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熊哥 龙熊哥
关注数: 44 粉丝数: 87 发帖数: 6,880 关注贴吧数: 17
发个清道夫帖! 不要以为清道夫就是那样的! 清道夫是原产于南美洲的普通鱼类,作为观赏鱼被引入我国。由于清道夫的适应力很强,所以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只要被放生就一定存活。清道夫虽然不会攻击大体型的鱼类,但它对小虾、鱼苗尤其是鱼卵有着极强的危害性。而且,清道夫的食性庞杂,食量巨大,自身鳞甲坚硬,不易被其它动物伤害,与本地物种的竞争表现出明显优势。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威胁。 1、清道夫会吃掉鱼便,保持鱼缸干净 这是不可能的。清道夫是鲇鱼类,小时候吃素,长大之后又吃素又吃肉,但它的一生任何时候都绝对不会吃便便。如果你看到它靠近鱼便甚至吞掉鱼便,就要心里明白,其实它只是想尝尝看上面是不是长了点苔藓或者水藻或者别的微生物。 2、清道夫是素食的鱼 小时候的清道夫确实吃素,喜欢啃苔藓水藻神马的,但长大之后,基于所有驯养时间过短的杂食鱼的生理特点,它会吃掉所有体积比它的大嘴更小的素食和肉食。当两者同时存在,通常它会更喜欢肉食,其中包括你的爱鱼。 3、清道夫是温顺的鱼 小的清道夫确实很安静,很低调,很勤劳的帮你打理鱼缸卫生。因为它知道,没实力的时候最好低调一点、听话一点,讨人喜欢一点。不过当它长大了,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武林第一高手,它就会撕掉温顺的伪装,露出灰太狼的真面目,尤其是在鱼食不够的时候,它就会眼睛发绿盯着满缸的“喜羊羊”。
转个龙鱼趴缸的帖子,重温下旧梦。 龙鱼趴缸: 龙鱼趴缸是龙鱼日常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多数不能算作疾病,但是看着心爱的龙鱼无精打采趴在缸底,对相当一部分龙鱼爱好者的心理是一种打击和折磨。有谁不想欣赏充满霸气的龙鱼那高贵的泳姿呢!趴缸的成因:(1)、水质的大幅度波动:多见于大量换水,大量更换清洗滤材,从而引发的水质大幅度动荡。老水缸换水过后更容易出现。老水缸的PH值越低,换水后PH值波动超过0.4时很容易出现。新龙入缸出现的趴缸现象等。这都是水质不适的直接反应。 (2) 、鱼缸内外环境的大幅度改变:龙鱼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包括水族箱内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增加或者减少了混养鱼,设备的变动,水流,光线强弱的变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会造成龙鱼的紧张,从而有趴缸现象的发生。(3)、疾病:因为疾病龙鱼往往也会有趴缸的现象,这种趴缸的现象有别于以上两种。应该仔细观察龙鱼的体表有无明显的变化,食欲的好坏往往最能说明问题,另外白天经常趴缸而晚上比较正常的龙多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4)精神紧张:龙鱼的精神紧张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一定区别。因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存在天敌,使它们的精神时刻处于戒备状态。这是精神紧张产生的缘由,周围有些异常声光信号的突然出现,使龙鱼受到惊吓,从而会伴随趴缸。处理方法:本着刨除诱因的原则。(1)、保持水质的稳定,避免大量换水,老化的滤材要用原缸水少量分批清洗或者更换。避免硝化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水质不稳定。换水速度不宜过快,保持规律性换水。(2)、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一旦龙鱼入缸一定要克制自己试图改变的欲望,环境的稳定对于稳定龙鱼情绪,促进龙鱼食欲都非常有利。(3)、仔细观察对症治疗,龙鱼恢复了健康也就摆脱了趴缸的困惑。(4)、尽量避免水族箱周围异常声音和景物的突然变化。强制改变的原则。龙鱼趴缸不但给饲养者造成感官上的不良反应,而且对于龙鱼,因缺少运动量,造成食欲下降,体型肥胖,间接影响到龙鱼的健康。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冲浪泵加大冲浪水流来迫使龙鱼增加运动。
过背金龙鱼选购六招,教您如何防止上当 1、仔细观察鱼体外表 过背金龙在从渔场运输到销售所在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对幼龙造成不同程度的惊吓和损伤,例如掉鳞,断须,挤撞伤,浮潜失衡(幼龙因在机舱内外气压不等造成的头下尾上的游动状态)等等症状。所以在选购的时候切记要仔细观察幼龙的胡须,鳞片,骨骼,体形,游姿,各个鳍是否完全展开,尾鳍是否断裂,胸鳍是否有分叉骨折。 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龙鱼,上下左右要看得仔细周全。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鳞片。 在目前,在大马的所有养殖厂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白缸饲养刚刚取仔的幼龙,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大家都知道,幼龙体色会因为饲养环境的颜色而改变自身身体的颜色,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渔场一般是5—7CM开始从雄鱼口中取仔,一条雄鱼口中取出的幼龙全都密集饲养在一个白色保育缸内,从这个尺寸养到15CM左右的时候开始为幼龙注射芯片。 15CM左右的幼龙鳞片很薄,原本金粉色的鳞片在强白光24小时不间断地照射下,喷薄而出迅速地染满整个鱼体的5至6排,个别具有金头的幼龙特征在这个时候已经十分明显。 白色的体色使每条幼龙看起来都显得神采奕奕不同凡响,本来应该是暗红色的尾鳍现在看起来发出淡淡的黄红色,很多龙友在这个时候看见的龙鱼基本都是接近白金色的体色和鳞片。 所以在选购的时候除了观察金质,珠鳞是否亮了和过背的情况同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大家忽略掉了,这就是鳞片金色光亮的饱满度。 白色会提高幼龙本身鳞片的亮度,使大家看起来光闪闪的。 具体观察办法是叫鱼商把白灯关掉,在自然光的情况下多角度观察幼龙鳞片的金色亮度和饱满度。一条血统纯正的过背即使是在幼龙阶段鳞片的光亮度也是很高的,珠鳞全亮,鳞片很有质感,有厚重感,而且整个鳞片要闪闪发光。不要在强白光的情况下被鱼商一顿忽悠而彻底忘记了本来应该需要的仔细观察,以为自己淘到一尾绝世好龙。 2、深入观察龙鱼状态 有相当一部分龙鱼在运输途中因为惊吓而产生缩鳍萎靡不振的状况。 谁会买一条这样的龙呢?即使它其他方面看起来不赖。作为玩家的我们应该知道龙鱼的缩鳍除了和惊吓有关外和饲养的水质环境也密不可分。 如果着是因为惊吓而发生的短暂性缩鳍在老手的逐渐调理下基本可以恢复,但是如果是因为水质而引起的就不好说了,谁愿意饲养一条缩手缩脚的一身穷酸相的龙鱼呢?所以当BOSS的手指轻轻扣击缸壁的同时您就要注意了,是否有的幼龙状态不好。这恐怕也是一般鱼店惯用的伎俩。 一次进了几十条甚至上百条龙一下子就是几十W上百W的投入,就说是渔场方面人头熟络可以先货后款可谁不想早点收回来啊?而且即使是一个渔场一批来的龙,甚至是同一条雄鱼孵化的幼龙也是良莠不齐,这个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品相好的早早捞出来单养准备养到30左右卖个高价,其余品相一般中下游垫底的还不是越早出手越好啊?恐怕很多老玩家都明白通过白缸诱色的所谓B级过背养来养去返垢成了一条高背的苦涩吧?所以关于状态的问题大家真的需要特别注意,并且,在这个阶段的幼龙即使品相不错如果是你不能了解和理解的状态不好就宁肯不进。咱手里有钱,咱可以等…… 3、密切关注龙鱼进食 主动询问幼龙的进食情况以及具体进食的种类。很多龙友把上面两个层面都做到了,但是忽略了幼龙的进食情况,这可是悠关到您请龙回家的后期管理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知道,店家只是经销龙鱼,并非是要专业饲养龙鱼。长途奔袭后的龙鱼几乎在3-5天内不会进食。这时间一长了,管理再跟不上去可就有拒食的危险了。 一般来说店家都会选择面包虫来作为短期内幼龙的食物,从幼龙的粪便一看便知。另外强白光会对幼龙的神经造成一定的伤害。焦虑不安,快速游动,蹭缸,拒食都是这种饲养方式造成的恶果。幼龙长期食用昆虫类食物会造成白便,诱发性肠炎,消化不良,偏食等等一些坏习惯。所以了解了幼龙在店家饲养时投喂的食物很重要。因为这些会涉及到以后如何训饵(后面会具体提到如何进行训饵)。别只听店家说:我们都是喂干饲料,我们都是喂虾,我们都是喂小鱼。很好养的……有必要让店家当场投喂饵料以便于观察幼龙的进食情况。我相信只要您坚持,这个要求不算什么的。店家完全可以接受。 4、坚决不买过度压养过的龙 很多无良鱼商为了使品相一般的龙鱼能卖个好价钱而坚决彻底的把幼龙压养成一条老头龙,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陈年老货,没办法出售了,原因或者出自渔场方面进货价格虚高或者是店家经营不善。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龙鱼卖不掉。这些可怜的小家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无良商人精心装扮,炮制成超越外表的成熟的老头龙。
转贴 以前的龙鱼有过一次这样的症状, 那时候没找到理论知识, 这次碰上了, 必须转过来 低头症或潜水症,因龙鱼头下尾上呈30-45度的游姿而得名。也会有些个体则是向上30度,身体呈弯曲状,背露出水面尾朝下。这两种病症,均是因为丧失了调节上浮与下沉的能力,龙鱼业内称为“浮潜失衡症”或“失鳔症”。 虽然论坛上有关于龙鱼的失潜手术视频,但术后龙鱼的情况怎么样,就廖无音讯,所以一般的正常情况下尽量不建议开腔手术。[图片]2013-6-3 14:47:52 上传下载附件 (0 Bytes) 上图为龙鱼失鳔的解剖图:1为主鳔 2为副鳔 主鳔与副鳔的正常比例为4:6,图中的为2:8,很明显主鳔是爆裂后自行修复的,由于没得到及时的处理或操作不当,以致龙鱼长期失鳔,错过了使其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 失鳔症主要的发病情况有三种:运输所致、龙鱼受惊,跳缸撞伤以致鳔移位、内脏器官受外来刺激或病变引起。 观察并总结失鳔的成因: 运输所致的失鳔:以15cm左右的幼龙为例。龙鱼从产地发货出口时,正常需要饿鱼7天左右,再打包、装箱上飞机。在这过程中,龙鱼饿的天数不够、每天换水量不足、天气变化、龙鱼打包后的呼吸急速和水温太高等原因都可导致龙鱼失鳔。此类病症,当龙鱼到达商家手中的时候,已经有大部分个体出现头朝下尾朝上的现象,其表现为鱼只下游困难,游姿失衡呼吸急促,鱼只的损耗率达70%—80%左右。 撞伤所致的失鳔:该原因导致的失鳔,在30cm左右的幼龙期与成鱼阶段出现率较高。混养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单养。30cm的幼龙期,混养的龙群中的领头鱼已经明显出现,具地域保护的天性,追逐打架、食物燥热、水温遍高,都会引发龙鱼跳缸撞伤造成鳔脏移位。 常见的症状:头下尾上,下潜困难,个体鱼只从水下急速飙上水面呼吸,再下潜并吐气,腹腔与肛门上的大肠处有明显的突起,这便是鳔受伤后,空气在体内不能排出,这在龙鱼混养过程中出现的机率相当的高。 内脏器官受外来刺激或病变引起:这类病症发病起因不明,以混养出现率较高,也有是由于运输前后做的处理不当,该原因导致的失鳔治愈率低。龙鱼常以头朝上尾朝下,整体呈现弯曲状,并有腹腔肿胀积水的现象,此类是主鳔已经受伤破裂所导致,引起内脏病变;也有因撞击力过大引致的鳔、胆囊破裂。 不同情况失鳔的治愈方法: 龙鱼过水进缸后,如果发现鱼只精神萎靡、呼吸急速或已经有潜水的特征后,应果断将鱼只打包,装入袋内,一般情况下,袋内的水位应以,袋子放平后,泡过鱼背5cm左右为最佳。将龙鱼装好后,在袋内充氧,要把袋子的气压尽可能的加大,把袋子充得邦邦硬为佳,将打包后的袋子放到水中,等待2个小时左右,观察鱼只的状态,如果情况还不理想,应当在缸子里以纯氧加气,这需要约几天的时间,鱼只自行调节后就会消除。 此类情况与龙鱼打包发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种情况的龙鱼很少在市场上发现,因为商家会联系供货商退回这类有问题的龙鱼。注意:在市面上用袋子打包好,来出售的龙鱼个体,在打包后是很难发现并观察到龙鱼有潜水的症状,这类个体以绝对的价钱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来处理掉,建议消费者到正当有信誉的商家中购鱼。 机械性撞伤引致的失鳔症:发现龙鱼出现急速上水面呼吸后再潜水吐气的情况,首先要停食两天,每天换大量的水,加速龙鱼的新陈代谢,再用麻醉药将其麻倒,用食指与母指轻按其腹腔,以上下推挪。其目的是将其移位的鳔推回正常的位置,再者是将存在体内的气体通过按摩排出体外。这个方法要比手术的风险低、效果好,但不能一两次就能将鱼调节回来,每周定期一次,直到鱼能平衡为止。 笔者已经成功的治愈了几条因机械性撞伤而导致失鳔的龙鱼(20-35cm左右)。注意:龙鱼的失鳔尽量不要以外科手术进行移鳔,这方法风险太大,手术后伤口缝合不好极容易导致发炎,而且水的渗透性强,透进腹腔后,龙鱼往往会因为体内积水溃疡而亡。 这类病的成因复杂,笔者也只接触过三个病例:第一个是因运输前饿鱼不足;第二个则是鳔受外力移位,气体囤积体内时间太长,错过了治理的时间;第三个是鳔受伤后引致的内脏器官病变或者胆囊破裂。前两种情况不会引起龙鱼死亡,但这类情况要及时按摩引气排外,放入3%的盐水中静养,定期麻醉调节鳔的位置与排气,这需要有过硬的心理与毅力,因为不能短期内治愈。对于内脏损坏病变或者胆囊破裂的,笔者目前还没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毕竟这类情况发生的机率较少。有关失鳔的病变症状根治,笔者日后补充。
转龙鱼掉眼的原因 此贴的内容是我看到搜集的文档之一,是前人的成果,至于那位的前辈的名字,请恕在下记不清楚了,谢谢这位专家。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认为说得非常的有道理,掉眼成因并非是个迷。最后一段是在下的态度。请各位斧正。 龙鱼掉眼的成因有很多论调,前人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读过的帖子不少,很有收获。我对于掉眼实在是无法容忍,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要说说的念头。一家之言。 环境造成掉眼是大家公认的原因,那么什么是造成掉眼的主因呢?光线------------光线强弱不均是造成龙鱼掉眼的罪魁祸首。动物的眼睛有“趋光”和“羞光”两重性。追溯到养育了红龙生命的印尼河川,其水质浑浊不清,偏土黄色,它们的透光率是非常差的。几万年以来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由于大自然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造就了龙鱼上层水域生活的习性。常年以生活在水上层的鱼虾,水面的昆虫为食。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龙鱼,由于生活水域宽广,接受太阳光照射,光线强度比较均匀,虽然天有阴晴园缺,白昼黑夜之分,但是交替变化缓慢,给了龙鱼眼睛充分适应光线强弱变化的调节时间。由于生存的需要,近水面猎物在眼中的成像刺激,造就了龙鱼追逐上方活动景物的本能,实乃眼睛的“趋光性”使然。 在黑夜里,我们突然开灯,你会发现鱼缸中的龙鱼掉眼了,有的鱼友说,夜里龙鱼在睡觉,眼睛都是掉着的。其实不然,由于突然的强光刺激,龙鱼眼睛瞬间产生回避光线的自然反应,这是眼睛的“羞光性”所为。就如同我们在夜里突遇强光要闭眼是同样的道理。 “趋光性”和“羞光性”与掉眼有何关系呢? 利用龙鱼眼睛的“趋光性”的本能,把它的注意力吸引在鱼缸的上方,尽量避免鱼缸侧面强光刺激使它产生“羞光性”的反应,是避免龙鱼掉眼的根本。 为了保持龙鱼情绪稳定以及诱色饲养的原故,我的龙缸是封三面的,这就造成鱼缸里的光线比较阴暗,而鱼缸的正面比较明亮,第一条试手的银龙在几个月后就掉眼了,并且有明显的侧游迹象,鱼缸里铺了黑金砂,不可能是镜面反射的缘故,那时侯为了省电没有开灯,由于鱼缸上盖不透光,侧面光线过强,“趋光性”成了鱼儿掉眼的元凶。在饲养红龙以后,我用窗帘减弱了鱼缸正面的光线强度,同时采用定时开关灯,选用顶部灯光照射,明显的鱼缸内的光线略强于室内,也就避免了掉眼的发生。 合理鱼缸高度,较大的宽度,投喂上浮性食物,铺底砂等等举措防止掉眼都可以用“趋光性”来解释,因为我们有利的保持了它的原始生活习性,自然不会产生掉眼。 使用水中灯为什么容易造成龙鱼掉眼呢?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使用水中灯照射更能够表现龙鱼的美,但是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我们知道水中灯是安装在水族箱的正前面的,即使把它安装在与水面平行的最上面,也会对龙鱼的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由于鱼缸的狭长,造成龙鱼在游动的时候总是有一只眼睛面对光源,另一只眼睛背对光源,那么当它转身的时候,这种明暗的变换就在它的两眼之间交替出现,如果光线过强,久了眼睛的调节机能就会出现疲劳,“羞光性”造成的掉眼也就产生了。 前几天我朋友的龙鱼在四五天之内突然掉眼了,朋友用的是水中灯。水族箱放在靠近窗子的墙边,鱼缸封三面,在鱼缸的顶部靠墙的最内侧也有一盏灯,平时总是开着的,事情发生后经检查,原来水族箱上部的灯这几天坏了。这种光线的不均造成了掉眼的发生。有人会说我也使用水中灯,龙鱼为什么没有掉眼,那是个体差异的原因,人的身体还有好坏之分呢! 合理选择灯光的强度,减少强光对龙鱼眼睛的刺激,在鱼缸上部最内侧加一盏灯,保持缸内光线强度的一致性,有利于减少龙鱼视觉调节机能的疲劳,对于防止掉眼是十分有利的。 关于用通透鱼缸养龙掉眼与否的争论。 有人坚持认为在通透的鱼缸里养龙不会掉眼,有人则认为原来封三面的鱼缸,去掉背景后龙鱼掉眼了,谁是谁非呢?如果在通透的鱼缸里养龙,缸周光线比较充足,并且光线强度不大,加上合理的管理,养出一条不掉眼的龙是可行的。但是你得保证不让它的眼睛受到强光和弱光交替的折磨。去掉背景后龙鱼掉眼是光线强度改变后龙鱼眼睛羞光所致。 关于龙鱼的精神紧张造成掉眼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家里装修造成龙鱼精神极度紧张。一度对鱼缸前面突然出现的人和物非常敏感,我几次没有开室内灯就出现在鱼缸前面,曾经造成几次龙鱼的跳缸事件。紧张是怎么产生的呢?紧张是外界的声光信号在龙鱼大脑里的极度反应,因为在自然界里有天敌的存在,是生存本能的需要。声音引起的紧张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那么突然的影像刺激是引起龙鱼紧张的主因。这是龙鱼眼睛本能的趋光反应,如果这种危险的信号来自于龙鱼的视线以下,时间一久,掉眼就产生了。
发个贴跟大家讨论下,怎样保持龙鱼的食欲旺盛? 我从单养到混养,家里的龙鱼食欲一直非常好真的吃到我怕(伙食费惊人)。我认为龙鱼虽然圈养在我们的缸里,毕竟每种生物都有它天然的野性存在,我们虽然圈养在家里天天人工饲养偶尔停食让它有饥饿感而下一餐猛烈进食,保持它的进食欲望,这不有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我本人养鱼的时间里自己也摸索出一套方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有不对请大家担当些哦!一,换水刺激法,固定的期限固定的换水量能使鱼儿新陈代谢加快鱼儿的肠胃更健康,这点大家都懂!二,不定时喂法,我的鱼从上一餐到下一餐间隔最起码要十个小时以上(一般十二小时喂一次)有时候半夜也喂,我就是想它们在野外的时候哪有固定时间吃饭的,经常是饿一餐饱一餐的有时候要是捕不到食物饿个两三天也正常,有时候捕到食物可能吃到吐,呵呵!不赞同定时定量喂法,个人看法哦。我每次都是喂到鱼吃饱为止。不给吃饱经常被咬到手指呢,它们非常饿的时候喂食还可以跟它互动,多次以后真的不怕人了!这不失为跟鱼亲近的好方法!三,要固定为鱼儿预防肠胃疾病,我一季度下一次大白片为全部鱼儿预防肠胃病,因为我们的鱼儿都是圈养在一个缸中,水体较小食物单一容易把外界的细菌带入缸中,虽然坚持换水但不像野外的活水,细菌还是很容易繁殖的。不管怎么说,我们只要能让龙鱼的肠胃健康就能吃嘛嘛香,身型棒棒它就能散发出它最美的一面给你,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本人文化水平有限,让各位见笑了!
强烈要求混养 龙鱼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对于地盘的自我霸占性很高,很难被驯服,因此很多饲养龙鱼的朋友都只能单养。不可否认,单养的龙鱼,浑身很少有损伤,七鳍展开后是那么的完美,飘逸。但对于很多鱼友而言,似乎缺少了什么,单养的龙鱼,沉稳有余,灵动不足,有时候会连续几分钟不动,我们都会感叹这位“老朋友”似乎是很寂寞;当然也有鱼友给他们的“老朋友”找了不少伴侣呢,比如:鹦鹉、巴西亚、飞凤、银版、泰国虎、印尼虎、魟鱼等玩伴,但是我们的“老朋友”会想为什么自己身边没有和自己一样霸气十足、身形矫健、能与之抗衡的同类呢?面对那些玩伴,有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啊!其实龙鱼是可以混养的,只是龙鱼混养需要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看到遍体鳞伤的龙鱼以及散落在缸底的鳞片,谁看了都会心疼的,但如果要能挺过这一关,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群龙同游,异彩纷呈的迷人景象,守得云开雾散时,终究抱得美人归。那么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龙鱼混养的经验吧………………1、混养龙鱼,首先要具备较大的鱼缸,并且是越大越好,较大的水体,才能给龙鱼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更持久地保持水体稳定。2、混养龙鱼,最好从小的开始混养(16-26cm),小的龙鱼相互打斗的时候也不会很凶猛,不像成鱼那样以死相搏。3、龙鱼养殖经验功力不足的话,尽量不要进行双龙混养,一山不容二虎嘛,龙鱼混养数量一般最好是3条及3条以上,这样能够有效分散龙鱼的注意力,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打斗。4、龙鱼混养,要切忌个体大小悬殊过大,因为个体悬殊过大,小龙被大龙秒杀的案例屡屡发生,要混养的鱼友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5、善用造浪泵,这是一个小技巧。造浪泵确实是个很好很强大的好东西哦,它能够吹走沉落在缸底的鱼便和食物残渣,也能够推动缸里水体的流动。6、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混养龙鱼的缸要有很强大的过滤系统做后盾,底滤槽越大越好,最好能加个滴流,如果不加滴流,也要经常清洗过滤棉。7、要适当地加些盐。龙鱼混养,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轻则掉麟,裂鳍,重则破皮,露肉。适当的加盐,有利于杀死缸中的有害细菌,避免外伤感染,龙鱼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伤口不遭到细菌的侵袭,伤口会很快愈合的。8、个人经验,喂去头的河虾,对龙鱼快速长出新的鳞片有非常大的帮助。9、混养龙鱼一定要喂饱,饥饿感与龙鱼的打斗激励程度是成正比的,越饥饿的龙鱼性情就越凶猛,如果怕龙鱼过于肥胖,建议加个造浪泵,增强它的运动量。10、个人经验,如果要混养,尽量避免红金混养,因为灯光制约;一般建议金龙混养或者红龙混养,喜欢挑战的鱼友们也可以试试红金混养哦!龙鱼混养,在这10个要素都能满足的情况下,相信鱼友们都会混养成功,最后还要重复一句哦,龙鱼混养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哦,淡定,淡定,再淡定!————————————————————
强烈要求混养 龙鱼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对于地盘的自我霸占性很高,很难被驯服,因此很多饲养龙鱼的朋友都只能单养。不可否认,单养的龙鱼,浑身很少有损伤,七鳍展开后是那么的完美,飘逸。但对于很多鱼友而言,似乎缺少了什么,单养的龙鱼,沉稳有余,灵动不足,有时候会连续几分钟不动,我们都会感叹这位“老朋友”似乎是很寂寞;当然也有鱼友给他们的“老朋友”找了不少伴侣呢,比如:鹦鹉、巴西亚、飞凤、银版、泰国虎、印尼虎、魟鱼等玩伴,但是我们的“老朋友”会想为什么自己身边没有和自己一样霸气十足、身形矫健、能与之抗衡的同类呢?面对那些玩伴,有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啊!其实龙鱼是可以混养的,只是龙鱼混养需要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看到遍体鳞伤的龙鱼以及散落在缸底的鳞片,谁看了都会心疼的,但如果要能挺过这一关,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群龙同游,异彩纷呈的迷人景象,守得云开雾散时,终究抱得美人归。那么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龙鱼混养的经验吧………………1、混养龙鱼,首先要具备较大的鱼缸,并且是越大越好,较大的水体,才能给龙鱼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更持久地保持水体稳定。2、混养龙鱼,最好从小的开始混养(16-26cm),小的龙鱼相互打斗的时候也不会很凶猛,不像成鱼那样以死相搏。3、龙鱼养殖经验功力不足的话,尽量不要进行双龙混养,一山不容二虎嘛,龙鱼混养数量一般最好是3条及3条以上,这样能够有效分散龙鱼的注意力,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打斗。4、龙鱼混养,要切忌个体大小悬殊过大,因为个体悬殊过大,小龙被大龙秒杀的案例屡屡发生,要混养的鱼友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5、善用造浪泵,这是一个小技巧。造浪泵确实是个很好很强大的好东西哦,它能够吹走沉落在缸底的鱼便和食物残渣,也能够推动缸里水体的流动。6、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混养龙鱼的缸要有很强大的过滤系统做后盾,底滤槽越大越好,最好能加个滴流,如果不加滴流,也要经常清洗过滤棉。7、要适当地加些盐。龙鱼混养,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轻则掉麟,裂鳍,重则破皮,露肉。适当的加盐,有利于杀死缸中的有害细菌,避免外伤感染,龙鱼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伤口不遭到细菌的侵袭,伤口会很快愈合的。8、个人经验,喂去头的河虾,对龙鱼快速长出新的鳞片有非常大的帮助。9、混养龙鱼一定要喂饱,饥饿感与龙鱼的打斗激励程度是成正比的,越饥饿的龙鱼性情就越凶猛,如果怕龙鱼过于肥胖,建议加个造浪泵,增强它的运动量。10、个人经验,如果要混养,尽量避免红金混养,因为灯光制约;一般建议金龙混养或者红龙混养,喜欢挑战的鱼友们也可以试试红金混养哦!龙鱼混养,在这10个要素都能满足的情况下,相信鱼友们都会混养成功,最后还要重复一句哦,龙鱼混养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哦,淡定,淡定,再淡定!—————————————————
混养必读 龙鱼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对于地盘的自我霸占性很高,很难被驯服,因此很多饲养龙鱼的朋友都只能单养。不可否认,单养的龙鱼,浑身很少有损伤,七鳍展开后是那么的完美,飘逸。但对于很多鱼友而言,似乎缺少了什么,单养的龙鱼,沉稳有余,灵动不足,有时候会连续几分钟不动,我们都会感叹这位“老朋友”似乎是很寂寞;当然也有鱼友给他们的“老朋友”找了不少伴侣呢,比如:鹦鹉、巴西亚、飞凤、银版、泰国虎、印尼虎、魟鱼等玩伴,但是我们的“老朋友”会想为什么自己身边没有和自己一样霸气十足、身形矫健、能与之抗衡的同类呢?面对那些玩伴,有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啊! 其实龙鱼是可以混养的,只是龙鱼混养需要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看到遍体鳞伤的龙鱼以及散落在缸底的鳞片,谁看了都会心疼的,但如果要能挺过这一关,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群龙同游,异彩纷呈的迷人景象,守得云开雾散时,终究抱得美人归。那么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龙鱼混养的经验吧……………… 1、混养龙鱼,首先要具备较大的鱼缸,并且是越大越好,较大的水体,才能给龙鱼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更持久地保持水体稳定。 2、混养龙鱼,最好从小的开始混养(16-26cm),小的龙鱼相互打斗的时候也不会很凶猛,不像成鱼那样以死相搏。 3、龙鱼养殖经验功力不足的话,尽量不要进行双龙混养,一山不容二虎嘛,龙鱼混养数量一般最好是3条及3条以上,这样能够有效分散龙鱼的注意力,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打斗。 4、龙鱼混养,要切忌个体大小悬殊过大,因为个体悬殊过大,小龙被大龙秒杀的案例屡屡发生,要混养的鱼友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5、善用造浪泵,这是一个小技巧。造浪泵确实是个很好很强大的好东西哦,它能够吹走沉落在缸底的鱼便和食物残渣,也能够推动缸里水体的流动。 6、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混养龙鱼的缸要有很强大的过滤系统做后盾,底滤槽越大越好,最好能加个滴流,如果不加滴流,也要经常清洗过滤棉。 7、要适当地加些盐。龙鱼混养,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轻则掉麟,裂鳍,重则破皮,露肉。适当的加盐,有利于杀死缸中的有害细菌,避免外伤感染,龙鱼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伤口不遭到细菌的侵袭,伤口会很快愈合的。 8、个人经验,喂去头的河虾,对龙鱼快速长出新的鳞片有非常大的帮助。 9、混养龙鱼一定要喂饱,饥饿感与龙鱼的打斗激励程度是成正比的,越饥饿的龙鱼性情就越凶猛,如果怕龙鱼过于肥胖,建议加个造浪泵,增强它的运动量。 10、个人经验,如果要混养,尽量避免红金混养,因为灯光制约;一般建议金龙混养或者红龙混养,喜欢挑战的鱼友们也可以试试红金混养哦! 龙鱼混养,在这10个要素都能满足的情况下,相信鱼友们都会混养成功,最后还要重复一句哦,龙鱼混养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哦,淡定,淡定,再淡定! ————————————————————
混养必看 龙鱼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对于地盘的自我霸占性很高,很难被驯服,因此很多饲养龙鱼的朋友都只能单养。不可否认,单养的龙鱼,浑身很少有损伤,七鳍展开后是那么的完美,飘逸。但对于很多鱼友而言,似乎缺少了什么,单养的龙鱼,沉稳有余,灵动不足,有时候会连续几分钟不动,我们都会感叹这位“老朋友”似乎是很寂寞;当然也有鱼友给他们的“老朋友”找了不少伴侣呢,比如:鹦鹉、巴西亚、飞凤、银版、泰国虎、印尼虎、魟鱼等玩伴,但是我们的“老朋友”会想为什么自己身边没有和自己一样霸气十足、身形矫健、能与之抗衡的同类呢?面对那些玩伴,有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啊! 其实龙鱼是可以混养的,只是龙鱼混养需要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看到遍体鳞伤的龙鱼以及散落在缸底的鳞片,谁看了都会心疼的,但如果要能挺过这一关,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群龙同游,异彩纷呈的迷人景象,守得云开雾散时,终究抱得美人归。那么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龙鱼混养的经验吧……………… 1、混养龙鱼,首先要具备较大的鱼缸,并且是越大越好,较大的水体,才能给龙鱼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更持久地保持水体稳定。 2、混养龙鱼,最好从小的开始混养(16-26cm),小的龙鱼相互打斗的时候也不会很凶猛,不像成鱼那样以死相搏。 3、龙鱼养殖经验功力不足的话,尽量不要进行双龙混养,一山不容二虎嘛,龙鱼混养数量一般最好是3条及3条以上,这样能够有效分散龙鱼的注意力,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打斗。 4、龙鱼混养,要切忌个体大小悬殊过大,因为个体悬殊过大,小龙被大龙秒杀的案例屡屡发生,要混养的鱼友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5、善用造浪泵,这是一个小技巧。造浪泵确实是个很好很强大的好东西哦,它能够吹走沉落在缸底的鱼便和食物残渣,也能够推动缸里水体的流动。 6、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混养龙鱼的缸要有很强大的过滤系统做后盾,底滤槽越大越好,最好能加个滴流,如果不加滴流,也要经常清洗过滤棉。 7、要适当地加些盐。龙鱼混养,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轻则掉麟,裂鳍,重则破皮,露肉。适当的加盐,有利于杀死缸中的有害细菌,避免外伤感染,龙鱼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伤口不遭到细菌的侵袭,伤口会很快愈合的。 8、个人经验,喂去头的河虾,对龙鱼快速长出新的鳞片有非常大的帮助。 9、混养龙鱼一定要喂饱,饥饿感与龙鱼的打斗激励程度是成正比的,越饥饿的龙鱼性情就越凶猛,如果怕龙鱼过于肥胖,建议加个造浪泵,增强它的运动量。 10、个人经验,如果要混养,尽量避免红金混养,因为灯光制约;一般建议金龙混养或者红龙混养,喜欢挑战的鱼友们也可以试试红金混养哦! 龙鱼混养,在这10个要素都能满足的情况下,相信鱼友们都会混养成功,最后还要重复一句哦,龙鱼混养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哦,淡定,淡定,再淡定!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