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杨花
西门杨花
关注数: 673
粉丝数: 98
发帖数: 627
关注贴吧数: 11
三国短线人物之董卓(而) 少年董卓的语言天赋和武艺修炼都非常出彩,大约在公元一六零年,一个游侠的、好酒的、豪爽的少年董卓在若干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走向他的政治大舞台。董卓获得的第一个官位是陇西郡内负责治安的小官吏,不久由于匈奴的入侵董卓被辟为凉州从事,董卓的军事天赋和政治天赋得以充分扩展。据史书记载,董卓当上凉州从事后“大破匈奴,斩获千计”。一个在对匈奴作战中大获全胜的将领,其军事天才应视为与西汉刘邦一代著名军事将领齐名。匈奴的侵掠历来困扰汉室及朝廷,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以消极和亲来维持表面上的平安无事,刘邦及其政治智囊发明的“和亲”策略,印证了西汉综合实力与匈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也印证了刘氏宗族喜欢不择手段。和亲,牺牲的是刘氏宗族的“血脉情”,血缘关系在一定时期淡于政事的需要,这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质。 一些关于董卓的传记用身经百战来形容董卓的从军生涯,董卓经历的战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外族侵略,另一类是平定境内叛乱,这两类战事旨在维系皇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西汉韩信参与的战事,主要表现为与嬴政集团和项羽集团抢夺天下,其正向的意义较弱。韩信政治上的强度为零,公元前231年,韩信一头扎入相国萧何和吕雉皇后精心编织的圈套,随即被斩杀和被灭族。解析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给出其终局,一个被给出了终局的历史人物才显得有血有肉完美可信。董卓参与的反外族侵略的战事主要针对鲜卑和羌人等部族,董卓的真正发迹始于对进犯三辅的羌人所进行的战事,当时董卓和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第二年,董卓的上司张奂班师,“董卓因功拜郎中”,并获得可观的赏赐。郎中,中央机构副部级或厅局级官衔,无廷议资格。董卓把朝廷赏赐的九千匹嬚转送下属官吏及士兵,这是董卓豪爽的西部化性格使然。一个豪爽而不失小节的董卓,是与贪财的名声绝缘的,张奂如实申报下属军功,是与腐败绝缘的。 一个真实的战场英雄,必然会经历若干战事的失利,身经百战的董卓也不例外。按照《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说法,黄巾军首领之一张角“杀败董卓”,刘、关、张三个人冲杀张角的军马“救了董卓回寨”,于是董卓和刘、关、张三个人之间有了一段简略的对话:董卓问刘、关、张现在“官居何职”,刘备回答“白身”,即平民。对话结束,董卓不再说什么,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始的情景,可以按董卓有意提携刘、关、张三个人进行解释。董卓不再把对话继续下去,最大的可能是董卓在沉思,但是刘、关、张三个人将董卓的沉默理解为“甚轻之”,张飞甚至扬言“杀董卓”!刘、关、张三个人的这种反应源于他们的低值情商和自卑感,试想,一个有足够地位的官员要提拔某一个人,会不会在第一时间当面告之?刘、关、张三个人其实主张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法则,但那是经济法则,不是政治规矩,对于政治,刘备是入门级,关、张两人是门外级。张奂提携董卓,也是班师之后的事情。刘、关、张三人之死,都与低值情商有关。
三国短线人物之董卓(一)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少年董卓是一个极其活跃的游侠,喜欢结交西部的羌族人并和很多羌族首领成为至交,这或多或少提示,少年董卓除了姿容俊美还具有良好的人格兼容性。董卓曾在家乡斩杀耕牛款待羌人及其首领,羌人首领深为感动,回到领地后将“上千头牲畜”回赠董卓。一个外向的少年董卓,一个善于结交异域首领的少年董卓,一个在人事上具备兼容性的少年董卓,为其将来攀上权力舞台的阶梯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少年董卓还是一个武林高手,“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少年董卓仅凭其武艺便足以倾倒无数少男少女,何况少年董卓还是一个游侠,还拥有一流的形体。 少年董卓的经历,使得其成人后更豪爽,更好酒,更西部化。关于董卓豪爽好酒的品性,在《三国演义》里留下了多个印迹。例如董卓喜欢在筵席上商讨国家政治事件,“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并出人意料地宣布“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董卓作为相国是否有权“妄议废立”?答案是“有”。春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权臣行废立之事的事件,汉代历史上也发生过大将军霍光废掉刘贺另立刘询为帝的事件,刘询,即汉宣帝。历史承认权臣按惯例“妄议废立”的合法性,董卓进京之后决定行废立之事,董卓这样做在程序上并无任何僭越之处,甚至在客观上满足了灵帝刘宏在临终之际向亲信蹇硕表达的心愿。 少年董卓形体健硕,武艺精致,为他入仕后防御政敌的暗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国演义》第四回提到董卓的政敌伍孚“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事发当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伍孚低估了董卓的武力。《三国演义》对伍孚行刺董卓所做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唯一不同之处是《三国演义》将刺杀的时间从“向董卓告辞”提前至“卓入朝”。 董卓的家庭结构较为简单。父亲,董君雅,豫州轮氏县尉;弟弟,董旻。一个结构较为简单的家庭,容易走出像董卓这样的游侠人物。最坏的家庭结构或者说最坏的家族结构,是红楼式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六世同堂,在代际间叠床架屋的家族结构必然滋生种种无厘头的家族清规戒律。家族长辈团队和家族清规戒律的存在,使儿童的思辨力一步步趋于僵化。实际上,一个远离清规戒律的少年,才有可能开始他的游侠生涯,才有可能具备卓尔不群的创造性。要是董卓生长在一个红楼式家庭中,说不定早已沦为平庸之辈。值得一提的是,董卓的父亲董君雅一度致仕,这或许帮助少年董卓对权力的本质产生某种感悟。 董卓是汉族人,董卓与之交友的羌族人说羌族话,董卓和羌族人之间的互动必然离不开汉、羌两种语言的互译,据此似可推断,董卓的语言天赋和智力水平均属上乘。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对应于他的智能结构和智力水平。古羌人分布在甘肃、青海、云南、四川一带,由于羌人在地理上分布广泛羌族语言体系分离为若干方言,据说,羌语支语言包含十二种现行语言和一种文献语言,如羌语、普米语、嘉戎语、扎语、却隅语、拉乌戎语、西夏语等,其中西夏语属羌族文献语言,少年董卓能在羌族语言体系中玩转羌汉互译,实属不易。一个有潜质的少年董卓,最终在乱世酿造的特殊环境里逐步潜移至董相国、董太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