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汉吧那就
老汉汉吧那就
关注数: 11
粉丝数: 54
发帖数: 1,134
关注贴吧数: 18
06-08【综合讨论】关于某T的事,我也说两句。 本来我是个上了岁数的人,不喜欢和人撕,但是某T这件事以及吧友不成熟的表现确实让我觉得无法忍受,因为我也买了某T的柱子,也是胯部断裂,我觉得我可以替某T说几句公道话。 某T:首先,我们第三方卖的是机器人,卖的不是腿,没人规定机器人必须有腿吧?其实我们这次的产品是idw柱子的上半身,胯部下半身只是作为初回特典而已(其实天线也是)。虽然我们官图中对初回特典进行了展示,但是你们这些玩家不该以此为由对特典部分的品控问题口诛笔伐,甚至无视玩具本身的超高品质。小部分别有用心的玩家甚至联合吧务,企图以吹毛求疵的理由将事态恶化,我觉得这极其不成熟。不喜欢没有腿的机器人你们可以不买啊,买了的话可以退货啊,要腿我们肯定是没有的,毕竟没有这么许多初回特典,以后的批次也不会有初回特典的。虽然你们从付定金到现在退货相当于无偿把资金借给我几个月,但是这不等于我就会像其他没有原则的第三方一样罔顾是非黑白,轻易地给玩家补件,毕竟溺爱玩家等同于伤害玩家,TF圈需要认真负责的,有耐心有担当的玩友。 其次,我们只是收了某些玩家700元钱,然后发给他们初回特典有点问题的产品而已,这些玩家就跑到我们微博问候售后服务人员的家人,那如果我们当初收的是10000,你们还要问候我们祖宗不成?简直岂有此理!而且吧务组对这些吧友的恶劣行径不管不问,却返回头来指责我们的品控问题,更是欺人太甚。不是告诉你们一切以实物为准么?实物!懂么!只是初回特典品控差了点!本体没有任何问题!你们这样欺负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有良心么?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么? 最后,既然经过了吧务组协调,我们也同意对此次初回特典出现问题的个别玩家进行补件服务,我觉得我们在如此让步、如此为玩家付出的情况下丝毫感觉不到玩家群体对我们的感恩之情,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这让我们痛心不已。在此我宣布,自今日起,我公司所出售的所有产品将不再赠送初回特典(既胯部、腿部、武器、天线、头雕以及一切我公司所认定的初回特典部件),并对之前产品中所赠送的所有特典进行召回。
01-16【玩具展示】绝创擎天柱。 给绝创擎天柱起了个名字。其实我觉得像绝创擎天柱这么高端的气上档次的模型应该要配合一个响亮的名字才好啊,现在的名字太普通了给人印象不深啊。比方说这样的: 吸气~~~~~~~~~~~~~~~~~~~~~~~~~~~~~~~~~~~~~~~~~~~~~~~~~~~~~~~ ~~~~~~~~~~~~~~~~~~~~~~~~~~~~~~ ~~~~~~~~~~~~~~~ ~~~~~~~ ~~ ~ 寿限无寿限无指甲毁灭者看起来像是万代得产品唉好吧根本就是高达好么爷的天线略长略长三分之一是合理的变形步骤三分之二是略显牵强的步骤其实我知道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步骤才对我知道你记不住变形过程其实也完全没必要记住只要人形站尸就好干嘛费那么多精力去研究呢好在腿部收纳不错完全可以改个模当电影系列卖不是更划算么的变形超极的繁琐 琐碎 碎片 片片包 包你断件不过小心点的话也不一定会断的最多白痕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小擎天! 或者你简称寿限无也不是不可以哦。
01-04【玩具展示】入坑两个月,新手晒货,低清画质。
随便问问,beats到底哪里做的不对了,老被黑。 如题,我觉得还是蛮好的嘛。
另开一帖,关于新手的常见误区,原帖被抽。 新手的常见误区这个帖子是我酝酿了很久的一点想法。其实主要是总结了我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花的冤枉钱。本人烧的年头不长,很多问题认识的还不是很清楚,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多多交流想法,如果有错误还请各位多多指正。
发点牢骚,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进吧也有很长时间了,也很想以自己的能力为贴吧多做一点贡献,不过这年头贴吧基本上是枪文毒文八卦的世界,我一个快步入中年的人深深的感觉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虽然本人见识短浅,但是还是希望本着多聊干货的精神和大家交流点心得,能有个和大家互相学习的机会。在我心中拜亚动力这个贴吧虽然目前不太火热,但是我相信它的潜力还是极其巨大的,未来也能在耳机相关的贴吧中独树一帜。 所以接下来,我想本着多聊干的和不打诳语(拿不准的话不随便说,没听过的东西不下评论)的精神和大家分享点小心得,把自己的一些经验集中的发在这个帖子里面,和大家多多交流。为了有个良好的次序,我觉得可能按照发烧的不同阶段来分开聊比较合理,那就这么开始吧。 本人玩耳机也就不到五年时间,有些观点还不太能经得起推敲,我自己也在慢慢改变观念,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首先是入烧,入烧的理由花样繁多,有的是为了欣赏音乐,有的是随大流经不住蛊惑,还有的是听了某个器材被毒到,不一而足。但不管何种原因,入烧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求推荐耳机,一般的来说是500以下这个范围,至少我是没见过初烧求推荐飞秒时钟的,可能对吧里很多老烧而言这个范围推荐难度是最大的,我的感觉也差不多,因为这个范围内的设备老实说,乏善可陈。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新手而言这个价位在他本人的世界观里面已经是天价了,而事实上这个价位基本还没够着HIFI的门槛,这个价位上的好耳机和你手机自带的那个塞子最大的区别可能只是调音的不同,所以在这个价位上素质绝对不是第一追求,而应该尽量选味道好的。如果在你所听的音频范围里,这个耳机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你,那么我很建议你在这个阶段就停下脚步,因为后面的烧路完全就是扔钱地狱! 在这个阶段,会第一次出现塞子党和耳罩党的分割,我的建议是,好听就好,不必纠结,自得其乐最重要。 接下来这一段,也就是500-1000这个部分,随身党和台式党就开始出现烧路分歧了,随身中绝大部分依然能自得其乐,而台式党往往在这个时期就开始准备折腾了,开始接触到放大器,解码这些基本概念。对于这个阶段的烧友,我的建议是,学习学习是很好的,但是别冲动,虽然欣赏音乐是一件充满激情的事情,但是挑选器材需要绝对的冷静,一般的2000以下耳机不论是否随身都没有上前端的必要,当然了DT880和DT990这类除外,还是需要推的,不过西装即可,不必过分苛求。 不出意外,随身党基本上可以逍遥自在到2000这个阶段,这个价位的设备也基本上快进入次旗舰范围了,我就和次旗舰合并到一起说。而此时此刻台式党正处在更年期阶段,纠结的要死。为自己的耳机置办前端已经迫在眉睫,而自己对前端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囊中也比较羞涩,面对琳琅满目的器材也没有分辨能力,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说服自己为一件没听过的器材剁手。对于台式党,我的建议是,可以再等等。目前在售的前旗舰和次旗舰大多处于5000以下价位,得益于现在的厂家在便携方面不遗余力的研究,大部分玩家对这类耳机的评价是直推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完全可以等一段时间,有机会多蹭听,等自己经验比较丰富,听音观稍微成熟些在下手。如果实在忍不住要下手,那你要做好充分的放血心理准备。因为耳机和音响一样是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表现往往取决于品质最低的那个部件,如果你在选购时比较悲催,系统中某个部件连合格线都到不了,从而影响了整套设备的发挥,就是浪费钱了。同时对于设备选择的优先级,也是有讲究的。考虑到这个阶段大部分人还不需要搞电搞线搞某些黑科技,所以三大件优先级绝对是第一了。顺便解释下所谓三大件到底是啥,其实就是音源部分,放大部分,和扩音部分这三个部件。音源部分可以是cd机+碟片,也可以是cd转盘+碟片+解码器,也可以是pc+数字文件+解码器,还可以是数字转盘+解码器,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你也可以加点数字界面或者时钟之类的东西,也可以算在音源部分里面,总之,这个是最复杂的一个部分,也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我的观念是省钱可以省,但是不要省在音源上,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我自己就是受害者。对于大部分初烧而言,因为pc党偏多,也就是说,不要再解码器上省钱。
有计划地转载之3,什么效果最值钱? 我题目所问的问题,不要有误解,我的意思是:对音响而言,要出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样的声音,是最贵、最花钱、没法省钱的?或者说,什么“声音要素”是最费钱的? 和它对应的一个问题是,对音响而言,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效果,是不值钱的。 关于这个问题,大约会有很不同的看法和回答,我这里谈谈我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对于音响而言,最花钱的、最贵的声音要素,是声音的规模感、不失真的大动态范围。这是顶顶花钱的。特别是要做到在大空间里比较理想地重播马勒、布鲁克纳、或者气势庞大的电影原声,我们需要非常贵的系统。首先必须是大喇叭。这不是小喇叭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是大喇叭。大喇叭需要良好地驾驭和控制,那么需要输出能力强大的大功率放大器。最后,要有相应档次的音源。这些没一个省钱的,而且是hi-fi的世界里最贵的。 所以一般说起音响器材能有多贵,都是拿大喇叭说事的。几百万一对的天价喇叭,都是“巨无霸”,都是适合在豪宅空间里使用的东西。不可能有几百万一对的小喇叭——如果有的话,纯属宰人极致。这些几百万一对的超级大喇叭,驱动也必定需要巨无霸式的放大器甚至放大器阵列(需要多台)。在这样的超级系统里,音源反而是相对最便宜的一个环节了。这和我多次强调过的,对耳机系统来说,音源最重要、最花钱,是截然相反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大喇叭太花钱了,大型箱体的制作、大口径的高级单元、乃至仓储和运输,都很昂贵。耳机这小东西真是太“便宜”了,那么小一东西,其体积只有大箱子的几千分之一,其实卖到1万元一副耳机,已经很极致了。如果哪天出现10万元一副的耳机,我只能说,宰人艺术进入新境界了。 有一个观点我以前也提过多次——如果不是很讲究大编制交响、大编制音乐(如某些电影原声)的播放,那其实hi-fi的预算可以大幅降低。是的,最贵的、最需要花钱的,就是为了能播放好大编制、大动态的音乐,为了追求不失真的动态、庞大的规模感。一支大型管弦乐团100号人,能在家里重现出这一百号人的“规模”。当大动态来临时,能够不失真、不柔化掉、不削顶地播放出声音的大动态。这是最需要花钱的地方。 如果不是讲究这些,甚至主要听的是一些没有什么动态的普通流行音乐,我个人一直的观点是,完全没必要搞很贵的系统。喇叭系统或耳机系统,都是如此。根据家庭的听音环境面积,选好合适的喇叭——我的观点一直是先选好喇叭——这样配一套,并不需要花很多钱。具体的预算高低,看收入情况而定,但如果不是为了炫富,就没必要搞很贵的系统。很贵的大系统,不听大编制音乐的话,实在浪费,发挥不出其先天优势。 开个玩笑,某煤老板,有钱,豪宅里搞一对卡玛、马田或艾诗特浓的几百万旗舰喇叭,然后听“最炫民族风”,其实那效果,和十万喇叭,真没多大区别。 声音的规模感、不失真的大动态是最最费钱的,或者说费大钱的,接着有一个是“比较费钱”但不用费太多钱的,或者说“费小钱”的,那就是细腻、柔润、透明的、有魅力的音色。这一点我想作为一个Common Sense说清楚——细腻、透明、精致、有感染力的音色,这些都是需要费钱的,是需要设计师水平的。费不了太多钱,但仍是值钱的地方。很便宜的hi-fi器材,不可能有这些。 最不值钱的地方,不值钱的声音,是什么?顺便一起说了,一种典型就是“力大声粗”。在某些国产器材、DIY产品里常见,随便儿可以买到,最最不值钱。粗听很有力,砰砰响,细听则不细腻、不透明、不柔润、无感染力、无美感、无动态起伏。这种声音是最不值钱的。不少发烧友追求声音的“力度”,这里一定要注意一点:力度一定要配合优秀的控制力、保持良好的细腻感,才是值钱的。那种一往无前、只顾力度不要细腻的、只顾力度“发”而不顾“收”的,都不值钱。 我以前说过这么一个观点:国产胆机很多,但为什么能卖高价的很少?都是在低价位大家死磕。国产胆机和进口胆机的最大差别在哪里?其实就在于声音的细腻透明感上。国产低档低价位的胆机,几乎都有粗、朦、糊、呆板的特点。这样的声音,属于最不值钱的,所以无法卖高价。进口的中高档胆机,声音普遍很细腻、透明、精致、柔美、活生。这样的声音就是值钱的。尽管都是胆机,都具有某些胆机的基本特征,比如音色偏暖,但由于细腻、透明度、活生感的差异,就分了层次的高下,导致完全不同的身价。 我想有人会问这么一个问题:“解析”值钱吗? 我再顺便说说这个问题。 对“解析”这个词,其实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误解也是很常见的。经常碰到一些器材,把中高频某频段做一定强调,使得高频亮一些,听某些音乐时就会给人“中高频细节丰富”的感觉。这样的东西,就是高解析了吗? 类似的一个做法是削低频,特别是中频下段,这样也能使声音中高频的信息突出,造成“高解析”的感觉。 可惜这样做出来的感觉,都是假象。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解析。这种假解析,并不值钱。 真正的“解析”,是一个全频的概念,基于丰富的全频信息量,器材能达到足够的频宽、分离度、空间三维结像,而且高中低平衡,不能依靠突出高频或削中低频。突出高频带来的只是高频“亮”,只是某个频段的突起,而不是优质的、延伸优秀的高频。削中低频会影响声音的饱满度、浑厚感,造成声音欠缺自然。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人声清瘦,没有正常的鼻腔和胸腔共鸣感了。这样的人声根本就不真实,像是一个感冒鼻塞患者在唱歌! 对于发烧友来说,学会判断“亮的高频”和“延伸好的高频”,学会通过人声录音来判断中低频是否平衡自然,是属于基本功的范畴。 技术上说,“解析”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所谓Low-level detail,低电平细节。比如聆听一些录制良好的唱片时,能听到钢琴踏板的声音、座椅晃动的声音、演奏家呼吸的声音、其他录制现场的杂音,等等。高解析的器材应该能完整地重播出这些信息。 所以最后我的回答是,“解析”是值钱的,虽然不如“费大钱”的声音规模感、动态那么费钱,但还是需要费钱的。但“假解析”并不值钱。其实经验告诉我们,低价位的器材是做不到很高解析的,那些宣称解析多高的,或者被有些发烧友奉为高解析的东西,经常是靠“假解析”。 最后我总结一下:“大江东去”(大动态大规模感)费大钱,“杨柳岸晓风残月”(细腻精致的美感)费小钱,真正的全频解析也得费钱。至于不值钱的声音特征,“力大声粗”是一个代表。
有计划地转载之2,喇叭和耳机那个好,帮助新手建立基础认知。 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是,耳机(包含耳塞)和喇叭的声音,哪个好? 当然比较常见的一个回答是,各有千秋。比如喇叭系统的低音更真实,声场感更真实,而耳机系统的细节表现和透明度更好,等等。这些都说得没错。但在这里我想进一步论述和反思这么一个问题:耳机系统所著称的一个优点“细节表现好”或者说“解析力好”,是真的好吗? 很多耳机发烧友会认为耳机、耳塞的细节表现是非常强的,和喇叭对比时,往往能比拟价格贵过几倍的喇叭。确实,有一些耳机的细节表现力极强,比如Stax静电耳机,比如森海HD800、歌德GS1000和PS1000,拜亚动力DT990等,耳塞里的EtymoticER4、UE多单元定制耳塞等,都具有很高的细节解析力,在播放音乐的时候能让我们清晰地听到很多细节,一般的喇叭无法比拟。当然有些耳机耳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的声音偏向高频,削弱了一些中低频的厚度,导致高频的细节有些强调。但不管怎么说,确实不少高档耳机耳塞的声音,会给我们“细节解析很强大”“细节超级丰富”的感觉。 让我们注意一下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耳机系统容易给出细节丰富的声音,是因为振膜是贴耳的,聆听时离我们的耳膜非常近,声音直接“灌进耳朵”,但问题是现场我们听到的声音,虽然细节丰富,但细节不会像耳机系统那么“突”出来,因为现场我们听到的“细节”是在几米、十几米、几十米外传来的,到达我们耳朵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的空气衰减的过程,或者说我们听到的声音经过了空气的“调制”,而耳机系统里我们听到的声音,听到的“细节解析”,离耳朵只有几厘米,如果是入耳式耳塞,可能近到只有1厘米,所以尽管细节很清晰,但这种突出细节的声音并不自然,因为它没有现场那种经过空气自然衰减的感觉。因此这种声音是无法真实的。这是耳机系统容易做到细节丰富、但这种细节的听感又不自然的重要原因和必然性所在。 耳机系统细节表现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耳机单元的振膜质量小,更容易做到很好的瞬态,更好地跟随低电平信号。喇叭系统由于振动系统的质量大,所以和耳机系统比,瞬态会差一些。但是喇叭系统有一个最为可贵的地方——喇叭系统的声音最为自然,无论是声场还是细节表现,都比耳机系统要自然得多、更接近真实。喇叭一般是摆放在几米外聆听的,那么声音传导过来给我们听到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经过空气自然衰减的过程,和现场听到声音的过程更为接近。 最后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我个人的回答是,耳机/耳塞系统理论上可以做到更好的细节表现,特别是低电平的细节表现,但实际听感往往是突出了细节,感觉不太自然,而喇叭的细节表现是更为自然、更接近现场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更自然”“更接近现场”,夸张突出细节的声音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更“毒”也更“吸引耳朵”的。所以这里很难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大家在知道一些基本特性的基础上,自行选择就是了,很多发烧友是耳机、喇叭都听的,包括我也是这样。还有些耳机,在设计时考虑了前面我所说的因素,特意把声音设计得偏“柔”,按现场实际的主观听感为校准,不使细节都“暴突”出来。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做法。 归根到底,Hi-Fi是服务于耳朵的技术和艺术,所以声音的设计和取向没有绝对的标准,对发烧友来说,也就是“各取所需”四个字。只有这四个字,是绝对的。
晒两张图吧,渣手机,渣像素,两代柱子合影。
跟各位玩友问个事。 在小土豪那里定的黑平柱,大概400-500号,卖家通知我说目前到的货都已经发完了,我被排到下个批次了,几时到货目前还不清楚,像我这种状况是继续等比较好还是想办法找别的店吃个现呢?如果想吃现大概要加钱吧,顺便问问有没有现货渠道,加多少可以搞到现货?
跟各位玩友问个事。 在小土豪那里定的黑平柱,大概400-500号,卖家通知我说目前到的货都已经发完了,我被排到下个批次了,几时到货目前还不清楚,像我这种状况是继续等比较好还是想办法找别的店吃个现呢?
玩了不到6年的穷烧一枚,给新玩家提供点经验。 实话说,第一只耳机不要超过500,买贵了也只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不能带来多大享受,因为缺乏听音经验,所以入门没必要很高,先边听边学习。第二只第三只再开始进入经典型号或者次旗舰型号,预算准备充足(大概是目标耳机价格的5-10倍左右,即玩2000的准备20000),提前问好论坛大神的意见,有条件可以去实体店试听自己准备的搭配(强烈建议),满意了再入手,老老实实的听几年,期间听听其它自己原来没重视的品牌,丰富听音观念。视情况而定是否继续玩下去,如果经济状况允许,上旗舰或者神物,例如T1,HD800,K812,stax009,当然了,实在有钱大奥也很不错哦。预算准备在耳机价格的的15-20倍(例如,HD800,耳机7000左右,那么准备14W就可以玩的很好了,没有那么多的话,8w也可以接受哦),除了三大件(即音源,解码,放大),可以开始考虑搞点周边,比如器材架,脚钉,避震板,各种线,电处,时钟等等,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力而为,如果你顺利走过以上阶段,恭喜你,又一位大神横空出世。接下来,把能力化为财富,考虑在论坛当枪手或者卖器材做商人吧。哈哈哈哈。
我只有一个问题。 黑苹果平头啥时候能发货?
开箱子贴,顺便求点经验。 一楼不上图
有大神在么?小白请教一个问题 在本吧如何快速升级?
我就发个图,不说话。
耳机系统三大铁律,真的是这样么? 能用大的不用小的,能用贵的不用便宜的,能用粗的不用细的,是这样么?新手求教。
新手提问,关于HD650 Acer mua1+mdac3+solo钻石版这样的配置推HD650可以么?音源部分足够么?我是从天猫安润数码专营买的,受到店员推荐,有因为我所在的地方很穷所以没什么试听机会,也就没条件折腾,希望得到他人点评,谢谢了。
新人求教hd650前端 耳放准备用莱曼 可以的话想搞pchifi 听cd成本太高了,有推荐的前端么?
有人在看好声音么?求别删 汪峰你丫说漏嘴了你知道么?那女孩还没说自己会写歌呢你哪冒出来这么一句!我那么崇拜你啊,你让我情何以堪啊。
求指导贴,HD518这样的冷门低端大家觉得怎么样? 村里人,没条件试听,在能负担的条件下入了个HD518,配出来以后觉得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好听吧
刚才讨论超出合理范畴被删,重开一贴。 求内蒙同好听友或群,同时求呼包两地可以提供试听并且服务态度稍好的耳机店面
统计贴,内蒙的烧友有多少? 如题,顺便问下各品牌稍好的店在这里有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