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张益德 桃园张益德
关注数: 146 粉丝数: 253 发帖数: 11,242 关注贴吧数: 64
关于武乡侯,是县侯还是乡侯啊?俺有点不明白了 俺无意中翻到某文章。摘录如下。 ---------------------------------------------------------------------------------------------------------------- 那么近代学者提出武乡侯是县侯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些依据能成立吗?下面进行分析: 依据一:诸葛亮在蜀汉权倾朝野,集蜀汉政府丞相、录尚书事、假节、益州牧、司隶校尉等要职于一身,是蜀汉的第一人。而魏延只是诸葛亮的前军师,却封爵为南郑县侯,诸葛亮的封地武乡却在魏延的南郑县治下,显然不合情理。 其实,提出这样的观点,是不了解汉代封爵制度的原因。汉代封爵是以奖励重大军功为主的,在政府当权的丞相、尚书令等人,虽然大权在握,却不一定有很高的封爵,因为他们没有重大军功可资加封进爵(当然,前提是这些当权者不搞以权谋私)。 例如:魏延的南郑侯,就是在他率部取得阳溪大捷之后得到的封爵,而与魏延一同指挥这次阳溪大捷的吴壹也由此开始从亭侯一直升到了县侯的封爵,而阳溪大捷实乃蜀汉诸葛亮时期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胜利。同样,此时期蜀汉方面得以晋封县侯的,无一不是在军事有真正杰出贡献的人员。 而蜀汉的当权人物,却不一定有很高的封爵,例如: 李严为蜀汉第二号人物,任职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假节,加光禄勋,骠骑将军,可是其封爵只是都乡侯,因为他基本没有参加北伐的重要军事行动。 费祎为诸葛亮、蒋琬之后蜀汉的最高领导者,任职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益州刺史。可封爵也只是成乡侯。 蒋琬是接替诸葛亮的蜀汉第一号人物,任职尚书令、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大司马、录尚书事。而其封爵更是仅仅为安阳亭侯,甚至比费祎的乡侯还要低一个级别。 而同时期的蜀军大将,由于有军功在身,虽然职位不高,反而封爵更高。例如: 魏延:任职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领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封爵南郑侯(县侯)。 王平:虽然职务只是后典军、安汉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但是却在建兴十五年封爵为安众侯(县侯)。 吴壹:任职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也基本上是纯粹的军人,但是也以军功逐渐由亭侯、乡侯晋封为济阳侯(县侯)。 吴班:吴壹的族弟,任职骠骑将军,假节,也是纯军人,以军功封绵竹侯(县侯)。 姜维:其实也是一个只管打仗的军人,其职务是大将军、录尚书事、督中外军事 、假节、领凉州刺史,以军功封爵平襄侯(虚封县侯,平襄县位置在魏国)。 马岱:马超从弟,任职平北将军,也是一位只管打仗的军人,封爵陈仓侯(虚封县侯)。 另有一位句扶,生平不详,被封宕渠侯(县侯)。《三国志王平传》记载说:“平同郡汉昌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华阳国志》曰:“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可见句扶也是一位名将,以数次荣立战功而封爵县侯。 由此可见,蜀汉的传统是秉承汉代制度,比较高的封爵只奖赏给立下军功之人。而行政人员,即使你职务再高,权力再大,也是不封爵县侯,而只封爵为乡侯的。因此,以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封爵不可能比军功大的魏延低,是错误的观点。 依据二:认为建安中严干曾经被封爵为武乡侯,证明武乡县在此时已经恢复,诸葛亮的武乡侯可以是县侯。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并没有证据证明严干在建安十一年封爵的武乡侯,就是县侯。而实际上,建安十一年时期,曹魏阵营中基本上没有封爵为县侯的: 夏侯惇:曹操最亲信的大将,虽然最终职位升到了大将军,但只是高安乡侯。 夏侯渊:也是曹操最亲信的大将,任职征西将军但是封爵只是博昌亭侯。 曹仁:曹操从弟,也是最亲信的大将,建安十一年只是都亭侯(与严干封武乡侯同年)。 曹洪:曹操从弟,曾冒死救曹操性命的亲信大将,时任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荀彧:曹操此时期最重要的谋臣,也只是万岁亭侯。 荀攸:曹操此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任军师,也是只为陵树亭侯。 贾诩:曹操重要谋士,因劝说张绣归降,被封爵都亭侯。 钟繇:曹操的重臣,此时期也只是东武亭侯。 程昱:曾经挽救曹操于危难的重要谋士,此时也只是安国亭侯。 郭嘉:曹操最得力的战术谋士,任司空军祭酒,此时也只是洧阳亭侯。 董昭:为曹操控制汉献帝立下大功的人,也要到建安十二年才封爵千秋亭侯。 张辽:曹操的五虎将之首,建安十一年时为荡寇将军,都亭侯。 于禁:曹操资历最老的五虎将,建安十一年时为虎威将军,益寿亭侯。 乐进:曹操最能打的五虎将,建安十一年时为折冲将军,广昌亭侯。 张燕:黑山军首领,率部归降曹操,被封爵安国亭侯。 张绣:为宣威侯(县侯)。但是这个封爵并不是曹操给的,而是更早时保护汉献帝东归有功所封。 张鲁:在建安二十年因归顺曹操有功被封阆中侯,但是这个县侯确实虚封的,因为阆中不归曹操势力管辖。 公孙康:辽东割据势力头领。建安十二年以斩杀袁尚、袁熙及速仆丸等人,归顺曹操被封康襄平侯(县侯),拜左将军。 总之,列举了以上多个例子,证明建安十一年时,曹操阵营里根本就没有因功封爵为县侯的,乡侯也极少,基本上都是亭侯一级的。而以为严干这样不很出名、级别不高、贡献不很大的人物,会在此时突然被封爵为县侯,实在是毫无道理,毫无根据,是不能成立的。如果严干因功被封乡侯,在当时已经是格外奖赏了。 其次,还有意见说严干的封地武乡,与诸葛亮的封地根本不是一回事。《三国志 和常杨杜赵裴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列传》云:“(严干)会以建策捕高干,又追录前讨郭援功,封武乡侯,迁弘农太守。” 《三国志集解》在此“武乡侯”下注文曰:“此与《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所封之武乡侯当别为一地。《晋书地理志》并州上党郡有武乡县,严干立功在并州,其封邑当亦在并州之郡县。” 卢弼这种意见,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晋书地理志》所记载的并州上党郡武乡县,是西晋以后新设立的县,建安十一年所封严干的武乡侯,显然不可能时西晋以后的县级单位,完全不可能在并州。同时上面分析指出建安十一年曹操也不会破格封爵给严干县侯。 因此,学者们提出的第二个依据,建安十一年严干所封武乡侯,是琅邪郡的武乡县复置的证据不能成立。 依据三:认为诸葛亮是徐州琅邪郡人,当时都以封爵到自己家乡为荣,故诸葛亮的武乡侯是琅邪郡复置的武乡县,是虚封的县侯。 这种说法其实也有漏洞。查《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显然,诸葛亮的老家是琅邪郡阳都县人,如果是想让诸葛亮封爵到自己老家,而且又是虚封(因为琅邪郡属于曹魏地盘),则直接封爵为阳都侯不就好了,为何还要封在诸葛亮老家附近的武乡?因此,认为武乡侯是虚封诸葛亮家乡县侯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总之,诸葛亮所封爵的武乡侯,其实还是一个乡侯,而不是县侯。这个乡侯是实封的,有封地在南郑县境内的武乡谷,历代地理专著的记载是正确的。而之所以诸葛亮封爵还没有其手下大将魏延的县侯高,是因为封爵主要是奖赏军功的,魏延立下的军功较多,而诸葛亮的主要职责是丞相,因此军功较少,封爵不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怒吹廖化!演义向,有理有据! 演义里的廖化武艺高超,曾经在麦城杀出重围,还多次阵斩敌将,更重要的是,有以下凭据!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 先看司马懿,大战魏延,不过三回合,魏延就跑了,以魏延的武功,如果司马懿很弱,他完全可以轻松杀之,可他三回合就走,要么就是死脑筋只想诱敌所以诈败,要么就是感觉打不过或者不容易拿下司马;可是以司马懿的头脑,总不会那么白痴的看不出诈败吧,而且他敢自己打魏延也说明,他对自己的武功很有自信,所以,司马的武功绝对可比魏延一档;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 =-------------------------------------------------- 可是面对廖化!司马懿的表现居然是落荒而逃?在只有他和廖化两个人的情况下,他居然不敢去杀廖化,足以说明,廖化武功之强!大家都低估他了懂么!
怒吹张嶷!这么NB的人居然没人吹?俺老张不服! 张嶷的一生,简直就是堪称传奇,拿来写武侠小说都可以了。 首先他出生贫贱,又是益州本土人,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当了县里的功曹。山贼攻打他们县城时,县长全家逃跑,张嶷还带着刀救出了县长夫人,终于出了名。后来丞相在汉中时期,张嶷对付很多零散的山贼,就采取了骗亲的计策,在和贼首们一起喝酒时跟左右突然发难,砍下了五十多个首级!之后他跟随马忠,讨伐南蛮的叛逆,用攻心战降服蛮人,作战时勇冠全军,斩杀了叛贼刘胄。他治理蛮人也很有一手,在官三年,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堪称文武全才! 更重要的是人家料事如神,更是直接算出了费祎,诸葛恪的结局,这可不一般哦,这样一个有情有义,品德高尚,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怎么能不吹! 他的人生重要事件如下 1.山贼攻城时单人持刀救出县长夫人; 2.用诈亲计,摆鸿门宴,亲自和手下一起斩杀贼首级五十余个 3.因为家里穷,身患重病,幸亏得到活雷锋何祗,拿钱治好了病; 4.跟随马忠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5.张嶷平刘胄叛乱,战斗常冠军首,遂斩胄。牂牁兴古獠种复反,张嶷招降二千人; 6.算出武都氐王苻健的投降相关事件; 7.担任没人敢去赴任的越巂郡太守,招降众多蛮夷,生擒魏狼; 8.识破诈降计,用反间计解决隗渠,为死去的朋友报仇,杀死斯都耆帅李求承; 9.以郡郛宇颓坏,更筑小坞。在官三年,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 10.斩杀或招降多名夷人首领。 11,回成都的时候,民夷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 12.劝说费祎小心刺客,费祎不信邪,后面真的遭了刺客; 13.预见到诸葛恪的结局,请诸葛瞻告诫诸葛恪,结果依然应验; 14.身患风湿,依然出征,张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 15.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 看到以上履历,这让人情何以堪啊!以张嶷的临终奏章结束吧: “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天不违原,得豫戎事。若凉州克定,臣为籓表守将;若有未捷,杀身以报。” 张嶷,真壮士!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清正廉明,深受爱戴,必须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