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wo collwo
关注数: 9 粉丝数: 14 发帖数: 913 关注贴吧数: 1
锐一下dita ventura 前排叠甲 1.楼主🐉子,楼主听音喜好畸形,楼主不是老烧,楼主梦到啥说啥,觉得楼主说的不对的可以骂两句再走 2.样机刚开声没几天,动圈需要煲,现在的状态不代表最终声音 ========================== 省流:被肘飞级别的味大,素质/声场/听感不如hs2000mk3 ========================== 前端组合1:sp3km刷1.05铂金+pb6,前端组合2:线下烧油的艾巴索dx320max+ea4 首先,原线下,人声骑脸,人声盖乐器,并且人声不精致。下掉耳放人声发冲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是侵略性太强。 没有人声时能听得出来声场还是挺大挺规整的,但是人声一出来背景啥细节也被盖了。人声堪比草里一石头人开大撞过来,直接给我肘飞了 换线,换晶彩无限自由(有试听线我哭死),人声位置正常了许多,背景乐器出现,但是无限自由本身带有的变润魔法让本就不富裕的素质分离雪上加霜,有一定涂抹感。感觉换声音更薄更便宜的那条古河头绝对自由可能更适配一些。 换烧油带来的ele第五颂,声场结相进一步优化,分离度略有加强,器乐存在感变正常。但是听熟悉的曲子,各种结相的位置还是一耳朵怪。 在胡子哥的建议下拿一根某塞子自带的便宜ea线,人声拉回正常略贴的位置,但是整体声音还是冲,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点2.4版本之前的xm5那种土炮味。 ========================== 后排叠甲 确实是我对这个塞子的期待值很高,开声让我失望的元素在,所以锐得比较狠 发牢骚图一乐,我发出来我一乐,您骂一句您一乐,您还能发去小团体群里蛐蛐我聋子众乐乐,你乐我乐大家乐 但是,这个声音表现,私以为是配不上它的售价的
开箱氵| 年轻人的第一只便携胆放 标题这么起只是说性价比高,如有冒犯鞠躬90°私密马赛(叠甲,过) 胆管是JAN6418,贵如sp3000t都用的同型号,还是2根,这玩意一下给你堆4根你受得了吗,也别嫌弃什么ua7小尾巴同款。推力也不用担心,挺强的,小身材大能量这一块。 展会听过一耳朵,开了胆管人声突出一点,很润很舒服,不开胆管声音挺干净,分离度好很多。声场不会像旗舰便携放那样打开很多,基本维持原播放器水准,好在很规整没有出现纵向压缩的情况。看到售价坐不住了,线下确认过大货版没有瞎搞果断拿下,好吃爱吃,糊糊乐是对的! 两个有特色的点: 1. 可以dc供电,随机提供12v电源,不用自己额外买好评。dc供电下声音打得更开一些,声场动态这些都会更好一些,强烈推荐试试。12v接电自动切供电,不用担心电池过充,但代价是充电池必须用USB口 2. 有个宽频模式开关,推耳塞开high bw就好,推大耳可以开low bw,对一些高频刺刺的大耳有奇效 ========================================= 顺带吐槽一句,你送个皮套和捆绑带啊,只有个绒布包多不给劲,你不送能不能做个皮套我买啊,我买还不行吗 再吐槽一句,你这4.4母座插拔的手感好差 多吐槽一句,背板好看的做了挺复杂的折射,但是正面开窗拉丝铝板像小作坊diy,屁股后面电池和dc指示灯也像小作坊diy,从usb口都能透出光来
氵个过渡圈塞开箱 | 抽象+无聊的所谓“圈皇”——爱达声Meta 依旧惯例,塞子本体镇楼 =============================== 前 言 =============================== 找个温润宽松的圈已经找了很久了,大概上月底的时候关注到了这个爱达声的Meta,网上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很少,本地代理当时还没上样机,凑着出差挤时间找地方试听了一耳朵(用的不是自己的播放器和卡。。。当时还没跟朋友成置换3km黑,3K铂金太重了出差真不想带),当时的第一印象是,低频略散有点肥大,中高频算是比较正常圈听感,没有做得速度感很强,但很干净,确实会跟低频那种散散得状态有点割裂。后来就把它先从候选列表里删掉了。 直到最近,从千元海神圈到两万的A8000LTD都尝完了,还是没有个非常符合要求的。正好本地终于有代理上了Meta的样机,带上自己的装备包就杀过去了。 先放个结论:买了(废话,不买开鸡毛箱),这东西,包括这牌子,真的抽象。。。解决掉抽象的部分,这个塞子的声音就是一整个四平八稳的无聊。但是,就这个无聊,却是目前尝过最符合我温润宽松的需求的。 =============================== 抽 象 =============================== 抽象的部分,就算抛开宣发用的“圈皇”不谈,在品牌营销策略上那也是不得不谈的重量级。控价,代理基本没有什么py空间,反而淘宝双十一活动叠淘金币比线下py价便宜,我就请问了,5000以上的塞子,有多少人是盲狙冲新的?你还控代理商的价?有意思吗?活该代理少好吧。接下来是第二个不吐不快的抽象包装,挺大一个箱子,开盖塞子被托起,想营造一种奢华的感觉,但是不好意思由于箱子做工太差我反而想笑,在拿卡塞子的泡沫板的时候甚至听到了下面托举机构开胶的声音。下层是个磁吸盖子盖住的小抽屉(还有那个“循此苦旅,爱达天际”,苦难文学营销产品属实倒胃口,所以也同样不喜欢花&米),但是偌大的抽屉里,就一个收纳盒+一个薄薄的纸盒???我翻了半天没找到其他任何有用的东西,那我请问了,你做这么大个抽屉是来干嘛的?配件都拿出来就图上这么些,耳套只给了大中小三对(后面还有吐槽这个耳套的,别急),腔体保护袋好评,耳机线,本体,收纳盒(皮盒真不错),一片纸都没有,什么说明,什么保修,什么合格证出厂质检之类的纸片子,全!没!有!那我又请问了,你弄这么大个盒子是干嘛来的?压秤吗?盒子的用料做工还不好,像山寨月饼。 最终耳机这种产品怎么样还是要看声音的,前面那些抽象可以抛开,但其实声音上也是有抽象成分的。前言里说过低频和中高频听感割裂的问题,主要是低频有点呜呜嗡嗡感觉,与干净的中高频对比形成了撕裂感。试听的时候折腾来折腾去,耳套和线换一圈之后发现是原装耳套在作妖。都不需要换压低频的耳套,哪怕换个原版黑色巴洛克那种的中下盘强化的耳套,都不会有那个割裂感了。原装耳套是纯纯的失败!不会做建议跟人家会做正常耳套的厂家联合一下调一调,下次别整这么磕碜了 =============================== 无 聊 =============================== 解决了耳套带来的抽象低频,整个塞子在很多没有非常强烈修音作用的耳套下,声音表现都是比较一致的。说好听点叫四平八稳宽松大气,没有侵略性,锐一点就是无聊。这种无聊首先体现在它的三频表现上。 高频对比很多加了静电的多单元耳机来说会暗一丢丢,主要的差别在于8K之后应该有个大凹陷,不知道哪里拉回来的,但是得益于此很多乐器的尖锐部分以及齿音等被削得一干二净,举两个例子,吊镲不会刺耳,但小提琴的明亮度受到一些影响。这使得它的高频侵略性大大降低,维护了整体温润的质感。 中频人声对比多单元动铁堆出来的厚+颗粒感+血盆大口的人声,它的人声是一种非常圈味的表达,情感表达到位的同时一整个甜润,但并非暴力的涂抹。它保留了一定的喉音来增加质感,女声的高音区也保留了适当的颗粒来增加空气感。人声距离感对于我来说算是适中,但是对于人声爱好者来说属于远了点的程度。 解决了那个混混散散的问题之后,低频做得真的很棒,听得清到低音提琴、贝斯等这些弦乐器的琴弦震动。质感不错的同时,量算适中,不像那种专攻中下盘的塞子做得极致,动态在不上放不上台的情况下也非常一般。整体呈现出来的低频是一种干净准确,甚至是冷静无聊的低频。另一部分的无聊体现在它的声场和结相上。声场广阔,尤其是横向,结相圆润但跟厚不沾边,声音厚度算是适中。这样的组合就让它的整体密度一般,甚至可能会显得有些空旷,但这种空旷绝对不是因为解析和分离度有问题导致的信息量缺失,它就只是非常的冷静。听一些热情洋溢的快歌的时候会有点带动不起来,萎了一样。 这种冷静空旷到无聊的情况在上放上台后会有所缓解,动态和氛围感会变好,声场没有继续扩大,而是被填得充实一些,但是整体的声音框架是不变的。这种状态下,它便可以正确表达一些大编制乐曲的表达气势。 =============================== 后 记 =============================== 回到标题,过渡圈塞,是因为在等final的A10000和Dita的Ventura来决出一个退烧圈塞。玩过很多多单元塞子之后,包括一些吧里很热门的以及一些所谓超旗舰,兜兜转转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动圈发出来的声音,它的素质大概是比不过很多多单元的塞子的,甚至声音厚度可能也比不过堆料奢华的塞子,但圈独有的那种温润的感觉是多单元塞子模仿不来的,至少目前我还没有遇到。 再回到爱达声Meta这个塞子本身,它配得上”圈皇“吗?显然是不配的。它这种中正无聊的声音,可以说是均衡杂食,再加上它干净到甚至冷静的程度,气势和整体氛围确实是短板所在。当然可能跟刚开箱有关系,但是我不喜欢煲机,所以正常以听代煲吧,期待后续能有些正向的变化。 顺便,这玩意看起来就是个万货预定,算了,爱过。
好糊😨好吃😍好糊😨好吃😍——二进宫再品final s5000 塞子本体头图镇楼 ======================================正文 Part1====================================== Final S5000这玩意发布于去年年底,什么50周年,什么感性理性,什么共鸣腔模拟。。。反正是一顿忽悠就给我忽悠住入手品了一波,当时的感觉只是暖暖糊糊很有老塞子味,听慢歌和泛音丰富的室内乐比较合适,但是受限于当时手头是一个暖声底的播放器,并没有给我留下更多的印象 最近又陆陆续续刷到一些提到这个塞子的文和视频,正好换了3k铂金属于偏清亮的,就想着二进宫再品一品这个糊糊的Final S5000。吧里又正好有在售的,直接联系拿下拿下!经过两天等待,终于是在昨天肘击快递小哥拿到了包裹,直接一个拆包开品原线是一根3.5mm的8股铜镀银线,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软。习惯了最近耳机粗狗链一样的线材,再拿起这个原线,简直是一股清流。直接原线原套品一下原汁原味的S5000。 即便是有心理预期,开声还是给我糊出震撼了,低频非常的,emmmmmm,宽松?它没有拳拳到肉的凝聚感,下潜一般速度较慢,量不大但残响多,弥散在整个声场的下半部分,烘托出暖暖的氛围感的同时,又没有让声音变脏,这一点很难得,猜测是在极低频部分做了滚降。 这种弥散感,也会反应在中频和高频上,结相的边缘十分柔和,甚至可以说是边缘模糊,区别于一般圆润的结相,它的结相边缘更像羽化晕染开的感觉,至于极高频?不好意思基本没有这玩意 它的中频部分,人声也是松松散散的,速度很慢,位置适中,某些女声频段会感觉有一点远(听邓紫棋的某些歌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不确定是渣录还是什么情况)。整体音色十分顺滑,完全不知道齿音为何物,但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些需要颗粒感的明亮女声表现力不足。 高频部分,可能是由于极高频滚降来的较早,会让人觉得偏暗,但是好在常用管弦乐器,以及键盘乐器所在的频段都提供了不错的亮度,再加上丰富的泛音晕染开来,保证了一定的空气感,给人一种老式华丽调音塞子的感觉。 由于塞子采用了可换导管设计,那我就不得不拆开看看了。导管白色的部分是调音阻尼,这种阻尼调音方式也算是比较常见了,多单元耳机里面有一些还是通过给出音导管塞不同密度的调音棉当阻尼的。旋开导管之后就可以看到腔体内部的单元了,两个开孔里面直接是两个动铁单元的出音口,导管本体部分中间给动铁单元的出音口加了隔断,形成了两个腔体,这应该就是各种文章里面一直在提的TCS模拟共鸣腔吧。不知道后续有没有不同阻尼的导管可以换着玩玩的(估计是不会有的。。。) ======================================正文 Part2====================================== 品完3.5mm原线,把握到这个塞子的基本走向,下一步就是折腾调整,让它更符合自己的口味。由于个人听流行口水歌较多,折腾方向就是拉近人声,增加一丢丢分离度。调整无非就两条路,一个换线一个换耳套,恰好手上各有一些可以玩玩。 既然要增加分离度,换平衡线必不可少,正好想起被丢在箱底的开阳原线也有拉近人声的效果,这条线人声也是润润的,不会大改塞子的走向。(也尝试过换银线,贯穿三频的弥散效果有所收紧,高频确实也有提升,但是跟这个塞子本身的调性不搭,出来的声音怪怪的,遂放弃) 耳套方面,原装fusion G套下混响较多,听器乐也就罢了,听人声有一丢丢喧宾夺主的嫌疑,尝试了手头各种套子,本打算就搭配AZLA的Sednaearfit了,但是看到一旁一直没碰过的给tws的sf套,就死马当做活马医套上试试,竟然奇迹般的效果不错。最终调整完如上图所示,开阳这条原线的颜色和S5000的黄铜腔体还有点搭。找几首歌继续开品。第一首先来个熟悉的R&B尝尝咸淡。不同于周王陶林的风格,方大同的许多R&B作品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这首《爱爱爱》更是作为专辑主打歌,加入了蓝调元素,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调整后的S5000在这首歌的表现中,将方大同的嗓音表现得更加柔和、温润,一种邻家温柔大哥哥的感觉十分迷人。第二首找了十分喜欢的女歌手莫文蔚的《电台情歌》。莫文蔚的嗓音不同于大多数清晰明亮派的女歌手,属于”醇“系的,《电台情歌》也是一手带有蓝调节奏的歌曲。在S5000的演绎下,嗓音在醇的基础上,加入了恰当的厚,再加上声音飘忽唱法所体验出的闪躲,将遗憾的感情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三首找了美剧《Wednesday》第一季中同名主人公星期三所演奏的大提琴曲子《Paint it black》。器乐方面简直是S5000的主场,适当的明亮度配合丰富的泛音,在保证音色还原的基础上,将曲子的张力推向巅峰。而这种有一定厚度的声音,演绎大提琴温暖深沉的音色,简直是仙品!仙品!仙品! 其他的,包括杨千嬅的《可惜我是水瓶座》、刘德华的《今天》、张学友的《吻别》等等,这些非常经典的港粤流行慢歌在S5000的演绎下都非常出色,感情丰富,韵味十足。 ======================================总结/后记====================================== 回过头来再看看,对于Final S5000这个塞子的评价,其实还是和印象中基本一致,就是一个以流行慢歌以及器乐演绎见长的复古声。它的复古,复在氛围感极佳但又不会污染中高频的温暖低频,在于人声的从容和丰沛的感情,在于高频丰富的泛音带来的器乐华丽感。而它的素质却比印象中当年的老味道塞(比如杰士x10之流,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单动铁)好了不是一星半点,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新感性主义”吧。 它的这些特性,注定了它作为产品本身不是被广泛接受的,尤其现在塞子听音的主力军中Jpop、ACG、Kpop等快节奏风格的曲子占到很高的比例,它这种慢速宽松声并不能很好得满足市场。但是我个人是乐见这种产品的出现的,在这个超旗舰以下调音越来越趋同、超旗舰求怪求特色的市场中,给大家提供了完成度较高的另一种选择总归是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洋洋洒洒写这么一篇流水账来记录它,来表达它。 (这玩意是真的符合宽松耐听。。。戴着它从开始写到现在将近2小时了,完全不累,听啥都不刺激实在是太好了) (最后叠个甲,我🐉,我喜好怪,我老干部歌曲喜好,有争议的都是我的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