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saber 遇见saber
绝望是人生的起点。
关注数: 60 粉丝数: 593 发帖数: 19,946 关注贴吧数: 90
【深度分析】云堇PV中的细节解析,再现被人们所忽视的璃月元素 云堇是个被许多人喜爱的璃月角色。但由于戏剧欣赏的门槛,以及种种其他原因,导致角色本身和PV的许多细节淹没在大量的讨论中。 从小由于我爷爷喜爱京剧,所以我耳濡目染,这些年对戏剧有一定的兴趣。看了云堇的设定,以及PV,心情十分激动,遂写下这样一篇分析贴,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解释性作用。首先,我们在讨论云堇的角色设定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点,京剧角色造型分类有许多种,云先生究竟属于哪一种? 众所周知,按照行当来分,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后来,末行并入老生行,所以京剧上舞台上的角色,现在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种。 云堇很明显,是属于旦行。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京剧把所有的妇女角色统称为旦行。 但是旦行往下,也包括很多种细分。比如青衣(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等等。 那云堇究竟属于哪一种?这就主要依靠服装来判断。在京剧里,叫做“行头”。从云堇的行头上,具有典型的刀马旦特征。 首先,云堇的服装,最明显,也最易区分的,自然是其头上的“七星额子”。七星额子,一般由大绒球两层组成,每层七个,中间点缀一些小绒球,为女将所用。这里引用我个人非常喜爱的梅派《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的造型作为对比。 这里饰演穆桂英的京剧演员是梅派传人李胜素。 而云堇也是七个绒球,只不过层数由两层减少为一层。 其次,云堇在E技能所用的时候,背后出现了非常典型的靠旗。传统京剧服装种类可分为蟒、帔、靠、褶、衣五大类。京剧的服饰设计,一般使用夸张的手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高度的总结和概括。 所谓靠,就是武将通用的服装,可以理解为盔甲,一般由前后两面组合而成。 其中靠旗,就是“靠”服装的典型特征。一般分为四面,显示出千军万马之势。但云堇的服装设计,细节远远不止于此。 靠又分为软靠、硬靠和改良靠。软靠,即演员背后不插靠旗,表示处在非战斗状态。硬靠,即演员背后插靠旗,表示“全副武装”处在战斗或临战状态。 所以,云堇平时在璃月散步的时候,是不会背插靠旗的。因为是非战斗状态。 也只有当E技能释放,云堇喊出“旗来”的时候,准备迎战,才会有靠旗出现。 这一点,我要给米哈游点一个赞。如果盲目照搬,一天24小时背着靠旗,那就属于盲目使用了,没有领悟到靠旗的含义。另外,对于靠这种京剧服饰,可以看出,米哈游经历了非常多的二次设计。 我们从上往下一一分析,究竟哪些地方体现了璃月元素。 先说妆面。 京剧面部化妆依行当分为两种:俊扮和勾脸。 俊扮又称素面,主要用于生、旦(彩旦除外)行当的面部化妆; 而年轻的女角色,化妆突出眼和唇的部位。眼睛用黑色细致地勾眼线,显得眼睛大而秀气。嘴唇要点得红而得体,凸显女人的美丽动人。 云堇就是属于俊扮。 接着说服饰。 我们首先会看到云堇的肩部,有一个非常精致的披风。这其实是由靠的肩部的云肩转变过来。云肩,也叫披肩,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有的是虎形,有的是蝴蝶型,云堇这里设计成了花瓣的形状。其次,云堇肩膀左右两串白毛。这也是由京剧的“狐尾”元素变化而来。不过我要提一句,京剧角色里使用狐尾是有严格讲究的,要么是用在非正统王朝的将帅上,要么是用在极寒之地上。主要取决于演员扮演什么角色。 然后,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云堇非常典型的窄小袖口。这是女将“靠”服饰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其他的旦角,袖子通常非常宽大,比如青衣。)然后是云堇的腰部。我们看到云堇的腰部设计出了一个黑色腰带,以及上面铜制的腰扣(倒立锅巴头?),十分醒目。 而在京剧中,靠的腰部,有一个很关键的组件叫做“靠肚”,靠肚的纹样也很重要,一般说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而女式靠的靠肚略小,绣双凤牡丹。 可见,米哈游把靠肚,二次设计成一个铜制腰扣。一来京剧中的靠肚是个方形的,要跟“靠”连在一起用,二来云堇的服装不光要演戏,还要实战,所以对这个靠肚进行了改良。再往下,是云堇的裙子。 京剧中,女式靠的下部,会有很多飘带,比如穆桂英,就有两层或是三层飘带。 云堇这里,把飘带简化成了两条,配合两侧的靠腿,形成了一体。由于“靠”服装的整体特的点就是比较宽大,所以云堇的底裙,也采用宽大的样式。综上所述,对于靠的几个典型特点,均在云堇的服装上有了体现。之前我看到一些争议,说这是什么这裙那裙之类,在我看来,如果能够对于京剧里这个“女式靠”的服饰有一定的了解后,会发现云先生的服装,其实方方面面都是体现的璃月元素。 另外我要格外说一句,京剧里“靠”是对于现实的夸张和概括,所以它是由前后两面组成,说直白点,其实就是前面一块布,后面一块布,中间用靠肚支撑。只具有舞台表现作用,日常生活比如跋山涉水,是很不实用的。所以如果百分百还原,前后两块布,会十分奇怪。 京剧发展到现在,包括“靠”本身也经历过诸多改良,所以米哈游在塑造云堇这个角色上,不是一味百分百照搬,而是从实用性出发,再根据璃月特色进行二次创作,我认为是应该持支持态度的。下面说回PV的细节。 首先,PV开头,云堇在舞台上展现步法、以及双手兰花掌, 然后说,“我是打定主意要唱一辈子的”。这里短短几个镜头,把京剧的核心“手、眼、身、法、步”全部展现了出来。 这里我尤其要给云先生的“眼”的刻画点一个赞。 戏曲界有句俗话叫做“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在表演中眼睛是刻画人物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器官。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前后两种眼神的变化。传递出两种感情。然后,镜头一转,展示出“璃月多传说”的一面。我们看到从岩枪的岛的愿景,一直切换到坨子哥的树,化成石头的铜雀(那个爱吃烤螭虎鱼的夜叉,你还记得吗?)镜头切换到云先生转身离开,这个动作是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她说,她想多写一写人的故事。璃月“人”的代表作——群玉阁。空中万点元宵灯升起,寓意“人”的愿望和情感。《一代宗师》里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灯,是人的愿望,是家庭的象征。整个璃月之所以延续至今,也是因为“人”,而不是“神”。 这里的转场,非常巧妙的同璃月主剧情交织在一起,由帝君代表的“神治”,转为“人治”。 而我们及编剧和演员于一身的云先生,就是这转折的见证者、书写者,以及表演者。 说打这儿,你知道为啥钟老爷子这么爱看云堇的戏了吧,完全是他的理念在舞台上的再现啊! 这里切换到几个非常不错的璃月关于人的故事。 璃月“大文豪”。北斗大姐头的村子。海螺屋老奶奶。(楚婆婆的故事,你还记得吗?)最后,镜头切换到云堇的战斗形态。作为一个文武全才,之前是讲述云堇“文”的一面,现在则是她“武”的一面。她学戏,学枪,最后竟然真的上阵杀敌。镜头这里从舞台上,切换到野地里打盗宝团(盗宝团真可怜天天挨打)这里镜头非常快,一句“你可得小心了”。切换出京剧的四种手势,里面有兰花掌、提笔式等等,要知道,梅兰芳开发出上百种京剧手势,已经成为梅派京剧的代表特点之一。 说句题外话,尽管现在京剧式微,但在上个世纪初,京剧真的可以说惊艳海外。 早在1919年4月,梅兰芳就应文学家龙居濑三之邀,到日本东京的帝国剧场公演。这是中国京剧第一次走出国门。梅兰芳演出的票价:特等票为10元,而日本歌舞伎的特等票价不过4.8元。尽管如此,剧场仍然天天满座。据说,日本的皇后和公主特别订下第一号包厢观看梅兰芳的演出,看完后,因为台上梅兰芳的扮相太美而自惭形秽。 ——《曲终人未散》团结出版社通观整个PV,云先生都是娓娓道来的在跟大家说着心里话。最后,屏幕一黑,云先生不见,一句“走了”,既体现PV的结束,也象征着云堇对观众的吐露心声的结束。那么,认不认可,愿不愿意捧场,就看各位看官了。
原神为啥没法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游戏 刻晴老婆镇楼。 主要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根源是原神团队对游戏定位不清,让玩家承担高额试错风险,降低体验。 第一,就是世界等级升的越高,越发现刷不过圣遗物本的问题。 这带来的体验极差。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集中力量弄两个主c,导致其他角色很疲软,到了圣遗物本发现主c被克制的时候,副c又没养,直接没法玩了。然后此时若再想去养成一个新角色,基本等于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是一个弃坑点。 第二,是否鼓励联机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原神团队对游戏社交的定位矛盾。 作为一个网游,应该是积极鼓励玩家联机、社交,然而,现在的现状是: xxx想加入你的世界。 “***肯定是来偷矿的。” 拒绝。 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其实原神是反社交的,越玩到后面越孤独,对别人的戒心越重。 因为整个世界的资源量是有限的,那么自然会出现相互戒备的黑暗森林法则。 另一方面,由于一个人打不过圣遗物本,往往会逼着玩家进行联机,然而由于强度榜的存在,大家练的都是相同的那么几个角色,最后联机也没法打。 最后就是第三点, 在联机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玩家会退回单机模式,然而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产能有限的情况下, 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这放在金融层面,就会造成通货紧缩,放在游戏系统里,玩家就会转向其他能提供需求的目标。 最后,一句话,看似很风光,实际上,留给原神的时间不多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