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nbc
maxinbc
关注数: 28
粉丝数: 26
发帖数: 1,402
关注贴吧数: 73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美)大卫·科兹 弗雷德·威尔
给你们个三观毁灭漫画
俄罗斯导弹防御拦截系统测试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acfun.tv%2Fv%2Fac342568&urlrefer=6070f619ec6bcf478de7fca213c121bd 闲来没事干去逛AVFUN,发现此UP主有相当多不错的视频,转过来给没看过同志欣赏一下。
苏军吧资料汇总实验贴 我先分享一些常识性的资料,其中的重点是《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一步打别人脸和防止自己脸被打的宝典,如果对苏联时期世界经济的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一下,但是阅读的仔细程度直接决定你是“大师”还“低级黑”。 其他资料包括 《俄罗斯“武士”—苏霍伊,米高扬,图波列夫》, 《红星.36:雅科夫列夫.雅克_36_38_41:苏联起跃式战斗机》, 《苏联的最后一年]》.罗伊·麦德维杰夫, 《震撼世界的六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怎样葬送了苏联》.(英)雷切尔·沃克.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来自上层的**:苏联体制的终结》.[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 《震撼世界的十年—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俄)瓦列里·博尔金, 《苏联解体亲历记》 下载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115.com%2Ffolder%2Ffaucz2ai%23&urlrefer=76a9ce06a3d7fdb4080596171e0b0415苏联资料
伟大的卫国战争绘画展(不要吐槽水印) 发现相册里的老物
西方现行阿拉伯地区的战略思考(讨论贴) 最近看了看西方对于阿拉伯地区的战略活动,发现最终的的大赢家都是“穆斯林兄弟会”这个极端宗教政治集团,但是总想不通这组织不仅恶贯满盈,而且从过去一直是西方(现在是全世界伊斯兰国家甚至是有些伊斯兰世俗国家)的作战对象,可现在却堂而皇之的成为中东新主导力量。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大国在这微妙的形势下却展现一种超乎寻常的的淡化处理方式,这背后目的是什么?不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一下吧。
被同学坑了 他说找到了保加利亚现代共产主义歌手的视频,一看,原来是妖王AZIS!!!决定传过来害大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ilibili.tv%2Fvideo%2Fav170001%2Findex_1.html&urlrefer=acdaa4998014e8af8ac350039b8211f6
各位纠结于这几话的朋友们进来看看吧,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通过文学描述,强烈的背德感会使人在不悦情况下获得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又促使人类探求的欲望最终陷入混沌的沼泽,这是正统黑色文学的魅力所在,如同恶魔低语,诱使你调入感官的陷阱。黑色文学作品中各种恶役的表现需要突出罪恶美学的纯粹和不洁,即恶的透彻感和纯粹性,彻底的堕落地狱和玷污圣洁。这是作为黑色主角提供读者的罪恶果实,令人作呕却甘美无比,清澈却又混沌不堪。能做到以上要求的恶役主角绝对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绝对的恶和绝对的善,人们纠结于平衡线上下起伏,不同的是快感的获取方式不同和处于道德的力量约束自己的程度,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自己人性的争夺,是沉迷于堕落的快感,或倾心于圣洁的救赎,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网络文学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违背一些正统文学的的表现方式满足读者某些方面的诉求,即对道德行为规范桎梏的脱离,和塑造角色的代入感,使读者有很强的阅读欲望和妄想感,但同时会因为过多的感情投入反而因为角色塑造的不固定性这一硬伤而受到伤害。这是由于故事角色过于贴近读者,作为普通人的读者无法接受自己投影角色违反规则改变自身属性,结果就是越贴近读者的角色可创造性越低,越缺乏角色属性,结果导致文章主旨遭到篡改或读者理解遭到扭曲,丢掉了文学作品的灵魂,彻底丧失文章主轴并使读者感觉受到愚弄。这也是网络文学为了更多是提供各种感官刺激而放弃文学内涵,最终被读者遗忘的宿命,这是它被称为YY文的原因。 读者们在阅读网络文学的时候,角色行为越是模糊不清善恶不分,高代入感的读者越是注重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就越会受到来自自身的监督和拷问,我们认同绝对的善与恶,也认同在道德善恶框架内善良与罪恶,但是对于混沌善恶的灰色地带则是无法接受,因为那是对人性的不敬和嘲讽,即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的否定,这是让人很难接受的。 所以在一些作品中主角行为的反常自然会引起读者不满和厌恶,总有自己被耍了的感觉,不过对于作者这因该是一个高兴和宽慰的事情,竟然有那么多人认同自己的创作角色,这些不满应该作为自己继续创作的动力和警示牌牢牢记住。 最后我自己对作者说一些吧,文章写得相当不错,但想要创作文学作品而不是妄想日记的话,切莫带入过多的投影成分,例如这次讨论话题,如果角色定位离开现实元素就不会产生这么多问题,不要让“主角就是我”的成分太多,太大众化的主角是无法让人记住和满意的,尤其是在加入了多余的行为后。最后的就是文章的主旨是越来越模糊了,故事的核心一定要透彻稳固才能维持文章构架,多余的创造只会是文章失衡,已经快忘了猪脚的目的是什么了。 嘛,希望作者能够以稳定的步伐慢慢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品,因为读者是会与你一同成长的,请让我们见证你的飞翔吧,祝创作愉快。 PS:可别太监了啊。
世纪光棍节快乐 在此佳节之际,祝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刚玩穿NW3 俄罗斯各种悲剧啊,恐怖分子死,正规军死,保镖死,英雄死----话说玩俄国人的关卡挺好玩,也不至于都是悲剧吧。
突然想到了好玩的 该不会安心院是另一个时空(时间驳论,也许不会是未来的)善吉的的映像吧,在自己的时空中BADEND,所以想找出解决办法,即结束“自己”与“异常性”的联系,因为安的自身存在就是混沌不确定的,也许是因为长期在异常环境下受到刺激产生的。
谁有苏联末期经济(81--90)较详细且独特的资料啊?重点是食品方面 有次在铁血里和一个家伙争苏联时期是否一直是粮食短缺,因为我以前只看过苏联经济年鉴和我国编写的一些材料,所以我一直是坚持苏联粮食自给率很高且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但无论我找到什么数据,他都以《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的数据作为参考,并且举出数据说苏联农业连沙俄都不如,然后我老老实实把这本书看完后发现,二十世纪末绝大多数发达工业国的传统农产品相对十九世纪末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高蛋白食品和精细作物的产量则增长惊人,尤其以苏联增长最为瞠目。 问题来了,美苏两国在八十年代末人口相差约为4千万人,同期农业产量相差不大(主要农作物作类比),蛋白质类食品产量苏联则高于美国,如果以人均食品享有量来看,两国都应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为何总是说苏联人民忍饥挨饿食品不足?美国同期是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而苏联却是进口国?就算苏联进口的是牲畜饲料苏联人也不至于挨饿吧? 于是,谁有这段时期较为公正客观的苏联平民食品组成表和食品支出值,以及恩格尔系数值。
个人对善吉可能BOSS化的看法 刚刚看完这部漫画所以想和大家聊聊,无关西尾的风格,只是自己的看法啊。 首先我认为善吉BOSS化可能并不是很大,反而是黑神最有黑化的可能,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善吉曾对不知火说过自己从小就和黑神混在一起,“被迫”为黑神做事,而黑神后来也说过自己“强行”“控制”着善吉。这些当然是孩子们童年的琐事,可能也充满快乐的回忆。 但是,黑神与善吉的相遇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如果说善吉是普通的孩子,那黑神的存在就有些咋舌,因为首先黑神那时就已经发现自己的“异常”并乐于承认使用这些存在,并且黑神的精神要成熟的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哪种环境塑造了善吉现在的人格?除去个别基因问题,人格的塑造通常是幼年时期的模仿,也就是说孩子会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并学习大人的精神人格。善吉所处的环境除了萝莉老妈和神秘老爸外,最为主要的授体就是黑神了。父亲是个谜,而从母亲的精神表现来看,善吉模仿了很多,而与黑神更是“心有灵犀”,所以黑神的影响可能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非常有重量的。 我注意的是如果是善吉自身向往着黑神的话,必然从小就从精神行为上模仿学习着黑神,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这种模仿是否出自本意而不是黑神强加在善吉身上?前面我说了,黑神意识到自己的异常,并且精神要比善吉成熟的多,不管是是有意识或无意识,他的精神行为都会印在善吉的人格上,从心理学上讲善吉会将黑神的喜恶扭曲成自己的判断,如同从小被狼抚养的人一样,从行为表达上完完全全就是狼。那如果善吉真的是普通的孩子,那与黑神的相遇就是灾难性的,因为从精神人格上来讲善吉已经被扭曲了,也就不是正常的存在了。 疑惑是,善吉的表现很“普通”,仅仅是比普通人要努力一点,所以能力好一点,普通的精神普通的能力。我所假设的是基于善吉是普通人的基础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异常的成长环境却培养出个“普通人”,这从各方面讲都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异常”的。但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狗血一点的就是追着黑神的背影不断前进,不过这样的话其实和路人的存在价值差不多(不排除善吉就是路人),完全丧失了自身意义,那究竟善吉的定位是什么? 事实上无论剧情的发展如何,善吉确实是沿着黑神划定的轨迹前进,即使是黑神偏离了方向,善吉也不会动摇,完全忠诚于自己的“黑神”意愿。 一个普通版的黑神,也许这就是善吉的定义和存在价值,当黑神扭曲的时候,善吉亦会毅然的将黑神拉回“黑神”的正轨,这正是王道剧情发展模式,也最有可能实现。不过这就狗血了,不喜欢。 嘛,有空再写个善吉不是普通人的文章,这就当练练手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