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寒雨😜
连江寒雨夜舶津
关注数: 97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1,464
关注贴吧数: 38
看抖音上说,很多人出门旅游开电车,住帐篷 说是玩要玩,能省的钱要省。 我感觉还挺有意思,换成我,我也愿意试试。不下雨的话,天又不太热的话,这和露营差不多,还一大群人一起热闹。就是洗澡不太方便。
这个双节长假如同夏天 酷热难耐,室外呆着不动都出汗。跑到图书馆来乘凉。奇怪,在家看不了书,一会电脑平板手机忙不停。到图书馆随便找本书就能看半天。
贴吧可以发起无厘头甚至无脑的地域攻击贴,但不能说房价负上涨 连发了两次都被删了。第一次以为是我没发成功。第二次明白了。说一线城市房价负上涨是不行的。 怪不得贴吧的氛围总是怪怪的。不让讨论核心问题。 可能也不是管理员想要的,但没办法,要唱响经济光明论。
户晨风:没有山姆的城市年轻人不要待 他认为年轻人要待在这样的城市 1:有山姆会员店 2:有苹果官方直营店 3:有国际机场3:并且有直达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的航班 4:有10条以上地铁线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城市劝年轻人不要待 你怎么看?
我也来开个记账贴,看看是否能坚持 我是70后大叔,普通打工人,靠工资为生,每月工资上交领导后,还剩 3900 元左右。这是我的私房钱。也是我个人日常开销用,有多的就存下来,放到支付宝,有时候股市好的话就支付宝中买点基金。 今天开销是中午的午餐 4.8元,楼下的机器饭(定时自动烧饭的,味道还可以,比一些不知道店家在哪里的外卖卫生)。 买了个优惠卡,有20次 20元的优惠券,原价24.8 。 日常地铁,就不算了。按充值那天算。 晚上回去,正常的话,家里领导会烧好了,不用我掏钱。
初秋的黄龙九寨 美,需要静心体会,希望能有再一次的冬季之旅。
北京写字楼租金走势
二季度居民新增贷款 今年二季度泵币量1300亿,和去年持平,同样是2006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任凭银行贷款短信轰炸,老乡依然不愿走出舒适区。
余杭区政府的通告避重就轻 臭水也可以是安全的水。藻类是怎么进入到自来水供水管网去的?出厂水质安全不等于合格,现在合格了吗?用户水龙头放出来的水合格了吗?
一线城市房价发力,北京跌幅达全国第三 6月所有70城的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排名如图1。 西宁是6月唯一环比小幅上涨的城市,其他69个城市都在继续下跌。 其中跌幅最大的城市是徐州,达-1.3%。 一线城市的整体跌幅也在继续上升中,跌幅排名均值连续2个月在全国前一半水平,其中北京环比-1.0%,跌幅跃升至全国第三,领衔一线城市,这也是北京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单月环比跌幅进入全国前3名的情况。
30岁年入20万浙大毕业杭州相亲没优势 【#30岁年入20万浙大毕业杭州相亲没优势# 你认可吗?】近日,30岁的小李遇到了婚恋方面的难题,浙大本硕毕业的他被婚恋平台专员认为“毫无优势”。 30岁的小李是北方汉子,浙大生物本硕出身,年收入20万,无房有车,目前存款可以付最低首付的一半,另一半家里可以借到。 小李说,最近把自己挂到几个婚恋平台。原本以为会微信被加爆,结果只有1-2个女生加自己。婚恋平台专员说,小李这个条件——毫无优势可言!意味着结婚就要背债,可能刚结婚就要备孕……可是小李认为,自己浙大的本硕,年收入20万,已经超过很多很多同龄人了,基本上是同龄之中5%的存在啊!小李质疑婚恋平台的专员,“不专业,三观不正!”对此你想说?
为什么东北吃鱼都是要炖很久的? 像我家,一般是清蒸和红烧,清蒸的话,都是掐着秒控制着火候的。稍微过头一点就老了不够鲜。 我从来没吃过东北的炖鱼,是不是东北的鱼比较耐炖的缘故。(我们不吃鲤鱼) 我很想吃东北江里的鱼,光看视频,就觉得江里的各种鱼应该味道都不错。想去东北按我家的做法烧鱼,我想味道一定不错。
瑞银:中国47%的购房者出现账面亏损,房价跌回2016年 瑞银调查显示: 没有购房意愿的受访者比例已经高达48%,创下11年新高; 租房的人群中,73%的人更倾向继续租住,而非买房(2024年9月时还是65%); 一线城市购房意愿基本稳定,但二三线城市明显回落
浙江上海的公共服务能力可能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浙里办和随申办,体现的是背后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的改变和服务型政府的落地,让公共服务不拖企业家、普通员工的后腿,让人把精力和时间用在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使得同样的一个企业家在浙江、上海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一堆数据比对,只是在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创业环境下的结果。很多地方真正需要 改进的是公共服务理念和系统,这些是真正的软实力,看着容易,实际要改变非常的难,甚至是不可能。(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又到梅雨季了 跑步之后穿的衣服在这个时节,很容易变得臭烘烘。爆炸盐不知道是否有用?
5月价格数据4个口径如下 5月4个口径数据如下: CPI同比:-0.1% CPI环比:-0.2% PPI同比:-3.3% PPI环比:-0.4% 这样历史上总共发生过6次价格数据“四大皆空”的极端情况,分别如下: 2002年3月 2009年3月 2023年11月 2025年2月 2025年3月 2025年5月 其中3次都发生在今年上半年,说明非齐次泊松过程λ(t)在急速上升,进一步验证了4月时的判断,非短期扰动或噪音,而是价格紧缩正在结构化。
上海:1-4月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3% 1-4月,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5.46亿元,同比下降0.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690.70亿元,同比增长0.1%;餐费收入664.76亿元,下降3.1%。
又一个泡沫碎了,26 个城市集体亏损,地铁神话终局已定 根据城市财经梳理,扣除政府补贴后,地铁亏损的城市数量正在逐年增加:2020 是 15 个(披露 22 个)2021 年是 19 个(披露 24 个)2022 年是 27 个(披露 32 个)2023 年是 28 个(披露 29 个)2024 年,从目前披露的 28 个城市地铁数据看,扣除政府补贴后,也有 26 个在亏损,仅福州地铁和上海申通地铁利润为正。
猜猜这是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村口 年轻人常说,没挣到钱就不想回家,回家要经过村口,会被大爷大妈们关注,被八卦。我现在住的小区边上是个商场,商场中间有个地铁上一楼的楼梯,很多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就坐在这个楼梯正对着的一排排凳上,看着人来人往。 论坛大概是70后上网后最先接触的社交平台(同时的是qq这个IM聊天工具,之后才有微博,以及后来更多的手机的社交平台) 我自己还是更喜欢论坛方式的沟通。虽然也看短视频,但还是喜欢图文的方式。有直观展现也有文字的温度。这大概是我们70后的村口。
钱塘江夜跑 随手一拍
各位同龄人女士们,母亲节快乐 我在老家,买了菜准备做饭给爸妈吃,老妈一定不愿让我做,还得依她的,吃她做的饭。 老妈说,母亲在,孩子多大都是孩子。
野树莓成熟了,桑椹也黑了
买了个2刀小鸡,装alpine,跑起来还挺顺溜的 同好们好啊~~,向大家问好。
70后的女士们陆续退休了,70后的男士们还在上班 所以这个板块看起来是女士多。男人们还在工作或者混着。。 羡慕已经退休的女士们。
我尝试用DeepSeek联网模式查询各个省的2024年人均GDP…… 我尝试用DeepSeek联网模式查询各个省的2024年人均GDP和城乡可支配收入。 不说数据高低,只是数据的完整度,就能看出一个省的政府运营能力及服务水平。(整体趋势是沿海的数据完整度高,内陆数据完整度低) 为避免拉踩,大家可以自己去试试。
等待退休村居 其实还有十来年,但已经非常期待退休后的生活了,想退休后趁着自己还有体力,父母若身体还好的话,国内东南西北各地都去旅居一番,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东北,想住个两三年。然后回老家侍奉爸妈。 只是村子整体搬迁,种地不方便了,到时候去租个两分地种菜,能吃上一些自己种的菜也能活动筋骨。 现在想来一生庸碌,却也平安,期待平静幸福的晚年。 不敢说隐居,其实我人生并无显达之时,只是喜欢这种感觉,如同孩时,腰间插根树枝却能相像自己仗剑走天涯。
2024,你消费降级了吗 我消费降级了,我其实收入没有降反而略有增加,但消费的心态变化很大,我一直是极简主义的叶公好龙者,没有做到极简,但也不乱花钱。去年略总结,发现比往年的消费更少,以前每年会添置两件数码产品,但去年啥也没买(原本想买套大疆无人机,考虑了下大概率一年用不了10次,那要吃灰)。 对电车心存疑虑所以也没有换车的想法,房价也没有完全止跌,毕竟保值的也买不起,买得起的肯定不保值,变现也困难,不如手握现金继续猫冬。 以前一个月至少两次全家外面吃饭,现在两个月左右才有一次,而且吃一次晚上半夜渴的很要喝很多水,身子也发热,不知道是不是餐馆调料放的多,而我对其敏感导致的。现在买菜也多用在线平台买菜,价格比菜场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也就是我去年花在食品上的钱也减少了不少。另外去年也没去看电影,博物馆倒是去了几次,爬山跑步一直坚持了,穷人就坚持一个不花钱的运动,身心愉悦。 今年估计也是一样的消费特征,就希望美股的投资通道还能留着,让不丰满的钱包能增值几个子儿。
2024,你消费降级了吗 我消费降级了,我其实收入没有降反而略有增加,但消费的心态变化很大,我一直是极简主义的叶公好龙者,没有做到极简,但也不乱花钱。去年略总结,发现比往年的消费更少,以前每年会添置两件数码产品,但去年啥也没买(原本想买套大疆无人机,考虑了下大概率一年用不了10次,那要吃灰)。 对电车心存疑虑所以也没有换车的想法,房价也没有完全止跌,毕竟保值的也买不起,买得起的肯定不保值,变现也困难,不如手握现金继续猫冬。 以前一个月至少两次全家外面吃饭,现在两个月左右才有一次,而且吃一次晚上半夜渴的很要喝很多水,身子也发热,不知道是不是餐馆调料放的多,而我对其敏感导致的。 现在买菜也多用在线平台买菜,价格比菜场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也就是我去年花在食品上的钱也减少了不少。 另外去年也没去看电影,博物馆倒是去了几次,爬山跑步一直坚持了,穷人就坚持一个不花钱的运动,身心愉悦。 今年估计也是一样的消费特征,就希望美股的投资通道还能留着,让不丰满的钱包能增值几个子儿。
你2024年消费降级了吗? 我消费降级了,我其实收入没有降反而略有增加,但消费的心态变化很大,我一直是极简主义的叶公好龙者,没有做到极简,但也不乱花钱。去年略总结,发现比往年的消费更少,以前每年会添置两件数码产品,但去年啥也没买(原本想买套大疆无人机,考虑了下大概率一年用不了10次,那要吃灰)。 对电车心存疑虑所以也没有换车的想法,房价也没有完全止跌,毕竟保值的也买不起,买得起的肯定不保值,变现也困难,不如手握现金继续猫冬。 以前一个月至少两次全家外面吃饭,现在两个月左右才有一次,而且吃一次晚上半夜渴的很要喝很多水,身子也发热,不知道是不是餐馆调料放的多,而我对其敏感导致的。 现在买菜也多用在线平台买菜,价格比菜场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也就是我去年花在食品上的钱也减少了不少。 另外去年也没去看电影,博物馆倒是去了几次,爬山跑步一直坚持了,穷人就坚持一个不花钱的运动,身心愉悦。 今年估计也是一样的消费特征,就希望美股的投资通道还能留着,让不丰满的钱包能增值几个子儿。
你们信中国经济增长率5%吗? 我搞不懂,和我直观感受,身边状况体验迥然。 可能我是个例外,我能接触的环境和真实环境格格不入。 看吧里各位运筹帷幄,看经济数据如探囊取物。佩服且迷惑,数据变好,你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好了吗?
微博上看到的农村现状(来源微博杭州圈的粉丝投稿) 农村的这些现象: 1.买房盲目跟风,儿女都住县城,留下老人守村 2.农田荒废,少年轻人耕地了 3.菜园里也不种菜了,吃的蔬菜都要买 4.养猪养鸭的少了,土鸡蛋也买不到了 5.村委会干部虽说2000一个月工资,但选举的时候依然花钱买票 6.空置的房子已经破败了,院里野草比人还高 7.很难看见60岁以下的人在农村了 8.留守妇女宁愿租房在县城也不愿在农村住 9.除了过年回农村以外,其他时间房子基本不住
请教新郑的大哥大姐问题,新郑公交车上是否有反间谍的宣传 今天有看到一张图,说新郑公交上有反间谍的宣传画。贴在座位后面。 然后朋友说这个是p的,因为红色的宣传纸和灰色的靠背看起来很违和。但我仔细看,应该是真的。所以请教下新郑的朋友,有坐公交的大哥大姐弟弟妹妹们是否有注意看到新郑公交上有这个宣传帖纸? 我想和朋友打个赌。嘿嘿
又是不能挖坟。。 只能自言自语了。这还叫啥贴吧呢。贴吧的乐趣就在于跟帖者和主贴的互动。
在村居或在村居的路上。这个照片是火车路过江西某个小村的时候随手拍的。 这里住着一群平凡的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有天人交战的时刻。我只是过客,几秒钟,就从他们的活动范围中消失,我作为另一个凡夫俗子,虽则在城市谋生,但支撑我情绪低落时一点暖意的是,至少还有老家可以去。
隐之碎碎念 新华字典里面隐有三个解释。 ◎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 伤痛:隐恻。 ◎ 怜悯:恻隐之心。 但隐居的这个隐应该是第一种解释。 藏匿,不显露。 与隐对应的是显。显赫,显示,显摆。 有可显之物而蔽之,隐。 这么一想,我可就不敢说自己是隐居了。无伤人之利器,无使人之金钱,无悦人之容貌,无诗书之才华。人过中年,热血不在,苟活常态,走入人群中不可分辨的人,就算是隐吗?那只是我普通到乏味的生活而已啊。 但我依然认为自己是隐居者。虽则居于繁华市井一隅,做着普通的工作,两点一线,开门七件事样样需体验。但我的心依然随时掠过山峦河川,我的目光依然流连历史与自然, 我自认为一直是暂居城市的枯枝,在保留嫩芽的等待中,从城市的天际坠落,回归田野,长出一颗属于自然的小树。 当拥有了隐居者心态之后,再看待自己的生活,会有很多奇妙的体验,多了些许抽离感。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甚至取笑自己,不再惊讶和愤懑于人与人的不公与落差,不再纠结于无谓的关系维护与情绪涟漪。 看了吧中很多朋友不同的隐居状态和隐居心态,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旷达与洒脱,体会了幽默与真诚,还有好多位温柔可人的妹子轻声细语喃喃自语。 不知所谓的说这些,似乎不是隐者该做的,本来就是内心中自己体味咀嚼就可以的。今天有点表达欲,就随便写一下,供各位隐居大佬一哂。
留个爪印 极简生活,躺平舒适
拙人草见说隐居 一百个人看隐居有一百种隐居法,一百种隐居心态。某种程度上是纯粹的个人体验,只要是真实的,真心认为如此,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隐居,都是喜乐的,值得拥有和祝福。在我看来隐居最终不过是忙世人之所闲,闲世人之所忙。忙内心悠然平静之事,闲躯壳无谓无聊之劳形。 至于看官如何看旁人之隐居,大可不必以己之方矩人之圆。站上道德高地挥舞其实并不存在的大棒,只能显出自己的格局见识的局囿。 毕竟有隐居想法的人不是智者就是在通往智者之路上,路遇同道,问候随喜最妙,善意微笑亦可。
我的简单生活 从极简生活吧搬自己的帖子过来,那边变成了都是牙膏广告,包括吧主都是不停发牙膏广告,看来那边是废了。以下是原帖内容,和大家分享。 //////////////////////////////////////// 不敢说极简生活,只是简化自己当下的生活。 1.平时本来就不喜欢应酬,所以选择的工作也是基本不需要应酬的。基本上下班回家吃饭,以前还想着到处吃好吃的。现在经济下行,另外也加上自己逐渐适应了清淡的口味,晚上基本是粥、面条。 2.购物减少了很多,之前买很多看着动心实际没啥用的东西,现在基本上不明确需要什么东西的话,就不打开购物软件。少花了很多时间。 3. 视频软件都卸载,看视频所获得的信息含量最低,也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4.整理日常用不上的物品,打包起来。等回老家的时候带回家(还是舍不得直接扔) 慢慢补充: 一.早饭的固化 多次尝试之后,差不多主要是这样的早餐形式 1.1 葱油饼+煎鸡蛋+生菜(生青椒)放点辣酱或者面酱。外加一杯牛奶。 1.2 稀饭+炒鸡蛋+咸菜 1.3 牛奶+鲍师傅的一个小糕点 这次疫情之后,我变得更喜欢自己烧饭烧菜了。也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会买很多菜(因为一开始一周只有出去两次)后来还是算好每天消费量去买合适的。不浪费吃着也舒服。现在出去餐厅吃饭就觉得好贵好浪费。
为啥回阿坤的贴提示不要挖坟 这样让长期坚持的几个优质用户的帖子无法和人交互。 还“禁止挖坟”虽然老网友知道是啥意思,这也只是网友间的说法,官方用这种说法不恰当。对于不了解挖坟在这是啥意思的人,感觉很差。而且对贴主不礼貌。
长假的简单生活 任何一件普通的东西,一旦在某个特定时间成为稀缺,那就成为了资源。就要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长假里高速上的方便面,景点、服务区的女厕所。 为了避免在普通东西做无谓的资源竞争。长假最好的简单生活是就地卧倒。 但也不想让自己吃吃喝喝睡睡长肉,于是看书,少食和运动成为我长假生活的主要内容。
非隐居者的一点小感想 我是普通打工者,拖家带口,工作也是不和太多人打交道的那种。在关注隐居吧之前,挣多少,存一点,其他的都花完,关注隐居吧之后这一个月,感觉心态有很大变化,现在觉得没必要花的钱就不花了,花钱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不如多看点书,调整自己内心。慢慢就发现以前真的有被物欲带着走的感觉,并非遵从内心在生活。现在吃的少了,肠胃反而更舒服了,基本不逛街不上购物网站,也没那么多纠结,需要的时候上网选一下马上下单,不用比来比去,感觉越老越自在了。
我开始简化生活 不敢说极简生活,只是简化自己当下的生活。 1.平时本来就不喜欢应酬,所以选择的工作也是基本不需要应酬的。基本上下班回家吃饭,以前还想着到处吃好吃的。现在经济下行,另外也加上自己逐渐适应了清淡的口味,晚上基本是粥、面条。 2.购物减少了很多,之前买很多看着动心实际没啥用的东西,现在基本上不明确需要什么东西的话,就不打开购物软件。少花了很多时间。 3. 视频软件都卸载,看视频所获得的信息含量最低,也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4.整理日常用不上的物品,打包起来。等回老家的时候带回家(还是舍不得直接扔)
60多岁流***用废料建起一座三层“城堡” 被拆除后她消失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