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270667703 zeng270667703
关注数: 16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440 关注贴吧数: 5
求助各位哲学大佬:关于事件对与错的判定逻辑 问题: 1、判定事件不能作为判定依据的判定对错的依据;即判定事件和本事件判定对错的依据不能互为相互判定,或即判定事件和本事件判定对错不可能互逆; 2、逻辑层内的判定标准或依据是否可以成为表层事件在判定对错时的依据或标准; 3、逻辑层内判定的标准或依据是否归结于客观绝对真理无; 4、逻辑层内在递进或深层判定对错时是否满足表层事件α在客观上的权阶; 5、逻辑层内的标准或依据在判定时是否具有本位的权阶; 6、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明在逻辑层内是否某一层上面具有相同的统一标准。 例如:男张三和女李萌结婚,婚内李萌出轨。在这个事件中,李萌的出轨做法是错的。这个“错的”判定依据是“婚内出轨属于道德不良”。接下来的问题是:“婚内出轨属于道德不良”是否“对”或“错”,很明显是对的,那这个对的判定依据又是什么?姑且在逻辑上先认定这个判定定理是a。继续问:判定a是否对是否错,判定a的判定为判定a1,依次推下去。 在上面例如当中,对应问题1:有:女李萌婚内出轨是错的,是以“婚内出轨属于道德不良”作为它的判定原则;但是不能说在判定“婚内出轨属于道德不良”的对与错时以“女李萌婚内出轨是错的”作为它的判定依据:这就是不可逆,必须有一个新的更加深层的判定原则作为它对错的判定依据。 对应问题2:有:“婚内出轨属于道德不良”的判定对和错的依据下,继续对判定依据进行对和错的判定时,所得出的判定依据是否可以成为“婚内李萌出轨”李萌行为的对和错的判定依据; 对应问题3有:如果在上述例如中,能够得到层层递进的判定依据,那么这些依据是否会越来越接近客观。 对应问题4有:如果在上述例如中,所有判定之间本层的判定是否是上一层判定的本质,上一层判定是否是本层判定的表理,上一层判定和本层判定是否构成一个阶? 对应问题5同问题4. 对应问题6不想赘述。
独游怀古七律一首 望王山独游怀古 1.望王山①前王望山②, 2.伤肠肝③来肠伤肝④。 3.举目⑤空悲⑥皆赤色⑦, 4.不识古贤⑧满地钱⑨。 5.若有秦汉唐明⑩时, 6.不为胡马⑪西洋⑫犬。 7.暮沉冬藏⑬寻常道⑭, 8.晨醒春寐孤凭栏⑮。 注释: ①望王山:位于四川巴中城城北,属大巴山米仓山系,因纪念唐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时,时常登此山瞭望长安而得名;又有名为王望山,其意为武则天第六子李贤为希其母能赦免他回朝而得其名。 ②王望山:倒置即望王山;有一语双关之妙,主动宾结合,与望王山呼应;隐含作者代指之意。 ③伤肠肝:倒置,应为伤肝肠,与①在文体上的对应,即伤对望,肠对王,肝对山。 ④肠伤肝:运用手法同②。 ⑤举目:满目、满眼之意。 ⑥空悲:凄凉悲伤的胸怀。 ⑦赤色:红色,一语双关之用,因望王山有枫叶,枫叶遇秋冬之季则红;代指当今。 ⑧古贤:古代圣贤,指传统道德文化精神。 ⑨满地钱:遍地金钱,意指金钱社会。 ⑩秦汉唐明:秦朝、汉朝、唐朝和明朝。 ⑪胡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神之外为胡。 ⑫西洋:西方的不良思想。 ⑬暮沉冬藏:暮,临晚之时为暮;沉,消失;冬,冬季;藏,藏入。整句意晚上消失和冬天藏入。 ⑭寻常道:属于自然的变化规律。 ⑮孤凭栏:孤独的倚靠栏杆;与②相对应。 白话文: 1.我站在望王山上欣赏美丽秋天的景色, 2.可是我的心情凄凉悲伤。 3.一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秋天枫叶的红色, 4.我身处金钱社会早已经不认识古代圣贤的道德。 5.如果秦汉唐明哪些时代还在的话, 6.我是不会做西方不良思想的附庸。 7.暮夜消失黎明到来,冬季藏入春天到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8.早上醒来春里入睡还是孤苦伶仃。 外注释:每一句诗的意境由各位看官点评,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