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汉 易老汉
关注数: 29 粉丝数: 84 发帖数: 1,976 关注贴吧数: 8
盖州街头拾荒老人与流浪狗(光辉岁月80年代摄影并文)  在盖州市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流浪老汉带着一群流浪狗在街头有秩序地游荡着,发现垃圾箱,流浪老汉便停下脚步,走近垃圾箱将里面的食物进行“筛选”,小狗们乖乖地围坐在老汉的身边,摇着尾巴仰视着老汉,老汉边吃边将小狗们一一喂饱,剩余的食物“打包”带走。 时隔一年之后,笔者日前在家乐福附近又见到了流浪老汉和他的小狗们,跟去年见到时不同的是,眼下正值寒冬,老汉已换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这点让笔者感到特别欣慰,小狗们依然很有秩序地追随着老汉。新年时期,挨家挨户张灯结彩,鞭炮声不绝于耳,喜庆气氛十分浓郁,在这样气氛的烘托下,老汉还在领着小狗们流浪着,笔者看起来不免有些心酸,但是老汉气势不减,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在马路上前进着。这一组合跟周边的闹市显得格格不入,但却又固执地存在着。令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小狗们已由去年见到时的6只变成了现在的4只,可能是那两只小狗掉了队,可能是遭遇到了车祸,可能……笔者希望它俩只是掉了队。 “狗不嫌家贫”,主人哪怕是一个贫穷至极的流浪汉,小狗们也绝不会抛弃主人。老汉是一名贫穷至极的流浪汉,自己的温饱都很难解决,有上顿没下顿,可是他也没有抛弃跟随自己的小狗们。虽然只能去垃圾箱寻找食物,但是老汉依然会让小狗们吃饱。老汉虽然流浪,但从不乞讨,完全自力更生,虽然无助,但我们看不出老汉眼里透出任何绝望,也许这就是他自己的另类生活态度。除了这些追随自己的流浪狗,老汉一无所有,对别人来说这是一种苦难,但对老汉来说正是最大的财富。     一些市民戏称老汉为“狗司令”,看到这样一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觉得非常有趣,不免戏谑一番,也有很多人觉得非常可怜,对其非常同情。老汉选择流浪,也许是社会抛弃了他,也许是他抛弃了社会,这些流浪的小狗应该都是被主人抛弃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可是这句话却在流浪汉与流浪狗之间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同病相怜,不离不弃,相依为命,让流浪生活变得不再那么艰难。看到这样一幕,我们除了戏谑或是同情,难道不该有所反思吗? (王友禄)
“大双子”智胜庄河厨师(本人所撰【盖州饮食文化】第四节内容) “大双子”智胜庄河厨师 “大双子”本名陈明双,盖州后暖泉人,生于1894年。三十岁以后为生活所迫,只身去了北京,五年后学了一手好厨艺而归。他起初为当地办红白事的人家做菜,后来开办了自己的“棚铺”(即红白事一条龙)。由于他厨艺出众,人缘也好,名声逐渐传开,生意越来越多。 有一次,盖州万福庄一个大户人家办喜事,由于客人太多,大双子一个棚铺干不过来,就又请了庄河的一家比较有名的棚铺。两家在大院子里各自摆开了阵势,暗中较劲。客人们也乐得看看热闹,撺掇两家当场比武打擂。 只见碟碗如穿梭,只听锅勺响叮当。两家上菜的速度,菜的味道都不相上下,客人们吃到快散席也没给两家分出高下来。又有好事者提议:两家再分别做一个“清汤”,最后一决雌雄。 这道清汤在正席之外,做几碗够几个人品尝就可以。大多数人还以为做清汤没什么讲究,也就放点油,葱花,盐等作料,不容易考察出厨师的功力。大双子好像也有点紧张,拿勺子时竟把一块屉布落进锅里,稍停一下他就捞了出来。汤做好了,几个客人分别喝了几口两家的清汤,立即惊呆了:庄河这家做的清汤味道很平常;而大双子做的清汤,味道纯美,似乎有鸡汤的味道呢。对方也品尝了大双子的清汤,只得叹服。 从大户人家回来,徒弟问师傅这汤怎么能做出鸡汤的美味呢?大双子笑道:“你看见我做汤时有一块屉布掉锅里了吧?这屉布可不是平常的屉布,是我以前把两只老母鸡熬汤,熬到只剩一碗汤,再把屉布沾透鸡汤,晾干备用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