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汞
碘化汞
关注数: 6
粉丝数: 9
发帖数: 96
关注贴吧数: 0
碘化亚铜!你欲何往! 铜弟或铜妹,吧主哪里去了,分解的不好!我们很关心你。
闲来无事与君共读:黎曼猜想漫谈 Riemann 猜想漫谈 卢昌海 If you could be the Devil and offer a mathematician to sell his soul for the proof of one theorem ——what theorem would most mathematicians ask for? I think it would be the Riemann Hypothesis. H. Montgomery 一. Hardy 的电报 让我们从一则小故事开始我们的Riemann 猜想之旅吧。 故事发生在大约七十年前, 当 时英国有一位很著名的数学家叫做Godfrey Hardy (1877-1947),他是两百年来英国数 学界的一位 “勇者”。为什么说他是勇者呢?因为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英国的数学家与欧洲 大陆的数学家之间发生了一场剧烈的论战。论战的话题是谁先发明了微积分。论战的当事人 一边是英国的科学泰斗Isaac Newton(1642-1727), 另一边是欧洲大陆(德国)的哲学及 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1646-1716)。这一场论战打下来,两边筋疲力尽自不待言, 还大伤了和气,留下了旷日持久的后遗症。英国的许多数学家开始排斥起来自欧洲大陆的数 学进展。一场争论演变到这样的一个地步,英国数学界的集体荣誉及尊严、Newton 的赫 赫威名便都成了负资产,英国的数学在保守的舞步中走起了下坡路。 这下坡路一走便是两百年。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 在复数理论还被一些英国数学家视为来自欧洲大陆的危险概念的 时候,土生土长的英国数学家Hardy 却对来自欧洲大陆(德国——又是德国)、有着复变函 数色彩的数学猜想——Riemann 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研究它,并且取得了 令欧洲大陆数学界为之震动的成就 (这一成就将在后文中介绍),算得上是勇者所为。 当时Hardy 在丹麦有一位很好的数学家朋友叫做Harald Bohr (1887-1951), 他是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Niels Bohr 的弟弟。Bohr 对 Riemann 猜想也有浓厚的兴趣,曾与 德国数学家Edmund Landau (1877-1938) 一起研究 Riemann 猜想 (他们的研究成 果也将在后文中介绍)。Hardy 很喜欢与 Bohr 共度暑假, 一起讨论 Riemann 猜想, 常 常待到假期将尽才匆匆赶回英国。结果有一次当他赶到码头时,发现只剩下一条小船可以乘 坐了。在汪洋大海中乘坐一条小船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弄得好算是浪漫刺激,弄不好就得 葬身鱼腹。信奉上帝的乘客们此时都忙着祈求上帝的保佑。Hardy 却是一个坚决不信上帝 的人,不仅不信上帝,有一年还把向大众证明上帝不存在列入自己的年度六大心愿之中,且 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是证明 Riemann 猜想)。不过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Hardy 也没闲 着,他给 Bohr 发去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只有一句话: “我已经证明了Riemann 猜想!” Hardy 为什么要发这么一个电报呢?回到英国后他向Bohr 解释了原因,他说如果那 次他乘坐的船真的沉没了,那人们就只好相信他真的证明了Riemann 猜想,但他知道上 帝是肯定不会把这么巨大的荣誉送给他——一个坚决不信上帝的人——的,因此上帝一定不 会让他的小船沉没的。[注一] 上帝果然没有舍得让Hardy 的小船沉没。自那以后又过去了七十来个年头,吝啬的上 帝仍然没有物色到一个可以承受这么大荣誉的人。 二. Riemann ζ 函数与 Riemann 猜想 那么这个让上帝如此吝啬的Riemann 猜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猜想呢?在回答这个问 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个函数: Riemann ζ 函数。这个函数虽然挂着 Riemann 的大名,
原子激光!部分不明白请牛哥姐弟妹翻译! Atom Laser (For McGraw-Hill 1999 Yearbook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anion volume to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olfgang Ketterl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USA An atom laser is a device which generates an intense coherent beam of atoms through a stimulated process. It does for atoms what an optical laser does for light. The atom laser emits coherent matter waves whereas the optical laser emits coherent electromagnetic waves. Coherence means, for instance, that atom laser beams can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see de Broglie wavelength, laser) Laser light is created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photons, a light amplification process. Similarly, an atom laser beam is created by stimulated amplification of matter waves.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number of atoms is not in conflict with matter wave amplification: The atom laser takes atoms out of a reservoir and transforms them into a coherent matter wave similar to the optical laser which converts energy into coheren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ut, in contrast, the number of photons needs not to be conserved). The condition of high intensity means many particles per mode or quantum state. A thermal atomic beam has a population per mode of only 10-12 compared to >>1 for an atom laser. The realization of an atom laser therefore required methods to largely enhance the mode occupation - this is done by cooling to (sub-)microkelvin temperatures. In the case of an ideal atom laser, the output beam should be monochromatic, directional, and have a well-defined phase and intensity. For atoms, monochromatic means that their velocity spread is extremely small. Such beams propagate with minimum spreading, and can be focused by atom lenses to a small spot size. The minimum spreading and the minimum spot size are
原子激光!部分不明白请牛哥姐弟妹翻译! Atom Laser (For McGraw-Hill 1999 Yearbook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anion volume to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olfgang Ketterl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USA
真烦!过年竟然还能收到很多压岁钱! 真有意思,今年过年竟然还能收到很多压岁钱!看来我最好别长大!不知道怎样承受今年会1、2千的给,到现在有4、5万,这么多钱,我觉得不好承受了,真烦!不是金融危机了吗!真搞不懂!!!!唉!
期末考试全优!也恭喜大家!
《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刚看完,与君共读。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 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惟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霍耳顿论文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他通过翔实的考证和史料,详细地描绘了爱因斯坦哲学转变的历程,尤其是对马赫哲学态度的演变;他认为爱因斯坦转变后的哲学思想是理性论的实在论,并揭示出其形成受到开普勒和普朗克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的影响。许良英教授同意霍耳顿的分析和论断。他在一篇有分量的论文 中列举五大事例进而表明,即使在早期,理性论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就占主导地位, 只不过不及后期那样明显罢了;而且,爱因斯坦的理性论思想主要来自历史上最彻底的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是对斯宾诺莎思想进行批判改造的结果。在本章中,我要论证的是:怀疑的经验论或批判的经验论在爱因斯坦早期的哲学思想中毕竟是比较明显的,这主要是受了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影响;爱因斯坦理性论的形成和确立,也受到其他一些被忽视或被遗忘的思想家的影响;爱因斯坦的理性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理性论的、有独创性的思想,我姑且把它命名为“科学理性论”(scientific rationalism),并指出爱因斯坦后期的哲学思想是“以科学理性论为特色的综合实在论”。一、早期明显的怀疑的经验论及其思想渊源爱因斯坦承认,他早期的哲学思想类似马赫的怀疑的(批判的)经验论。这是有事实根据的。爱因斯坦依据经验对现有权威和任何社会里都会存在的信念的怀疑,肇始于他抛弃使他得到首次解放的“宗教天堂” 的那一年,是年(1890年)他仅有12岁。这种怀疑态度还伴随着狂热的自由思想,它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即使后来弄清了因果关系,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尖锐性时也是如此。上大学时,爱因斯坦有几位卓越的数学老师,按理说应该在数学方面得到深造,可是他“大部分时间却是在物理实验室工作,迷恋于同直接经验接触”([3], p.7)。他曾设计了用热电偶检测地球运动引起光速变化的实验, 由于得不到设备和支持,实验最终未能完成。爱因斯坦的女婿凯泽尔在传记中写道:“谁也无法使他参加数学讨论会,他还没有看到掌握存在于数学之中的创造力的可能性。他希望完全凭经验进行研究,以适应他当时的科学情绪。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家,他是一位纯粹的经验论者。”([1])凯泽尔断言早期的爱因斯坦是“纯粹的经验论者”固然言过其实,但至少道出了爱因斯坦当时的经验论思想倾向是相当明显的。爱因斯坦的这一倾向也表现在他与奥斯特瓦尔德的关系上。在1901年那个心情沉重的春天,面对失业的爱因斯坦于3月19日和4月3日两次给这位莱比锡大学的化学教授写信,恳请谋取一个实验员的职位(看来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实验论者)。他说他发表的毛细管论文是受到奥斯特瓦尔德《普通化学教程》一书的启发,说自己是“一个对绝对测量很熟悉的数理工作者”。爱因斯坦的父亲也于4月13日贸然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信,为儿子求职,说他儿子“在当代所有大物理学家中最崇敬奥斯特瓦尔德”。爱因斯坦选中奥斯特瓦尔德并非偶然。因为奥斯特瓦尔德不仅是一位第一流的物理化学家,而且还是世纪之交一位活跃的哲人科学家。他反对对自然现象作纯力学的解释,坚定地怀疑并批判了力学自然观。以他为代表的能量论者认为,只要能测量观察中所出现的各种量(例如能量、压力、体积、温度、热、电位、质量等)即可,用不着把它们归结为假想的原子过程或动力学的量。 他们谴责像以太这类具有无法直接观测到的性质的概念。他们发出号召,要求重新考察作为所有物理推理基础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要考虑牛顿运动定律、力和作用的概念、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概念的适用范围。所有这些破除迷信的要求(除了反原子论),肯定与年轻的爱因斯坦的志趣十分契合,而且现象论的思想也与他的经验论追求相近。
早起学习!有谁与我同在!你好!
再有一星期就考试了!大家好吗!预祝同学考好!好累!
大学期间考试成绩很重要吗!?我一定要考好冬季!
好笑发表言论爱用省略号……是碘mm
我喜欢物理学,物理学给我的遐想,丰富了我的头脑! 早晨起来很乏!爬在床上上网!到贴吧来了,我喜欢物理学,物理学给我的遐想,丰富了我的头脑!使它得到了无比的愉悦!我希望以后贴吧里多一些想象的东西,就像科幻吧!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好吗!朋友们,同学们!
光的质量!!!!!!!!!!!!! 光的静质量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利用各种电磁学现象检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检验光子静质量是否为零。这些实验也是对光速不变原理的一种检验。迄今对光子静质量所进行的各种检验都是以重电磁理论(Proca方程)为基础的。假设洛仑兹不变性成立,放弃相角规范(U(r)规范)不变性,从而对麦克斯韦方程进行修改,再附加上与光子静质量有关的项,就得到所谓的Proca方程。在这种情况下,洛仑兹变换中的常数c已不再代表通常意义下的光速,而只是一个具有速度量纲的普适常数。 在下面我将看到这个常数c是光子的极限速度。也就是说,当光的频率(或光子能量)趋于无限大时,其速度即趋于常数c。所以,在这种理论中光速不变原理已不再成立。下面,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Proca电磁场方程,然后再由这些方程出发,预言光子静质量m 给出的各种效应,因此,它们提供的只是m 的上限。
光-物质-宇宙 首先,光不仅仅是一种能量,而且具有物质性。就光的成分而言(下文所提到的粒子和光子是被假说了的光中的最小单位),光是由质量大、体积大但不尽相同的粒子和质量小、体积小但不仅相同的光子组成。就光的性能而言,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光中完全不同的粒子和光子的不同行为。在光中,不尽相同的粒子显示粒子性,不尽相同的光子显示波动性。并且粒子的粒子性和光子的波动性在传播时和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各自的性能是不变的。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两项不同的性质。所以,光具有“波粒双向性”。 光波具有质点位移现象,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 光源(发光恒星)所形成的光在辐射的初级阶段中,粒子和光子的运动是单项运动。也就是说,粒子和光子各走各的路。粒子以极高速(超光速)做直线运动,而且粒子不是被均匀的射出的,而是有疏密变化的。也就是说,粒子的运动轨迹是一种纵波式的轨迹。所以,粒子流是一种纵波式的粒子流。由于粒子的不尽相同,所形成的粒子流的性能也就不尽相同。同样由于光子的不尽相同,光子所形成的横波(简称光子波)的性能也就不同。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不尽相同的粒子流和不尽相同的光子波才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光束。 光束中的粒子流和光子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粒子流在光子波的影响下,其运动轨迹由直线变成了曲线,速度变小;同时,光子波在粒子流的冲击下,速度加快。所以,光的速度小于粒子流的原有速度而大于光子波的原有速度。光束中的粒子和光子的运动轨迹都是曲线形。所以,从运动形式上看,光具有“双曲线性”。 光源释放的粒子和光子并不是全部形成了光束,而有的粒子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始终未形成光束。当这些未形成光束的粒子流到达某一行星时,由于它的超光速和纵波的特性,它足以给行星带来很大的打击。“宇宙子弹”等一些自然现象实际上就是这些粒子流。 综合上述假说与推理得出,光是由不尽相同的粒子和不尽相同的光子组成的高速物质流,具有“波粒双向性”和“双曲线性”。 光与物质 在光中,粒子和光子是以光的特殊传播形式而存在。 在宏观概念中,物质是以电子以极高的速度绕原子核旋转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而存在。实际上光中的光子其身份就是宏观概念中的电子,粒子就是组成原子核的成分。 所以,应该认为组成宏观概念中的物质的成分和光中的成分是相同的,只是他们的存在形式不同罢了。 物质的来源 对于天体的形成,科学家们众说纷纭,可是无论哪一种学说,从理论上都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在他们的学说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形成天体的原始物质的来源不明确。用一个不明确的东西去解释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难免要遇到困难。 光是由不尽相同的粒子和不尽相同的光子组成的综合流体。就像繁忙的交通一样,再好的交通秩序车辆也难免发生意外的碰撞。光在其复杂的运动中也是如此。 粒子在高速的运动中难免发生碰撞,但不存在绝对的正碰,加上它的纵波的特性,碰撞后两粒子就像弹簧一样一开一合地(振动式)结合在一起。由于不是绝对的正碰,必定伴有旋转的现象,同时质量增大,速度相对减小,方向有所偏转,成了光的“落伍者”——原子核。原子核的振动与旋转对它身边的光子产生了吸引力,加上光子的横波式运动的特性,很容易使光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一旦俘获了光子,质量又增大,速度更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落伍者”——原子。此时,光子的身份也变成了电子的身份。这些落伍者由于速度很大,方向又与光的原方向的偏差很小。所以,“落伍者”对行星有极大的排斥力。加之光中的粒子和光子在形成原子的过程中是释放能量的,这种能量就是可怕的隐秘能量。 碰撞是多种多样的,所形成的原子核的性质也就多样化,原子的性质也就多样化。由多样化的原子组成多样化的物质也就是必然的。这些“落伍者”也就是科学家们所想象的太空中的“以太”。众多科学家的天体诞生学说中的原始物质,所谓的暗物质等都是光的一系列的“落伍者”。“太阳中微子的失踪案”也与光能生成物质有关。
光与物质的移形换位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莱娜。豪(Lene Hau)及其同事把光速从每秒近30万千米降低到每小时61千米。几年后,这个研究小组又成功地让一束光彻底停滞下来。现在,豪博士的研究小组又玩出了新的量子把戏:他们把光变成了物质,然后又变回去。这种中间物质是两团超低温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在豪博士的试验中,一束激光脉冲照射到第一团BEC,将它的能量传递给凝聚物。这团凝聚物中的原子携带着能量,以物质波的形式前进了160微米之后,撞击另一团BEC,并被它吸收。结果,这些原子发出了和最初一模一样的光脉冲。2007年2月8日的《自然》杂志公布了这项成果。豪博士推测,这项技术有一天会被应用于光通讯或超精确导航系统之中。
物质可以产生能量!能量也可以产生物质!E=mc^2 光是一分一分的能
光是一种“物质”吗!是一种能量,能量与物质有共性吗?
幼稚的问题,请大家启蒙! 太阳光,不断地照射地球,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地球的物质量会增加吗!地球会逐渐变大吗!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讨论!请教时空的物质性?
神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xODc2ODA=.html
请学姊学兄帮忙! 假设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激光束,包括偏震 (polarization), 振幅 (Amplitude), 频率 (Frequency), 相位 (Phase). 力场:E1 = A1 sin(wt + kz)E2 = A2 sin(wt + kz)强度(能量)I1= A1*A1I2 =A2*A2对相同的光束, A1 = A2如果把这两束光完全重合,那么力场叠加,E = (A1+A2) sin(wt + kz)那么能量如何呢?
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的原因!!!!!!!!! 人活着为什么!无出于自身器官的感受过程,一般的世俗生活只不过是外界通过感觉器官对大脑的刺激罢了!学物理却不然,学物理也就要研究物理,那就是直接用大脑感受物质,感受物质的极限,享受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学物理研究物理最终是对现有物质表象的毁灭,地球是物质的表象。学物理的人们以追求物质的本质为目的,势必摧毁物质的表象,物理最终也就会毁灭地球!所以学物理研究物理就是要获得对物质好奇心的快乐!你的感受是恬然自得、踌躇满志。但事实也在一步一步证明物理的研究成果(物理和化学是统一的)在一步一步使地球走向毁灭!总之,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的原因是把毁灭地球做为愉悦!我是大一物理系的一女生,也许我是杞人忧天罢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