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形意☎平心
平心看待武术
一个传统武术的痴迷者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1,855
发帖数: 12,304
关注贴吧数: 76
号召爱护我们的拳术追梦者,花花或者烟烟! 咱也只能休息时间发个帖,回个贴呀 花花,烟烟可以这么说,从文字来看应该是一个小年轻! 能写,精力充沛!但是错误很多! 右右弄得都不知道叫啥好了,咱们统一,名称,花花吧!如果烟烟感觉更缺乏阳刚之气一些! 我先总结一下花花,他的语句格式,他是有标准套路的! 例如:1形意拳是。。。,然后没有就不是形意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花花的前提往往都比较片面! 2.我师傅说。。。,然后吧里几乎没人知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师傅说的好多貌似都不太对! 花花是众多传武人学习的一个缩影,他们刚开始兴趣都特别大,但是对于晦涩难懂的拳论,又理解不了,只能窥一管,不能窥全貌! 加之,被引路人,洗脑严重,所以我要爱护花花,都有这么一个过程
总结几句,练拳的常用明词吧,没想到吧里的文人知识这么匮乏 1.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 吧内文人解释,力量收起来,无限小,放出去无限大 并指出,几乎没人知道,他师傅用白话文说出来了
中午休息时间,谈谈我对老袁拳法的看法,功夫好坏要看标准 功夫的好坏,我一直秉持的观点还是在于用,如果用不上,练得再好看,也没多大作用,好看不能说功夫好,可以说练得拳架好。 之前看到一个悖论,说练了几年拳击欺负练形意的,打过擂台的人欺负吧里的人等云云,仔细推敲这些话,其实就暴露了自身的不足,等于侧面承认了自己不行! 对于真传来讲,我一直有个看法,号称得到真传的结果,不会练,不会打,不会用,那与吧里自学一党相比,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你多了一个吹嘘师爷的由头! 对于老袁来讲,他自称从师傅剑秋一脉,但他的练法有人说标新立异,有人说脱形,有人说鬼哭狼嚎,有人说内功深厚!有人说你看不懂! 无论哪种说法,我认为都不够准确,不够深入! 但有一点,老头的精神挺好的,年龄大了,自娱自乐,也没什么危害性,从他的视频来看,从学者也都是他这个年龄的老头,总得来说这叫做自娱自乐吧,瓶瓶罐罐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有人吧,故意把这种自娱自乐拔高到了一个标杆或者是大师的高度,甚至把整个贴吧的风气带坏了! 今天就从技术上来讲吧! 内这种东西是需要修的,有人说老袁的是内,咱看不出来! 我记得形意拳经里面讲述了修炼内功的方法,很简单!原话忘了,意思讲述下,大概就是要坚持练五行拳,架子要正,要有规矩,这样内劲就会自然产生,貌似叫做架正形顺,什么内自然生! 从形意拳经的角度来讲,袁师傅不是很符合要求,练习内劲有几个很难突破的大关,第一个就是顶头悬,顶头悬的基本要求要去看鸡的头,现在技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防颤摄像机架! 但是看袁师傅的头定不住,而且下巴上仰,这如果说任督二脉打通修内了,这个我不信,我相信稍微懂点内功修炼的人应该知道症结在哪里! 外形咱就不说了脱形太严重,拳术的基本要求,未见到有体现! 所以自娱自乐得了,也没必要过多的去纠结了!
练拳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下班现在场地练会!回去给孩子辅导作业
天气转暖,继续练我喜欢的小崩拳
这形意拳打的好,又短又促
形意拳的结构劲-骨劲
浙沪一带的拳术交流已经形成气候 今天看到一位吧友,上海精武体育会的教练,实战较多! 看到这个题目,心情舒畅了很多,之前在微信群,尤其南方江浙沪,一带的传人!他们的太极推手交流已经形成规模,已经变得常态化! 图中左一,太极拳大吧主童话,一身心意功夫,功力了得,我与童话在上海见面,聊到凌晨三点多! 左二,上海太极拳爱好者,组织了无数的太极**流活动。 图三,吴式太极拳传人,我与其推手较量,一身柔化功夫也让我大开眼界。 上海有人民公园推手角,定期周边的民间高手都会到那交流,摸手! 我以前认为形意拳发展的好,但是现在想想,不是,形意故步自封的境界,比太极还要更甚一些。 我看到浙江的一位老师,去上海,去江苏,去北京,目的就是与人交流。 桂林的一位老师每次与人交流,都被人蹂躏!但是现在在看,下盘功夫已经了得,已经开始蹂躏别人! 北京的紫竹林推手,已经形成了规模,组织!吸引了大批的人过去! 这种氛围已经形成了,那种推手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实战,但是也算是一种低层次的对抗,能够出汗,能够激发武术人对抗的意识! 形意拳传人,在抖音上也有很多实战的先行者,但是贴吧里这类人太少了! 更多的是罗罗一类,妄自菲大,阴阳怪气,一事无成的拳混子。 衷心的希望广大爱好者,多走出去,见见外面,你站在窗户前看天,永远只有窗户这么大!
自己玩自己的
跟24大师分享下我的看法 跟24大师分享下我的看法
看到一个瓦楞掌的词语,这个比较感兴趣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今天看到国术分析当前形势,看到后有点感触吧! 贴吧已经没落了,谁投靠谁都没多大意思,有各方势力角逐,大家看个乐子,稍微积攒下人气! 对于克罗地亚形意拳这个人吧!我与他也算在网上认识了七八年了,对他也有一点了解! 他就是一个喜欢撺掇事事情的人,喜欢挑事,喜欢离间! 比较憎恨比他强的人! 吴老师功夫比他强,因为指出了一点老哈拳的毛病,追着吴老师骂! 田老师写的技术贴比他强,因为指出了他的逻辑一点问题,追着一个七十多岁的人骂! 他喜欢哪些人,不如他的人,比如老袁,鼓吹什么高境界! 克罗地亚形意拳的一些做法,我从本心里接受不了,生活中我也会离这样的人远远的!
那些年发的狠,约的架,后果怎么样了 后来不了了之了! 网上吹吹牛得了,真要约,要有那个胆! 呼吁大家文明发言,大量吹牛!
原来老伙计们都跑到这里来争夺阵地了,后知后觉
这才是江湖,贴吧里约架的叫做打嘴炮
最近想不起什么话题,就弄一个甘于平凡的武术大师吧 老是看到什么形意拳名家,太极拳大家收徒的横幅,宣传视频,看到后总是有些莫名的味道。 以前看到过一个老师的收徒横幅,某某老师的徒弟收徒仪式。这个看到后觉得非常舒服。
双重单重!你理解对了嘛 双重这个词语的出处在太极拳论吧! 对于太极拳论的出处,年代,作者争议还是蛮大的! 但是不会早于宋朝,为什么?因为这篇文章的格式,非常类似于宋朝周敦颐先生写的太极图说! 从文章的行文风格上看,与武式太极拳家武禹襄的风格极为类似,加之这篇拳论也是从他们家出来的,究竟谁写的成了一个谜! 好多人认为双重,就是两只腿分配的力量差不多就是双重,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看到的只是一个点,没有看到一个面! 人其实是一个立体的面,如果把两只腿看做一个整体的话叫做下面,自然腿以上叫做上面,如果下面和上面一样重的话,就会僵直,所以我们练功时要求,上虚下实,这样才能轻灵。 除了上面下面,还有左面右面,前面后面,这些面分清虚实才能避免双重,而不是只看两条腿,以为自己就懂了( ̄∀ ̄)
世界拳王的躲闪,太牛
形意拳的功夫怎么看才好 1,形意拳的力量,要打出整体的爆发力,有的说六合整力,不管怎么说,如果拳力只体现局部力量,不管你练了多少年,那是不对。 2,松透劲要练出,如果看松透的话,还是看通背,练太极拳的喜欢聊松,但是往往都缺少松。松了才能透。 3,力量的来源,有的说是丹田!形意讲究应该是丹田。但是我认为丹田是中枢,力量还是在腿部蹬地的力量,所以看到能从腿部把力量打到稍节的,我认为都是练到位了的。 4最重要的还是意识,高手能够做到意在人先,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好枪法,真羡慕这练拳环境
今年目标,也别吹戒酒了,少喝酒,规律性锻炼 年龄越来越大,身上担子越来越重,建康越来越重要!
当代武术人的心态,你是这样吗 [cp]“我最近在练三步上篮。”“有本事去NBA试试。” “我最近在跑步机上跑五公里。”“得了吧,马拉松赛场上也没看到你啊。” “我最近学会自由泳,原来打腿是有窍门的”“呵呵呵,跟索普比比去。” “我最近在练拳击。”“你以为你是徐灿啊,打得过泰森吗?” 谈技术的时候,有**就喜欢忽视个体条件和现实限制,直接跳跃到让人跟几十亿最强者就比拼,进而用个体成败否认技术本身。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理喻。但这段对话上网的人一定看过。 “传统武术其实....”“去打UFC 啊!”
一代武术大家尚云翔先生,先生也是虎背熊腰
研究技术的拖拖,走到了练拳人的前面 练拳练得什么,我认为一是功力,二是技术。 功力的训练在于日常,技术的训练则更难一些。有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 什么叫做技术,平时怎么练怎么用,就叫做训练技术。除了训练技术,还要训练战术素养,意识!什么叫做一时,别人打你时,你会躲,你会反击就叫做意识。你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守,反击就叫做素养。 这些都需要平时的训练。 为什么要模拟实战,就是需要找到这种素养。
庞超的形意拳怎么样?我认为练明白了 毫无疑问,庞超是年轻一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我刚开始看韩瑜,庞超形意拳时,看的别扭。但是看的多了越发现其拳法的合理性。 河北派形意拳因为到刘奇兰,郭云深这一辈都是有八极拳的底子,风格多是卡卡卡的。 现在看到的练拳的风格都是砰砰的发力,看起来好过瘾。但是遇到阻力时,拳法的力道往往不能表现出来,我也研究了很多名家打沙袋的视频,这些比较少,需要用心找。 平时看到的拳比较有力,但是作用到沙袋上时力量完全的散了,更别说透劲了。 记得前几年,李京华给北京八卦掌那帮人讲打手把,一群老武术家都打不出力量来,当然因为没打过,不适应是一方面,但是力量打不出,这个有点大跌眼镜,我相信这些人要比我们练得要好,为什么打不好,我们要反思。 武术有的讲究,怎么练怎么用,这与演法,练法,打法的讲究背道而驰。 看了很多庞超的视频,他练得形意恰恰怎么用,怎么练,这确实走到了前面。
名师与明师? 现在很多人拜师都喜欢明师,不喜欢名师。 我对这两个名字的理解有有所区别。 我认为明师是骗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名师则更容易学到东西。 外界的明师就像你在古董市场捡漏,想要捡漏的人很多,但是jian到漏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都被骗得晕头转向。 名师则如在天猫京东买东西,东西好坏有那么多评论帮你鉴别,虽说学费贵点,但是能学到东西。 还有一点,但凡能出点名声的,那都是有能力的人。或者是功夫出众,或者是经营思路出众,能学到哪点都是福分。 所谓明师应该是繁华看劲,归隐山林的人。绝不是一事无成,自谓明师的人。 所以,你找到的明师,大部分都是功夫一般,能力了了的人。 我一直秉持的观点,没有一流的悟性,一流的身体,练不了一流的功夫。 反过来讲,有这些特点的人,他会籍籍无名?
为什么师父打徒弟可以,出去实战就不行了,这个视频完美的诠释了
挑战50岁以上的传武大师或者练习者,这个大哥62了
护心捶的用法,这些人身价得几千万了
再剪一段,yan手肱锤,这些也不是当时想的,当时一些自然反应
剪出一段来,看看是不是传统拳,炮拳,崩拳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看这小伙子解的拳,shou到了很多启发
拳击年龄大了不能玩了,62岁大叔,这体力!摒弃门派之见吾辈自强
传统武术对战泰拳最强一战,向走上擂台的传统武术师傅致敬
普及一个常识,形意拳多少年历史?拳击多少年历史?拳击现代搏击?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发个帖子纪念下,今天戒酒第四天,太不容易了
步伐露面,惨不忍睹 有人提议,走两步,但是看了一下,惨不忍睹。 步伐很难练,有教拳不教步的说法,很多人体会不到这句话的重要性,现在看来确实是教拳不教步 看步子怎么样,要看身体移动中,整体移动效果,整体移动的关键在腰部。
乱拳打死老师傅,擂台并不是绝对的
再论形意拳能不能打,我的观点看法 从五年前我就忽然萌生了一种观点,到现在还没改变,形意拳的练习是一种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武术运动。 就拿三体式来说,当今来讲,传人们能站十五分钟以上的人能有多少?这是个疑问句,因为我没做过调查,手上也没有准确数据,但从我直观感受来讲,应该没多少人。 从我接触的人来讲,能坚持把五行拳每天练一定数量的人,也不多。很多人并不是偷懒,也不是意志力不够,因为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运动量。 但是练习形意拳好处确实是感同身受,尽管练了那么多拳种,仍然把形意拳当做每天必做功课来练。 我们这有形意练功,通背打人的说法,但是通背打人也仅仅是指的前几年,通背拳基本练两三个月就可以用了,但是想要走的更远,还是要通过形意的练法来修。 这是训练,再就是实战。 相比其他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的实战从技术,到战术无疑是最系统,最全的。 我们今天的实战局限于拳法实战,但从形意拳产生的背景来看,形意拳的实战在于兵器,兵器才是传统武术实战的高阶阶段。明朝的戚继光已经明确写出了,拳脚乃技击之末,用处在于勤惯手脚。 但是既然是拳,他能不能打呢! 能不能打,也是个伪命题,能打的人不练拳,也可以打,一部分人通过训练能打。所以我师父当时选徒弟时,会选择那些打过架,或者经常打架的人重点培养,这些人才是能够撑起门面的人。 所以通过练习拳术,只能让你更能打,而不是让你能打。 如果明白了我说的话,就没必要去纠结打的问题了。
稳准狠
自身定位很重要 因为我的一个视频帖子,能引起这么长时间的讨论,也很庆幸了。有的人明着说,有的人指桑骂槐的说,有的拐弯抹角的说,其实这都无所谓,这就是网络,如果跳出来,看这一个群体,你会发现很有意思。如果以前,我会骂两句,现在会观赏里面的人心百态,如果换个角度,去揣摩下对方心态,对方经历,角色,那就真没必要多说一句话了。 传武能打吗? 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传武能不能打跟武一点关系都没有,跟人有关系。 贴吧里诸多提法,什么没有科学训练,什么保守,什么没遇到明师。 但我看到的是什么?断层!!! 不仅是好的师傅的断层,年轻一代的断层更严重。 武术这东西,没有一流的身体素质,练不出一流的拳术,这个必然的。 现在看看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尤其民间练习者的年龄段,他们都过了三十,甚至四十才练,练了几个套路,看了一点理论,学了几个典故,就开始吹牛,就开始传道,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
比武抬份子,也可以丢份子 传统武术这水很深,因为什么深呢,因为人情。有句话说的好,江湖从来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这句话越听越有味,这是老一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贴吧也是一个小江湖,虽然人不露面,但是句句确实是生活。 转了一个小视频,看样子是辟谣,被于纯海干倒的人不服,说是自己没练散打,我也没仔细看,下午有空仔细看了一下,对方确实是用的散打技术,吧友们转的帖子也看到了,他应该是从事或者练过散打。 这里面吧,他辟谣也没抓住重点,首先呢,于姓老师,说打的是国家队退役的运动员,这个我觉得不是,国家退役运动员打百姓擂台,这个怎么都说不过去。
又一位传武师傅被掀了底,我忘了谁在我的帖子里说于纯海打散打了
恭喜哈尔滨形意拳骂人被封,长期飞扬跋扈,不惯你这毛病
学习形意拳多看经典,当年还会写写画画
武术是勇敢者的运动,不是弱者的遮羞布
打下实战,恢复下体力
坚持第三天
袁林发老师作为新的标杆,要与杨海比视频,支持。。。
我理解的形意拳力量所在 本人业余爱好者,探讨下形意拳的力量。 我在初练形意拳时,并没有按照很多人的路数来练,但是站桩自然是第一步,三体式站了一年,站走了很多人,我坚持了下来。 站桩什么好处,对于初学,站桩就可以固定你的身形,三体式站好了,打出的架子才能标准,当然这只是很肤浅的一个原因吧。 我现在三体式基本不怎么站了,原因没时间,主要还是没时间,我现在严格要求自己拿出四十分钟来练五行拳,平时工作累了,就站无极桩,我的无极桩也很简单,就是站在那感受身体的变化,体内气息的运转。 但这四十来分钟的五行拳,也很奢侈,也因为经常被身边琐事所耽误。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讲,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不能因为练拳耽误工作。 但毕竟初学的时候,练拳下了五六年的大功夫,扔下拳不练,那也舍不得。 对于形意拳的力量来源,我也一度很茫然,从腰部发力,脊椎发力,腰胯发力,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感触。 现在又对力量有了一层感触,为什么写这么多东西呢,原因是看到博博写的一点关于呼吸的看法。 不对错发表任何评论,因为不同阶段有不同理解。 之前也看到老刀在群里发问,崩拳的力量在哪。 其实力量还是来自于全身,并不在某一部位。如果想打出力量,还是要做到全身放松,身体的每一处都能打出力量。而且能够把力量压到拳头上,这就是形意拳的力量所在吧。 所以我看别人练拳,特别喜欢看那种打拳能打出松透之感的传武拳!而且能够想要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这的确很难。 但话又回来,拳不能只讲力量,但我这里只根据力量这一点来讲
工作之余活动下
工作之余活动下
晚上抖一下,随时可以抖,形意劈拳
哈尔滨让我酸一下他的劈拳,既然点名了,我就说说
技术贴应该怎么看,我是这么看的
形意拳就要练得好才会有感受
很多老帖子顶上来了,一片马屁声中,都没我的留言,深思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