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errr123 yagerrr123
关注数: 13 粉丝数: 1 发帖数: 231 关注贴吧数: 3
郭德纲与“竹板书”      “慢打毛竹,书又归了本,打起我的竹板,书在正宗,适才间唱得本是半部汉书七国段……”      随着悠扬的说唱声初起,北京南城“天桥乐茶园”里的掌声、叫好声就响成一片,“德云社”的相声专场演出又开始了。而台上的演员正是被称为“草根艺术家”的郭德纲。“草根”是人们的戏称,说得是郭德纲和咱大伙一样,都是个平头老百姓;“艺术家”是大家的议论,不管是不是真能这么叫,反正演员的功力的确不浅。按梨园行的说法,也算是“文武昆乱不挡”了吧。      说他功力不浅,那应该是两年前的事情了。2004年夏季,正值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之时,宣武区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区后,以天桥文化为依托整理十项民间百艺类项目,竹板书就是其中一项。当时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不仅在相声界声名鹊起,而且还成为了竹板书的传承人及传承单位表演起竹板书技艺。      竹板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是在莲花落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一个曲种,流行于河北和京津地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北京出现了许多竹板书艺人,他们在东安市场、天桥等地演出,上座率很高,极受听众喜爱。北京的竹板书又分为“京腔竹板书”代表人物有关顺贵、关顺鹏兄弟;“河北竹板书”,代表人物是宋湘臣。关、宋两派竹板书各具特色,“关派”演唱的特点改河北乡音为京韵京音,同时吸收了大鼓、小曲、戏曲等姊妹艺术的音乐曲调,演唱长篇故事大书,表演稳健、含蓄;“宋派”注意刻画人物形象与情感,活泼大方,在语言音韵上却仍沿旧习,使用河北乡音;宋湘臣表演风格与关顺鹏表演技巧形成鲜明的对比,被公认为天桥演唱竹板书的两大门派。      郭德纲表演的竹板书具有浓郁的“宋派”竹板书特点,表演的同时在身段上又有所发展创新,在人物刻画上注重形象和情感的结合,唱腔仍沿用河北腔调,表演诙谐幽默。他是目前能演唱其曲调的年轻曲艺演员。初听“竹板书”并未留下印象,只是对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一群年轻人酷爱传统的曲艺艺术,并且身体力行的传承、演艺这种几乎失传的曲艺艺术深感疑惑。      2006年初在中国文化热浪日渐高涨的情况下,文化的多元化、文化消费形式的求新猎奇,使得众多“纲丝”们不断地追捧新的明星大腕。可是“超女热”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浪。郭德纲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每场演出中仍然不忘演艺传承传统的民间曲艺“竹板书”,至今他还能完整的演出宋派“竹板书”的代表曲目《耗子告猫》、《古城会》、《华容道》和“什不闲.莲花落”代表曲目《王二姐思夫》、《十里亭》、《丁香割肉》等,使众多“纲丝”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更加领略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温“竹板书”,身为文化工作者的我对郭德纲产生了一种敬意,正因为他有一种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苦追求。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富裕起来的百姓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本身,而是要寻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满足。对民族文化和京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被社会和人们所关注,郭德纲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红火起来的,他只要有一颗对传统民间文化热爱的心,以精湛的技艺赋予传统曲艺新的生命力,他的演艺道路会越走越长。(宣武区文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