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WZ 青鱼WZ
关注数: 999 粉丝数: 2,467 发帖数: 81,211 关注贴吧数: 60
钓鲤鱼的好钓位 1.两个较大水面相连部位的狭窄处的两侧,是垂钓鲤鱼的好钓位 这是根据鲤鱼喜欢不停的游动,喜欢短距离回游的特点来选择的钓位.两水面相连的狭窄部位,是鲤鱼回游的必经之地.如果狭窄处的岸边有一定距离的水草,钓点(下钩点)应选在水草前面的亮水,离水草的边沿1米左右最好,窝子就打在紧挨水草处.准确的下钩点应该是在窝子的前沿。 如果狭窄处的两岸没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况下(不超过3米),就要把下钩点选在离岸5米以外的远点,并且钓饵要尽量用的大一些,要便于发现,比如:蚯蚓要用整条.原因是鲤鱼生性警觉,在通过狭窄的水面时,如无隐蔽物,会尽量离开岸边,并加快游动的速度,此时的摄食多为掠食性-----就是在游动中边走边吞一口,并不停留.所以饵料小了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水面狭窄处的两岸若无水草时,钓点选在通道与大水面相接部位的两侧会更好一点。 2.大水面的进.出水口的缓流处 出水口的两侧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远一点,水流缓慢的地方就是好钓点。 进水口不仅要找水流缓慢的点,还要看水是否混,如果进水速度很快,水的冲刷使进水口处的水很混,既要选择缓流,又要选择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做为下钩点.原因有三:一是鲤鱼喜缓流,二是鲤鱼喜弱光,水太混则水下黑暗无光,三是进水带进来的食物会在这个交界处沉淀落底,而且易于寻找。 3.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长了更好) 在这个伸出的舌头的前面或两侧的水下,一定会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选择岸向水面伸出的舌头做钓位时,不要一味的只是向着前方远处打满竿.要仔细的试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处,无论远近,都是个很好的下钩点.窝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钩点的内侧.(原因参照之一自己分析,很容易)。 4.水中孤岛或草丛的近旁 如果是水中有离岸不是很远的孤岛,或者是草丛团,它的近边处就是决好的钓点.离岸较远的,可以用矶钓竿。 5.看到有两次以上,鲤鱼越出水面的地方 这一点我在[野鲫鱼钓法]一文中已经讲过了。 6.河流中桥墩后的回水弯.近岸有水草的缓流区.水闸.堤坝的附近 只要按照鲤鱼的习性和季节.天气等因素考虑周到,都会找到好钓点的。 还有水库.湖泊的湾岔和大水面相接处.水中有露出岩石的附近等等,只要按照我们上面的方法去仔细分析,都可以找到好的钓点。 7.开放鱼塘选点:每次放鱼的第一天,要尽量选边 以后要选远点.要尽量找没人钓过,或者钓的次数少的位置.钓点要绝对避免人影和竿影的晃动.放鱼的第一天要打大窝.以后尽量不打窝.用包钩,或者是搓大饵自然续窝,要避免饵钩入水时的响声.钓点要尽量避开大众竿长的区域,比如:大部分人用的是6.3米的竿,那就要躲开6.3米竿所钓的哪个距离,或更远,或更近,都会好一点。
细说子线 细说子线(转贴) 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一、子线的性能及特点 根据我们垂钓鱼的不同大小,子线化分为不同的号数。不同号数的线对应的线径不同,号数越小越细,反之越粗;不同号数的线能承受的拉力也不一样,强度也不同。好的子线应具备不变形、不涨号、耐冷、耐热、摸着光滑、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抗拉力等特点。 子线分为软子线与硬子线,是没有软调和硬调之分的。我们看到有些子线外包装上标有软、硬调,那是对钓友的误导。为什么要分为软子线和硬子线呢?子线的软硬其实是代表子线的性能。当们遇到不同鱼情时,可根据需要使用软子线或硬子线。软子线对鱼就饵时入口的影响小,能有效减低鱼吞食的障碍。就象人吃面条一样,一吸就进嘴了。质量好的软子线在低温下还能保持很好的柔软性,这是硬子线不具备的优点。相对来说,软子线有时(如钓钝时)对中鱼信号传递的慢,这也是软子线的缺点。硬子线的强度相对大些,抗鱼的拉力强一些。由于子线硬,两子线不会轻易缠绕,减少了换子线的频率,为多上鱼争取了时间。硬子线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很快将鱼就饵的信号反映在浮标上,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钓轻口鱼或警觉性较高的鱼时,子线硬梆梆的直立水底,加大鱼吞食的障碍。另外,在水温很低时使用硬子线,又遇到鱼开口不是很好的情况,鱼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所以,只有了解软、硬子线的各自特点后,我们才能在钓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子线在不同鱼情下的应用 实际垂钓时,我常把鱼情分为快鱼和慢鱼、生口和轻口。从不去想钓大鱼还是钓小鱼,这是多年的实践才让我有了这种理性认识。快鱼之所以快,就在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很大,而且吃食毫不迟疑,见饵就抢。这在自然水域、鱼又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表现得特别明显。快鱼多半都属生口鱼,钓这样的鱼用硬而粗的子线就是首选。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场手竿钓鲫比赛,我在赛前得知比赛池中又投入了一批生口鱼,鱼的大小在50~150克,中钩后挣扎的力量很大,试钓时可达每小时60多尾。基于这样的鱼情,我在比赛中选择了偏硬、耐冲击力的0.2号“名人”子线。第一场开赛时的鱼情如我所料,确是生口鱼中钩的多,吃口也很好,标动即有鱼中,最后以50多尾拿下1分。 慢鱼不一定是轻口鱼。所谓慢鱼,就是由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不够或是被反复钓放,鱼受惊而不肯吃食等原因造成的。这在钓混养鱼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切身体会。是不是钓慢鱼就应该选用软而细的子线呢?答案是否定的。王永贵大师曾说过:“钓混养时,我们不要使用太小的线组,还是粗点好。在一条鱼能决定你比赛的胜负时,一旦遇上条大鱼,就因为你的线组小而跑鱼,那就后悔莫及了。”他所指的“线组”就包括子线在内。这句话提示我们:钓慢鱼时,为降低鱼的警惕性而选用软点的子线是没错的,但鱼的冲劲较大,所以线的号数不能过小,要抗得住大鱼的冲击力才不会功亏一篑。 轻口鱼和滑口鱼不能说是一样的。鱼形成轻口的因素很多,有人为造成的,也有气温过低或前后差异太大造成的,当然也有鱼自身进食欲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情况在竞技比赛的后几场和冬季钓鲫时经常遇到。钓轻口鱼时,我们就应当有针对性的选用较软而细的子线,配合比重轻而软的饵料去钓。 三、子线的长度没有标准 钓友常有这样的疑惑:钓鲫鱼用多长的子线好,钓鲤鱼又用多长最合适?我们也常听人说,钓小鲫鱼应用12.5~15mm的子线,钓大鲫鱼应用25~30mm的子线,钓混养鱼应用40~60mm的子线(以上子线长为单线长度)。我认为这样划分子线长度的人有他自己的道理(也是他的习惯),但绝不是标准。钓鱼用多长的子线并没有定律,要视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饵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决定。比如打浮钓快鱼时,为了加快两饵到位的时间,我们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尽量用长度短点的子线;又如钓点水很浅,也要把子线的长度适当缩短;再如水深超过4米,而且垂钓的又是大鱼,这时我们就应该用长一点的子线。有两个韩国人在一大型天然湖垂钓青鱼,先是用1米长的子线连续跑鱼后,将子线增加到2米,终于成功钓获多条个体在10~20千克的青鱼。由此可见,钓鱼中用多长的子线是没有硬性标准的,要根据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钓法及个人的习惯去选择子线长度,更重要的是能在钓鱼中善于灵活变通,以多上鱼少跑鱼为目的。
钓鲤鱼的好钓位(*ZT) 1.两个较大水面相连部位的狭窄处的两侧,是垂钓鲤鱼的好钓位 这是根据鲤鱼喜欢不停的游动,喜欢短距离回游的特点来选择的钓位.两水面相连的狭窄部位,是鲤鱼回游的必经之地.如果狭窄处的岸边有一定距离的水草,钓点(下钩点)应选在水草前面的亮水,离水草的边沿1米左右最好,窝子就打在紧挨水草处.准确的下钩点应该是在窝子的前沿。 如果狭窄处的两岸没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况下(不超过3米),就要把下钩点选在离岸5米以外的远点,并且钓饵要尽量用的大一些,要便于发现,比如:蚯蚓要用整条.原因是鲤鱼生性警觉,在通过狭窄的水面时,如无隐蔽物,会尽量离开岸边,并加快游动的速度,此时的摄食多为掠食性-----就是在游动中边走边吞一口,并不停留.所以饵料小了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水面狭窄处的两岸若无水草时,钓点选在通道与大水面相接部位的两侧会更好一点。 2.大水面的进.出水口的缓流处 出水口的两侧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远一点,水流缓慢的地方就是好钓点。 进水口不仅要找水流缓慢的点,还要看水是否混,如果进水速度很快,水的冲刷使进水口处的水很混,既要选择缓流,又要选择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做为下钩点.原因有三:一是鲤鱼喜缓流,二是鲤鱼喜弱光,水太混则水下黑暗无光,三是进水带进来的食物会在这个交界处沉淀落底,而且易于寻找。 3.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长了更好) 在这个伸出的舌头的前面或两侧的水下,一定会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选择岸向水面伸出的舌头做钓位时,不要一味的只是向着前方远处打满竿.要仔细的试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处,无论远近,都是个很好的下钩点.窝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钩点的内侧.(原因参照之一自己分析,很容易)。 4.水中孤岛或草丛的近旁 如果是水中有离岸不是很远的孤岛,或者是草丛团,它的近边处就是决好的钓点.离岸较远的,可以用矶钓竿。 5.看到有两次以上,鲤鱼越出水面的地方 这一点我在[野鲫鱼钓法]一文中已经讲过了。 6.河流中桥墩后的回水弯.近岸有水草的缓流区.水闸.堤坝的附近 只要按照鲤鱼的习性和季节.天气等因素考虑周到,都会找到好钓点的。 还有水库.湖泊的湾岔和大水面相接处.水中有露出岩石的附近等等,只要按照我们上面的方法去仔细分析,都可以找到好的钓点。 7.开放鱼塘选点:每次放鱼的第一天,要尽量选边 以后要选远点.要尽量找没人钓过,或者钓的次数少的位置.钓点要绝对避免人影和竿影的晃动.放鱼的第一天要打大窝.以后尽量不打窝.用包钩,或者是搓大饵自然续窝,要避免饵钩入水时的响声.钓点要尽量避开大众竿长的区域,比如:大部分人用的是6.3米的竿,那就要躲开6.3米竿所钓的哪个距离,或更远,或更近,都会好一点。
细说子线 细说子线(转贴) 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一、子线的性能及特点 根据我们垂钓鱼的不同大小,子线化分为不同的号数。不同号数的线对应的线径不同,号数越小越细,反之越粗;不同号数的线能承受的拉力也不一样,强度也不同。好的子线应具备不变形、不涨号、耐冷、耐热、摸着光滑、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抗拉力等特点。 子线分为软子线与硬子线,是没有软调和硬调之分的。我们看到有些子线外包装上标有软、硬调,那是对钓友的误导。为什么要分为软子线和硬子线呢?子线的软硬其实是代表子线的性能。当们遇到不同鱼情时,可根据需要使用软子线或硬子线。软子线对鱼就饵时入口的影响小,能有效减低鱼吞食的障碍。就象人吃面条一样,一吸就进嘴了。质量好的软子线在低温下还能保持很好的柔软性,这是硬子线不具备的优点。相对来说,软子线有时(如钓钝时)对中鱼信号传递的慢,这也是软子线的缺点。硬子线的强度相对大些,抗鱼的拉力强一些。由于子线硬,两子线不会轻易缠绕,减少了换子线的频率,为多上鱼争取了时间。硬子线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很快将鱼就饵的信号反映在浮标上,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钓轻口鱼或警觉性较高的鱼时,子线硬梆梆的直立水底,加大鱼吞食的障碍。另外,在水温很低时使用硬子线,又遇到鱼开口不是很好的情况,鱼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所以,只有了解软、硬子线的各自特点后,我们才能在钓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子线在不同鱼情下的应用 实际垂钓时,我常把鱼情分为快鱼和慢鱼、生口和轻口。从不去想钓大鱼还是钓小鱼,这是多年的实践才让我有了这种理性认识。快鱼之所以快,就在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很大,而且吃食毫不迟疑,见饵就抢。这在自然水域、鱼又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表现得特别明显。快鱼多半都属生口鱼,钓这样的鱼用硬而粗的子线就是首选。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场手竿钓鲫比赛,我在赛前得知比赛池中又投入了一批生口鱼,鱼的大小在50~150克,中钩后挣扎的力量很大,试钓时可达每小时60多尾。基于这样的鱼情,我在比赛中选择了偏硬、耐冲击力的0.2号“名人”子线。第一场开赛时的鱼情如我所料,确是生口鱼中钩的多,吃口也很好,标动即有鱼中,最后以50多尾拿下1分。 慢鱼不一定是轻口鱼。所谓慢鱼,就是由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不够或是被反复钓放,鱼受惊而不肯吃食等原因造成的。这在钓混养鱼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切身体会。是不是钓慢鱼就应该选用软而细的子线呢?答案是否定的。王永贵大师曾说过:“钓混养时,我们不要使用太小的线组,还是粗点好。在一条鱼能决定你比赛的胜负时,一旦遇上条大鱼,就因为你的线组小而跑鱼,那就后悔莫及了。”他所指的“线组”就包括子线在内。这句话提示我们:钓慢鱼时,为降低鱼的警惕性而选用软点的子线是没错的,但鱼的冲劲较大,所以线的号数不能过小,要抗得住大鱼的冲击力才不会功亏一篑。 轻口鱼和滑口鱼不能说是一样的。鱼形成轻口的因素很多,有人为造成的,也有气温过低或前后差异太大造成的,当然也有鱼自身进食欲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情况在竞技比赛的后几场和冬季钓鲫时经常遇到。钓轻口鱼时,我们就应当有针对性的选用较软而细的子线,配合比重轻而软的饵料去钓。 三、子线的长度没有标准 钓友常有这样的疑惑:钓鲫鱼用多长的子线好,钓鲤鱼又用多长最合适?我们也常听人说,钓小鲫鱼应用12.5~15mm的子线,钓大鲫鱼应用25~30mm的子线,钓混养鱼应用40~60mm的子线(以上子线长为单线长度)。我认为这样划分子线长度的人有他自己的道理(也是他的习惯),但绝不是标准。钓鱼用多长的子线并没有定律,要视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饵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决定。比如打浮钓快鱼时,为了加快两饵到位的时间,我们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尽量用长度短点的子线;又如钓点水很浅,也要把子线的长度适当缩短;再如水深超过4米,而且垂钓的又是大鱼,这时我们就应该用长一点的子线。有两个韩国人在一大型天然湖垂钓青鱼,先是用1米长的子线连续跑鱼后,将子线增加到2米,终于成功钓获多条个体在10~20千克的青鱼。由此可见,钓鱼中用多长的子线是没有硬性标准的,要根据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钓法及个人的习惯去选择子线长度,更重要的是能在钓鱼中善于灵活变通,以多上鱼少跑鱼为目的。
乱弹钓鱼中的‘窝’ 窝”词典里的解说是禽兽,昆虫住的地方。例如鸡窝,狗窝,蜂窝,比喻坏人藏匿的地方,用于量词的例如一窝小猪等。我们钓鱼爱好者也经常提到“窝”,如做窝,打窝,亮窝,雾窝,有鱼进窝,跑鱼惊窝,鱼散窝了,死窝,钓窝边,钓窝中,离窝钓,还有补窝,养窝等等。能提到和钓鱼有关的窝,说明“窝”在钓鱼上是非常重要的,即然重要那么如何保护好这个窝呢?我今天值班刚好没什么事,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保养好窝子。窝其实是虚浮的,是靠我们钓鱼人的直观判断认定的,如果在您不做窝之前,其实就有一窝鱼在这个点上,您此时不会认定这个点是个窝,待您打了点诱饵,或者抛了几竿就成窝了。不管怎么说窝中有鱼才是好窝,无鱼则是死窝,当形成一个好窝后,如何做好养窝,始终保证窝中有鱼就是我们钓鱼人是想要达到的目的。那么影响鱼散窝有那些因素存在呢?首先会想到的是,是渔者的身影,钓竿和您所产生的声响惊鱼散窝,所以钓鱼动作要轻稳是有道理的,如在窝中溜鱼,移动钩子时挂到鱼身,由于手法不当窝中跑鱼,提竿过猛等等。也许这些平时您并不太在意,待出了问题也心知肚明,我们常说细节,这就是细节之例的。在我们钓鱼过程中常会碰到,钓着钓着上鱼速度慢了,或者无鱼讯了,说明什么,就是窝里的鱼少了,话回正题那就要加大引诱力度,加快抛竿频率来达到您所需求的状态,当然还有鱼上浮等一些情况,如何压制鱼层先不去说它,有经验的钓手会根据鱼情来选择如何养窝,如变换节奏,鱼大鱼小,根据时间,下饵数量,虚实比例等来达到长时间上鱼的长度。实物是养窝的,雾化类是诱鱼的,也就是应了一句行话叫“亮窝钓鱼,雾窝诱鱼”。也可以这样去认为,实物等于硬饵,诱钓结合的等于软饵,以硬养之,以软诱钓兼之,达到久钓不散窝,愿渔友们有一个好窝。让您开心,让您快乐。
出现冬至不中鱼的现象(ZT) 比较笼统的说,有动作不中鱼,大部分出现在专业池塘,在钓乱鱼,猾鱼,或者有大有小的混养塘。而休闲钓当中,小杂鱼闹窝导致有信号,而不中鱼的现象就成为主要表现。出现漂有信号而不中鱼,在竞技池塘或比赛中,利用改变调钓灵钝法虽然能减少空竿现象,如果综合搭配运用不当,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常规钓法中,现象1: 调4目钓2目,开始中鱼后来空竿,向上推漂1目,改钓3目,连续几条,继而又连续空枪,再向上推漂1目,钓4目,浮漂讯号变弱,钝感减小,但中鱼率加大。之所以空竿这是钓的灵所致,钓的越灵,讯号来得越早。在排除用饵轻重的前提下,钓的越灵,双子线绷的越直,当鱼受到饵料的诱惑,越聚越多的情况下,鱼还未吃饵,在游动中,导致水压起了变化,带动了子线的摆动,使浮漂出现上送下挫的信号。解决的办法是:向上推漂,使饵轻触底,减少似悬非悬而引起的摆动,减少了假信号,再向上推漂,使双饵完全着地(池底),子线出现弯曲, 进一步减少假信号,使双饵完全着底。双子线因上牵力的减小,子线的弯曲而加大了信号的传递过程,加之鱼从地面吸饵增加了难度,使浮漂信号相对变小,但中鱼率提高,这仅能说明一个问题,用改变钓目的方法减少空竿率,仅仅是减少空竿而已。 现象2 :已经把漂用到调4目钓4目,甚至钓5目的程度,仍然出现空竿,这已经不是利用向上推漂钓钝能解决的问题了。在排除其他因素,单从漂上解释,这是漂用小的原因,而前提是鱼情所致。1鱼的密度大,窝内的鱼多。2饵的诱惑使鱼越聚越多,而饵的味道过大同时也引起了鱼的高度兴奋。产生了乱,导致钓钝也空竿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减掉1目或2目的铅皮,变成调5目或调6目,在原已使用到调4目钓4目的前提下,先钓几竿,情况有所改变:信号减少,钝感加强,中鱼率相对有所提高,继而又空竿,再向上推漂,一直到钓6目,或钓6目多仍有空竿,钓者在观浮漂意识上还未达到很高层次时,应该换大一号或2号的漂,其运用目的,加大漂号,铅皮大而重,浮漂相对稳定,启动铅坠的摆动,造成浮漂产生信号,就需要一定的力,与前述所用漂号相比较,想摆动铅坠只要不是鱼体带动子线, 鱼排开水产生的压力再摆动铅坠已经不是很容易了,这样就减少假信号,由于漂大铅大,鱼在真正吃饵入口的情况下,浮漂所产生的信号也相对变小。那么,在钓者考虑到变换浮漂的运作下,除知道假信号减少外,应考虑到上送下挫信号也相对减小。正所谓,看小口,或看比较有力的小顿口提竿,仅此,只能说从浮漂的调整更换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不能说明完全解决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垂钓和频繁的比赛中应该说各项环节都做的很好的前提下个别出现空竿现象和间接空竿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用什么方式才能说明我们在日常垂钓运作中完全运用得当呢,唯一答案就是:鱼获和积分。你比其他钓友收获多而大,你在比赛中成绩最好,就叫做运用正确,中鱼就是硬道理。如果含有运气成分,则另当别论。但不正常的是尽管也采取换浮漂和调整调目和钓目,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就不能说是浮漂问题了,钩,线,饵用的是否对称?找底是否正确?抛竿是否准确到位等都能引起有信号不中鱼的现象。这应该说问题的出现来自于钓者综合运用和搭配的是否恰当?可这必须取决于自身钓技高低,经验是否全面?理论和实践是否正确到位?临场状态是否处于最佳?这些都直接牵扯到鱼获上。一个基本功较好的钓手,竿,线,钩的应用很直接又容易准备的,在日常垂钓和赛场上每位钓手的备用包箱里面都有准备的几付线组和多种规格的子线和钩。而关键是对漂的应用和选择是否对路(对漂的应用,已在其他文章里另有解释,在此就不重复)。在对饵料的使用和搭配是否对口,关于饵料的搭配和使用绝不能盲目乱来,这些年我在接触一些休闲钓友和竞技钓手当中,有一部分在临场时乱搭配一气,有的甚至带多少种饵料就给它混多少,好象不全加上就不放心,到底鱼儿爱吃的是那一种味道,他自己也不明白。  
夜钓浮漂的选择与调漂 夜钓浮标的选择与调标;夜钓浮标因加上了夜光棒,重心上移,浮标立水出现不稳。针对此种情况应选择竹脚孔雀羽或竹脚芦苇硬尾3号台钓标,小了浮力不够,大了灵敏度差。夜光棒用包装内提供的小塑料管固定,塑料管只取三分之一就够。组装好的浮标调标与通常调标区别不大,但装好饵后水面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很关键,最好的调法是标尾露出 4-5 目,其中夜光棒占两目左右 ,在黑夜的水面上夜光棒与水下的倒影正负相加绝对值为3目左右,鱼在正常吃饵时,浮标下顿目数正好在夜光棒根部,动作非常漂亮,此时两点一线,提杆必中鱼,千万不要把夜光棒根部调成平水,由于夜光棒的剩余浮力远远大于标尾两目的浮力,鱼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将浮标拉下水,会损失很多信号。 以上是几点夜钓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后水面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很关键,最好的调法是标尾露出 4-5 目,其中夜光棒占两目左右 ,在黑夜的水面上夜光棒与水下的倒影正负相加绝对值为3目左右,鱼在正常吃饵时,浮标下顿目数正好在夜光棒根部,动作非常漂亮,此时两点一线,提杆必中鱼,千万不要把夜光棒根部调成平水,由于夜光棒的剩余浮力远远大于标尾两目的浮力,鱼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将浮标拉下水,会损失很多信号
夜钓浮标的选择与调标 夜钓浮标的选择与调标;夜钓浮标因加上了夜光棒,重心上移,浮标立水出现不稳。针对此种情况应选择竹脚孔雀羽或竹脚芦苇硬尾3号台钓标,小了浮力不够,大了灵敏度差。夜光棒用包装内提供的小塑料管固定,塑料管只取三分之一就够。组装好的浮标调标与通常调标区别不大,但装好饵后水面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很关键,最好的调法是标尾露出 4-5 目,其中夜光棒占两目左右 ,在黑夜的水面上夜光棒与水下的倒影正负相加绝对值为3目左右,鱼在正常吃饵时,浮标下顿目数正好在夜光棒根部,动作非常漂亮,此时两点一线,提杆必中鱼,千万不要把夜光棒根部调成平水,由于夜光棒的剩余浮力远远大于标尾两目的浮力,鱼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将浮标拉下水,会损失很多信号。 以上是几点夜钓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后水面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很关键,最好的调法是标尾露出 4-5 目,其中夜光棒占两目左右 ,在黑夜的水面上夜光棒与水下的倒影正负相加绝对值为3目左右,鱼在正常吃饵时,浮标下顿目数正好在夜光棒根部,动作非常漂亮,此时两点一线,提杆必中鱼,千万不要把夜光棒根部调成平水,由于夜光棒的剩余浮力远远大于标尾两目的浮力,鱼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将浮标拉下水,会损失很多信号
闲聊水库垂钓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库钓大军中来了。由于水库与池塘有着太多的差别,这就使得有相当一部分钓友,在库钓中一时不得其法,收获甚微,有时好不容易中了一尾大鱼,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与大鱼擦肩而过,留下了许多遗憾…... 水库多依山而建,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地方地势险峻,有的地方地处缓坡。钓点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季节、天气、鱼情、水情因地制宜。 钓组的选择要合理。那么选择多大的主线、脑线合适呢?这主要取决于所钓的对象鱼的品种和大小来定。在自然水域垂钓,由于鱼的个体大的又很大,小的又很小。一时好像难于取决。钓组太大,小鱼的信号就很难出来;钓组小了,遇上大鱼,容易造成切线。钓组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平时大多数鱼获的鱼体的大小来安排钓组。为了预防万一,可以配一根失手绳。钓竿可根据水的深度来选择硬调和超硬调等。 由于水库水位较深,鱼的野性十足。就是鱼体不是很大,溜起来也感觉比较费劲。如果操作不当,就经常会出现脱钩,切线跑鱼的憾事。就控鱼来说,一句话“控鱼要稳,抄鱼要准"。中鱼杨竿不要太过用力,用力过猛,会使鱼产生猛烈挣扎,不利于控鱼。中鱼后,不要急于将其拉出水面,首先是绷住渔竿,感受一下鱼的个体的大小,并注意鱼的发力方向,做好左右侧摆,前送后抬的准备。同时要注意控鱼抬竿时的角度。如果角度太小,容易造成拔河切线。可采用8字溜鱼法主动控鱼。变被动为主动,把鱼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另外,在浅水垂钓时,尽量不要抛的太满。如果打的太满,一旦中了大鱼,杨竿时渔竿很难达到理想角度,使得回旋余地很小,也会造成拔河切线。 水库由于面积大,水域开阔,再加上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就是天气预报中不大的风力,但在水库往往会形成较大的风浪,造成观漂困难,信号滞后。再加上水深,也会影响漂讯。就信号滞后主要原因是一下几个方面; 1, 钓的顿了,造成子线弯曲,或8字环以及铅坠到底。鱼索饵时没有看出及时的信号。 2, 暗流的影响。放水和大雨过后的涨水造成的暗流。以及风大时,风会吹表面的水体流动,而表面的水体在遇到堤岸的阻挡后从下方回流。就会出现逆风暗流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走漂。这些都会使水线不直,造成信号呆滞。 3, 由于是地处陡坡,水底也许倾斜或有缓坡。在垂钓时,打满竿钩饵到底后,使得钩饵前置。造成风线和水线不垂直。看似钓灵实际钓顿了,使浮漂出现信号迟钝。 由于以上等原因造成了浮漂信号的迟缓。表现为,中鱼后,经常会在抬竿领鱼时没有控几下鱼,鱼一发力,就脱钩逃之夭夭了。有时没有看到漂讯,提竿却中了鱼。鱼小到关系不大,如果大鱼索饵后,抬头离开。就会造成我们措手不及,回旋余地变小,使得控鱼杨竿后达不到理想的角度,不能充分发挥渔竿渔线的最佳性能。造成切线跑鱼,强拉硬拽时甚至会折断竿。 由于水深,风浪大,暗流,走漂和水底有缓坡等现象,多数人都是上推浮漂来应对。看似钓的是低目(灵),实则钓的很高(顿),甚至都跑铅了。主抓黑票,大送的漂象,这样就会失去很多鲫鱼的信号。 针对这种情况,小漂没有大一些的漂好。调低没有调高好。浮漂应选择灵敏一些的短脚长身大漂,再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调钓目数。一般调5~8目,钓2~6目,也可调几钓几,但调钓的目数不要相差太大。如果走漂,水流不是很急,可以钓走漂,浮标也可选用的大一点,最好带饵调标,让钩子擦着底慢慢走。根据鱼的密度选择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钓,超出这个范围就抬竿。水底有缓坡抛竿不要打满竿。 风浪中的漂象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每个浪头把浮漂“抬起”或“下压”,在单位时间内,基本都会保持不变。如果“抬起”后超时滞留,没有“下压”,或者“下压”的目数发生变化,这些都是鱼索饵的信号。钓走漂时,可以抓浮漂的异常停留和上送下顿。 以上是我在水库垂钓的一些认识。闲聊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垂钓口诀 上饵搓大诱鱼,下饵搓小施钓。 挂大松散,诱钓结合;搓小软粘,针对小口。 无杂鱼须拉,有杂鱼则搓。 鱼饵状态很重要,浮标信号结合好。 灵标适应口小,稳标应用猾乱。 野外钓大鱼要守,休闲钓小鱼要勤。 进攻钓法要有频率,防守钓法要放信号。 子线长短各有作用,千万不可盲目随从。 轻饵调目略低,重饵调目略高;轻饵信号显小,重饵信号显大。 拉大聚鱼好,拉小入口强;要想鱼获多,诱钓要结合。 提竿准确及时,不如放慢半拍。 钓钝要抓小口,钓灵要放信号。 要抓准确信号,饵料状态重要。 一饵分两块,一软和一散;无鱼用散诱,有鱼搓的软。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鱼,会有更大的收获。 抛竿留有余地,避免抛满断线跑鱼。 在重钓中把握饵料的状态是一门学问,饵的雾化快、慢、软、粘、硬的使用是根据鱼情而决定的。 对饵的状态要求都出自钓友的手和心。 塘钓下风口,水库选地形。 上饵搓大诱鱼,下饵搓小施钓。 挂大松散,诱钓结合;搓小软粘,针对小口。 无杂鱼须拉,有杂鱼则搓。 鱼饵状态很重要,浮标信号结合好。 灵标适应口小,稳标应用猾乱。 野外钓大鱼要守,休闲钓小鱼要勤。 进攻钓法要有频率,防守钓法要放信号。 子线长短各有作用,千万不可盲目随从。 轻饵调目略低,重饵调目略高;轻饵信号显小,重饵信号显大。 拉大聚鱼好,拉小入口强;要想鱼获多,诱钓要结合。 提竿准确及时,不如放慢半拍。 钓钝要抓小口,钓灵要放信号。 要抓准确信号,饵料状态重要。 一饵分两块,一软和一散;无鱼用散诱,有鱼搓的软。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鱼,会有更大的收获。 抛竿留有余地,避免抛满断线跑鱼。 在重钓中把握饵料的状态是一门学问,饵的雾化快、慢、软、粘、硬的使用是根据鱼情而决定的。 对饵的状态要求都出自钓友的手和心。 塘钓下风口,水库选地形。 钓鲫调钓准确,钓鲤稳定沉着。 若有杂鱼闹,鱼多钓重铅;鱼快雾化好,慢鱼饵软粘。 浮标的信号要与饵料的状态配合恰当,才能提高中鱼率。 钓无定律,灵活运用。 末钓先分析鱼情,用饵巧妙搭配。 小鲫求状态,大鲫饵对路。 末钓先找底,钓者自从容。 狂咬钓高目,口小要加铅。 快鱼标选大,乱鱼注标形。 提竿要用心,调目因鱼情。
台钓 关键在哪了 台钓,关键在哪里? 鱼饵的性能,兼谈蓝鲫和野战蓝鲫的性能 一种好用的钓饵,应该有哪些特点呢? 诱鱼能力无疑是第一位的,这是鱼饵的灵魂所在。 使用方便,这是饵料的第二个特点。 饵料还要有较好的松散度和雾化性。 饵料更要有合适的比重。竞技钓场,鱼钓了放、放了钓,吃食很轻很猾,所以竞技钓手要求饵料在水中特别轻。受其影响,有不少钓友也认为饵料的比重越小越好。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饵料比重当轻则轻、当重则重。 蓝鲫是龙王恨产品最优秀的代表,具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纯正的浓香味,合理的膨化成分和粗细适当的微小颗粒,使饵团雾化、溶散较快,引鱼也快,留鱼特别持久;适当比例的膨化成分和拉丝粉使此饵不用加任何配料就可以直接搓拉;比重大小适当,轻柔搅拌能进行浮钓,稍多加搅拌和揉搓也很适合底钓且不乱鱼层。不过,用蓝鲫钓鱼,加水比例要特别注意。包装袋注明饵水体积比为1:(0.7-0.8),对传统钓而言还比较好用,但是用于台钓,饵水体积必须按1:1调配,拉出的饵团入水后才能迅速膨胀如絮、确保雾化和速钓效果。 野战蓝鲫是蓝鲫广谱型产品,具有和蓝鲫相似的状态,适合野钓和在养殖水域垂钓大个体鱼类,对鲫、鲤、草、鳊、鲢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它含有很多的动物性成分,使它在野钓时对鲶鱼、黄颡等荤食性鱼也有相当强的针对性。野战蓝鲫和其姊妹篇———大鲫友一样,比重大,含大量蛋白纤维,搓、拉皆宜,在水温20℃时表现特别突出。
在流水滩钓鲫鱼 钓具:针对流水滩中鲫鱼个体不大的特点,钓具的组合是:手竿宜长,5.4~6.3米为佳,竿宜轻,长时间握在手中不易疲劳。渔线宜细,以进口0.1号线为好,略长于竿身。鱼钩宜小,以进口4~5号钩为宜。坠宜小,只要饵钩甩得出去就行。鱼钩与坠的间距为2厘米。浮漂稍大,以5粒散漂为好,2粒在水中,1粒在水表,2粒在水面。漂与漂的间距以1厘米为好。鱼钩穿上钓饵后悬着不落滩底,但离水底越近越好。饵钩不宜落水底,因水底瓦砾、卵石太多,饵钩落底容易被挂住,而不能顺水流走,不易钓到鲫鱼。另外,鱼护要用篾条编制的笆篓,因小溪小河螃蟹特别多,用其他织物织成的鱼护,易被螃蟹夹破使鱼逃。蚯蚓盒应挂在腰间,便于取饵。  钓点、钓饵:钓点应选择流水滩水流的中间。流水滩钓鲫鱼不用诱饵打窝,钓饵以小红蚯蚓、蝇蛆唱主角。红蚯蚓用半条穿在鱼钩上,不露出钩类;蝇蛆的尾部较粗较平,上面有3个孔,钩尖应从一个孔中一次穿入到倒须穿其体内或从口中穿出,露出一点钩尖后才能将手松开,但必须注意不能穿偏,以防蝇蛆体液溢出,效果不佳。蝇蛆穿钩一次,可钓多次。   钓法:人站在流水滩一侧的岸边,将饵钩甩入流水滩的上端,任其顺水流下,当饵钩流至下端不能再流时,应将饵钩提起拉回来,再甩入流水滩的上端,再顺水流下。这样反复多次。每当浮漂在流水滩中停留或下沉,或连续抖动时,这便是鲫鱼上钩了,一提竿,一条欢蹦活跳的鲫鱼便从“鱼间”拉到人间。   在一个流水滩钓一段时间,鲫鱼不大吃钩了,便可搬迁到另一个流水滩下钓
拉饵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拉饵拉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拉饵拉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拉丝粉的含量有关,拉丝粉太多了影响雾化,我看你用什么饵就按照什么饵水的比例去调和,加拉丝粉目的是你要钓什么鱼,你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小鱼多了,闹的厉害就多加点拉丝粉,反之易然,想多钓鱼不在于你拉的饵的过大,反而这样达不到你的要求,小的饵团一样钓大鱼,只要鱼进窝就是,没鱼的情况你就是下金子也没用,这里的关键是你调和饵料的是什么样的状态,这需要自己去认真的琢磨和你的悟性了。 调饵的方法不是很多基本上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首先我们按照比例把饵料倒入食盒后,用手充分混合均匀;按照说明将水倒入食盒,且不可加入过多的水,水太多会使和好的饵过软;用手快速的搅拌,使饵料均匀吸收水份,而且要把和好的饵料打散,不要使和好的饵料成为块状。放置五分钟,这主要是让饵料与各种添加饵能充分融合;然后用手将饵料挤压成团。在这里有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是和好的饵只能是用手挤压,不要用力的揉;用力揉会使饵料成面筋状,不利于拉出均匀的饵型,只要轻轻的和成团就可以了 。调饵还有个放拉丝粉的顺序的问题,先将基础饵调和好以后略微的放置一会在放拉丝粉后迅速的搅拌即可。 在谈一下用拉饵钓比较大一点的鱼的情况,我一直认为有大鱼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把 拉饵拉的非常的大,这样反而不利于鱼的吞饵的过程,但是过小也不太好,有小鱼多的话没等大鱼过来饵就基本上被吃完了,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那不外乎就是把饵拉的大一点,大了还要保持形状,一般来说钓大鱼饵团大的时候,可以选用拉丝长一点的或者你略微的在调饵的时候多放一些拉丝粉,拉丝粉相应放多了,拉出的饵团也就大了。但你更应该注意的是饵的雾化效果这是最重要的条件,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且不可盲目的多加拉丝粉,搅拌的过程只能顺着一个方向,不能破坏拉丝粉的纤维结构。调和好的饵放在拉饵盘上用一小块的湿布盖上就可以使用了,要想钓好鱼,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就是你的饵,饵的状态决定了你的战斗成果,在这方面有条件的要多练习多看多学,逐步的掌握这一技巧就是你制胜的法宝。还有一点也是我自己的一点观点,那就是根据对象鱼和水的成分来决定你用什么饵和怎样调饵,一般来说水肥的话,你调和的饵要相对的软一点,雾化的好快一点,如果是水比较瘦的话,你调和的饵应该比较硬一点,至于用腥香甜饵只能是临场发挥了。我们用的饵料还有个比重的问题,这个都好理解,不知道的地方我们买饵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店主,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因为这和怎么钓鱼也是有关系的,比重轻的饵适合钓浅水鱼或者是钓浮,比重大的适合钓底和钓中,但你也可以通过饵水比例的办法改变饵的比重。 在我们竞技钓鱼的时候调和饵水一般都是1:1,在休闲钓的时候或者是小鱼特别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略微的减少水的比例,这样饵硬了点,小鱼吃起来就不那么顺口了,也能比较顺利的到底。在撮饵钓为主的情况下我们在调和饵的时候可以比照说明略微的多加一点水,饵还是尽量的少揉搓,更不要把和好的饵拿在手里玩,这样更容易出现反水现象。 上面说到水肥瘦的问题,有必要补充一下如我们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现鱼有嗜腥的现象那说明这水体是比较深和比较瘦的这种情况下你可在你的基础饵料里加上一些旺鲫2#红鲫等搭配使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你要清楚,这只是搭配,主饵和搭配饵的比例应该是70%和30%这在各种饵的混合当中都是不变的定律,不管你用几种,必须有一种是主要的它所占的也是70%那30%则有你任意的选择了。拉饵拉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拉丝粉的含量有关,拉丝粉太多了影响雾化,我看你用什么饵就按照什么饵水的比例去调和,加拉丝粉目的是你要钓什么鱼,你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小鱼多了,闹的厉害就多加点拉丝粉,反之易然,想多钓鱼不在于你拉的饵的过大,反而这样达不到你的要求,小的饵团一样钓大鱼,只要鱼进窝就是,没鱼的情况你就是下金子也没用,这里的关键是你调和饵料的是什么样的状态,这需要自己去认真的琢磨和你的悟性了。
关于调漂灵敏度的一点新看法 钓鱼之前我们都必须要经过调漂的过程, 确定好调目后才能在钓的时候完全发挥漂的灵、钝可控性。 也就是说‘调’是为‘钓’而服务的!!! 那么调高目灵敏还是低目灵敏呢??? 众说纷纭。。。。。 其实我们不妨用倒推的方法来理解它, 一支漂只有在双饵悬浮、漂尾末端的刚刚与水面平齐(钓水平)的状态下, 整个钓组处于完全悬浮状态时, 各部位如果受到任何外力都会打破其悬浮状态而不用克服其浮力, 才能说它是最灵敏的哦!!!! 如果有钓目哪怕只有半目,钓组也是漂浮状态, 鱼要将漂拉下到水平位置也得克服那半目的浮力。。。。。 要是调漂的灵敏度极限建立在这一点上的话, 我们此时可以去掉双饵再测试其空钩状态的调目就会一目了然了哦!!! 假如双饵压漂2目,那么此时此饵此漂在空钩调2目是最灵敏的点, 假如双饵压漂4目,那么此时此饵此漂在空钩调4目是最灵敏的点。 假如我们还是同样的钓组双饵压漂6目,那么此时此饵此漂在空钩调6目就是最灵敏的点了。。。。。 我们再反推验证一下, 比如我们空钩调4目,假如双饵压漂2目,钓组永远会处于漂浮状态, 不管你怎么钓,也不会达到最理想的最灵敏的悬浮状态自然就会迟钝了, 又比如我们还是空钩调4目。再假如双饵压5目,钓组永远也不会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不管你钓几目始终有一饵被水底承受1目的重力, 这样也不可能达到最理想的最灵敏的悬浮状态哦。。。。。 所以这时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调目的灵敏度取决于饵重!!! 偏离双饵重力越多就是调目越迟钝!!! 有很多钓友们认知的调高目灵敏或者调低目灵敏都是片面的了!!! 因为我们调漂决不能忽视以钓为主的原则, ‘调’只是为‘钓’而服务的啊!!! 不考虑钓目和饵重而单说调多少目是灵敏还是迟钝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凭空想象罢了!!! 这些理论只是在研究上让我们了解调漂的真相,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没必要去搞的那么精细。 调钓的过于灵敏会出现很多假漂相导致空竿率过高, 调钓的过于迟钝又会大量损失真漂相而影响钓获。。。。 在施钓中一般都会采取中庸的调钓方式, 根据鱼情变化随之来调整自己的钓组状态一达到合理才是科学的方法哦!!!
关于窝饵料 一天我见到一位钓友空军回来, 对我说:今天我把窝子打少了。。。 另一天我听到又一个声音:我把窝子打多了。。。 哈哈哈!!!我在思考这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窝子打多少才算一个准确的量??? 其实我想大家也有同样的感想吧!!! 窝饵料用什么???打多少是对的??? 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哦。。。。 在垂钓中如果能够掌握祝一个微妙的度---适度, 就会得到一种很优越的主动掌控性!!! 而要去掌握这种度就会跟随而来极其众多的影响因素。。。 比如饵料品种是粗颗粒装还是粉状饵料?? 是香腥味饵料还是清淡原味型饵料都有所不同, 季节不同鱼儿摄食量大小是个变量, 气候变化影响到鱼儿的食欲 水情的水深、水肥瘦程度对饵料要去不同, 鱼情,对象鱼的大小数量与非对象鱼的设施状态在窝子效果上影响极大, 垂钓时间安排不同要去发窝早晚也不尽相同, 窝量小了对象鱼一直不能被诱惑进窝, 量大了也当然会形成喂鱼趋势。。。 而短暂的垂钓时间会等不急真正意义上的发窝。。。 钓友钓位相距、他人的窝量以及味型都会影响到你的窝饵料在水中的发挥效果。 钓位的地理位置利弊也会直接影响到我饵料的作用。。。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加上长期在同一水域垂钓的经验, 才会对窝饵料进行相对比较正确的度量上的判断!!! 才会让打窝子在钓鱼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哦!!! 这是一种平衡点的寻找过程。。。。
关于打窝 钓鱼打不打窝子? 每一个钓手都好像内心里很明白这件事。 同时也很茫然。 有的人无论到哪儿,一律打窝、补窝。 而有的人却从来不打窝。 因为大窝子常常是个人习惯的问题。 在理论上我想还是应该有个系统化的标准。 比如说: 1:混养池、精养池、竞技练竿池、大水库、小水库、竿坑、江河 、自然野水塘、小水沟、人工渠等等不同的水域, 我们应该怎样渠选择打不打窝呢? 2:水的肥与瘦、深与浅、流动与不流动、亮水区与草窝、水温的高与低。 3:打不打窝与季节,天气的好坏、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4:老窝还是新开辟的窝子,该怎么面对? 5:同一片水域钓鱼的人多与少、他们打窝的数量、打窝的时间、补窝的 时间、渔获的情况等等。 我认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决定打不打窝子?打什么窝子?打多少? 用什么方法去打?补不补窝?什么时间补窝?补多少?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我经常遇到一种现象, 我们正钓得在兴头上,又来一位钓友。 几把窝子饵打下去之后,所有钓友的漂全部安静下来,没有鱼吃钩。 要等1个多小时才渐渐恢复。 好像他打得是一枚炸弹! 可有的时候小鱼在闹得欢,我补点窝子小鱼就安静了。 随即就钓上鲤鱼。 下次再如法炮制,又没有效果。 所以说,打窝子对于钓鱼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希望大家讨论讨论! 好总结一套理论来指导广大钓友去实践。 谢了!!!
钓浮的技巧(ZT) 凡是双钩离底10厘米以上的垂钓方式都可称之为钓浮。钓浮可大致分为钓离底、钓半水、钓水皮三种方式。要想钓好浮,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钓浮的必备条件   钓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鱼已离底上浮就食;上浮就食的鱼密度很大。当这两个条件具备后,才可以实施钓浮。   二、钓浮的有效漂相   钓底是在浮漂静止时抓信号而获鱼,是“静止中的运动”;而钓浮主要是在浮漂下沉的过程中抓信号获鱼的,这是钓浮的有效漂相与钓底的有效漂相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钓浮的有效漂相有;1.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停顿。2.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加速。3.浮漂下沉中的突然上顶。4.浮漂站立后的明显超时停顿(即该下沉的时候仍不下沉)。5.浮漂站立后露出水面的目数高于正常的目数。总之,有别于浮漂正常站立、到位的一切异常现象都可视为鱼讯,但以上五种漂相最为常见。   三、浮漂的调与钓   由于钓浮是在浮漂的运动中抓信号,所以没法设定钓目。比如说,浮漂站立停顿时水面露出8目,停顿3秒钟后开始正常下沉,那么在下沉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鱼讯。鱼讯可能出现在浮漂下降到7目时,也可能出现在6目、5目、3目等任何目数,因此钓者完全不必考虑钓目。那么,调目应如何设定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了。一般情况下,如果钓的浅,可适当调高,调8目左右,随着水深的增加,调的目数应随着减少,钓的深度若在半水以下,可以调成平水甚至水下。   垂钓时如出现下列情形,要对铅坠进行调整:1.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一直没出现鱼讯。这是因为铅坠太重致使下沉太快,鲫鱼追不上钩饵,应该一点一点的剪铅皮,直至出现鱼讯。2.浮漂翻身即被托住致使不能下沉。这是因为铅坠太轻致使下沉慢,钩饵被小杂鱼接住了,要一点一点地加铅皮,直至浮漂能顺利下沉并出现鱼讯。
如何找浮漂的状态(ZT) 找浮漂的感觉,简单而言就是要摸索出当天鱼咬钩的规律,读懂当天浮漂的语言。大凡钓过几次鱼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调钓目数在前一天钓得不错,第二天照旧就连连空竿;一天之中上午钓得顺手,中午开始那漂就迟钝得体现不出信号。   换句话说,浮漂的规律每天甚至每种天气都不一样,如何才能最快地找到对浮漂的感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觉得要找对浮漂的感觉,除了从当天鱼咬钩的规律摸索外,更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浮漂与钓组、钓饵、钓位水深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剩余浮力、鱼饵状态、钓位深浅、渔线大小四个方面。 一、剩余浮力。   我们平时所说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都是以剩余浮力为中心展开的。本人觉得“剩余浮力”是调漂中最关键的词语。比方说浮漂信号多为下挫动作大但连连空竿,能说明剩余浮力较小,鱼儿刚吸饵饵还未到嘴或大鱼游过引起水流都会使浮漂下沉而形成假动作,迷惑了钓鱼人,这时应修剪铅坠,加大剩余浮力;反之鱼咬钩多送漂但空竿,体现不出下挫信号就应立刻加大铅坠,减少剩余浮力。这又演变出钓什么鱼就应怎么调剩余浮力。   比方说钓罗非鱼、鲮鱼咬钩信号多为下挫,则应把剩余浮力调小;钓鲫鱼、鳊鱼等咬钩信号多为送漂的鱼类,就应把剩余浮力稍调大了些。 二、鱼饵状态。   鱼饵的状态在垂钓中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鱼饵状态的好与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即不能笼统说松散雾化好的鱼饵比黏饵好,软饵比硬饵好。用什么样的鱼饵垂钓,要看当天的鱼情。   比方说窝内诱鱼过多,用松散饵就易被窝内鱼游动所产生的水流冲散,会出现送漂空竿的现象,这时应改用黏饵;如窝内有鱼星但无鱼咬钩,则是因为鱼饵比重过大,陷入了稀粥状的虚底内,鱼儿根本找不到鱼饵,更谈不上把其钓上了,所以此时应更换比重轻的鱼饵,必能大获全胜。 三、钓位深浅与渔线大小。   钓位的水太深,鱼讯的传递就慢,反之就快。怎样钓深水与浅水就要取决于渔线。渔线本身具有吸水性,一般1米长的3号线在水中浸泡1个小时吸足水就大概能拉下浮漂的1目浮力,其吸水性不能忽视。所以如果钓深水用粗渔线,就应把浮漂的剩余浮力稍调大些,因为钓饵还出现了钓线的重力。如果钓点的鱼不大,则应用细钓线,因其吸水后对钓组影响不大。   本人提倡的出钓方案是下竿时先将钓组与浮漂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调漂,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开鱼饵和整理钓具、钓位,既能把浮漂调好,又不浪费时间。   除去一些天气恶劣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上文所提及的几个方面只要能结合起来并灵活地应用,就很容易能找到对浮漂的感觉。因为浮漂的感觉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正如程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浮漂是死的,人是活的。”
钓小鲫鱼的一些技巧(ZT) 经常钓鱼的人应该知道鲫鱼是一种温和柔顺的鱼。俗称“鲫姑娘”。生性胆小,甚为谨慎。胆小得连钓竿映在水里的影子也害怕,谨慎得连看到钩上的美食也要观察再三才吞食。它喜欢在0.3~1.5米深的水草茂密的水域成群结伙地嬉戏、觅食和栖息,一年四季几乎全都如此。那么钓鲫鱼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呢?    一般说,野河钓鲫要掌握三个字:小、细、灵;和六个优于:双钩优于单钩、双坠优于单坠、近钓优于远钓、打窝守钓优于不打窝走钓、底钓优于浮钓、动优于静。分述如下。    一、掌握三个字:小、细、灵    1.钓鲫的钩要小。在野河钓鲫,有时偶然也会钓到几条200克以上的大鲫鱼,但大多数是50克以下的小鲫鱼。鱼小嘴也小,因此要选长柄小钩,以便于摘钩。    2.钓鲫的线要细。    钓鲫鱼的线要细,渔线细隐蔽性好,鲫鱼不易发现,容易上钩。应选用直径0.15~0.20毫米的 强力线。线的长度为竿为的1/2或1/3。长竿短线,钩入窝时能垂直下落。    3.钓鲫的漂要灵。应选用风漂,漂体呈流线型,两头细尖颜色鲜艳、既要求灵敏又要求头粗大(或球形),以便于观察。    二、六个优于    1.双钩优于单钩。有的钓友认为双钩容易挂草和缠绕,不爱用双钩,其实双钩的利大于弊。    利有四条:①双钩目标比单钩增大一倍;②双钩一上一下,当河底有污泥或烂草时,下钩容易埋在里面,还有上钩,鱼儿同样能见到钓饵而咬钩;③双钩可以挂两个饵,一荤一素或两荤两素,或两个不同色味的饵料,任鱼儿挑选,爱吃那个吃那个;④双钩有时会有两条鱼同时咬钩。可见,使用双钩是提高上鱼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双坠优于单坠。双坠反应比单坠灵敏,能迅速及时地将鱼儿咬钩的信息传递到浮漂上,而且漂送得高,便于及时掌握提竿时机。方法是将坠分成两部分,一大一小,大坠重量占4/5,小坠重量占1/5。下坠(小坠)距上钩3厘米,上坠(大坠)距小坠为5厘米,组成悬坠底钓的组合,与台钓的组合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近钓优于远钓。渔谚说:“春钓滩”、“秋钓边”,钓滩与钓边都是指钓近。为什么要钓近呢?因为岸边水温适宜,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是鱼儿的“安全港湾”。若钓远就失去了上述有利的条件。    4.守钓优于走钓。野河垂钓,水面宽广,鱼儿稀少,活动范围大,要使鱼儿尽快聚拢起来,必须打窝。打3~4个窝子,耐心等鱼进窝,坚持以守为主。并不是每个窝子都有鱼,可能有1~2个窝子有鱼,这时就要重点对有鱼的窝子保窝,及时补饵,以使鱼留在窝中。诱饵应是色香味俱全,由块状(豆饼块)、粒状(颗粒料和用曲酒浸泡过的大米、小米)和粉状(炒香的玉米面)三者混合后,用钓场的水搅拌成团后打窝,效果显著。如果垂钓者不打窝,拿着手竿到处去找鱼,要找到鱼的踪迹,难度是很大的,故不宜采用此法。    5.底钓优于浮钓。野河垂钓都是野生鱼类,多数为底层鱼,中层鱼较少,即使草鱼、鲂鱼、翘嘴、黑鱼等中上层鱼,也吃底钩。因此在野河垂钓要坚持以底钓为主。    6.动优于静。这里的动指的是使钓饵动起来,动态仿真。鲫鱼的眼睛像青蛙的眼睛一样,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几乎视而不见,难以发现目标,对动的物体则极易发现,对可食的食物,就会马上兴奋起来。垂钓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当投钩后,很久没有动静换饵时提起手竿的瞬间,鲫鱼抢食而上钩。因此在垂钓中必须经常不断地(每隔2~3分钟)提竿,上下或左右扯动10~20厘米,使钓饵在水中晃动,似虫儿游动,以便鱼儿发现,诱其咬钩。相反钓饵处于静止不动状态,上鱼率就明显地下降了。 我也是新手看到看到钓鲫鱼一些技巧我就转过来了,希望能帮到吧里的新手。
钓鱼时突然都停口了。。。 钓着钓着到处都停口不见上鱼了, 很多迷茫在里面, 分析分析其中缘由也许会找到一些奥秘, 其实鱼不是一天到晚不停吃东西的动物, 人也不是, 因此餐馆的生意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钓鱼到时候会常常出现大家同时又好吃口, 鱼儿不同的上钩但过一阵就突然全塘全库停口了。。。 那是开饭时间过了哦!!! 气压改变也会造成这种现象但对比不明显, 因为气压本身改变速度也不可能非常快, 而且各个钓位深浅不一对于气压变化的反应也相差很大, 不会造成几乎全体停口现象, 冬季气温低时鱼儿活动的规律性变化倒是很强的, 如早晚深水区吃口很好, 一旦太阳出来与群会随着阳光的射来而迅速改变泳层到表面取暖, 这种改变是非常快的有可能10分钟就完成了一切动作。 于是窝子里的鱼几乎被完全调走而停口。。。 当然鱼对饵料口味的选择不至于造成全面停口的, 因为我们知道每个钓友所使用的饵料味型都完全不同, 鱼儿们还是有选择余地的。。。 还有一种因素也是造成鱼儿全面停口的关键, 那就是后来者大量抛洒窝饵料, 本来吃口都不错让他这么一折腾就会让大家包括他在内都要等待很长的时段, 才开始慢慢恢复吃口。。。 因此老钓友最讨厌这种盲目投喂窝料的新手, 只是嘴上不说明罢了。。。
昨日挑战失败 昨早大雨中午小了去钓鱼, 人物:我和老婆大人 场所:还是老地方。20元一天小型水库。 装备:竿子我4.5 老婆3.3,钓线1.5--0.4钩秀4.钓4--5目, 饵料:颗粒饲料窝手同食。。。 水很混打窝后10分钟有口上鲤鱼1,5斤一条, 由于是大肚子就放生了。。。 接着就是4连杆均是大肚子鱼。。。 直到下午4点还未有一条可以进沪之鱼。 总体放生数量多达11条5斤以内的大肚子鲤鱼, 这就是我一直不想在这个季节出钓的理由, 因为没有心中所想该遇到的大鱼于是就另开一1米深度浅水窝, 半小时后观察发现有货进窝了悄悄下竿, 浮漂先是缓慢上升数目以为是白条闹窝就没管它, 接着浮漂复位后继续缓慢下沉至5目拉黑, 果断提竿感觉中鱼,但鱼不动。。。 当鱼开始慢慢移动的时候凭着多年钓鱼经验断定这是心中想的大家伙来了!!! 心中好不喜悦啊!!!! 下面就是按部就班的溜鱼过程了不细细言表, 持续近乎10分钟还没让我见到是它是什么品种。。。 心里不免有些急躁了。。。 手上的力道不知不觉大爷加大了许多。。。 不料大鱼突然脱钩而去,失望啊!!!郁闷啊!!种种心情及其复杂!!! 换饵料时发现4号秀钩下钩已直。。。 用牙咬咬给钩整形后挂饵料再战, 饵刚刚到底又出现动作与之前漂相一模一样, 难道又是大物??心里想着漂也在动着时机一到当然是提竿了哦!!! 果然还是中钩后打桩。。。 这次决定不在急于去看鱼有多大了, 耐着性子双手高举钓竿采用八字溜鱼绝学, 10来分钟过去后大鱼中鱼接近水面一闪即逝, 目测是条鲤鱼身长90厘米左右, 哈哈!!!正是我此行的目标鱼哦!!! 没想到心中欢喜的同时大鱼的游动放心在瞬间就难于掌控了, 大鱼对直游向了桥洞。。。眼看着要坏菜啊!!! 此时再进行引领已经来不及了。。。 当大鱼完全游进桥洞后我的心那是拔凉拔凉的哦。。。 坚持到最后还是被切了子线。 大鱼啊!!!我其实只是想多看你一眼啊!!! 两条巨物逃走之后再也没有那种挑战的激情了, 回到窝点再钓又中三尾不大的鲤鱼(3--5斤) 走时留下一条4斤左右的公鱼进户, 心情依然不能平静,想起老化胶州之行留下的遗憾, 此时此刻与我的境遇几乎没有两样哦。。。 算了!还是下次再去和它们对峙吧!!! 大鱼再见!!!
发点水的大家乐乐 1.乌克兰:大哥,老毛子要砍我腿! 美国:你没事儿惹他干啥啊! 乌克兰:我没惹啊!我啥都没干啊!呜呜呜~ 美国:别哭,没事,我跟欧盟罩你! 2.美国:兄弟,是不是给你闲的,你要动我小弟肯定不行! 俄罗斯:没你事儿啊!一边玩去!急眼了连你一块削! 美国:你等着啊! 3.美国:咱是不是得给老毛子点颜色看看了! 欧盟:大哥我们听你的! 英国:俄哥你别闹!再闹收拾你啊! 俄罗斯:都滚一边去,一群小B崽子!动我一个试试! 4.俄罗斯:小中,这事儿你不说句话啊! 中国:哥,我找飞机呢! 俄罗斯:那你也得吱个声啊!你到底跟谁好! 中国:强烈抗议! 俄罗斯:艹!是我要干别人!你抗议啊! 中国:啊?错了!习惯了!保持克制! 俄罗斯:得了,你还是找飞机去吧! 5.克里米亚:小乌,你别得色!我可抱着大腿了! 乌克兰:小B!别装逼,你看我干你不! 克里米亚:我向世界宣布,我跟俄老大混了! 6.乌克兰:呜呜呜,俄哥,我也没招你没惹你的!你这是干啥啊!有啥话不能好好说呢! 俄罗斯:滚犊子,你给我憋回去!在嚎脑瓜子给你剁下来! 7.乌克兰:哥,咋整啊!腿让人砍了! 美国:没事!看我不收拾他! 8.美国:老毛子现在有点得瑟了!咋整? 欧盟:干他! 英国:要干你们干啊,我可不干! 美国:干他不太现实!这事儿基本定了,小乌腿让他砍了!咱还不能往死得罪他,还得给小乌找回点面子!咋整? 欧盟:制裁他!不让他上咱们这旅游! 英国:咱不承认小乌腿被砍了! 美国:好,就这么办! 9.美国:我宣布,不让俄罗斯来欧盟还有我们这旅游了!也不承认小乌的腿被砍了! 俄罗斯:爱几把咋地咋地!小克,以后就跟哥混!我看谁还敢欺负你! 克里米亚:好的,哥! 10.俄罗斯:这事儿都快完了!你能整点有用的不? 中国:保持中立!各方冷静! 俄罗斯:去,接着找飞机去吧! 后续: 美国:你这么明着动我的人我多没面子啊! 俄罗斯:别整那没用的!管好你自己得了!给我整急眼了把日本划给小中了! 日本:关我啥事儿啊?我招你惹你了! 俄罗斯:别BB!早晚干你! 中国:绝对支持! 俄罗斯:接着找飞机去! 美国:得,兄弟!这事儿就这么地了!以后注意点啊! 俄罗斯:别几把让我注意!我就这样!不服干我!艹! 美国:兄弟们!走!艹! , l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