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ami71 whoami71
关注数: 2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141 关注贴吧数: 2
美债务总额突破18万亿美元 宋鸿兵:如此高负债,岂有复苏可能? 作者:红阳 发布时间:2014-12-03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大 | 中 | 小  美国白宫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进入12月第一个工作日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总额为18.01万亿美元,私人债务则升至12.9万亿美元。上述数据也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与该国名义GDP之比上升至103%,历史上首次突破100%。根据美国联邦政府9月30日发布的数据,美国最新统计的名义GDP规模为17.555万亿美元。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在现任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增加了70%,即从2009年1月21日的10.625万亿美元上升到最近的18.01万亿美元。此外,奥巴马宣誓就职当日的全美私人债务规模为6.3万亿美元,但目前该数据为12.9万亿美元,增幅高达105%。   相比之下,尽管购车贷款、学费贷款以及信用卡余额仍居高不下,但全美家庭债务规模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有所下降,降幅约为7.6%。   对此,《货币战争》系列书籍作者宋鸿兵微博评论称,美国国债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18万亿美元,为GDP的103%,奥巴马执政以来,国债规模膨胀了70%,总负债/GDP比率在370%左右,比2008年第3季度金融危机爆发的358%还要高。不仅联邦政府负债空前,企业近年来也在疯狂借钱回购股票,垃圾债、学生债规模均创历史纪录。如此高负债之下,岂有复苏的可能?   中国的总负债,即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含影子银行)+企业负债+老百姓负债,为GDP的24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370%,欧洲的近400%,日本的512%,如果中国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那么美国、欧洲、日本的危险更大。全世界都在疯狂负债,各国都把负债当作资产,在如此高负债之下,不降息怎么办?!   美联储纽约银行托管的外国黄金储备最近大幅下降,规模为14年之最。荷兰央行11月22日透露,他们从纽约运回了122吨黄金储备,目的是“增加本国民众对货币的信心”。10月荷兰运回的黄金超过了40吨,而仇恨黄金的喧嚣在10月达到了顶峰。德国原准备运回677吨,但由于“外交问题”,至今只拿到了区区5吨。(本文综合自证券时报,新浪微博)
当心那些来自日本的“考证” 作者:曹子珏 发布时间:2014-07-11 来源:环球网 字体: 大 | 中 | 小   日本方面不仅在国内宣扬错误的历史观,而且还非常善于通过所谓对历史的“考证”误导别国。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典籍里所记载的夷洲究竟是指哪里的问题有进行再考证的必要。目前国内的教材、资料和文件等都采纳了夷洲是专指台湾的观点。   夷洲在中国古代是个笼统的称呼,通常指东方海上距离较远、情况不详的岛屿。而台湾离大陆很近,面积较大,即使在三国、魏晋时期也是很容易发现和到达的,不应属情况不详之列。但是谁考证出夷洲是专指台湾呢?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观点竟来自于一向鼓动“台独”的日本学者。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观点出笼的时间,在日本侵占台湾的1895年以后。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这些观点时,往往很少思考这些观点是如何出现的?这些广泛传播的学术观点背后到底有哪些论据“支撑”?日本人的原始论据来自哪里?他们又是如何解释和使用这些原始论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最疯狂的时期。现在看来,日本学者抛出这个观点有深刻的政治战略考虑在里面,正符合了其“欲先灭其国,必先灭其史”的一贯做法。将夷洲的范围缩小为单指台湾,在当时的背景下至少包含两个目的:   一、日本于1870年代刚占据琉球群岛,琉球地位未定,急需从历史上割裂中国古代与琉球群岛的长期密切关系,为当时侵占和灭亡琉球做文化上的准备。二、通过“认定”夷洲是台湾,可以渲染台湾岛离中国大陆很远,很难到达的假象,进而制造出中国古代对台湾鞭长莫及,几乎没有实施过有效统治的印象,就更不用说距离远上多倍的琉球群岛了。   日本殖民台湾后,派遣了相当多的学者、文化人员,一方面搜集掌握当地人文、环境、地理、气候、风俗等资料,为加强殖民统治做准备;一方面为割裂、歪曲中国古代与琉球、台湾的关系,为日本霸占两地编造历史和文化“依据”。尤其是后来所谓“台独”理论关于国家、民族、有效统治的定义、范围、认同等依据与日本的文化侵略有深刻关系。当年日本学者编写了《台湾文化志》,在该书中引用了中国古代典籍,“认定”夷洲只是指台湾。这一结论影响广泛。   我们使用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考据时,要特别注意是谁提出这些“证据”,考证过程是怎样的。历史的看问题的要害就在这里。▲(作者是国防大学副研究馆员)
斯大林:我们为什么割走外蒙古 蒋经国 2011年05月13日08:40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我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他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本文摘自《蒋经国自述》,蒋经国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   1945年2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斯大林订了《雅尔塔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   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塔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我也参加。这次的交涉,是由当时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先生领导的。   我们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见面。起初他的态度非常客气,但是到了正式谈判开始的时候,他狰狞的面目就显露出来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斯大林拿一张纸向宋院长面前一掷,态度傲慢,举止下流,随后说:“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宋院长一看,知道是《雅尔塔协定》,回答说:“我只知道大概的内容。”斯大林又强调说:“你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我们既然来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着和他们谈判了。谈判中间,有两点双方争执非常剧烈:第一、根据《雅尔塔协定》有所谓“租借”两个字眼。父亲(指蒋介石)给我们指示:“不能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帝国主义侵略他人的一贯用语。”第二、我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逐步讨论,但是必须顾及到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后来,斯大林同意不用“租借”两字,对于中东铁路、旅顺、大连这些问题,也肯让步;但关于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实际就是苏联吞并外蒙古的问题,他坚持决不退让。这就是谈判中的症结所在。谈判既没有结果,而当时我们内外的环境又非常险恶。这时,父亲打电报给我们,不要我们正式同斯大林谈判,要我以私人资格去看斯大林,转告他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道理。   当见到斯大林时,他问我:“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坚持不让它‘独立’?”我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几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坚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我说完了之后,斯大林就接着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他当时态度非常倨傲,我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他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我又对他说:“现在你用不着再在军事上有所忧虑,你如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打败之后,他不会再起来,他再也不会有力量占领外蒙古,作为侵略苏联的根据地。你所顾虑从外蒙古进攻苏联的,日本以外,只有一个中国,但中国和你订立‘友好条约’,你说25年,我们再加5年,则30年内,中国也不会打你们。即使中国要想攻击你们,也还没有这个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立刻批评我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第一,你说日本打败后,就不会再来占领外蒙古打俄国,一时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败了,日本这个民族还是要起来的。”我就追问他说:“为什么呢?”他答道:“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灭,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会消灭的,尤其是像日本这个民族,更不会消灭。”我又问他:“德国投降了,你占领了一部分,是不是德国还会起来?”他说:“当然也要起来的。”我又接着说:“日本即使会起来,也不会这样快,这几年的时间你可以不必防备日本。”他说:“快也好,慢也好,终究还是会起来的,倘使将日本交由美国人管理,5年以后就会起来。”我说:“给美国人管,5年就会起来,倘使给你来管,又怎样的呢?”他说:“我来管,最多也不过多管5年。”后来他不耐烦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过来不可。”   谈话一直继续下去,斯大林又很正经地向我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这的确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们,还是害怕我们强大起来,因此,只顾目的,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来压迫、分化和离间我们。   接下去,他又说:“你说,日本和中国都没有力量占领外蒙古来打俄国,但是,不能说就没有‘第三个力量’出来这样做。”   这个力量是谁?他先故意不说。我就反问他:“是不是美国?”他回答说:“当然!”我心里暗想,美国人订下了《雅尔塔协定》,给他这许多便宜和好处,而在斯大林眼中,还忘不了美国是他的敌人!   最后,经过许多次的谈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终于签订了。不过,父亲当时对于签订这个条约,有个原则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要经过公民投票,并且要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来投票。”这原则,斯大林总算是同意了。
中石油给美国投资者分红800亿 超融资额度四倍 来源:新浪博客 | 作者:炎黄子孙接力棒 | 点击:1849 | 时间:2013-08-01 21:57:27   据报道,中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仅29亿美元,但给境外投资者的分红累计却高达119亿美元,约800亿元人民币,分红超过融资额度的4倍。本栏注意到,仅2005年,中石油就向美国投资者分红600多亿元人民币。相比美国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心中不平,同样都是买中国石油股票,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如果根据中国石油的经营业绩,其在A股市场也实行与境外市场相同的利润分配政策,但在A股市场它不是现金分红太少,而是融资额过多,而且越是现金分红,对于A股投资者就越加不利,这些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证明。   以H股中国石油为例,其发行价为1.61港元,A股中国石油的发行价却高达16.7元人民币,两者超过10倍的差距必然会引发投资者的先天不公平。对于高价认购中国石油的投资者来说,如果采用股票分红的方式而非现金分红,那么还能减少一定的损失。假如中国石油经过一年的经营,采用现金股利的形式进行利润分配,每股分红1元人民币,那么香港投资者的持股成本将降至0.6港元以下,而A股投资者的持股成本只降为15.7元人民币;假如采用股票分红的方式,中国石油对全体股东进行10股送10股的分红,那么香港投资者的持股成本变为0.8港元,而A股投资者的持股成本变为8.35元人民币。   很明显,正是现金分红让低成本持股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而高价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却出现了明显吃亏。上市公司对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多个市场之间投资者持股成本相差太大,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公,中国石油在A股的高价发行正是一个实例。   对于A股的投资者来说,当时认购中国石油、追高中国石油其实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这之后,又屡次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案,是第二个错误。现在发现中国石油境内外分红融资比严重失衡,其实已经有些晚了,投资者能够做到的,只有在未来对同时拥有境内外股票的上市公司多加注意,免得后悔一生。   境外投资者喜欢现金分红,与其股价偏低有关,如果既有A股又有H股或者的上市公司不断进行现金分红,那么人家那边的收益率比咱A股要高得多,咱花高价买股票等分红赚取偏低收益率,还不如选择有成长性但是不怎么喜欢现金分红的纯A股上市公司进行中期投资更加划算。(北京商报)
环球时报:同日本谈什么“共同开发”,没这个必要! 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 | 作者:环球时报 | 点击:3696 | 时间:2013-07-21 20:54:30 坚决开发东海,挫败日本“中间线”主张  据外媒报道,中国某大型海洋石油开发企业正计划新开发位于东海的7个油气田,其中有2个位于日本主张的“中间线”附近海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18日在记者会上称,“假如中方果真从事油气田开发活动,日本将决不允许。”   好大的口气。我们呼吁中方这次一定要把这7个油气田建起来,看看日本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做到对中国“决不允许”。   东海划界的所谓“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主张,中国从未承认过。中国一直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但即使按日本所说的“中间线”,中国迄今勘探、开发的所有油气田也都在它的西侧,即处于中日非争议区。日本阻挠中国在所谓“中间线”的西侧开发油气毫无道理,他们在自讨没趣。   不得不说,中方过去过于照顾了日本人的情绪,我们对开发东海大陆架油气的态度不够坚决,时进时缓。日本利用了其舆论的开放性,发出大量攻击中国东海政策的声音,扰乱了我们的策略。我们的“共同开发”主张也被其利用,我们是要共同开发争议区的资源,而日本妄想把“共同开发”拉到中方的非争议区。   日本的主张决不可能在世界上得到支持,只有其国内的忘乎所以之徒会以为他们真的能在这场与中国对抗中获胜。在中日各项冲突中,最容易让世界看清日本没理的就是东海油气开发之争。中国应当拿出战略勇气和决心,用把新油气田建起来的坚决行动给日本一个完整的教训,让他们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今后没必要再同日本谈论在东海的“共同开发”。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单独开发东海大陆架的丰富资源,做得更有底气。日本的抗议应被蔑视,它敢搞挑衅性行动,我们就针锋相对。我们过去过于重视中日之间的和平氛围,这使得日方把制造噪音当成威胁中国的工具。从东海油气田开始,我们要改变中日之间的游戏规则。   日本政府18日对外透风,将派国有企业的两艘地质调查船前往东海“中间线”开展勘探活动,这是在威胁中国,强迫我们接受它的“中间线”主张。这将是中日东海争端的升级。   我们主张,一旦日本勘探船接近“中间线”,中国的勘探船就坚决越过“中间线”,直抵中日大陆架的交汇处。我们要把自己的大陆架主张喊得更响,并以实际行动与日本的“中间线”主张坚决斗争,挫败日本在东海的图谋。   如果中日“交叉勘探”,东海将面临乱局。我们不应当惧怕它的出现,它是日本挑衅造成的,我们唯有接招而不是躲避,才能稳住东海的战略大局,镇住越来越狂妄的日本。   日本以它今天的国力,竟妄想以强制性手段迫使中国接受它的“中间线”主张,这是其帝国主义思维在沦落成战败国几十年后的惯性,也是其藐视中国一个多世纪后的惯性。到了彻底击碎日本对华狂妄的时候,我们有越来越宽裕的资源和力量打击它,有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势做支撑,我们不需做极端动员,也不需发狠、“豁出去”,我们只需处处自信,稳进不退,就能将这个历史上的宿敌逐渐压垮。   东海有可能出现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抗,如果日本人很愿意这样,那就让它到来吧。中国不惹事,但决不怕事。▲
国家发改委:积极有序推进六大领域价格改革 2013年08月02日 03:4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剑红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分析上半年价格形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一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实现了“稳”;另一方面不失时机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煤炭、铁路货运、水资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为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进”。 今年以来,为保障重要商品供应,有关部门不断健全价格调控体系,完善价格调控方式。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分别比2012年提高9.8%、8.3%。出台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平价商店、基本蔬菜品种政策性保险制度,研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教育、医疗、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监管。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为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物价环境。 在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方面,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取消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完善调控程序,朝着市场化方向又迈出重要一步,有效遏制了市场投机行为,保障了国内市场供应。出台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对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份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实现电煤价格并轨,并取消价格临时干预,电煤价格由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简化销售电价分类。有序推进水价改革,加强和规范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管理,明确“十二五”末水资源费调整目标。稳步推进铁路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使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步伐,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环保,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产生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下半年价格工作将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放松,管理好通胀预期,保障群众生活;二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的价格改革不动摇,以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为重点,着力理顺比价关系,建立健全阶梯价格制度。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首次突破1.3万亿 创历史之最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记者 | 点击:1355 | 时间:2013年7月17日 08:49 中新社华盛顿7月16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增持252亿美元美国国债,使得中国持有美债总额自美方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突破1.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 数据显示,2013年5月,中国持有美债首次达到创纪录的1.3159万亿美元,仍然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一数据较4月修正后的1.2907万亿美元增持了252亿美元。4月修正前的数据为1.2649万亿美元。 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这一年的时间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体呈现“增多减少”的趋势,其中减持只有4次,其余全部为增持,特别是从今年2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从数据看,2013年5月与2012年5月相比,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同比增加了1519亿美元。而根据美国财政部上月公布的修正后的数据,与2011年相比,中国2012年全年增持685亿美元美债。 在中国持续增持美债的同时,作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的日本则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债,5月份日本持有的美债由4月的1.1127万亿美元降至1.1110万亿美元,与中国相差2049亿美元。4月份日本也曾减持了16亿美元美债。不过,该国持有美债总量仍连续13个月居于1.1万亿关口之上。 对于增持美国国债的问题,一些中国专家分析认为,考虑到目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状况以及美国无可匹敌的国家实力,美国国债仍是国际债券市场的主导性投资产品。仅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投资美债依旧要优于其他国家的债券。此外,美国经济日趋复苏,也为美元走强提供了支撑。 中国官方也一再强调,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美债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市场,不论增持还是减持都是正常投资操作,中国会根据市场上的各种变动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操作,外界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
媒体惊爆:我国一次性狂购百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 再创单笔进口记… 来源: 羊城晚报 | 作者:记者 | 点击:3657 | 时间:2013年7月17日 08:04   外媒报道称,美国农业部日前证实接获中储粮大订单  传中储粮狂购96万吨转基因玉米漫画:进口转基因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勇报道:据外媒报道,美国农业部日前证实,上周中储粮订购了96万吨美国玉米,因进口成本下降而且中国国内价格依旧居高不下。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这是我国继本月初通过一连串交易购买130万吨美国软红冬麦创下单日近10年来最高纪录后,又创下至少两年内国内最大一笔玉米进口订单记录。分析人士称进口玉米是转基因品种,截至记者发稿,中储粮方面暂未做回应。  对此,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徐小苗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玉米进口521万吨,同比增长了197%,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而我国农业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就有孟山都、先锋国际、先正达等多家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得农业部批准进口,用途都是“用作原料”。此前,已经有中粮、新希望等大型企业进口了国外的转基因玉米,并称此前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作了饲料。  据路透社报道,最近几周来,中国民间进口商一直在利用进口价格较低的机会少量订购,但最近的价格跌势可能引发了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的订购行动。据透露,中储粮此次共购入了逾100万吨美国新作玉米,其中96万吨已经得到了美国农业部的证实,未来一周或将作更多证实。据其分析,过去几周天气接近理想,今秋美国玉米收成将创下纪录高位的预期使新作玉米价格上周末跌至每蒲式耳不到5美元,为几年来最低水准。而包括运输成本、保险和进口关税在内,美国玉米价格仍较中国国内便宜,中国玉米价格徘徊在每蒲式耳10美元左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