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一钧
雷一钧
关注数: 41
粉丝数: 309
发帖数: 935
关注贴吧数: 16
【小说】04-19:https://fanqienovel.c 【小说】04-19: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fanqienovel.com%2Fsearch%2F%25E9%259D%2592%25E9%25BE%2599%25E9%25A3%259E&urlrefer=f2792985c9f937e8d143207e728cf051
关于苏克萨哈和詹岱 哪位大神有这两位的详细资料?特别是他们与多尔衮的关系
陈士铎《本草新编》论芍药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里大篇幅(4页)论述芍药功用,与众不同的观点引人注目沉思。 哪位先生女士分享一下按《本草新编》思路使用芍药的感悟。
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桃核承气汤用于多种疾病,疗效很高。 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临床》2020年, 第27卷, 第1期。 可惜,诊断全是西医名字,没有中医辨证。
WIN10专业版,只能看到部分网上邻居 1、Smb1.0/cifs文件共享支持勾选或者不勾选,都能看到部分邻居,也看不到其他部分邻居。 2、WINDOWS功能---“Smb1.0/cifs文件共享支持”下面没有Smb1.0/cifs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子选项。 3、服务程序里许多选项都选择自动启动了。 百度里很多介绍都用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请大家指教
附子麻口体会 去年买了两斤生附子片,因此吃过四逆汤,甘草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因为严格依照经方水量煮,所以没感受过附子麻口的自我滋味。 前期听倪海夏先生的讲课录音,其中提到附子青盐粉能治牙齿松动,于是今晚体验了一次。 我的粉组成:生附子片75克,青盐50克,粉碎机打粉。 牙刷涂抹薄层牙膏,牙膏上粘粉,慢慢刷牙约5分钟。 舌尖,上下嘴唇,麻酥酥感觉强烈而连续不断,嘴唇发干。 无其他不适。
大青龙汤妙解10年慢性腹泻 本文摘自中医书友会第2085期: 某男56岁,安庆人,2019年5月22日入院。 主诉:慢性腹泻10年,加重一月。 辨证:双眼帘浮肿,头项颈背腰腿疼痛,畏寒,小便清长,纳可,多眠睡,平素身体健硕,无其他特殊不适。 确诊为大青龙汤证。 处方:麻黄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石膏30克。三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中午服药,下午无汗出。次日早上8点病者告诉医生早上没拉肚子。此后病消。 病者向医生赠酒示谢。
讨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如题
不会针刺技术,后续如何呢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 关于这一条,没看到谁的解读有突破,都是照本宣科。 问题一:假设医者不会针刺技术,如何继续用方? 问题二: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此证? 问题三:先针刺,后首服桂枝汤如何?如此可以缩短时间,减少服药次数。
胡希恕太阳中风不传经病案 胡希恕桂枝汤医案 【案1】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目初诊。3个月来,每目下午3 ~ 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汁出,舌苔薄白润,脉缓。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肥背拘急,爲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汁出,爲营卫不和。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特发热,爲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结果:服2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第54条的论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 一个50多岁的女人,春季中风长达三个月病未传经啊,体质那么好?
有人说,桂枝汤可以治愈过敏性鼻炎,你怎么看
寒法祛湿可否? 有人说有一分热就有一分湿,此话有理。 春夏之季,温度渐高,湿度也渐增,这个现象没人质疑吧。秋冬季节,温度逐降,湿度也随小。 那么,据此而论,以寒法祛湿如何?如何处方呢
玉屏风散的配伍 一说,防风30克,黄芪60克,白术30克。 二说,黄芪白术防风比例2:1:1 哪个对?或者什么是对的?
许叔微认为桂枝汤证用赤芍,而不是白芍。你说呢? 盖邪中阳.故阴有余.非赤芍药不能刮其阴邪.然则桂枝用芍药赤者明矣. 谁比较验证过,分享一下
张介宾评朱丹溪 丹溪猥云∶诸痛不宜补气。夫实者,固不宜补,岂有虚者而亦不宜补乎?
虽然每天大便一两次,但总感觉不畅快,谁有办法使之流畅?
伤寒论辨证论治里,怎么没出现舌象呢
日本吉益东洞对经方和时方的看法 吉益东洞对日本的中医学影响非常深远。16世纪,中国的“时方派"开始传入日本,在日本被命名为”后世方派“,17-18世纪,因为时方派用药的方法更简单易学,使得时方派在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拥趸。吉益东洞所处的时期,恰好是时方派在日本最流行,也是庸医混入最多的时期。日本后世方派在著书立说时,习惯在方剂之后,加上一段自己对这个方剂的理解,并引经据典---一般是引用黄帝内经的说法---来佐证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而经方派之经典《伤寒杂病论》则从来没有将用药的思想、引据出处等等注明,甚至张仲景对病机的叙述也是非常不清晰的,让人不能特别明白。所以在后世方派流传于日本,并越来越盛行时,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溯宗派“,意即”我们才是真正的追本溯源的中医“,反过来打压经方派,将经方派改名为”伤寒派“。但是因为时方派用药简单,这就造成很多入门者,学上很短一段时间,背诵不多几个药方,便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便去开医馆。这样的庸医越来越多的混入中医行业,使得当时的日本中医疗效越来越差,但是越来越会讲理,他们往往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方剂是正确的,哪怕这个药服用之后根本没有效果,也能用经典来让患者相信他们的话。吉益东洞是日本经方派的代表人物,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踢馆。他极度抵制时方派,认为当时的日本医生,都是”阴阳医“,与看相、占卜等同,在他认为,看病就是看病,不需要让患者读一遍黄帝内经,不需要让患者知道你的方剂出自何处,患者关心的只是疗效而已。他几乎踢遍日本所有医馆,将时方派赶出日本。而在他的《药征》一书中,更甚至将一些有用的中医辨症方式一句挑灭,例如我们在治疗黄疸型肝炎时会用到的”茵陈“,以我们中国目前的观点来看,茵陈蒿之所以能退黄,是因为他”清热利湿“。但是吉益东洞在《药征》一书中,则对这种说法强烈批判,他的观念中,认为茵陈之所以能退黄,是因为他退黄,医者只需要知道他退黄就好了,至于他如何作用于人体以内,医者不需要去关心。他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日本现代的中医行业,如今日本的中医在医理上,是直接学习西医的医理,只看症状用药,黄则退黄,热则退热,汗则除汗。
请剖析“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并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