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叽空空º
敩敩笑
关注数: 125
粉丝数: 186
发帖数: 4,914
关注贴吧数: 12
自己总结的一些注意事项,观望的童鞋可以看看本人大概12岁左右 自己总结的一些注意事项,观望的童鞋可以看看 本人大概12岁左右开始近视,度数年年增加,到大二基本稳定,28岁做了手术,术前近视800+散光150,双眼一样,植入的晶体是V4c,现在术后半年。 1.期待值问题,首先科普一下,裸眼视力0.8、1.0、1.2、1.5,都是医学范围内的正常视力,不是只有1.5才叫正常。每个人眼球条件不一样,最合适的晶体+手法最好的医生,也不能做到人人都能术后1.5。一般来说,晶体矫正的最佳视力和框架镜矫正的最佳视力一致。超高度近视的人就懂了,配镜的时候即使把度数加高再加高,视力表最下面那几行就是看不清,这就是每个人的视力极限,做手术也改变不了这个极限。 2.光圈问题。这个问题我和主刀医生认真的探讨过。其实,从客观上来说,光圈一辈子都存在,不会消失。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说术后一个月到半年,陆陆续续就消失了呢?其实是我们非常聪明的大脑把光圈这个信号给屏蔽了~所以啊,希望自己光圈快快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看见了也假装没看见,不要特别去注意他,不要给大脑强化光圈这个形象,大脑屏蔽起来就要快一些。 3.虹膜打孔问题。V4和比V4更老的晶体,由于晶体表面没有孔,植入后会阻碍房水流动,造成继发性青光眼,严重会导致失明,必须打孔来保证房水循环。但是V4c的晶体正中央自带小孔,不影响房水循环,就不需要打孔了。这不是医院的条件问题也不是医生的技术问题,建议选择植入V4c晶体的医院,创伤小,手术时间段,术后恢复快。我做手术的医院直接是随做随走,不需要住院的,时间安排更灵活。 4.ICL和T-ICL。这就是晶体加不加散光的问题。加散光的晶体必然是要看得更清楚些,但缺点就是加散光的晶体植入时有特定角度,手术过程分为塞入和旋转调整两步,要多难受几秒钟~而且植入后会有非常非常小的概率晶体移动或者乱转…带散光的晶体就必须要二次手术调整了,不带散光就无所谓啦,转到哪个角度都无所谓~个人建议,术前验光的时候,如果加不加散光区别不大,那就不要加了,以后省事。我选择的是加散光,一是我相信主刀医生的技术,二是加散光之后视力表我可以多看三排,这个差距就很明显了。还有一点,T-ICL等待的周期就要长一点啦,我等了3周才等到晶体,不加散光一般一周就有晶体了。 5.二次手术问题。目前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准确测量人眼球内的空间,晶体也是分大小的。通常来说,塞晶体的空间大小和黑眼球大小差不多,医生就是以黑眼球直径为依据来选择晶体大小。但是有极少极少的人,眼内空间和黑眼球差异太大,这就导致了镜片不匹配。只有通过植入晶体之后,看晶体的弧度才能判断到底合不合适,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真的不匹配,那就需要二次手术更换了。发生这事的概率极低,但确实存在。而且确实是现在的技术无法提前预判的,真遇上了也怨不得医院和医生。我了解到好多医院和晶体厂家都是有协议的,半年内晶体有任何问题,二次手术费用是全免的,但条件就是半年内的复查每次都要去。最好问清楚选择的医院有没有这项保障,还有复查的要求。(某瓣上看到一个叽叽歪歪的妹子,自己非要去临省做,还错过复查时间,最后二次手术费用自理,就开始怨天尤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么,有啥好逼逼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