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英雄
狂人英雄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2,158
关注贴吧数: 0
没想到Morgan真是Caroline 第七集最后纹身出现了。她是怎么办到那么像人类的呢?
说说个“乜”字 我们广东人常常将“乜”读成mat,其实是错误的,该字的正确读音为me,阳上、阴上都可,而非mat,而且正确的意思亦非“什麼”之意。我曾经说过是“麼”,的确,但也是对了一半,因为仅仅与麼是同源字,而正字本字已经得出,是个“勿”。该字在唐代已经有单用表示“什麼”的意思。因此在这里需要变调,如要寻找相关文章,欢迎到汉语吧找寻。说回那个“乜”,正确的意思是倾斜或者是普通话的“歪”,如“乜乜斜斜”、“借乜”等。
发觉咱汉语吧 发觉我们汉语吧的人都是栋梁之才,英语、韩语、日语等似乎都多少懂点。
Heroes Promo(《英雄》预告专帖) Ep 6(第六集):http://www.youtube.com/watch?v=SNzhs-aOqQM
“乜”与“麼” 在普通话中,有个疑问词曰“什麼”,而粤语的“乜”表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粤语的“乜”与“麼”都属於借字,在下认为正字本字为“勿”。“勿”原来却是“物”的本字,物可以指代事物,在古代,事物也可称为物事。而什麼多指向的也是事物。怀疑最初为了区分意思,“勿”字在表疑问词的时候,也就是作“什麼”的意思时要变调。这其实跟英语的道理是一致的,英文中what也可单指事物,但又是疑问词,而英文中也常常有疑问句时变调的用法,典型的是yes,正读时是“是”的意思,但音调略作变化时却会表示什麼事。大概后来因为单用变调来区分并不足够,所以产生了“物”这个字以作区分。而“勿”本身又分开了两个意思,一个是什麼,另一个是否定词,前者在后来北方话入声消失后随便找了个“麼”来代。而粤语由於“勿也(也已考为“嘢”的本字)”连读后变为me,也随便找个同音字乜来代替。
建议 今天刚巧发觉,我国的方言分布,与宋元时期疆域有关,元朝时期区分南人、汉人的区域刚考是南宋与北方诸国的地域划分。如果把六南加上江淮官话、平话,而另外七大官话加上晋语的话刚巧是当时的南人、汉人划分。故此,我建议,将六南、江淮官话、平话合称为南宋话(信不信,疆域刚好对上。)
我来支持一下。 顶一个。
各位方言吧的兄弟,我们的敌人是普通话。 所以南北骂战不要,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推普机。
谈一谈个“乜”字 乜,粤语中有两个音,一个为me(注,e这里发/e/),另一个发mat(短音a)。其中me其实是“乜嘢”的连读合音,所以其本音为mat是可以确定的。“嘢”的本字是“也”,该字早就有人考出,在下就不多作说明。至於“乜”,我以前就曾考过本字应为“麼”,因为其音近me(这里是普通话的e),当然有人不认同。我今天再次探该字,是因为该字的本字为“麼”的可能性极高。首先,我们来看相关读音(韵母)的字,如佛、物、密、袜。就韵母看对应的韵母主要为o, u, i, a但o极少,可以撇除不论,而对应u,a的最多,查u,没有相近义,然而,在ma处,却有“麼”麼,实际上普通话有多个音:ma, mo, me。在ma上,普通话造了个俗字“吗”,本字为“麼”,就是甚麼的意思。所以实际上,粤语的“乜”,与“吗”的其中一义同,本字为“麼”,但查词“麼”在《康熙字典》中却没有甚麼的意思,那麼为何会变成这个“麼”字呢?莫非该字也是借字?
汗,游戏内的字体不能正常显示 妈的,刚刚机战升级数据库,居然显示不了那些字(游戏内部),看来一段时间不能玩了。
“唔”的本字
罗刹一龙打法 必备武功:琵琶锁、失心。必备物品:补血、内力药品。首要前提:中原一点红开始可以使用三级奥义。1,一上来先不要急著用奥义,先采用秘传“失心”攻击,这样他任何奥义都使不出。2,服用黄龙之角(最好两次)。3,第一次使用奥义。4,凑奥义值吧。反正有一段时间他不能使用奥义或者秘传。5,当他恢复知觉时候改用琵琶锁(不要用失心,因为会Miss)6,继续凑奥义。7,当凑满时,使用黄龙之角(这时他尚未恢复用技)8,使用奥义。基本上你使用两次强烈奥义加上用来聚集奥义的普攻,他已经必死了。
万象天尊打法 其实很好打,终于找到战术。1,一上来不管你之前有没有奥义,都先用了(最好是Max),由于林、中原一上来就是二级与三级奥义,所以不用担心。2,万象一开始是不会用那招秒杀的,他第一招可能用普攻或者秘传(放心,死不了人),假设有奥义也是森罗万象,也就是分身。3,分身之后,中原一点红用普攻打那分身(它只有一滴血),林寒清可以负责打正身或者补血。那只大象是会不断地分身的,每次都由中原打分身,当然林也可以,但不是百分百中,而且对付分身全用普攻。林负责补血。到中原凑满4级奥义时就打正身。这样就赢了。秒杀奥义是在它有两个分身时才会用的。
求教 “咲”该字的粤音?因为我知道该字是古字,古同“笑”,普:xiao(紫光在繁体字那里),日语读saki,就是不知道粤音。
[词源探讨]“闭翳”还是“蔽屭” “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蔽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蔽翳”有人写作“闭翳”,但从词源和词义的理解来说,写作“蔽翳”的理由看来更充足。“蔽翳”这一方言词,见于明永乐年间进士周叙所著的《游嵩阳记》中的“竹木蔽翳,仰不见日”句。“闭”与“蔽”广州话同音,词义亦相近,但“闭翳”这一方言词未见出处。至于“蔽屃” (bì xì),是形容有力,广州话读作蔽翳,“屃”则是一种海产的大龟——蠵(xī)龟的别名,过去多刻其龟形承垫于石碑之下。在广州方言中,“ 屃”是指长期给大石压住,不得翻身的意思,同“蔽翳”一词在意思上有相近之处。http://blog.cersp.com/39282/312161.aspx
请教非洲白客君 粤语“苏虾仔”的词源。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首先,据闻普通话是满清旗人于清朝中叶由辽宁地区带回来的语音,不知这点是否确实?其次,根据李辉的调查,广东的O1-M119为20%,辽宁地区为17%,而粤语跟普通话如此接近,而普通话又来源于辽宁的话,那么是否可证粤语跟辽宁地区的方言相接近(如果第一点属实)?第三,如果以上几个答案都是“是”,那么是否可证广东跟辽宁存在着某种特别的关系?第四,如果上面问题还是“是”的话,那么究竟是什么关系?
请教各地方言对于女性,雌性的说法? 例如母鸡,粤语说成是“鸡乸”(乸:na,阴上声)想请教除了粤语外还有哪些方言用这个字的,或者谈谈你那边类似词汇的说法。粤语例子:嗰只乸。 普语:那个女的。
“边”的来源 啱啱查汉典,发现“边”作“哪”的解释很可能来自古汉语,而非古越语。《正韵》对“边”有一解为“旁近也”,引申为“那”,“那”是“哪”的本字。所以粤语的这个有可能是从《正韵》的这个解释出来。
中华维方联盟 1,建立以吴、湘、赣、客、粤、闽为首,西南官话、晋语等一系列方言为次的方言联盟。2,目标:维护方言,有效论战。以理服人,拒绝谩骂,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3,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不以诋毁普通话为目的,但个别会员有此想法另作别论,维护方言的生存空间,以方言与普通话幷存为主要努力方向。
有哪些地方把母亲称呼成“妈子”的? 我知道粤语区广州是这样称呼的。所以想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这样称呼的。
发觉模拟城市的难度 我最初是由2000玩起的,由2000~3000~4000。突然发觉到一点,模拟城市的难度比:4000 > 3000 > 2000,并且我证明了一件事情,也就是一代比一代难玩,可能是设定越来越多,阁下也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市长了吧。因此当我玩4000玩到一定程度时,再回来看3000,发觉:汗,咋就这么容易呢?!
模拟城市4000一样重要的东西 相信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发展吧?!不懂,不要紧。一开头主要是中高密度工业区(4×4,5×5一区)。其实开头一所诊所就足够了,我建议税项定在8.0比较稳妥,这样才能让资金有较大的空间,如果想搞旺商业区,记得两个东西,农场、学校。发展到后边会有一个大学的奖励,不管怎样都要拿下他,没钱也要干,钱财方面,可以通过飞弹基地等来解决,以及提高税项(不要提那么高,0.1~0.2%足够了,减低医疗以及教育经费,公共事业最好不要降,否则大祸临头)。到有一定支出收入差距(400以上),存档,尝试拆掉飞弹基地。这时候你的商业区要求就逐渐多了。继续下去吧,记得定期检查电厂、水塔。旧了就得立即拆掉,否则很耗维护费。
假如你要被一种强势语言(方言)同化,你愿意被谁同化。 1,英语2,普通话3,粤语广州音4,吴语上海音(尽管标准话是苏州话)
粤语普通话的俗语以及词汇对应。 唔汤唔水——不汤不火/非驴非马 半桶水——半吊子 七上八落——七上八下打烂沙盘问到笃——打破砂锅问到底马马虎虎——马马虎虎 皇阿玛嘅抹脚布,又长又臭——皇额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镚——钢镚儿食饱饭冇事做——吃饱了撑着。
粤语的新思考 最近狂人有一个新发现,拿来和大家参详一下。大家如果仔细的话,不少方言有的词,粤语有,而粤语尚有一个特点,与普通话惊异的对应性。而之前有帖举出洛阳读书音,而且那位郑太也尝试过用之朗读《静夜思》,该回覆作者说道颇似粤语。由此我不能不得出一个推论:当年嘅读书音是今天的粤语,并且是广州音。我们知道广东人的南迁:秦汉,东晋,隋唐,宋朝,我们要知这几批都是大规模的南迁。而这多个时代的汉语都在变化,以何者作为标准就成了问题,我在此推论:为解决标准问题,最後确定以洛阳读书音为粤语标准音。这是我的假设。而普通话,是胡人学习汉语,而普通话更照书面语而来,两者皆是以书面语为基准各自发展,但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二者才会出现一定对应性,也会有十分多地区相像。这是我的大胆推论。
粤语 我觉得粤语的词汇恐怕是外地甚至外国学习粤语的最大障碍。其实在掌握初步中文基础的话,那么有一些词是比较好理解的。例如形容肮脏、邋遢的,英文为dirty的最简单又容易理解的就是“污糟”,光看其分开的字就已经明白了。其他老兄,以为然否?
强剑大结局真有武学速成吗? 答案是有,也可以说没有。本来任何武学按道理说不可以轻易练就的。但是那仅仅对于极高深的功夫以及任何武功均不通晓者而言。记得《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也是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学会的“乾坤大挪移”,记得他可是一气练到了第六还是第七式(在小昭的帮助下)。电影版更说常人要学需三年,而任督二脉打通之高手,三个时辰之内就可以练成。说其不速成,是因为具其形而不具其神,《神雕侠侣》中杨过就曾经用假的全真剑法骗李莫愁。先不说荆、风二人任督二脉打通后早已成为高手。要形神俱练其中的几式于短时间内也是可行的。不过我们也都知道他们功力不及北堂傲,也就是其后来所打出的招式实际上具形而不具神,纯粹骗人的。他们根本尚未练成该套武学。因此说,你可以说是速成,因为这也是可行的。但也不是速成,因为他们只具其形,纯粹骗人的而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