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月季公子 abcxu473126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2,097 发帖数: 16,638 关注贴吧数: 40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河南老乡马大为获物质科学奖澎湃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河南老乡马大为获物质科学奖 澎湃新闻2018.09.08 19:46 9月8日下午14时许,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物质科学奖”。奖金为100万美元奖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马大为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大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 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   马大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   冯小明生于1964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冯小明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药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研究。他担任国际刊物Adv. Synth. Catal.、Curr. Org. Synth.、Asian J. Org. Chem.、Synlett、Synthesis顾问编委,Chem.-Asian J.编委,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编委,任应用化学、Chin. Chem. Letts.顾问编委。   周其林1957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其林主要研究领域为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催化、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手性药物。   他于1982年进入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图片】
楚天都市报 16小时前楚天都市报8月27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 楚天都市报 16小时前 楚天都市报8月27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薛源)妻子生伢后,老公却郁郁寡欢、脾气暴躁。近日,丈夫陪同妻子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看心理门诊,方知得了产后抑郁症的不是老婆,竟是自己。 “生完宝宝后,我的体重仍保持在120斤,比怀孕前整整重了20斤。这还不说,每天日夜不停地喂奶、换尿片、哄孩子,老公也不愿搭把手,真后悔生孩子了。”刚晋升为新妈妈不到2个月的小凌(化名)家住汉口,今年28岁。最近,她时常感疲乏劳累、心情焦虑,怀疑自己患了产后抑郁症,在丈夫郭先生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孕产期心理保健门诊咨询。 一进诊室,小凌就忍不住向医生诉苦,由于刚当妈妈不久,小凌还不懂怎么照顾新生儿,同时又担心宝宝的身体健康而感到焦虑烦躁,过去的二人世界突然变成与公婆同住,在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方面的差异,也给她带来无形的压力。 该院孕产期心理保健门诊副主任医师张丹对小凌的症状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凌只是存在一些焦虑情绪,并不是产后抑郁症。 她解释,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感到悲伤、空虚、无望,兴趣活动明显减少,伴随疲劳、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甚至出现死亡想法等一系列为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而小凌并不符合产后抑郁症的诊断。 医生的话打消了小凌心中的疑虑,但她发现自家老公最近的状态与医生说的症状有些相似,因为平常很开朗的老公,最近心情总是低落,沉默寡言,看起来总是没精神,人都瘦了好几斤,家务活也不愿意承担,还爱钻牛角尖,有时让自己很受不了,本以为他是因工作太累才这样,就没多想。小凌连忙将陪着来看诊的丈夫拉进诊疗室,想让医生与他也聊聊。 郭先生坦言,小宝宝降生,起初他很开心,但后来,妻子的注意力几乎完全放在宝宝身上,很少顾及他,经济本不宽裕,家里生活支出却大幅增加,感到压力倍增,害怕自己不能养好一家子,做个好爸爸,他越来越焦虑,最近两周连续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差,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晚上经常失眠,感觉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与郭先生沟通后,张丹医生认为,郭先生是典型的抑郁发作。而小凌心情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丈夫情绪的感染。 张丹医生解释,产后抑郁症不仅是产后妈妈的“专利”,实际上孩子出生后,父亲也同样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症”。 她提醒,预防“男性产后抑郁”发生,要在孩子出生前做好心理准备,宝宝刚出生后一段时间,夫妻俩都要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多和亲友以及“过来人”沟通。若抑郁状态无法排遣,应及时就医。
8万吨!南阳发现全省资源量最大的石墨矿南阳微视 今天  近 8万吨!南阳发现全省资源量最大的石墨矿 南阳微视 今天   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实施的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勘查项目,在豫西南地区探获一个厚度大、品位富的特大型层控型石墨矿床。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石墨资源量超过1298万吨,是截至目前河南境内发现的石墨资源量最大的矿床。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矿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河南省地勘二院随之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加大了石墨勘查力度。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在前期矿调工作中发现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后,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普查工作历时两年,于2017年完成了1:1万地质测量7.02平方千米,1:2000勘探线剖面测量3.05千米,槽探1592立方米,钻探1000米,采集、测试各类样品近千件,共计投入约400万元。通过相关工作,项目组查明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主要矿体分布在矿区中部,走向近东西,两端延出矿区外,长度为2000米,倾向北北西~北东,埋深0~219米间。矿石单样固定碳含量最高18.82%,平均8.90%,矿石类型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在勘查过程中,地勘二院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使该项目实现了快速评价目的;采取的优选找矿方法组合对今后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大量收集和研究了该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性能、物化探等多方面的资料,提高了该区的研究程度。项目组提交的《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普查报告》,日前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得备案,探获资源量1298万余吨,达特大型规模。评审组认为,这一找矿成果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意义;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该矿山的开发将会产生可观的投资回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张 颖 监制:张文博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