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en44 yfen44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09 发帖数: 5,397 关注贴吧数: 12
汉莎 英菲尼迪2024版 这次汉莎2024款英菲尼迪的出货出现了大面积的延期,引起很多不满,他们油管频道下面也能看到抱怨。我是第一时间就下单预定的,出现延期后他们说有急用的话就发邮件,所以憋了几个星期后我也忍不住发了邮件询问,第二天就收到了追踪号(虽然又隔了好几天追踪号才有效)。在评测前我先提个小众问题:为啥Harder&Steenbeck在国内叫汉莎?我对H&S的历史不是很清楚,但所知道的是这个牌子集合了很多以前德国的品牌,包括Grafo、Hansa Aero-pro等,同时H&S还负责生产红环的喷针喷嘴、贴牌产品的喷针喷嘴(比如SATA)。H&S自己的首款喷笔应该是Evolution,后来才有的Infinity。所以从翻译的角度“汉莎”应该是对Hansa Aero-pro的称呼,怎么我们把收购或者合并汉莎的H&S也称为汉莎? 总体来说2024版Infinity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高颜值并且能达到原版0.15的细节能力,且在先前版本的基础上有各种小改进。 整体上来说汉莎的做工依旧是一流的(好吧还是有很多人吃了一些镀镍喷笔氧化的亏),我到手的2024版Infinity基本完美,一个小中奖是有个小杂质被镀到了弧形拨片上,好在不影响使用。 按键是新设计的。后方凸点部分,说是能给到更多触觉信息,有利于按键的精细操作。前半部分是H&S经典的阶梯式防滑设计,且前段有较大弧度的转折,对比2024版Evo和旧版Infinity,对手指更友好。新版的按键和弧形拨片之间几乎无矿量,跟旧版会有很明显的对比。 新按键还有个特点是其按键杆是一个偏心设计,微缩模型喷涂者可以通过自然按压按键后半部分轻松做到短促出漆的效果。 喷针紧固螺丝也算新的,不过最早出现在Giraldez版本上。优点是可以避免塞入喷针时对喷针的造成损伤。不过我试下来,喷针依旧有几率撞到其他零件,所以我依旧推荐使用汉莎的笔时将喷针从笔头取出、安装。 油管上有个Dred fx的频道提到可以在喷针导管上装两个特氟龙圈,这样能解决按键灵敏度不一致的问题。我这支旧版的Infinity采用了这个方法,不同的是我自制的小部件的前端是呈现半圆形。比较新版Infinity和改进过的旧版的Infinity(0.15喷针+0.15喷嘴盖),两支笔的按键灵敏度一致性都不错,灵敏度也都相近。但和ICM-350T相比,灵敏度就稍微逊色一点,因为新版Infinity出漆所需的按键后移量会更多一点。 上述关于按键灵敏度的体验是针对普通版2024Infinity,我手上这支Squidmar联名款的灵敏度比普通版更高一点,但我觉得这其实是个中奖,具体原因我会在最后说明。 出气强度方面,ICM-350T≈旧版0.15Infinity<新版0.25Infinity。将气泵调节为20PSI的工作气压,同时接上ICM-350T和新版Infinity,再通过fPC将新版Infinity的出气强度调节至与ICM-350T一致,二者所喷出的雾化细腻程度近乎相同,肉眼并分辨不出区别。 旧版Infinity的喷针位移量大致为2.3mm,新版的则是3mm左右,这得益于弧形拨片的收窄设计。理论上新版Infinity在喷针完全后移时能给出更大的通道,但这对出漆幅度带来的变化不大。后面会比较新旧Infinity的出漆幅度,可以看出来二者差别不大。 新版Infinity一个被着重宣传的特点是它出漆范围够窄,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太接近喷绘对象就能做到细节喷绘。实际使用下来,新版0.25Infinity能达到旧版0.15Infinity一样的细节程度。 喷幅线性度是我从一个B站视频里听到的,之前其实也有听说奥林巴斯HP-62系列的喷幅也较为线性。线性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喷笔是否容易上手,比如我使用一支笔,将按键往后拉0.3mm能出1mm的漆,那我当然预期后拉0.6mm能出2mm的漆。线性度低的话就意味着使用者需要更长的时间习惯一支喷笔的喷幅。从下图可以看出ICM-350T的喷幅线性度更好,按键匀速后拉时,喷幅能够较均匀地增大,拉满按键时的喷幅有点接近日系0.3的;而手头两支新版0.25Infinity都会在某一个按键位置出现出喷幅突然增加的情况,且按键后半程对喷幅的影响并不大。
【旧喷笔鉴赏】第三期:美国 Thayer & Chandler Thayer & Chandler(T&C)可能是最早的美国喷笔品牌,另一家美国喷笔品牌Wold的创始人好像曾是这家的员工。T&C还和Charles Burdick有过合作,后者在一次与T&C的专利纠纷之后前往英国创立了Aerograph。 放一支HP-CH是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实物大小。T&C最常见的型号是A和AA,都为虹吸侧壶笔,前者为小口径后者为大口径(这些古早喷笔依旧没有给出具体尺寸)。从我的经验来看,早期的T&C用的是圆锥型侧壶,后期使用了平底的侧壶。平底虹吸侧壶的好处是可以自立,会用的人可以很方便地用多个平底侧壶做到快速换色。我手上的两支AA没有清理完,口述一下就是整体尺寸都比A大一圈。与现代喷笔相比,T&C的一大特点是可通过改变喷嘴盖位置调节雾化效果,将喷嘴盖拧紧,会使喷嘴更突出且缩小出气缝隙(即减弱出气强度),雾化变弱;将喷嘴盖拧松则相反,会使雾化变强。喷嘴盖的螺纹十分密集,主要是增强气密性和提升喷嘴盖的安装精度。根据喷笔型号的不同,说明书推荐喷嘴盖的默认安装位置为拧到底后往回松2.5~3或者3.5圈。说明书还提到喷嘴盖不可互换,算是早期喷笔零件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的表现。类似的,最原始的Aerograph喷嘴、喷嘴盖是打包出售的,叫“matching nozzle set”(匹配的喷嘴套装),意思应该是“这个新喷嘴只有和这个喷嘴盖配合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与大部分现代喷笔不同,T&C的笔没有喷针盖/风调,或者说风调与喷嘴盖是一体的,这和Aerograph以及伯爵100系列一样。 与现代喷笔相比,T&C另一个特点是可以预制出漆量,就是按键前方那个螺杆,它可将按键往后推达到预制出漆量的效果。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大多数早期喷笔只管预制出漆,而现代喷笔只管限制出漆。 早期T&C喷笔的另一特点是笔身处不存在止泻螺丝,纯靠液体的表面张力防止漆料从笔身通道向后泄漏。笔身中段有一开孔,漆料万一真的泄漏了可以很方便的用棉签将少量漆料擦除。
【旧喷笔鉴赏】第一期:英国Aerograph/Devilbiss 原本打算这个系列叫【喷笔考古】的,但说实话我没打算很详细地阐述某个喷笔牌子的历史,最多也就讲个起源国家和历史脉络,实在担不起“考古”这个名字,所以就改名为“鉴赏”了。 国内喷笔圈子之前盛行过奥林巴斯喷笔吊打现今的岩田的说法,我由于好奇心实在太重所以入了一堆奥林巴斯的喷笔,从刚开始从官网下单的无盒装版,再到原装带盒的出口版;从HP-100、SP、MP、200、F、PSK,到最近才被店长”挖出来“的SUMMIT。最初的想法无非就是想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梦幻逸品”是个啥样子,结果实际拿到手后,原本期待的“体验”变成了“打假”,后也在B站做了几期视频跟大家分享过一些心得。 忘了后来是什么契机,让我知道了Paasche有一款喷笔型号叫AB、名为Turbo的喷笔。那是真的大开眼界、大开脑洞,遂迫不及待从荷兰的一家网店入手了一支(这支笔最后寄了),之后又陆续入了一些AB喷笔。结果在搜寻这类旧喷笔的时候,眼界被越撑越大,好奇心也越喂越大。不过好在旧喷笔的型号是有限的,我大概是今年2月份开始搜集旧喷笔的,现在让我好奇的旧喷笔已经越来越少了。 网上买旧喷笔有个尴尬之处,某支喷笔从美、英、德下单到实际拿到手可能要隔一个月,期间如果有类似的笔出现我会因为忘记买过或者不放心路途中喷笔的品相而重复下单。。。 随着喷笔越积越多,我需要花在修复和清理喷笔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更别提资金和精力投入。在贴吧开这一个小系列也是为了让我从繁重喷笔维护的工程中稍微抽身。 第一期:英国Aerograph/Devilbiss该品牌最出名的是Super 63,外观也的确好看。这支笔的喷嘴是自中心式,口径就两个,大和小,好像当时还没有将口径具体到数字?该笔的一大特点是笔身上的调节环,作用是预制出漆量。实际上手会发现这个调节环有点硌手。 入了这么多旧喷笔,可以看出,相反于现代喷笔对出漆起限制作用的尾调,旧喷笔更专注于对出漆进行预制而非限制。这一点在以后帖子里的其他品牌旧喷笔也会有体现。 Super 63分两种壶型,A型即笔身壶,E型即球型壶,这种A/E的命名方式也出现在红环喷笔上。E壶虽然好看,但其开口不大且壶身较深,清洗起来对手指不很友好。
汉莎 Ultra 2024 众所周知Ultra是汉莎最初级的喷笔系列,主要突出一个性价比。今年汉莎出了一款全新的Ultra 2024,主打一个创新性,新功能包括: 1. 按键只有下压了才能后拉 2. 笔身新增一个圆环,能够选择不同的出漆量 3. 新的风帽易于清洁这里我揭秘一下这些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大家也可以有一个参考,看看这些创新点是否适用于各自的喷涂场景。就性能来说,应该和汉莎其他系列的0.4口径相差不大,毕竟喷嘴喷针都是通用的。不过喷嘴说是0.45,之后找时间比较一下0.4和0.45有什么区别。 看完汉莎官方对这支笔的讲解,我最先想到的问题是新增圆环是否硌手,实际上手后,大拇指的确会按到这个圆环,但握持过程中并没有不适感。但手指有可能会擦到圆环下的润滑油。 先说按键的设计。当按键被完全顶起时,按键中段的凸起(红圈处)会被笔身的开槽(红圈处)阻挡以至不能后拉;只有按键被按下后,按键上的凸起才有足够的空间(蓝圈处)来进行后拉。圆环简要来说是用来限制与按键相连的弧形扳机片的后拉行程;圆环上不同的位置所能限制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可以通过转动圆环来限制不同的出漆量。笔身套着一个胶圈,涂上润滑油可以使圆环转动更顺畅;笔身有一圈凹陷部位(红圈处),配上圆环内部的小突起(红圈处),可以实现位置锁定。圆环的设定出漆量分别为(按出漆量递减的顺序):全开、补土(PRIME)、底漆(BASE)、高光I(I)、高光II(II)、高光III(III),因为有这个新增的圆环,会导致这支笔整体看上去稍微粗壮一点,但其实这支笔的笔身和Evolution、Infinity是一样的粗细。 新的镂空风帽虽然是新设计,但依旧和老Ultra一样,都是一体式的风帽+喷嘴盖,所以不能通过摘风帽清理喷针。官方推荐使用软刷通过风帽镂空处进行清洁。与传统汉莎的六孔镂空风帽不同,新风帽是四开孔的。以上是官方着重宣传的创新点。 按键表面被设计得又大又平,接触面大的优点可以稍微中和一下平面抓力小的缺点。 笔身看样子是镀铬,会比原版的镀镍更耐磨。 我这支笔最大的缺点是按键弹簧太硬,死硬的那种;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气阀弹簧也只能调的很硬,否则气阀弹簧不足以克服喷针阀杆施加给按键的摩擦力,会导致按键回弹不到位而持续漏气。所以一开始我这支笔的按键是下压和后拉都巨费力。解决办法是剪掉两圈弹簧。 总结一下,从功能上来讲这的确是一支适合新手的喷笔,1.是强制先下压再后拉的按键,2.是明确告知你哪个出漆挡位对应哪种喷涂目标。但问题是,这些“手把手”的功能是否对新手有必要,养成一个先出气再出漆、先收漆再收气的习惯很难吗?根据喷涂的目的、漆料找到合适的出漆量很难吗? 就像一辆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那两个辅助轮的价值取决于学车者需要它们的程度,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一些做细节的喷笔,实际效果有待测试 喷笔不用入手太多,基本上有2-3个不同口径、性能好的笔就够用了。不管是绘图还是做比例模型,喷笔的性能对于你作品的最终表现有多大的影响呢? 拿高达模型举例,首先是模型的制作,包括了修水口、打磨、无缝、补缩胶,然后才是喷涂;而喷涂又涉及到了调漆,之后才是用喷笔上色,包括平喷和做细节;更进阶的还可以有做旧和做场景。 拿某油管绘图UP的话说,只要调漆得当,十几刀的喷笔也能喷出和岩田CM一样细的线条。因此喷笔的性能差距并不是无法弥补的。把调漆和手法技术纳入考量的话,喷笔性能单就在喷绘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超过1/3;放到整个模型制作中,其重要性可能不到1/10。 但是,如果实在想在一堆好喷笔中选出最好的那几支,逃不过实际测试对比。今后我会时不时做一些喷笔测试,用同一比例(1:2.5)的郡士GX2油漆,5~30PSI不同的气压,在纸张和胶板上,比较这些喷笔的边缘雾化效果、画细线能力、出气速度。 其实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测试了,但是没有检查过喷嘴、喷针是否完好。之后的测试会在喷针、喷嘴都完好的基础上进行。 基于之前的测试结果,先说一些初步的结论(随时有可能在之后的测试中被推翻): 1. 0.3~0.4的喷笔,PS289、HP-CH、HT-581(即HT-111)、ECL350T、INFINITY 0.4、EVOLUTION 0.4 这些在15PSI、一指宽喷幅时雾化效果都已经不错了,15PSI以上喷涂边缘会更细腻但边际效用递减。25PSI之后喷涂边缘达到最细腻的程度 2. 细节喷笔 低于15PSI,INFINITY 0.15很难出漆;岩田CM、PS771这些出漆顺畅但边缘的细腻度只能说勉强能接受;SOTAR出漆顺畅但边缘效果跟前者比差很多 3. 喷针做工。喷针抛光度影响了低压喷涂时喷针头是否容易残留干燥的漆,这个现象可以影响按键的反应,比如按键拉到某一个常用的位置却不出漆,再往后拉就一下子出过量的漆 0.3的喷针RICHPEN、岩田、郡士、WAVE的抛光度都差不多,但RICHPEN的针更细一点 0.18的喷针OLYMPOS、岩田的抛光度差不多,郡士PS771自带的很粗糙 0.23的喷针OLYMPOS的抛光度格外高,岩田的则与其他口径的针抛光度一直 抛光度最高的是BADGER的喷针 H&S的喷针头很容易损伤,我手头的几根拿显微镜一看几乎全军覆没,目前在等新针到货 喷针头锥度,OLYMPOS 0.23 > OLYMPOS 0.18 > 岩田 0.18 ≈ 岩田 0.23,有懂行的老哥解释一下锥度的影响吗? 4. 喷嘴口径虚标。喷嘴口径这个直接影响一支喷笔能画多细的线,不过到了岩田CM 0.23、0.18这种级别,除非并排比较,否则肉眼看都是两根发丝那么细的线条,因此喷嘴口径虚标问题了解一下就好,实际影响并不大 以下测量的都是新喷嘴且用显微镜检查过,测量工具是精度0.2mm的游标卡尺。 标注口径(mm) -> 实测口径(mm)(会有测量误差) 岩田 0.18->0.3 0.23->0.3 0.2->0.25,是的岩田0.2mm比0.18的喷嘴口径更细,但也更短所以并不推荐替换 0.3->0.34 RICHPEN 0.2->0.2 0.3->0.25 CREOS 0.3->0.34 OLYMPOS 0.18->0.2 0.23->0.23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