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文姜 齊侯文姜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 发帖数: 898 关注贴吧数: 5
历史是什么? 这又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提问,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少人可能又会抛出那句所谓的“胡适名言”: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然而,事实上,胡适先生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类似的一句话则是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演讲稿,内容也是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根本就没有涉及历史。之所以让我们把这么一句荒诞不经的话安在胡适头上的,应该是另一位哲学家在批判胡适运动中写的一篇文章,《哲学史与政治———论胡适哲学史工作和他的反动的政治路线的关系》,其中有一段提到:“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本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便摆弄的。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胡适思想批判》第六集81页,三联书店,1955年8月)     这个故事说到此处,一些事情也算是明了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自以为正确的历史观念,甚至历史事实,很少是直接查找源头,自行分辨所知的事实真相,反而多是从各式各样的评判文章,甚或批判文章中所得的二手、三手信息。至于这些信息是对是错,错在哪里,恐怕就没几个人费心“较真儿”了,以至于我们对于那些真正“较真儿”的人还有些嘲讽、嗤笑的心气儿,就如很多人对于草根研究者对历史考证发掘的态度一样。     不过,历史毕竟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即使很多人已经麻木得不再在乎真相,凤凰网仍希望能够为有志于“较真儿”的草根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让历史不再那么容易被“强力”涂抹。
阿姨谓谁 1.张永军《“阿姨”谓谁》  高中语文第六册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阿姨” 谓谁,教材未曾注释,当为一处疏漏。  古今汉语都有“阿姨”这个词,但词义不相同。现代汉语的“阿姨”是小孩对成年女子的通称,古汉语没有这种“通称”的意思。查《辞源》,古代作为亲属称谓词的“阿姨”凡指三类人:(一)称母的姐妹,如金元好问《姨母陇西君讳日作三首》:“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娘香”;(二)称妻的姐妹,如《(唐)乐史·杨太真外传上》:“秦国(夫人)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三)谓庶母,亦可指谓母亲,如《南史·齐史·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母阮淑缓尝病笃……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结合语境推测,此处的“阿姨”当谓“母亲”。因为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此时在倾诉生平的不幸,所想到的应为自己的至亲:“弟弟”和“阿姨”。由此,“阿姨”不当指“姨母”或“妻的姐妹”。因为他们虽然也属亲人,但“琵琶女”在痛苦中不怀念母亲而去想其他亲戚,于情于理都难以讲通。因此,只有把“阿姨 ”释为“母亲”,才更符合文意。  “阿姨”指谓“母亲”,意义比较特殊,从助读的角度出发,应该补释一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