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初
hongyuan晨初
关注数: 4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320
关注贴吧数: 12
浅谈因缘与因果的不同 本不想另开一个帖子,结果还是开了。 写这个帖子是想给各位同修一个启发,或者说是一种思考。 以下内容是我从我另外一个帖子复制过来的。 今天我就说说我对于因缘的理解,很多人把因果等同于因缘,认为因果就是因缘,很多人发现一个现象或者说有一个经验,很多现实的问题根本没有办法用因果解释,或者解释的很是牵强附会,在我看来纯粹胡说八道,甚是可笑。如果一旦解释不了就会说,时候未到。 很多人解释因果的时候,会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例子,或者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论证。种瓜真的会得瓜吗?未必,我想很多城里的同修可能不知道,但是很多农村的同修应该很清楚,种瓜得时候,我们得选择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土壤,并且还要施肥浇水,否则很难种瓜得瓜,遇到天灾人祸,我想什么都会没有,如果按照前因后果去解释,我种瓜就会得瓜,这就是一种忽略现实的逻辑推理。而我说的种瓜得这个过程却很符合因缘。 很多同修会说,像气候,温度,土壤,肥料,那些是助缘,在因缘中,没有主次之分,有主次之分,这是我见得一种表现,在种瓜这个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你都有可能得不到瓜,注意我的用词是可能,所以这些条件都必须具足,才可能有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里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佛弟子都会行善,做好事,可是发现有时候并没有善报,这是为什么?就跟种瓜一样,你缺少了中间的环节,你把善的种子种下去,你却不管了,你只管种,却不去善用智慧,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怎么可能收获。善有善报,是此时就会报,就看你有没有智慧。
学佛感悟,与同修共勉 学佛已经有三年多了,但是接触认识佛法已经有十几年了,这期间接触了很多不同思想,不同派别的东西,学过道家,学过儒家传统文化,然后学习佛法,学习过净土,看过禅宗,甚至是附佛外道都有学习过。 很多人都说学佛,那么学佛,到底是学什么?学佛的智慧。那么学到佛陀的智慧又要做什么?断除贪嗔痴,实现内心的平安,甚至成佛解脱等等。但是有没有同修想过,贪嗔痴是是贯穿我们整个人生的,贯穿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的。那么学佛的智慧最根本目的还是希望生活更好,烦恼更少,还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佛是要解决问题的。 说到解决问题,我发现一个很奇怪也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人在没有学佛前,很会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很好的解决,而且也没有太多烦恼,可是在学佛之后突然之间不会解决问题了,遇到问题就烧香拜佛,念经拜忏,行善放生,企图通过佛菩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越来越烦恼,越来越不会生活。难道因为学佛之后就业障深重,所以很多不学佛的人,看学佛的人很奇怪。 接触了很多学佛者,很多人都是宿命论者,为什么会有宿命论,这里我不想谈,因为一说就会有一大堆人出来说我怎么样怎么样,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诸位,佛陀是因缘论者。佛陀是坚定的因缘论者,简单来说,我们此生的状态会是这个样子,有三点原因:一,过去的所作所为,二,当下的人事物,以及周围环境,三,个人的身口意,这三点影响,注意我说是影响,而非决定。这个很重要,如果说决定,那就是宿命论,而不是因缘论。 经常听到有人说无常,空,无我。说实话我们凡夫跟本做不到,那是见法的圣者的证量,是他们见法以后知道的,证到的,跟我们凡夫理解的无常,无我,空,根本就不一样。说道见法,我想说说我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见法以后看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好像脚底离地三尺似的。而我认为见法根本不是那个样子,在通往见法开悟的路上,我们是不断修正我们的行为模式,情感模式,认知模式。只有这些统统改变,那么那么这才是真正的见法。 要想见法开悟,就得修行。有人说修行,就是打坐,有人说修行就是念佛诵经,有人说修行就是持戒行善,还有人说修行要禅观,总之五花八门什么样的说法都有。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见法开悟,对于佛法的学习这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得读经,通过读经学习佛陀的教法,还要做什么,作为在家人我们可以持五戒,也可以持八戒九戒,所以持戒也是必须的,持戒是为了,是为了守护我们六根门头,那么我们要不要行善,当然要行善,凡是良善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做,打坐禅观要不要,当然也要。这么说下来,修行要做的事情很多,单单做一件事是不够的,要诸多因缘具足才能成就。 说道禅观,这个很少有人谈及,因为不懂,也不会,有人说不净观,白骨观,这是禅观,这个不是,这是只能是观想。有人说安那般那是禅观,这个不是禅观,这是打坐的方法。什么是禅观,这个很神秘,很多时候是作为师父与徒弟之间口耳相传的东西,但是通过学习,禅观并不神秘,师父不让说的,我不会说,师父让说的,我可以把我的感悟告诉大家。我就说说我的感悟及发现。说道禅观,我要先说说定力,有很多人认为打坐的时候不生一念就是定力,这个的确是定力,但是基本做不到,那么什么是定力,简单一点就是专注力,我们应该有一个经验,我们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有时候会忽略时间,这就是专注力的表现。有足够的定力我们就可以禅观了。
貪嗔痴怎麼起? 貪嗔痴怎麼起? 貪嗔痴怎麼滅?
虚心请教:30F买卖点的确认 30F的买卖点的确认?需要从次级别的图观察吗?还是直接在30F图上确认买点
什么是正法? 什么是正法,正法如何界定,学习正法者,自助者才能得度,与各位佛弟子共勉
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总愿意说道两句 如题
想要修行,不得不看的经文,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大正藏《杂阿含》第 379 经
是命不好?还是我们不懂解决问题之道? 是命不好?还是我们不懂解决问题之道? 生光尊者 我们学佛修行并非为了要成为圣人,而是为了要面对和处理人生中许多的问题和烦恼!在佛门里,我们常看到许多的佛弟子都很善良和虔诚,布施行善总是不落人后,并且也能守持戒律。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见得过得比较好,严重的甚至与现实社会脱节! 何以故?因多数佛弟子遇到恶人或不当之事时,总是退让或者不计较;也有许多的佛弟子认为自己所受的苦是”业障”,是自己前辈子造的恶业,必需要承受这些苦报,业障才能消去,否则后世必然还受此苦报。因此只能无奈的认命和忍辱!这种“宿命业报”的观念,让佛弟子的身心陷于苦闷而无处伸张,甚至还得做功德回向给所谓的“冤亲债主”,祈愿能够”功过相扺”,让自身的业障尽早消除。谬哉! 长久以来,佛教的教义夹杂着”宿命业报”的观念,当知”宿命业报”是苦行外道的思想,并不是佛教的教义, 佛陀的教法正是破除这种”宿命业报”的思想。 佛陀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现在有苦恼,一定有造成苦恼的原因;只要将造成苦恼的原因去除,苦恼就能灭除。重点在如何知道苦恼的原因!所以 佛陀说”因缘法”及”缘生法”,教我们要善观”因缘”,在“因缘”中,发现苦是如何地集起;当发现苦是如何集起时,就知道只要将导致苦集起之因缘去除,苦就可以灭除;当知道苦是可以灭除时,也当然会知道灭除苦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苦”、“苦集”、“苦灭”、”灭苦之道”,也就是 佛陀所教导的”四圣谛“。 善良和虔诚的佛弟子并非福德不足,更非业障深重,只因没有善用“四圣谛”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消灾拜忏”并非解决问题之道,佛世的僧团亦没有用“拜忏仪式”来消业障! 佛陀的智慧在天、人之中“无与伦比”,学习佛法的佛弟子岂能无慧?因此佛弟子们要把”宿命业报“的错误观念完全舍弃,运用”四圣谛“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此就能让人生的困难更少,生活也能更好,烦恼也就逐渐远离了。
宿命业报与因缘业报的差异 如题,有哪位法友知道这其中的差异
有哪位师兄知道原始佛法吗? 有哪位师兄知道原始佛法吗?而且听说修行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团出家人不持金钱,如法如律的修行佛陀教导的七事修多罗,很是让人赞叹!
如何进行离贪的修行? 要务实实际的修行方法!!
学佛也可以这样 2015年吉林圣佛寺法工营回顾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MyNjM4MzI0OA%3D%3D.html&urlrefer=7a20d9af66623828dbd0c86b93ee0a19
各位认为无量福报,与无量业力能相互抵消吗? 如题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么也就没有所谓时间,空间,灵魂这些相?那么为什么又执着于所谓三世因果?
什么是苦? 既然人生很苦,什么是苦?苦是怎么产生的?听听各位的高见,我学习学习。
放下宿命式的因果论,佛只说因缘 很多人都相信因果,相信前因后果,让很多人产生了消极的想法,我此生命运不好,是因为我前世业障太深,我此生怎么怎么样,都是因为我前世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说法比比皆是。 看了让人很无语,也很无奈。前世的种种作为,只会对此生造成影响,但是不决定此生的命运走向。你的命运走向怎么样?只与你此刻之前有关系,即从出生到现在的这段时间,还有与周遭的人事物,你自己的身口意有关系。这些都影响你的命运走向,而不是决定你的命运走向。这点很重要。如果都是按照因果的这种思维,那就谈不上学佛改命了,你所做一切都是前世已经决定好的。而用因缘的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一切又能解释的通。你的所得,与你的努力密不可分,你所失,也与你所做所为关系密切。这些都是当下的事情,不是久远以前的事。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此生我往生极乐,或者此生成为佛菩萨,那么我以前世犯下的罪业由谁来承担,大家都说,诸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有了,却没有了果报,大家不觉得,前因后果有漏洞吗? 吧主,先不要急着删贴,请你仔细思考之后,在做定夺,也希望更多的人思考这个问题,先放下你的情感需求,认真思考,不要记着下结论,不要记着说我是魔子魔孙,说我在谤法。最后祝各位法友平安吉祥!!
无标题 学佛之人在抱怨,未得志之人在抱怨,有够无聊的
豺狼又来了 吃着免费的饭菜,又开始说三道四了。要知道修行并不是打怪升级,修行就是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周遭的人相处,乃至与万物相处。我是学佛的,我也在修行,各位以为修行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却是确实生活中的琐事,如何处理解决困难才是修行的本质,而不是唯我独尊,称王称霸。
待我长发及腰时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天光乍破遇,暮雪白头老。 寒剑默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夜吹彻画角。江南晚来客,红绳结发梢。 【回信】: 待卿长发及腰,我必凯旋回朝。昔日纵马任逍遥,俱是少年英豪。东都霞色好,西湖烟波渺。执枪血战八方,誓守山河多娇。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 词句经文作何解?诸位是否赞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