q摸着圆的就往袋里装也顾不得青红皂白了,正偷得起劲突然旁边窜出一条大狗结结实实咬住阿q的大腿,隔着棉裤阿q仍觉得大狗尖利的牙齿扎进自己腿部的肉里,阿q顾不得疼,手中的东西一撂拔腿想窜…… 前面一道亮光射在阿q的脸上,阿q才想起电脑偷菜游戏里的告示:出来偷的总是要还的!
有智者和弟子二人在海滩上散步,但见海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 智者问弟子:“看到波涛翻滚的大海,你会联想到什么?” 弟子答道:“我想到了自己的心,想到了我躁动不安的思绪。” 智者说:“不错。汹涌澎湃的大海正好似人的心,而那翻滚不息的波涛就是人的思绪。可是,心本如水,水亦似心,无波无浪,平息如镜。波涛起于海上,是因为有风,心中杂念丛生则是由于欲望和恐惧。” 弟子叹曰:“最可怕就是此情此景,心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浪漂流。” 智者说:“芸芸众生,肉体凡胎,概皆如此,只是不自觉而已。身置失舵之小舟,心如翻滚之沸水。无止的欲望控制着人心,就如同狂风搅动着大海学生急忙鞠躬施礼。“弟子追随大师,只为求得内心一片安宁。” 智者拈髯一笑。“要想让大海归于平静,其本不在大海,因为你无力也无法控制海水。你可能做到的,是去停止风的搅动。而你心中的风,则是你的思想、欲望和恐惧。不要让欲望和恐惧控制你的心,而要让你的心去控制欲望和恐惧。惟其如此,你心中的海才可以归于平静。” “恳请大师明示。” “假如大海不为风所动,那将如何?”智者问弟子。 “大海会风平浪静。可是,大师,有谁能让风停住?” 智者的微笑中带着一丝神秘。“为何不能呢?风、海、欲望原本都在你的心里,把握住你的心,也就没有了风、海、欲望。”
道理简单,不是谁都明白 听到这样两个小故事,道理非常简单: 其一: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被人攀折,疏枝横斜。春天,它们都开粉红色的花,秋天都结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是稀疏的几枝。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果实的多寡与枝的疏密有关。枝疏者果众,枝密者果少。 其二: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与人生的某些现象常有相似之处。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认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画家的人有十七个头衔,理事、会长、评委、顾问、指导老师,应有尽有。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来自国外和台港澳的人士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专职画家很是伤心,抱怨大家有眼不识金镶玉,自己的画不错的,流浪画家的画好到哪里了?周围的人嘴上应和,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他如果把身边的事减少到用手指数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在这个世界上,简洁而执著的人常有充实的生命,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常使生命落空。 道理简单,却不是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尤其是那些在世俗的道理上走得太远的人。
在古代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   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庙里求谶。   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求了一个谶:“神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苏格拉底听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认为,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促,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如此。神为什么说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可是,神谶是不容怀疑的。为了弄清楚神谶的真意,他访问了雅典城里以智慧著称的人,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工艺大师。结果他发现,所有这些人都只是具备一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却一个个都自以为无所不知。他终于明白了,神谶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有多少学问、才华和技艺,而在于懂得面对无限的世界,这一切算不了什么,我们实际上是一无所知的。他懂得这一点,而那些聪明人却不懂,所以神谶说他是最有智慧的人。 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   聪明所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具备这些素质,加之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便可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但是,无论你怎么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的成就终究谈不上伟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到今,聪明人非常多,但伟人却很少。   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   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那么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过于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以这种方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笑话中往往蕴藏着哲理 两个人在湖里划船,他们从水中捞出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一个魔鬼出现了。他感谢他们救了他,并愿意满足他们的任何一个愿望。“把这个湖里的水都变成啤酒。”其中一个人说。“噗”的一声,整个湖里的水都变成了啤酒。“瞧你这馊主意!”另一个人抱怨道,“现在我们喝多了啤酒,就只好尿在船里了!” 得到的太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乔治半夜打电话给医生:“请你快,最儿来,我太太病得很严重。”医生问:“她怎么啦?”乔治说:“肚子疼,我想是得了盲肠炎。”“乔治,你疯了。”医生回答,“半年前我亲自为你的太太割掉了盲肠,难道你听说过一个人有两根盲肠吗?”乔治说医生,难道你没有听说我又结婚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会受到常识的束缚! 新兵准备跳伞,教官打开舱门,最后叮嘱:“一定要数到10以后再打开降落伞。”大家严格执行命令,一个接一个跳下,突然有个士兵惊呼道:“杰克一定会摔死的!”教官怒斥道:“为什么?”“因为他有严重的口吃。”士兵回答。 规则和程序是约束大众的,但只有照顾到个体差异的规则才是完美的! 有个青年在两年内连续写了七百多封情书给他心爱的女友,结果他的女友终于宣布要结婚了,新郎是给她送这些信的邮差。 有时候,你的努力恰恰成了别人的铺路石!.
不是为了回望时热泪盈眶 时间创办《东方时空》,离开播还有两三个月时,崔永元推荐了我。我一看是兼职,就去了。 干了一段时间,时间让我当主持人,我跟他急了,我说不可能,兼职就怕单位领导发现,我要当了主持人,不就被发现了? 时间是这么劝我的:你觉得中国人有早晨看电视的吗?我想了想,觉得他这个话特有说服力,我就同意了。 当时中央电视台很牛,不像现在大家都在骂中央电视台。但调我进中央电视台,我拒绝了,因为当时我在中央电台办一份流行音乐的报纸。当时我们要打造经纪人,很前卫的。没想到时任广电部部长把这份流行音乐报给毙了,那时,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心存绝望的我,决定投入苦海,去了中央电视台。 去了没几天,就被原来的领导发现了。“中央人”起得真是够早的。 评论部是在《东方时空》火了之后才成立的,所以《东方时空》是评论部的妈。现在很多人会拿一个传统的体制去框很多东西,其实当时我们是先在荒原上长起来的,这棵树长得足够大了,才在周围弄了个围墙,叫植物园。很多人说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经常说,我非常庆幸赶上了一个极不正常的时代,现在都正常了,正常到领导来了部下要站起来,正常到领导跟部下都和谐了,没有互相拍桌子了,正常到有《劳动法》了之后,不可以随便进人、随便开人了,正常到制片人不可以自己去决定很多奖惩条例,现在都是台里统一结算了。但是我们很幸运曾经赶上过一段极不正常的岁月。请问,现在的年轻人会喜欢那种不正常的岁月吗?那时你今天来了没干好,明天就可能被开掉;现在有《劳动法》会保护你,会给你上三险。我们那时候没有三险,现在回头一想,真挺险的,什么险都没上,因此那是一段非常幸福的、不正常的岁月。一个时代总是走着走着就走正常了,就把那些不正常岁月当中的毛病剪掉了,优点也顺便剪掉了。所以我心如止水,我既没有热泪盈眶地回望,也没有痛心疾首地针对当下,我觉得社会就是以这样一种逻辑在往前走。 有观众问:点燃理想好办,点燃之后怎么办?我说,点燃之后就直奔废墟而去,哪一场大火最后的结局不是废墟呢?但是看烧成了什么,废墟也是一种养料。我觉得自己真庆幸,庆幸在哪儿呢?是你青春的时候正好撞见了不正常的岁月。如果你年老或者过于小的时候撞见了不正常的岁月,那很糟糕,年老的时候看不惯,年少的时候扒不着。 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话题:为什么80后已经提前暮气沉沉?我很感慨这个话题,我说20年前做《东方时空》时什么都没有,但是唯一富余的是热情,对未来的好奇,激情,或者说是那个现在觉得特酸的词——理想。这些严重复古的,当时你到我们各个组去看,满屋子全是这些东西,其他的东西很少。现在是其他的东西很多,这些东西很少。 现在我还在这儿。 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巨大的新挑战就是,20年前我不知道未来《东方时空》会成为什么样,因此很自然地在那里成长,如果那个时候我知道《东方时空》未来会火,坏了,我可能也去模仿,也去作假等等,因为有功利心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人知道未来《东方时空》会成为什么,以为就默默无闻,中国人没人看电视,我们凑合着做一个兼职领点工资走了就完了,没想到它火了。正因为没功利心才做对了。现在坏了,经过20年的努力,我们还在这儿,得了很多虚名,我称其为新一代的既得利益者。但是现在新的考验出现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既得利益者。如果当时没有杨伟光、孙玉胜这些人放权,鼓励青春的梦想,甚至容忍完全不着调地跟人家拍桌子等等,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 20年后,当我们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时候,此时你在做什么?是开始跑马圈地,为自己的利益去继续,还是开始向下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去推动、去呐喊、去争取一些什么。我觉得当下的中国——不要说我们这个电视行当了,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经过30多年改革所累积的既得利益者接下来如何抉择,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如果他们像30多年前勇于改革的那群人一样,那中国未来会非常棒,值得期待。如果当初的改革者现在成了改革的阻拦者,成了自己利益的维护者,死路一条,不管是电视还是中国。所以我觉得所谓纪念《东方时空》20年可不是为了回望的时候热泪盈眶,而是为了当下你得思考你打算做什么。 表面上,20年前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来兼职挣点钱,话必须这么说,但事实真不是这样。很多事情那个时候如果不给我们钱,倒贴钱也会干。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当下依然要有这样的劲头,要放弃一些东西。我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报社里是最受重用的年轻人,我有辉煌的未来。我当时走的时候,上面已经找我任某个官职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放弃就是你不觉得它是什么。就像当下如果依然有很多人不觉得权力那么重要,不觉得财富那么重要,不觉得名声那么重要,中国就有戏了。
五分钟和二十年 冬天的风吹到哪儿都是刺骨的冷。正午时分,当我出差来坐的列车缓缓到达这个名叫“紫霞”的小站时,尽管车厢里沉闷依旧,却仍然没有人打开车窗换换空气。我的目光透过厚厚的车窗倦怠地打量着外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很荒僻的小城。 列车在此停站五分钟。 “哗!?车刚停稳,我对面的中年男子突然利落地打开车窗,也许实在是不能忍受车厢里的浑浊,他居然将头伸出了窗外,风卷着细尘肆无忌惮地吹了进来,我不由得竖了竖衣领。 “小——菲!小——菲!”他忽然大喊。我被他吓了一跳。周围的乘客也都惊奇地看着他。 很快,一个妇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在车窗外站定,她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皮肤粗糙,但是是健康的黑红色,微微有些发福,不过可以清晰地推测出她年轻时的娟秀。 两个人一时间居然没说话。男人似乎有一点儿不敢看她。他下意识地把脸转向车厢,顿了一顿,方才又转过去:“今天没课吗?” “有四节课。我请了假,放到星期天给孩子们补。”女人说。 “工资能开得出吗?” “经常拖欠着,不过四百多块也够花了。粮食和菜都是自己种的,平日花不着多少钱。”妇人又说:“你呢?你能开多少?” “没多少,和你差不多。”男人说。从他的衣着透露出的信息是,他的工资显然不是妇人所能比的。但他却是那么含糊着,似乎他比她富有对他而言是一种难堪的羞愧。 “我们一起教过的那个学生王有强清华都毕业了,现在是北京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了。”女人说。“他年年给我寄贺卡。”男人点点头。 “你返城时偷偷给你盖过章的那个老会计去年死了。得的是肝癌,今年他老婆也死了,得的也是肝癌,你说多巧。” 男人垂下眼眸,沉默着。他一个个地剥着手中的橘子,但是一瓣也不吃。 “你是骑车来的吗?”男人终于问。 “是的,还买了一张站台票呢。”女人笑道,“想给你煮一些鸡蛋吃,可是火不旺,好不容易煮熟了,我紧赶慢赶,还是差点儿迟了。”袋子热气腾腾的煮鸡蛋递上来,袋子下还滴着水。然而男人毫不犹豫地把它放在了制作精良的裤子上。 发车的铃声响了。 “回去的路上,你慢点儿。”男人说。 “你也慢点儿。”女人说。 “我没事,火车最安全了。”男人笑道。这是他第一次笑,他从窗口递出一天袋剥好的橘子。女人踮着脚尖接过去。眼圈红了。 火车启动了,慢慢地,慢慢地。女人一边转身往回走,一边用袖子去抹眼泪。男人没哭,他剥开一个鸡蛋,打开蛋白,圆圆的蛋黄像一枚太阳,一滴泪,终于落在他的手上。 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一场二十年的爱情在五分钟之内的完整汇集。 从始到末,没有一句精彩的台词,没有一声热情的问候,没有一点像样的表达,没有——我们习惯想像和看到的那一切。
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人活着,是一种幸福而又艰辛的事情。因为上苍在赐予一个人生命的同时,也交付给人们许多沉重的责任。一个人,除去天真的童年和垂暮的老年,在一生中在多数的时间里,都在为家庭与事业而不停奔波。生活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轻松。 但是,一个人既然活着,就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在我们身边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从那出生的那一刻起,已注定一生与苦难相伴。然而,他们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并镇静地生活在当下。你看阳光下,那些面带微笑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盲人,还有那些身躯残缺,但仍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他们不都活出了自己的精气神?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可能都会珍藏着一些平凡的逝者的身影,或是我们的亲人,或是邻家的一位长者。他们生前,就像村口那些老槐树一样普普通通的活着。可是,在那些贫困的岁月里,他们都曾活出了自己的精气神。 他们那淳朴而又坚韧的身形,就像那些经历风霜雪雨的老板树一样,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内心不再孤独。 其实,世间万物,但凡有生命的,又何止我们人类懂得活出自己的精气神。你看身边的那些花草树木,它们不是同样充满着灵性吗? 无论身下的土地多么贫瘠,它们总会努力把生命中最鲜亮的叶子呈现出来,把那些干枯的枝叶掩藏到深处。哪怕只剩下最后一枚绿叶,也总是勇敢地悬挂在枯叶的顶上。 它们也会努力地开花,不管艳丽还是素洁,不管芬芳还是淡雅,它们都不会拒绝生命的花期,在困境里默默地绽放。 纵使深秋的那些落叶,也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划出一道坚强的弧旋。而后仍不放弃生命的执著,用最后一丝气息叩问大地。它们生活得平凡,但是在春风秋雨的轮回中,它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精彩的呢? 我更愿意这样设想,每一个人的人生最初都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它枝头上那些饱含着生动细节的叶子,都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动手去添加和创造。 如果我们选择以失望、忧愁和沮丧的叶子,来装扮那些空荡荡的枝头。那么,那些悬挂在枝头上的叶子将变得万般沉重,整棵生命之树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或许过不了多久,在那些重荷之下,脆弱的枝干就会轰然倾倒。 我们只有选择以自信和乐观的叶子,来装扮我们的生命之树,它才会逐渐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树的主人。也许,我们的生命之树并不高大健壮,也许我们倾己一生也没有迎来灿烂的花期和果实累累的收成。但是,我们却满怀希望地生活过。 因为世间原本就是这样的,平凡永远是属于多数人。 那么,我们可以生活得平凡,但却不能沦为平庸。只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精气神,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在平凡中变得有意义起来。
除了自己,没人能让你不寂寞 谁都想无条件地被爱,但是有谁能无条件地爱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在心理上不独立,不能也不会真的去爱任何人。 自己真的爱别人吗?许多人之所以爱人,是因为自己非常寂寞,希望自己真的爱对方,而对方也真的爱自己,这样就能克服寂寞。只有接受人人都很寂寞的事实,人才算互相了解。 每个人都非常寂寞。接受寂寞,别打算掩饰寂寞或逃避寂寞,也不要寻找克服寂寞的方法。人一直都很寂寞,只有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忘了自己很寂寞,但寂寞肯定会再回来。我也很寂寞,现在是我一生最寂寞的时候,但我也越来越会观察寂寞。 了解自己的人寥若晨星,人与人之间隔着一条误解造成的大鸿沟。 我有一些朋友很喜欢我,对我也很尊重,但他们不认识真正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了解我虽是出家人,但我也是人。不了解有不了解的原因,我也不怪他们。他们将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投射到我身上,以为我就是他们以为的那个样子。他们把我看错了,但是话又说回来,难道我自己就没把自己看错吗?我所认为的我,也是我心所投射的形象。还是时时保持正念最好,别因为这些问题而东想西想。 正念是我唯一的皈依处。 我知道自己有多寂寞,所以我知道别人有多寂寞,包括你在内,虽然我已经学会安宁、平静、单独地生活,但我还是很珍惜知己之间的交情。 要交到真正的朋友是多么困难啊。真正的朋友不会操纵对方,而会聆听、了解对方;他肯花工夫听朋友说话,不会心不在焉,真的是很专心倾听对方。大多数人会心不在焉,没有正念,不快乐,心思只在自己身上。如果静不下来,如何听得下去? 许多人很信任我,一些生活上、感情上的点点滴滴,他们除了跟我说以外,从不曾跟其他人提过。他们有时也会跟我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想。他们只顾着说话,从未深入观察自心,除非我为了厘清某些要点,向他们追问,这时他们观察起来就会非常讶异,看到了以前从未注意的地方。 人善于隐藏自己,心智多半不健全,而不健全,就无法成长。要有健全的心智,就不应该否认或拒绝自己的任何状况。无论多么困难,都要设法面对、接受自己所属的一切,包括自己所有的想法、感受和观念。 以我和别人相处的经验来说,我知道人都很寂寞。就算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甚至是三代同堂大家庭里的一分子,也一样很寂寞。有人相伴,并不表示就不会寂寞,没人了解和接受自己,才叫做寂寞。即使是家人之间,也不一定彼此了解、接受。 没人了解自己,所以感到寂寞,但是没人了解自己的原因,根源却在自己不深入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人总是排斥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人能够无条件地爱自己、尊重自己吗?除非深入了解自己(这并不容易),否则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克服寂寞,于是与人做伴,发展人际关系,但这样是没用的。期望认识他人能让自己不再寂寞,最后期望终会落空。 大多数人忙的就是如何不让自己寂寞,没工夫做其他的事。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