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yifans luyifans
虽然我可怜没人爱,但这也是可爱!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19 发帖数: 1,962 关注贴吧数: 17
【邛崃新闻20130408】大同乡:举办首届陶源文化节 4月4日是清明节,大同乡陶坝村以清明祭祖传统活动为契机,举办首届陶源文化节,挖掘陶源文化精髓,倡导文明祭祖新风尚。相传,大同乡陶坝村人是陶渊明后裔。今年清明节,陶坝村以举办陶源文化节的方式,邀请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陶家后人回乡共同祭拜先祖。和传统焚香、烧纸的祭祖活动相比,陶坝村今年的祭祖活动更文明、更生态,在佛家人虔诚的念经诵佛过程中,陶坝村人一边种植着桃树苗,寓意“陶源满天下”,一边将鱼苗放生河中,共同为陶家后人祈福。“放生既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又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场群众告诉记者。采访中,大同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活动唤起大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大家共同打造生态、和谐、文明的大同。”陶源文化节上,来自各地的祖籍为陶坝的陶氏后人还结合大同乡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乡和成都市生态旅游示范乡等中心工作,共同研讨了如何继承陶渊明文化精髓,以传承和发扬陶源文化,借力打造陶坝村望山亲水,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大同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是陶源文化节的第一年,以后每年清明都要搞,要让陶源文化成为文明祭祖、保护生态环境和大同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记者:钟春桥 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简介】四川省邛崃市大同乡(天下大同——大同乡古镇) 一、地理位置 大同乡距成都 96公里,其中高速路75公里,总车程约一个小时。东距邛崃城区18公里,西通天台山35公里,北至花水湾温泉度假村20公里及西岭雪山33公里,是川西旅游环线上未开发的一方旅游的投资热土,既适合自驾车旅游,又开设有邛(崃)、大(同)、水(口)公交专线。最值得关注的是,邛崃大同到大邑出江镇路段的改造将全部连接大邑至西岭雪山的旅游公路,一条贯穿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出江镇—邛崃大同—新场—茶园—水口—高何—天台山—邛崃夹关、平乐—雅安碧峰峡风景区的新旅游环线将全部贯通,“环线十景”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而大同乡古镇将成为其中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 二、历史沿革 大同乡原名大兴场。清朝康熙四年(公元 1665年)就已形成集镇。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邛州改为邛崃县后,火井建立分县,大兴属于火井分县治理。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大兴又分为龙凤乡和大兴乡。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3年)龙凤乡和大兴乡合并,统归大兴乡治理。1958年10月,将大兴乡更名为大同,改建为大同人民公社。2004年9月,石坡镇与大同乡合并,称大同乡。现全乡幅员面积约7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居)、166个村(居)民小组、5293户,总人口16927人。辖区内的陶坝村的陶姓村民系东晋陶渊明后人。 三、资源优势 境内地形地貌为山区和丘陵,辖区内旅游资源及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蚕桑、林竹、畜牧、水果、金条椒以及待开发的旅游业。有蚕桑 8000多亩(分布在全乡11个村、社区)、茶园2000亩(位于陈院村、会龙村、中华村)、果园2000亩(位于陈院村、会龙村)、林竹2 万亩(位于中华村、孔家山村、陶坝村)。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唐代石刻、川洞山溶洞、千年古树、吊脚古楼、万亩竹海等。
【邛崃新闻20130328】四川省10多家旅行社到我市大同乡踩线 日前,由成都市旅游局组织的10多家四川省知名旅行社的负责人前往邛崃市大同乡,考察大同旅游情况,共商旅游合作发展事宜.观川洞,山溶洞,古楠木林,爬石笋山,看唐代摩崖造像,来自各旅行社的负责人参观了大同乡的主要景点,详细了解了周边的住宿,就餐,交通线路等方面的情况.认为大同乡生态资源有优势,有潜力,应结合优良的生态资源,找准特色定位,走差异化道路,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参观各景点后,各旅行社的负责人纷纷发表了对大同旅游的看法. 四川易飞易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说:"我感觉非常的惊喜,大同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历史沉淀的一个地方,同时又是一个自然风光,田园风光非常优美的一个地方,从旅游发展上来讲,大有潜力." 金钥匙旅行社负责人:"大同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金丝楠木,溶洞,石刻,还有古镇,非常有特色,并且作为中转站,离花水湾也比较近,可以玩花水湾,也可以耍平乐古镇,还可以到天台山,都是比较方便的.我们回去以后准备把这些线路重新包装,推出一些涉及大同的一些新的线路,新的产品."在随后召开的线路发布恳谈会上,我市向各旅行社介绍了邛崃旅游资源情况,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发布了邛崃市新景点和新线路信息.各旅行社负责人也就大同乡正在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发展策略,场镇改造项目纷纷献言献策,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工作动态】《邛崃市大同乡全域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出炉 该方案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现代有机农业间的良性互动。将大同乡打造成为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第三圈层“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新型城乡形态中最生动、最生态和最真实的范本。 一、功能定位:包涵诗画栖居意境、特具山水田园特色的文化生态休闲之乡。 二、产业定位:以发展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兼具休闲养生、生态观光的新型产业示范乡镇。 三、形象定位:诗画大同,文化桃源;世外桃源,天府大同;逸享生态大同,闲得诗画精髓;百里诗画长廊,万亩生态田畴。 根据大同乡城乡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特色,形成“一横二纵、一核三区”的空间结构布局模式。“一横”:一条横向功能发展主轴,沿邛大路、规划大花路(大同—中华村—花水湾)设置;“二纵”:两条纵向功能发展次轴,分别沿南北向大三路;规划大茶路(大同—茶园)、邛水路设置;“一核”:城镇功能核心,为大同乡城镇建设区;“三区”:由东向西形成的三个产业功能区,分别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文化旅游核心区、文化旅游拓展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体现都市型现代农业“五化”发展目标,营造田园生态景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体现生态化;有机农业推广,建设有机农业大楼——体现有机化;加强特色农业产业——体现特色化;创立生态、有机、健康的“大同造”农产品牌——体现品牌化;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体现加工化。文化旅游核心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高品位“山水诗画”景区;完善城镇生活配套及旅游服务功能;增加休闲养身功能;实施旅游新村模式下的聚居点建设。文化旅游拓展区:近期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和自然风光,适度开展果树种植业;远期对中华村实施土地整理,以中华村内中华廊桥为核心,沿现状南北向河流开展旅游观光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