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川我心 说不尽人间苦痛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1 发帖数: 806 关注贴吧数: 8
【勿相忘】爱与私 甘剧给人的感动,源于人心对于真挚情感的渴望,源于情感的价值胜过利益和生命,源于对真善美的认同。 许多剧中的爱情都有前两点,对第三点少有涉及或展开。而甘剧的与众不同,在于第三点,这让它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剧或爱情剧。 从个人角度,我并不喜欢那些着重表现你爱我、我爱你的爱情剧,如果爱情只在乎你爱不爱我,只用付出多少去判断爱的深浅,这种爱很聪明,但愚蠢又自私。爱情如果单薄到只有爱情本身,是一种残疾。 爱情是抽象的概念,无法被精确定义,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样一段爱情,一个人觉得是真爱,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太多虚假,不屑一顾,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个人内心的评判。 或许年轻时,许多人的感情里都有过纯真,似乎可以为爱一个人不顾一切。也许少有人明确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在什么时候失去了那种感情,变得更功利。这种变化,内因外因皆有,不同只在于哪个更多,也展现人本性的不同。 世界对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够宽容,在人性设定上,它允许一个人绝对自私,却不允许一个人绝对无私,这也许是生命的自我保护,得以延续的基础之一,倒也没什么。 甘为何会看中尹,那次秉烛夜谈最具有参考价值。她赞赏尹的坚强,作出整体评价,悲愤、仇恨、坚毅、仁爱和宽恕。 尹的优点,最令甘欣赏的是坚毅,她最认同的是仁爱(剧中用仁爱,但我更想用怜悯),让她敬佩的是,悲愤与仇恨也没能让尹失去一颗仁爱与宽恕的心。 甘最看重的是尹的某些品质,而不是尹能为她带来什么好处,不是尹为她牺牲了多少,有多爱她,并不是说后者不重要,区别只在主次。这是他们爱情的根基,也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爱情能在仇恨中诞生的原因。甘在替师复仇中,仁慈与悲悯得以发芽成长,尹的仇恨无法蒙蔽他的仁爱与宽恕,这都是常人难及之处。 长久看,感情无法摆脱利益的掺杂,它只能在某些短暂的时刻,展现自身的纯粹无瑕。利益与爱情的动态平衡点不同,爱情的性质也就不同。 从利益考虑,甘尹没有解不开的冲突,他们都可以很明智地、可预见地成为一方大人物,但利益不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更在意感情、恩义、是非,也都死在他们最在意的东西上面。既然他们不因利益去爱对方,我们又何必只以利益揣测她们的感情。 人总是要留有一点痴,才可能感受到那些超越常规人性的东西。把视线放在自身利益得失上,又想要无私的爱情,那不可能,从利益角度对待感情,感情最终也会归结于利益。 人心的痴像一颗种子,给谁则是土壤,即使甘尹的结局让人遗憾,但他们并没有选错人,因为他们能互为对方的土壤。他们至死相爱,我很满意。
【勿相忘】外行听琴   琴单指古琴,找古琴曲听,也只是看了《甘剧》之后,从那曲《勿相忘》开始。身为五音不全的完美音乐外行,没半点音乐知识,所写只是纯粹个人感觉。   年轻时喜欢听古筝的声音,现在却喜欢听古琴的声音,一个清越、跳脱向上,一个低沉向下,稳如老狗。若是弹情感激烈的曲子,琴应该像即将喷发的火山,任内部如何翻涌,哪怕山体振动,让人惊慌恐惧,就是不喷发;筝的话应该是喷发个火红艳丽,地动山摇才痛快。如果把两者作比,琴如兄,筝如妹,琴如父,筝如女。琴之于筝,如箫之于笛。   以往听的音乐,美与不美,要看嗓音、唱功、曲调、歌词。自从听了琴曲,忽然意识到,以前听的所有音乐都是被声音充满的,包括一些纯音乐。   古琴则很特殊,它的音符与音符之间虽然也有音符的余韵,客观讲,它的声音也没断绝过,但两个音符之间的余韵既是有声,也是无声沉默,它像在说话,却让人听不到在说什么。填补这沉默的是弹者心,也是听者心,这是古琴留给人的空间,也是我喜欢古琴的原因之一。说得这么神叨,便当做个人的错觉与矫情吧。   听琴曲,我喜欢戴上耳机,灌满耳朵的感觉很好。看视频时,碰到喜欢的乐曲,只觉得一双手在琴上弹抹勾滑,轻重缓急,动作也是音乐情感的一部分。   当从视频中看到弹琴者一身简单装束,有洗澡后不染尘的干净,与琴正相配,忽然明白古人为何会弹琴前沐浴焚香,于是想起高中时因无知而对此的不以为然。   古琴的特点可能让其难以大肆流行,前些日子与两个朋友见面,两人都生的是女儿,一个学的是古筝,另一个问我他女儿学点什么好,我推荐了古琴和舞蹈(本想说戏曲,但好像没人教这东西,于是改说舞蹈,练练身姿也是不错的,最起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过估计他可能让女儿学舞蹈,却未必让她学古琴。   古琴这东西,想招孩子喜欢有点难,甚至难招大人喜欢。就算他让女儿学了,估计也留不住,除非身为父母者本身能起到熏陶作用。所以很羡慕那些从小学古琴坚持下来的人,长大了简直享受。一切东西学的时候都免不了枯燥与煎熬,学成了才到收获的时候。只是不知道在这急促的城市中,还有多少心有时间安静下来弹琴给自己听。即便自己不懂,但能喜欢古琴,也觉得是种幸运。
【勿相忘】不知我何时会成为吧内潜水员 甘剧是爱与仇的纠缠,在角色的心中,两者同重,难以取舍,但在处理上,它淡化了仇,突出了爱。 所以许多人都为甘尹遗憾,几乎没人希望其中一个刺死对方,大仇得报、恩怨了结。 这样的一边倒,让我想到亲情、爱情孰轻孰重。想着如果尹的父母不是早死,而是在甘尹有了感情后,被水红芍杀掉,或是被甘妹在不知二人身份的情况下误杀,尹心中的纠结又会有几分?放弃报仇是不用指望了,父母早逝和一直把他养大朝夕陪伴,感情轻重是不一样的,他为了兰心都能向甘妹拔剑,这样的父母之仇,也许会完全掩盖他的爱吧。其实反过来,甘妹会不会对尹下手,我不知。一个是肯定,一个是不知,虽情之轻重难以衡量,但以现代人的观念,我对他生出了一些不喜。 联想到看过吧主的一篇诙谐的八卦贴——《妹纸们,甘剧中的男人你要嫁给谁?》,里边好像没什么人愿意嫁给尹,顿觉欣慰。 上边只是个人假想,想借此衡量完美的亲情、爱情。两者轻重,其实没有定数,因人心不同而不同,出了结果,也不具有普适性。 曾想写一篇贴子来着,关于人心与情感,亲情、爱情为主,再捎带友情,不过写了个开头,就放弃了。理由嘛,题目太大,不能掌控;个人之情,与剧关系很小,偏离本吧主旨;写内心,耗心力,累;写了也没什么意义。 其实一切的理由都汇聚成一句话——人到中年,三观已定,纵内心有所动,却少宣之于外。 当我放弃写贴的冲动,忽然意识到,也许过不了太久,我就要像许多吧友一样,日常潜水了,为此略有难过,于是写了一个速成贴,表示还想挣扎,还想折腾出一点水花,但因为发的时候不谨慎带着一些错误,昨天发现后,为防挂着丢脸,删掉了。 想到那些多年来不断为甘吧贡献自身感情、文字,以及管理吧务的道友,相比之下,我之小爱,实不足一提。初来之时,能得甘吧前辈(吧龄,非年龄)关心,与我聊上几句,让我不至于爱甘剧爱得孤单,心甚感激。 希望我这个时常沉默的家伙潜水的日子晚来些吧,也希望甘吧生命不衰。
【勿相忘】情深可肆意,情淡贵悠远 身为甘迷,不在甘吧留下一个【勿相忘】开头的正式贴,定会懊悔一生。吧友对于剧里剧外的挖掘,可谓方方面面,百千珠玉在前,让我这个后来人不想“搬运”前人成果的人不知如何下笔,只好写些很个人的话,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成章法。 两月前第一次重看甘剧,痛到控制不住,非要把一腔情绪洒干净不可。折腾完了,人也安静了。 我为之流泪的电视剧、电影不止一部,我可以把它们推荐给别人,一起分享好故事,但唯独不会分享甘剧,在这一点上,我是吝啬的。藏着它,比藏自己的心更严实。 别的影视剧,最让人流泪的地方我能看,也可以重看,但对甘剧那些敲碎人心的情节、画面千般抗拒,就是不看,哪怕刚沾了一点,心就像被人狠狠攥了一把。 闲时有想过,甘剧比之其他让我感动的剧有何不同。单从内心感觉方面,得到答案没有太难。 别的影视剧是从外向内触动我的感情,不看时,外界传递的感情消失,单凭心中余情很难为之凭空哭泣。甘剧却是击穿了我的感情,击穿了我这颗脆弱的心,为之痛哭,是由内而外,那是自己的感情。 我是个寡淡的人,难以承载浓情。希望想起甘剧时,站在窗前远望一会儿,便能抚平泛上来的情绪。但每每因她情绪激烈,总不能如愿,心疲惫到呼吸不稳,无力说话,总要好好歇上一歇,才能恢复。 甘剧给人的不只是悲凄,一味的悲凄,怎能让人念念不忘?那情,理也理不清。 如果一件事物本身是美好的,即使最后缺憾,也会为别人留下一些美好。在这个特殊的吧内,有许多心细如发、才情俱佳的吧友,以文、琴、书、画寄情,我是个向往艺术却不懂艺术的粗鄙之人,只对文字略有感触,但单论文字,与人也相去甚远,空留艳羡。每读过情意真挚的好文,就像抚摸喜爱之物,轻而小心,若无羡慕,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然,也有让我瞬间破防的。曾有人倾诉对甘剧的喜欢,有吧友在下留言:唉,吃够了甘妹的苦。便只一句话,其中反复纠缠的深情,易知而难言。 我有些鲁钝,心思不够灵活,看完甘剧,也没看清花二郎。只是觉得他的几次行为与他所说的忠心并不完全相符,对他观感有几分保留。看了别人分析,才明白他伺机而动,想趁虚而入的心机。 由此可见,生活中我没能看清的真相也不会少,眼力的缺失,也是心的缺失,为此略感黯然。 认清了花二郎,我对他先是不耻,后来又有所改观,他心怀龌龊是真,崇敬之情也不假。甘妹对他还是信任的,整部剧中他应该有机会偷袭制住甘妹,为了私欲变成尹志平。他虽有自己的心思,但始终没伤害甘妹,这点比阮行强。看在他有底线,崇敬大于龌龊的份上,我给予一定的“原谅”。 花二郎配不上甘妹,有人给出理由,说两人灵魂境界不同。对这个解释我深以为然,甘妹这样的人,若不能找一个灵魂境界匹配的人,即便那人对她千般好,我也会感到莫大遗憾。像她这样的人,也不会嫁给不能触动她灵魂的人。(此处只论剧中甘妹,不论书中的,书中她有一瞬考虑过花二郎,我不认那是她,不认。) 孤单的人需要东西填补,他们希望找人倾诉,希望被人接纳,以与人的交集排解孤单。很多人把孤单认成是孤独,其实它们是两种东西。孤单久了,的确容易生出孤独,也有少数人,从不孤单,却主动选择了孤独。 当人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心面对世界时,就会触动灵魂,就有了孤独,孤独属于灵魂。 孤单是躁动的,会到处找伴,真正孤独时,人反而会安静下来,心少有外求,不会急于以人或事情填补自身。孤独不必形单影只,“我”有亲人、好友,也在人群中欢笑,但“我”仍然孤独。 孤独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正因为孤独,甘妹才有那样高贵、清冷、纯净、凛冽的灵魂,她的爱情,需要一个同层次(不是相同,也未必一定要相似)的灵魂,剧中只有那个百般纠结的小尹了。 想起她说重任在身,只能白白错过中原美景。阮行说办完事后一定陪她游遍名山大川。甘妹背对阮行那一笑,我看了好多遍。可能是爱到骨子里,爱看她每个不同的表情,爱听她不同声调暗戳戳表达的感情。我想看如果是小尹说陪她,她会怎么笑。 孤独是特别的,两份孤独走到一起,得到的不是不再孤独,而是相依相偎、不再孤单的两个孤独,还有一份超越孤独的爱。所以甘尹即便在一起,甘还是甘,尹还是尹,自我会有一定让步,但不会为爱失去自我。 这爱与孤独不同,孤独分属两人,爱共属两人。一个人再情深,付出再多,也无法让亲情、爱情、友情变得美好,因为这些感情都需要两方共同成就,要品质上佳,则必需要两方“势均力敌”。 我喜欢孤独,但不会提倡孤独,有所得必有所失,失去的未必不更珍贵。 勿相忘,我很喜欢这三个字,吧主有心,选了这三个字作为贴子标签,很好。 不管是爱恨情仇,甘、尹、兰不会相互忘记。吧友不会忘记甘剧,不会忘记甘吧这个曾经挥洒感情的地方,其实我还希望,在这里的人,也勿相忘。
86年的,前些天看了一遍甘十九妹 我是个健忘的人,几乎忘记了小时候九成九的事,如今回忆里。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片段。那时看这部剧,不记得看没看全,只记得甘妹的形象和山洞里那团火,他们吻在一起,最后相拥而死。 那个年龄不懂太多,看他们亲吻,已是突破认知,所以记忆特别深刻——好可惜,那朵最美的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为此愤愤难平。 近三十年过去,那股因暴殄天物产生的怨念,仍清晰印刻在脑中,只是埋藏得太深,让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想起来再看一遍。 十天前不知怎么想起了这部剧,找了24集版本的下载下来看,停不下来,通宵了,等我起身去关灯,才发现天已大亮,早上五点了。 结局,尹一剑刺中甘妹后,我就跳点进度条,三两下到了完结,不敢看。 这次小时候的怨念解开了,不再觉得鲜花插在牛粪上,反而是痛苦的欣慰,这是他们最合理“最好”的归宿,没想到元芳年轻时还有如此演技。唯一介意的就是尹剑平的人设,每次和甘妹动手,先拔剑的总是他;在找兰心或霍楠时,他选择了后者;结局时,先放弃生命的是甘妹。 很多的介意,都是源于他先大义后私情的人生观(贴吧里看到的,我自己没往这方面想),从这点来看,情节是合情合理的。换种性格,故事可能也就变了。还有一点让我觉得不完美,可是我有点完美倾向,所以就不提了。 这几天我在吧里疯狂翻阅坟贴,包括每个回复,我停不下来,一停下,心就变成一片空洞,必须拿东西填补,唯一有效的填补物,就是和此剧有关的一切。我从许多贴里看到大家的分析与感叹,让我对本剧理解更深,感激不尽! 这让我看到了许多同道的兄弟姐妹,他们才华满满,细腻情深,灵慧长情。 感谢他们留下的文字,让我这个来晚了十年、二十年的人能跨越时间与空间感受到你们的情怀,像是在与你们一起感动,一起哭泣。 没能与诸多同道一起参与甘十九妹吧的盛世,我心深深遗憾!深深遗憾! 十多天来,反复看着一些片段,每一个动作、神情、台词、说话语气,这些都表达着他们内心那不能诉之于口的感情,为此着魔,一想到结局,更加痛心。 对于此剧,同道们已经深挖了太多,我也挖不出来什么新鲜东西,为此深感惭愧。 我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之所以发此贴,是因为心里难受。最初几天,每天都要默默流泪(我是个男的,请别笑我感情如此脆弱)。打开电视剧、贴吧,才能缓解一下心痛,但这就像x毒,像把还没愈合的伤口再次撕开,明知不该如此,却控制不住,缓解一时,痛的更久。 十多天了,吃不下饭,每天一顿,却越吃越少,饿到胃痛也不想吃,吃一点胃就满了;睡不着,必须折腾到深夜,靠疲惫才能入睡。我不知道这种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从没有一部电视剧把我折磨成这样,但我最爱它,正应了那句“多情总比无情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关于甘妹的一切实物,我都没有,去淘宝想买一张海报,没找到,即便买到,我也不敢贴出来看,暂时只能珍藏,因为用了几天甘妹的图片当电脑背景,每当无意间经过桌面,看到她的样子,都是一阵揪心,如果意识到桌面将出现,就垂下目光尽量避开,后来不得不换成了纯黑背景。 近三十年过去,不知道有多少朋友闲暇时还会来此逛逛,我相信许多年不来的人,也不会忘记这里,而是把它视如珍宝,藏在心里,不忍触碰。 啰嗦完了,祝自己早点恢复,祝甘十九妹吧永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