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形意☎平心 平心看待武术
一个传统武术的痴迷者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1,855 发帖数: 12,304 关注贴吧数: 76
中午休息时间,谈谈我对老袁拳法的看法,功夫好坏要看标准 功夫的好坏,我一直秉持的观点还是在于用,如果用不上,练得再好看,也没多大作用,好看不能说功夫好,可以说练得拳架好。 之前看到一个悖论,说练了几年拳击欺负练形意的,打过擂台的人欺负吧里的人等云云,仔细推敲这些话,其实就暴露了自身的不足,等于侧面承认了自己不行! 对于真传来讲,我一直有个看法,号称得到真传的结果,不会练,不会打,不会用,那与吧里自学一党相比,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你多了一个吹嘘师爷的由头! 对于老袁来讲,他自称从师傅剑秋一脉,但他的练法有人说标新立异,有人说脱形,有人说鬼哭狼嚎,有人说内功深厚!有人说你看不懂! 无论哪种说法,我认为都不够准确,不够深入! 但有一点,老头的精神挺好的,年龄大了,自娱自乐,也没什么危害性,从他的视频来看,从学者也都是他这个年龄的老头,总得来说这叫做自娱自乐吧,瓶瓶罐罐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有人吧,故意把这种自娱自乐拔高到了一个标杆或者是大师的高度,甚至把整个贴吧的风气带坏了! 今天就从技术上来讲吧! 内这种东西是需要修的,有人说老袁的是内,咱看不出来! 我记得形意拳经里面讲述了修炼内功的方法,很简单!原话忘了,意思讲述下,大概就是要坚持练五行拳,架子要正,要有规矩,这样内劲就会自然产生,貌似叫做架正形顺,什么内自然生! 从形意拳经的角度来讲,袁师傅不是很符合要求,练习内劲有几个很难突破的大关,第一个就是顶头悬,顶头悬的基本要求要去看鸡的头,现在技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防颤摄像机架! 但是看袁师傅的头定不住,而且下巴上仰,这如果说任督二脉打通修内了,这个我不信,我相信稍微懂点内功修炼的人应该知道症结在哪里! 外形咱就不说了脱形太严重,拳术的基本要求,未见到有体现! 所以自娱自乐得了,也没必要过多的去纠结了!
浙沪一带的拳术交流已经形成气候 今天看到一位吧友,上海精武体育会的教练,实战较多! 看到这个题目,心情舒畅了很多,之前在微信群,尤其南方江浙沪,一带的传人!他们的太极推手交流已经形成规模,已经变得常态化! 图中左一,太极拳大吧主童话,一身心意功夫,功力了得,我与童话在上海见面,聊到凌晨三点多! 左二,上海太极拳爱好者,组织了无数的太极**流活动。 图三,吴式太极拳传人,我与其推手较量,一身柔化功夫也让我大开眼界。 上海有人民公园推手角,定期周边的民间高手都会到那交流,摸手! 我以前认为形意拳发展的好,但是现在想想,不是,形意故步自封的境界,比太极还要更甚一些。 我看到浙江的一位老师,去上海,去江苏,去北京,目的就是与人交流。 桂林的一位老师每次与人交流,都被人蹂躏!但是现在在看,下盘功夫已经了得,已经开始蹂躏别人! 北京的紫竹林推手,已经形成了规模,组织!吸引了大批的人过去! 这种氛围已经形成了,那种推手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实战,但是也算是一种低层次的对抗,能够出汗,能够激发武术人对抗的意识! 形意拳传人,在抖音上也有很多实战的先行者,但是贴吧里这类人太少了! 更多的是罗罗一类,妄自菲大,阴阳怪气,一事无成的拳混子。 衷心的希望广大爱好者,多走出去,见见外面,你站在窗户前看天,永远只有窗户这么大!
再论形意拳能不能打,我的观点看法 从五年前我就忽然萌生了一种观点,到现在还没改变,形意拳的练习是一种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武术运动。 就拿三体式来说,当今来讲,传人们能站十五分钟以上的人能有多少?这是个疑问句,因为我没做过调查,手上也没有准确数据,但从我直观感受来讲,应该没多少人。 从我接触的人来讲,能坚持把五行拳每天练一定数量的人,也不多。很多人并不是偷懒,也不是意志力不够,因为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运动量。 但是练习形意拳好处确实是感同身受,尽管练了那么多拳种,仍然把形意拳当做每天必做功课来练。 我们这有形意练功,通背打人的说法,但是通背打人也仅仅是指的前几年,通背拳基本练两三个月就可以用了,但是想要走的更远,还是要通过形意的练法来修。 这是训练,再就是实战。 相比其他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的实战从技术,到战术无疑是最系统,最全的。 我们今天的实战局限于拳法实战,但从形意拳产生的背景来看,形意拳的实战在于兵器,兵器才是传统武术实战的高阶阶段。明朝的戚继光已经明确写出了,拳脚乃技击之末,用处在于勤惯手脚。 但是既然是拳,他能不能打呢! 能不能打,也是个伪命题,能打的人不练拳,也可以打,一部分人通过训练能打。所以我师父当时选徒弟时,会选择那些打过架,或者经常打架的人重点培养,这些人才是能够撑起门面的人。 所以通过练习拳术,只能让你更能打,而不是让你能打。 如果明白了我说的话,就没必要去纠结打的问题了。
我理解的形意拳力量所在 本人业余爱好者,探讨下形意拳的力量。 我在初练形意拳时,并没有按照很多人的路数来练,但是站桩自然是第一步,三体式站了一年,站走了很多人,我坚持了下来。 站桩什么好处,对于初学,站桩就可以固定你的身形,三体式站好了,打出的架子才能标准,当然这只是很肤浅的一个原因吧。 我现在三体式基本不怎么站了,原因没时间,主要还是没时间,我现在严格要求自己拿出四十分钟来练五行拳,平时工作累了,就站无极桩,我的无极桩也很简单,就是站在那感受身体的变化,体内气息的运转。 但这四十来分钟的五行拳,也很奢侈,也因为经常被身边琐事所耽误。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讲,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不能因为练拳耽误工作。 但毕竟初学的时候,练拳下了五六年的大功夫,扔下拳不练,那也舍不得。 对于形意拳的力量来源,我也一度很茫然,从腰部发力,脊椎发力,腰胯发力,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感触。 现在又对力量有了一层感触,为什么写这么多东西呢,原因是看到博博写的一点关于呼吸的看法。 不对错发表任何评论,因为不同阶段有不同理解。 之前也看到老刀在群里发问,崩拳的力量在哪。 其实力量还是来自于全身,并不在某一部位。如果想打出力量,还是要做到全身放松,身体的每一处都能打出力量。而且能够把力量压到拳头上,这就是形意拳的力量所在吧。 所以我看别人练拳,特别喜欢看那种打拳能打出松透之感的传武拳!而且能够想要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这的确很难。 但话又回来,拳不能只讲力量,但我这里只根据力量这一点来讲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