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
关注数: 10 粉丝数: 62 发帖数: 14,428 关注贴吧数: 4
【转载·精神EDC】做一个傻瓜 搬运工曰:在我的另一个爱好的领域里有一位很传奇的大神,这些年,在网络上时而出现一段时间,又时而失踪很久很久。今天在简书上闲逛,看到一篇文章,第一感觉作者是他……继一段时间的失踪后,他隐姓埋名的出现在了简书。从他的现在的文章来看,明显感觉不再像过去那么不可一世了。既然他在隐性埋名,那我也就不提他是谁了。 原文地址:www点jianshu点com/p/bae268cc3d2e 以下是转载(千万不要以为是我写的,我自我感觉还没到那个境界),不过为了便于这里的同学理解,我有一点删节。 ————————   你造吗,很多人想做聪明人,比其他人都聪明,结果他们变成了傻瓜。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聪明”,所以他们总是以别人心目中的“聪明标准”为目标,为此沥血奋斗。结果呢,他们每次都被人忽悠,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傻瓜。很早以前,有些人认为聪明就是可以把圆周率背到一千位。后来,有些人认为聪明就是期末考试能得100分。再后来有了电脑,有些人认为聪明就是每分钟能打3000字。再后来,有些人认为聪明就是能学会编写计算机程序。再后来,……   人们所谓的聪明,似乎总是别人说了算,他们拱手把自己的头脑让其他人来评判,却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非常不聪明的作法。背圆周率这种事情,电脑都会做,所以只是自虐而已。考试能得一百分,可那出题的人本来就是个傻b,所以你其实连傻b都不如。你做打字员每分钟能打3000字,结果输入进去的全是别人的文章,所以你永远都不能成为作家。你自认为会写程序就牛逼,结果你没发现,其实你所使用的编程工具的设计者本人都基本是一塌糊涂……   所以,你连聪明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成为聪明人?然而更有趣的一点是,如果你想做聪明人,那你往往不可能成为聪明人。反而,想做聪明人的欲望本身,容易让你变成傻b。你随时都在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随时都在比较,看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纳什因为总是跟人计较谁更聪明,结果发疯了。还有很多“天才”,因为跟人计较谁更聪明,最后自杀了。世界上最傻的做法,就是拿自己跟别人作比较,所以你不是傻b是什么呢?跟人比较的结果,最终都是不快乐,甚至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
辞职申请与一些感言 @craacy @szt0828   本来不想打扰你们,只是在度娘身上没找到辞退小吧的方式,似乎只有大吧具有消除小吧的权限,只好麻烦你们一下,谢谢!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很长一段时间对瑞刀不怎么碰触,所以对它的了解迟早也会落后于时代,自我感觉已经没啥资格担任瑞刀吧的小吧。很长一段时间,是因为自觉与这里的人还有很多交集,所以也就没有提出来。但是与我有交集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小白狗、轶绪、淫笑虎、hbr 等人无论在哪里都不再出现了,而这里仅存的几位我以为与我有交集的人,是 CC,szt 与老杜。   CC 因为个人事务繁忙,很少在吧里出现,前段时间似乎也流露要卸任的想法。从私交来说,CC与我的交集其实也最少,与我只是在CC上说了几句话。我永远感谢 2013 年我刚开始迷恋瑞刀时, CC 帮我找到价格很公道的德军扁孔版,也感谢 CC 在我初任小吧时的各种支持。我一直都觉得CC是国内真正玩瑞刀的一名刀友,也非常佩服他从玩家的角度对瑞刀的认识。   szt与我的交集是从我反对大Z的一个观点开始的。当时大Z说,victorinox的工人是在刀片开刃后随便的仍在一个桶里,因此导致刀刃受碰撞而出现瑕疵。我因为反对这个观点,而在瑞刀吧受到侮辱而来到这里。估计szt当时是挺大Z而贬我的,可能他爱上了我,于是就追踪到了这里,从而搞出了太多基情。由于我与szt在别的地方还存在交集,所以这里不会让我留恋。我一直觉得CC比我要世故,他似乎永远不会与自己不喜欢的观点做任何争论,但是我知道他实际上是有自己的深刻观点的,只是他不会很认真的说出来。   我与老杜的交集其实是最多,但是他希望与我没交集,这让我最后觉得没道理再在这里玩下去了。我知道最近与老杜的争论或者纠缠很多,但我真的没什么恶意,我只是自认为很认真的表达了一下我对刀具的认识,只不过这些认识是针对他的观点而提出来的。这可能他认为我是在可以与他纠缠,或者……我在他心目中可能就是个什么也不懂而且品味低下的二愣子。这样搞下去,都会弄得很累,从而影响玩刀的乐趣,而且我觉得这里也的确不是真正的交流其他品牌刀具的场所,所以我悄悄的删出了自己的几个贴子,是因为我觉得他没有认真的看一下我的观点,因此我不愿意再争论下去。我没有去想这样做的后果是否可能会让他觉得我删贴会一并吞没他的一些回复。不管怎样,我非常感谢老杜在我初任小吧时的各种支持,希望他继续在这里愉快的玩下去。   希望瑞刀吧继续发展,能够像iknife论坛那样,成为国内纯粹的瑞刀玩家聚集地,不要像瑞士军刀吧那么商业,那么的对瑞刀过分推崇。   也谢谢长期以来对我没有很讨厌的吧友!
【观点】折刀主轴的塑料垫片   看到有人抨击折刀主轴的塑料垫片(特氟龙或者其他聚合物材料),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C157 是蜘蛛与钢狮合作的产品,走的是高端路线,300+ USD 一把。大名鼎鼎的 XM 18 用的也是两片特氟龙垫片。这些大牌刀具用特氟龙垫片应该不是为了节省成本,一个特氟龙垫片也就比一个铜垫片节省几分钱。   之所以请出这些世界级“名刀”,不是为了证明特氟龙垫片多么的高科技,只是想说明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许多玩高档折刀的人,通常会比较在意刀片开合是否顺滑。   用特氟龙垫片,应该就是为了满足“刀片开合顺滑”这个市场需求。此外,特氟龙在耐挤压与抗磨损方面的性能不比铜垫片差很多,何况国外这些刀厂的售后又非常到位,即使垫片坏了,也很容易更换   虽然对刀片轴孔区域、刀衬以及铜垫片进行很好的表面处理再配上润滑油,也能提供不错的刀片开合顺滑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制造成本增大很多,而且在理论上依然超越不了同样条件下的特氟龙垫片。   这些年,随着轴承系统的普及,刀片开合顺滑等级又提高了,但是轴承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难以清理的问题。   总之,没看到有啥完美的刀,只有满足部分受众的刀。另外,我不讨厌特氟龙,但是我会选择双面特氟龙垫片的,而不是一面铜垫片一面是特氟龙垫片的那种,这样也许能够提高刀片在柄内居中的概率。
刀的内涵   在瑞刀吧有这么个贴子:http://tieba.baidu.com/p/3552511754   我觉得看贴子的人没有认真去思考,我想了一下……像我这样爱思考还爱骗经验的人真是太少了啊   看了这个文,如果手里有小三的,可能会更加喜欢小三。   手里没有小三的,而是有一大把巴克蜘蛛蝴蝶零误差的,可能会开始像蹂躏小三的人那样去蹂躏它们,以此证明小三不是最好的刀。这也是好事,反正量产刀就是让你拿来蹂躏的而不是静静的在午夜欣赏的。   任何一款刀,只有在自己的长期的使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内涵。不同的使用环境促生出不同的刀具内涵。每当我看到有人新买了一把刀,就兴高采烈的拿来晒,并吹牛逼说这是把好刀……这就太轻浮了。一把刀,你不用个一两年,那么你对它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评价它是好还是坏的程度。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买了瑞士军刀,用了几下,就给出了评价,瑞士军刀这么垃圾啊;有的人将一把瑞刀用了十几年,给出的评价则是瑞士军刀是很好的刀。   即使你花了上万美元买了一把 Bill Moran 的刀,这只能表示你拥有了一把非常昂贵的刀。但是,如果你长期的玩赏、揣摩,你发现了 Moran 设计与制作它的过程中的各种想法与活动,甚至还能体会到他的心境,然后你感叹在现代这种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有一个人把钢条烧红了一下一下的锤击成他想要的样子,然后耐心的研磨与雕琢,认真的测试它的性能……如果你没有能力去欣赏这种刀就把它买回来了,结果无非就是类似于把蒙娜丽莎挂墙上当年画,下二年就换成了梵高的向日葵……   我不相信那些玩了一万把刀的人对刀具的看法,我更相信那些将一把刀玩了好多年的人对刀具的看法。道理很简单,这就类似于你不能去听从那些嫖了 1 万个妓女的人的建议去找女朋友,你应当去听那些白手偕老的人在这方面给你的建议。
瑞士军刀的刃材   瑞士军刀主刀的刃材是 1.4110 (EN-DIN 牌号),近似于 Sandvik 的 12C27,近似于 Buck 用的 420HC。所以,你可以说它是 12C27,420HC。欢迎各种怀疑者给维氏写信询问。   这种刃材一点都不高端,但是对于生活用的刀而言,足够了。Buck 可以将 420HC 的性能极大化的压榨出来,这个事实足以证明,像 1.4110 这样的刃材足够用来做刀具了。   不过,Buck 的 420HC 材质的刀片,硬度通常热处理到 58 HRC。许多人觉得 Buck 的热处理炉火纯青了,能够将这么低端的刃材处理的这么好。实际上,这并不怎么神奇。我朝的阳江刀厂也能将 12C27 这款刃材处理到 58 HRC,而且保持性也中规中矩(实际性能测试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lanxiaozhu.net%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06661&urlrefer=f9d95c978d2f098e259a17f85be39913)。  既然,1.4110 这款刃材能够热处理到 58 HRC,那么维氏为什么要冒刀友之大不韪,坚持处理为 56 HRC 呢,是维氏为了省电么,是维氏不懂热处理么,是维氏热处理的电炉老化么?   我没有给维氏写信询问过,欢迎隔壁吧的朋友能问一下经常来买刀或者搞宣传的维氏工作人员。我的看法是 56 HRC 没什么不好。瑞士军刀主刀的刀片很薄,1.8 mm,如果处理到 58 HRC,肯定要比 56 HRC 更容易折断。Buck 的 420HC 刃材的刀具,刀片的厚度普遍的是 3 mm。上文中出现的打硬度测试的 12C27 刃材的这把刀,刀片厚度是 3.75 mm。刀片厚一点,硬度可以高一点,虽然韧性会下降,但是强度可以弥补。   欢迎各种不同意见,但是最好是给维氏写信问一下。
我和瑞刀的故事   这是陪伴我 4 年多的维氏猎人。下面的字可能有点多,所以即使你不看,我也可以理解……世风渐下,没人看字了啊!  这是我的第一把瑞刀,虽然这把刀已经被我虐待成这样了,但是我跟它貌似没啥故事,只有琐事。所以,我总觉即使我没有拥有过瑞刀,对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自从拥有了瑞刀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也与之前的二十多年没有本质性的改变。   我没有在车祸的时候用它割过安全带。因为没有经历过车祸,而且我也没有车,而且我不会开车……更糟糕的是,朋友驾车路过我在的这个城市,出去吃饭时,我发现我都不会系安全带。然后我发现,我都想不起来我到底用主刀和副刀干了些啥,结果它现在就跟 CC、沙发和老杜们差不多年纪的样子了。   记忆最深刻的可能就是第一次学习磨刀,我就残忍的糟蹋了这把猎人的俩刀片……想想那些矫情级的瑞刀爱好者那么小心翼翼的担心刀柄贴片的划伤,我觉得我实在称不上瑞刀爱好者,以后叫我瑞刀破坏者吧。   被我迫害过的部件还有开罐器。维氏的开罐器没有开刃,但是我觉得像威戈那样开刃的应该更好,所以我就在一次回老家实在不知道玩些啥的时候,用家里磨镰刀的磨刀石给开罐器开了刃。特写就不给了,反正磨的很难看……不过在实践掀开易拉罐天灵盖的时候,发现即使开了刃,性能也没提高多少,略微好了一点点。所以,不建议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去尝试干这个。   木锯,我用过的次数并不多。只用它割锯了塑料板与木块,制作了一个笔记本散热器。我觉得这样的事,没有锯是不好干的。从那之后我就一直也没有再用过木锯,但是我依然觉得锯是有用的。所以*很多年来*我基本上一直都坚持所买的瑞刀要有木锯。没有木锯的瑞刀,我觉得那还不如一把三刃木 + 一个瑞士军刀卡。   剪刀,就用过一次。有一次玩鹰朗 EL02,自残了,流血了,剪了纱布自我安慰的包扎了一下。后来,伤口结痂了,纱布陷入痂内,我又用剪刀清理了一番。理论上不清理也可以,但是担心纱布被外物刮擦而扯裂伤口,所以……反正剪刀的作用有时是主刀不方便干的。   开瓶器,夸张的说是每天都在用,直至我后来使用莱泽曼 sidekick 的快挂。所以,长期以来我有点发愁的问题就是每天随身带两个开瓶器,功能重复让我心理不舒适,因为我信仰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今天拿到了维氏独行者,再搭配一个瑞士军刀卡,我终于消除掉了一个开瓶器。   红酒钻,对我来说必须很有用。有时候不仅仅是红酒要开木塞,一些地方酒莫名其妙的也用了木塞。今年夏天,我在西安那边的一个宾馆里,面对着从超市买的一瓶什么桂花酒就是木塞的,但是我去的时候只带了一把 CASE 口袋刀和一个维氏军刀卡,那个时候我非常的怀念猎人背后的那个螺旋状物件!为了开那瓶酒,我费了差不多有 20 多分钟的时间,用 CASE 的博伊刀片一点一点的将木塞弄碎挖掘开的。   钩子,只玩过没用过,反正我觉得用它来提什么塑料袋就是扯淡的说法。别想说服我,正常人没这么干的,不能因为你喜欢瑞刀就非得让这个钩子担任这个职能。看外形,可能自行车链子掉了可以用它拉扯一下;兴许也能解一些细绳结,不过好多人觉得红酒钻适合干这事……等以后我真正的用到这个钩子的时候我再来向大家报告。   锥子,能用但是远不如铝柄系列的锥子好用。迄今为止,我自己做了 4 个 K 鞘,都是用铝柄农夫的锥子开的风眼。   牙签和镊子……对于我的维氏猎人来说就是个噩梦。因为时间久了,这把猎人的贴片有些松动。我将它们拆了下来,在贴片内侧没有章法的滴了几滴 502 胶水……粘回去之后,发现胶水流动了,堵塞了牙签和镊子的插孔。   这把猎人为何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是因为几个月前,我想拆开它。用手枪钻,拆了一个铆钉的一端,然后又不愿意干了……因为我不知道拆了之后要干啥。再怎么说,它也是我的第一把瑞刀,还是给它留个全尸吧。
大马士革钢——节选自《我的玩刀生涯》   提到手工刀,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大马士革钢的刀子,也就是俗称为花纹钢的东东。我们日常生活中见的绝大多数的刀子都是钢本色的,带涂层的除外,但有一类刀子因为钢材以及锻打方式的特别却带有着浓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遍布周身的各类花纹就有如纹身一样,或行云流水,或阡陌纵横,视觉冲击下感觉变化多端神秘莫测。总之一句话,画师是用画笔在画布上展现艺术的风采,而刀匠是用锻锤在钢铁上展现绚丽的光辉。  大马士革的刀子之所以受到追捧,其一是因为它变化莫测的花纹,其二就是它的神秘不可控性,以及一些模糊的传说。   大马士革钢又称乌兹钢,这类钢材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及恒河平原北部,其中可考最早始于印度北部。关于它的锻造方法网络上有很多,大伙儿可以查,内容比较枯燥也比较专业我就不再累述,反正说的是很复杂,好像很难办到一样。   其实在中国很早就有了花纹钢,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中国锻造的花纹钢和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钢是有区分的,但我不是职业锻造者,而且我想在大多数爱好者眼中只要是锻造出来的,带有花纹的钢材都可以统称为花纹钢或者是大马士革钢。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听说过一句话叫“百炼之钢化为绕指柔”,而古时候经过百炼的钢99%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花纹钢了,俺不是考古学者,对于古法是如何制作花纹钢的我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我只在这里说说现今中外花纹钢的发展现状!   前一阵看新闻也好,是听小道消息也好,一会儿这说哪个人哪个厂填补了国内什么什么空白,再一次复制出了古法锻造的花纹钢,折叠锻打达到了多少万层,怎样怎样,据说还有达到好几十万层的。我只能说,小道消息害死人啊!这并不是个什么困难的工作,现在很多国内刀匠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几十万层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有点知识的就知道,锻打那么多层钢材早就脱碳了,即使你不停的渗碳也无济于事,再说了打那么多层一点意义都没有!   那么花纹钢怎么打呢,这里面有几种方式,一是单一钢叠手帕,一块儿钢就好比一块儿手帕,我叠啊叠,叠啊叠,不停地折腾Y的;二是夹心饼干,先把一个低碳钢打成U型,中间夹一块儿高碳钢,然后也是叠啊叠的不停折腾,这样能使钢材刚柔并济;三是拧麻花,是在夹心饼干的基础上,不停的拧而不是叠。我想我说的比较形象和清楚了,其实我一直对花纹钢不是很感冒,因为我始终认为这东西的观赏性更大于实用性,折叠锻打完全凭经验,说实话想把不同的钢材给打实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个不好,在淬火的时候很容易炸开,即使不炸开也容易留下微小的痕迹,行话叫“夹灰”,所以我始终认为它绝对没有单一钢来的实在放心!所以我想古代的百炼钢也好,大马士革钢也好,那是因为当时铁矿开采不易,材料稀缺,同时品级不好,所以反复锻打是为了去除更多的杂质,留下更多的精华,由此而产生的花纹只是副产品罢了,如果古人有现在这么高品级的钢材,我想他们也会乐意费这个事弄花纹钢了。   现在西方对于花纹钢的制作和研究要比东方领先了很多,他们开发了坩埚冶炼法来制作花纹钢,这一技术更加接近古法制作,同时有些牛人甚至可以控制花纹的样式,要流水就流水,要行云就行云,要鸟眼就鸟眼,至于人家怎么做到的,至少我是没想明白,因为我始终觉得,一把刀子上会出来什么花纹几乎都靠运气了,能够做到可控,确实不是一般人。   我始终认为,注意是我个人观点,花纹钢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感官之美,品味象征。至于用,我还是更倾向于单一钢材,国外把花纹钢分为用和欣赏两个层次,因为就我所知国内花纹钢的制作水平时期基本能够达到55左右的洛氏硬度,这是因为毕竟是不同种钢材的混合锻打,有刀友曾经做过测试,对花纹钢体现的黑白分明的曲线进行硬度打点测试,之间偏差是1度左右。举个简单例子,虽然可能不恰当这就有如你想把两件东西粘合上,即使你用了最后的AB胶,它毕竟还是粘合的,心里上总有种它不安全可靠的潜意识。但这并不是说没有高硬度适合粗用的花纹钢,瑞典就生产一种粉末花纹钢,硬度达到了58,甚至更高,而且防锈能力相当出色,当然成本价格也是较高的。   不论是何种方式的花纹钢,在锻造好后都会有花纹体现,这时候它就是一块钢坯,但你要把它做成刀子的时候,你必须经过切削打磨,你会发现这时候花纹没了,而要使花纹重现你就必须经过酸洗,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你需要准备一些稀释的硫酸,然后把刀片放进去,过一阵刀片表面会起泡泡,再之后花纹就会神奇的重现了。   从东西方对待花纹钢的态度上就能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其实是件挺有趣味的事。东方人喜欢含蓄低调,而西方人喜欢绚丽张扬,体现在花纹钢刀的身上,东方人喜欢那种朦朦胧胧似隐似现的感觉,晚上夜来无事,独自沏一壶好茶,点一炉好香,坐在太师椅上,轻抚剑身,侧对灯光慢慢品味如雾如霜的花纹,要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似看见又看不见,手摸上去没有凹凸,只有细腻如丝。而西方人则不然,西方人喜欢朋友围聚,开一瓶波尔多,拿出花纹毕现的小刀切一支正宗的巴西手工雪茄,高谈阔论中看似不经意间体现自己MAN的感觉和绅士的品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