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哉子安
愚哉子安
关注数: 43
粉丝数: 305
发帖数: 32,971
关注贴吧数: 10
关于AK74的精度,求各位解惑 我印象里的545AK好的状态下基本是5发组ES<2MOA 但是A站上的私信,AK74的精度居然已经到了如此程度了? 手机截的图,处理不方便,其它部分咱们不讨论哈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评论191的文章 标题是这个:键盘侠怒喷国产新步枪QBZ-191 链接就不给了,给了这帖子秒没,知乎搜一下就能搜到 我看了一下觉得里面有一些地方讲的还是有点道理的,比如机匣形状较复杂不利于生产等,有一些就比较强行了,像是吐槽枪托的地方。 大伙觉得如何呢?
ZT 兵器杂志-肖宁:卡尔古斯塔夫的制导弹药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将装备精确制导弹药。萨博公司和雷神公司联合开发,采用激光制导,可以打击多种目标,例如掩体,轻型装甲车辆等,射程2000米,能够从封闭空间发射; 计划于2020年进行实弹射击测试。
ZT:毛子T-90M坦克介绍~~ 不好意思只有机翻,大家将就点看看吧~~
关于96/96A的传动,简单说一下 事情起因是在这里的第11楼: https://tieba.baidu.com/p/5988440907?share=9105&fr=share&red_tag=1196277987#123383490274l 关于96/96A的动力,二人有不同意见: 我的观点是96/96A的传动如果不大改无法适应以后的需要:对方观点可以总结为96/96A只要提升功率,传动只需功率匹配即可适应以后需要:这让我突然想起来,关于96/96A动力的争执也大都集中在发动机功率是否够用,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传动系统。 那么按照他的要求,我就来粗略的说一下为啥这96/96A的传动现在已经不够用了。首先,96/96A的转向机构叫做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如果对此有疑问还请另开新帖),没记错的话最早应用于T-54。传动简图如下所示:正常直线行驶时,T1T2Z1Z2全部放开,L2L1完全制动,此时整个转向机构成为一个整体。 转向状态,如果不考虑部分制动的情况,那么有两种工况(以向右转向为例) 第一种比较简单,就是左边完全不变,右边T1完全制动,此时右侧主动轮不转,车辆以右侧履带为中心转向,此时相对转向半径=0.5,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动转向; 第二种相对比较复杂,也是左边完全不变,右边T1L1完全分离而Z1完全制动,此时右侧主动轮会减速运动,此时相对转向半径大致等于3(取决于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行星轮齿数之比,当两者相同时相对转向半径是3.5) 当然这里要提一句,这个L1L2是用来让整个行星转向机成为一个整体运动的,不一定就是结合太阳轮与行星轮,结合太阳轮,行星轮与齿圈的任意两个即可。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当然不好意思,没有96的说明书,都是根据其转向方式推断的。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不论变速箱B是啥档位,转向半径只有这两个,如果路面不能以这几种转向半径转向,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非标准答案有两个: 一是T1部分制动,此时右侧没有完全停止,可以实现非规定半径转向,但这么搞的话摩擦元件寿命嘛,你懂的 二当然是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漂移啦 最后标准答案是断续式转向,即转停转停......如下图所示,该过程是冲击式的,速度不是很快,操作也比较复杂。总而言之,这种传动方式在T-54那个年代相对T-34的离合式转向可以说进步巨大,多了一个转弯侧带动力的转弯半径,但是缺点同样明显:只有两个不随主变速箱B档位变化而变化的固定转向半径(而且还有一个是制动转向),非规定半径转向操作复杂,所以如果今天一定要说这种传动方式能继续满足当下履带式车辆的机动性需要,嗯......今天天气挺不错的哈。 至于96的规定转向半径这个最硬的数据,实在不好意思,我真不清楚,毕竟不是业内人士,连找个59的规定转向半径我都只能去找T-54的,如果诸位觉得没有96/96A的手册完全没有说服力,那我只能说实在不好意思,让大家看我口&*~嗨了这么久。最后,上面的结论都是建立在96/96A使用二级行星转向机构的基础上,这个也是我问好几个人的结果,也没有纸面材料,实在很抱歉哈~~~ 附上参考资料:《坦克装甲车辆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卷》第三章第四节-转向机构的设计。
请问这个闭锁原理用在哪个12.7MM高射机枪上? RT,这本烂大街的入门级教材我想大家都有。 看到这个闭锁方式挺有意思的,问问大佬们这个原理用在哪把枪上了? 是不是W85/QJC88啊?看了一下枪炮世界,“倒钩撑板式闭锁机构”这个叫法看起来有点像这个。
关于HK416的活塞杆,有什么难点嘛? RT,看到好几个人说HK也是法国的供货商提供的钢材,难度很高,FN当年设计SCAR时试过类似结构然后放弃了,本朝根本做不出来,请问这根活塞杆有何难点呢? HK416活塞杆镇楼
【瞬间出戏~~】在某游戏里看到这个。。。 RT,瞬间出戏,满满的违和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