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章鱼咖啡 小八章鱼咖啡
关注数: 995 粉丝数: 269 发帖数: 19,676 关注贴吧数: 478
米格-29K舰载机:印度航母的“唯一”选项 据外媒报道,印度海军一架米格-29K双座舰载教练机近日因为在起飞中撞上鸟群,发动机受损,最终在印度西海岸坠毁,但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逃生。 坠机事件在印度空军和海军中时有发生,但舰载机的坠毁还不多见,这无疑给印度海军的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米格-29K是目前印度航母仅有的一款舰载战斗机,只有45架,如果不能保证较高的完好率和出勤率,将大大影响印度航母的战斗力。那么米格-29K舰载机性能如何,为何会成为印度航母舰载机的“唯一”选项?请看本期解读。 在此次坠机之前,印度海军已经发生过一起坠机事件,损失了一架米格-29K舰载机。为此,印度海军还曾公开抱怨俄罗斯制造的米格-29K舰载机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在机体结构强度、电传操控系统、发动机等系统上不尽完美,导致米格-29K舰载机着舰后机体结构和发动机受损,有的发动机甚至已经无法使用。面对印度的指责,俄罗斯却矢口否认,坚持认为问题出在印度自己身上,并要求受损的战机要由俄罗斯维修保养。这种“口水仗”或许各有现实依据,但也有互相推卸责任的可能。 米格-29是一款非常典型的中型三代战斗机。在苏联时期的设计中,它主要执行的是前线支援作战任务,而不是苏-27那样的远程制空。因此,它的机体相对较小,可搭载的油料有限,早期型号作战半径只有600公里左右,被西方讥讽为“机场守卫者”。然而,正是因为机体较小,采用了双发动机,使米格-29在上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米格设计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展制造了米格-29K舰载机。后来因为俄罗斯经济孱弱,海军舰载机需求稀少,以及苏-33舰载机胜出而停滞。 不过,这一项目在印度接收俄罗斯“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后迎来转机。当时,俄罗斯要求印度接收的航母必须配备米格-29K舰载机。在印度资金的支持下,米格-29K终于修成正果,配备了新型“甲虫-ME”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机载电子系统,采用了玻璃化座舱,使用了具有雷达吸波功能的蒙皮,而且机内燃油数量也显著增加,最大作战半径提升到了1000公里左右,基本摆脱了“短腿”战机的帽子。该机有8个外挂点,可以挂载空空、空舰、空地等各型导弹和炸弹,拥有不错的制空和制海等多用途作战能力,主要性能指标部分达到了苏-33重型舰载机的水平。现实中,米格-29K也取代苏-33舰载机,入列俄罗斯海军,成为“库兹涅左夫”号航母的主力舰载机。从俄印海军的实际运用看,米格-29K基本实现了设计性能,是一款相对不错的三代舰载机。 其实印度海军中意的舰载机很多,法国“阵风-M”、美国的F-18E/F“超级大黄蜂”、F-35B/C隐身战斗机都令印度海军垂涎三尺。但因为印度主力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以及未来的国产航母“蓝天卫士”号并未装备弹射器,只有滑跃起飞甲板。因此,“阵风-M”和F-18E/F “超级大黄蜂”两型需要弹射起飞的重型舰载机都无法登上印度航母。可以滑跃起飞的F-35B/C舰载机美国短期内又不会轻易卖给印度。所以,这些先进机型基本没有落户印度的可能。北欧国家瑞典的JAS-39“膺狮”战斗机机体小巧,尺寸紧凑,性能均衡,短距起降能力好,具有成为舰载机的潜力,也非常适合印度航母。不过,目前这款战机的舰载型号还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实际样机,如果印度不确定采购或支付研发费用,瑞典恐怕也不会自掏腰包冒险涉足舰载机这一小众市场。所以,世界舰载机虽然不少,但适合印度航母的确实不多。 印度是南亚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英国南亚殖民“遗产”的主要继承国,自独立之日起,就拥有不错的工业基础。经过70多年的发展,印度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近30年来,印度的航空工业发展成绩比较突出,不仅自行研制了中级教练机,“孔雀”直升机、LCA轻型战斗机等明星产品也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组装了大量的“美洲虎”战斗轰炸机、苏-30MKI战斗机,这都使印度航空工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因此,印度本世纪初曾研制建造了LCA舰载机型号,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试飞验证。但因为LCA是一款单发的轻型战斗机,机体空间有限,未来升级潜力不大,并且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无法达到印度海军的要求,因而被印度海军经过长期考察后拒之门外。所以,尽管面对坠机事件,印度海军牢骚满腹,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米格-29K舰载机恐怕依然是印度航母最为现实的“唯一”选项。
洋葱价格暴涨100倍:印度商贩竟戴头盔卖葱 只因怕挨打 近日,媒体报道称,印度比哈尔邦的商贩在卖洋葱时纷纷戴上头盔,以防人们在买不到洋葱的情况下情绪失控,用石块攻击。 原来,面对近期洋葱价格的大幅上涨,印度民众已经难以忍受高企的生活成本。因此,当这些分销商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卖洋葱时,由于怕排队排在后面的人们因买不到洋葱而用石块扔他们,所以戴上了头盔防身。 洋葱涨价100倍 不就是买个洋葱吗,为何如此大动干戈? 原来,今年印度的洋葱价格涨得实在有点高,在很多地方,一公斤洋葱的价格甚至相当于普通员工半日乃至全天的薪水,这让普通人实在无力承担。而洋葱又是印度和南亚人的必备食品,堪称“国民蔬菜”,饭桌上不可或缺。 在南亚,无论是印度的酸豆汤、孟加拉国的香饭还是巴基斯坦的咖喱鸡,用料都不能少了洋葱。 洋葱在南亚人的食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洋葱不仅有提振食欲和开胃的作用,还具有除湿、杀菌、预防疾病等功效,加之通常说来洋葱产量高、价格便宜,也被称之为“穷人的蔬菜”。 但今年不一样了。由于去年气候干旱以及今年季风雨延迟,再加上随后的洪灾,印度洋葱大幅减产,库存锐减35%。天灾不仅导致了洋葱减产,还影响了洋葱的运输和储存。 今年8月起,洋葱价格从每公斤25印度卢比(约合2.5元人民币)左右开始一路攀升:尽管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洋葱价格有回头的趋向。在印度一些地方,每公斤洋葱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65卢比(约合16.5元人民币)。而就在去年,印度部分地区的洋葱价格曾一度跌至每公斤1卢比,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内,以最极端情况计算,洋葱价格上涨了百倍。 洋葱价格高涨让普通民众无法承受,其价格坚挺俨然成了印度的“硬通货”。在印度的社交媒体上,对于当前的难关有着各种幽默的解读,如戒指上镶嵌的不是钻石而是洋葱。 在印度的TikTok(抖音海外版)上,现在最为流行的一则视频是,一位路人在路上同时看到了洋葱和一叠纸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捡起洋葱就跑。 “偷菜”案例频发 洋葱价格飞涨之际,“偷菜”案例变得越来越频发。 12月初,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农民向警方报案称,自己田里的洋葱被不明人士偷走,损失可能高达3万印度卢比(约合3000元人民币)。他向警察诉说,他今年专门购买了优质的洋葱种子,想就此弥补之前种洋葱的损失,哪想在收割前被小偷光顾了。 偷洋葱并不是一个个案。印度北方邦警方近日接到一起更加离奇的报案,一位商人称自己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运往印度北方邦的一卡车洋葱失踪,货物价值约为200万卢比(约合20万元人民币)。 洋葱引发“政治危机”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近日在印度议会就洋葱价格高企进行答辩时表示:“我不太吃洋葱和大蒜,所以我并不担心。我们家都不怎么关心洋葱”。这句或许无心的回答,被截取出来在印度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印度网民愤怒。 其实西塔拉曼在发表上述言论时,正在介绍政府遏制洋葱涨价的措施。显然,部长一家人吃不吃洋葱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在民众焦虑的情绪下,把自己轻松地置身“葱”外是有风险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毛克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洋葱对印度政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通货膨胀体现的,洋葱涨价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当前,洋葱占印度反映CPI一揽子商品的比重为0.6%,占蔬菜商品的比重高达10%。 在印度,“洋葱危机”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多次上演,而且能量远远超越经济领域。 1980年印度选举时期,洋葱价格飞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控制价格不力,民众怨声载道。作为在野党的国大党领袖英迪拉·甘地抓住这一时机发起政治攻势,指控执政党没有有效控制洋葱价格,并喊出口号:“不能控制洋葱价格的政府没有权利掌控政权”,最终助力国大党把人民党拉下了台。 1998年,印度人民党在拉贾斯坦邦和新德里的地方选举中接连败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控制住洋葱价格。进入21世纪以来,也多次发生过洋葱危机,引发其国内政治动荡。 对于之前的教训,如今再次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尤其严峻的是,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降至4.5%,连续7个季度下滑,为6年多来最低水平。 宣布洋葱出口禁令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洋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去年出口量达200万吨。但今年不同了。为了稳定国内价格,9月29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禁止洋葱出口,希望以此来保证国内供应,稳定价格。但这一措施,让一直依赖印度洋葱的南亚其他国家遭了殃。 冲击最为严重的是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其每年洋葱进口量的75%都来自印度。遭遇洋葱“断供”,孟加拉国内的价格涨势自然比印度还要凶猛。 有当地菜贩表示,为了把昂贵的洋葱卖掉,他们现在可以将洋葱切开卖了,以100克、200克为单位贩卖。 此外,孟加拉国已经开始通过空运从埃及、土耳其和中国等地进口洋葱。令人惊讶的是,孟加拉国还决定从巴基斯坦进口洋葱,这是15年以来的第一次。自1971年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不佳。此次“洋葱外交”,或许可以为两国关系转暖提供润滑剂。 同孟加拉国一样,印度也开始寻求洋葱进口。印度消费者事务部长帕斯万日前表示,从埃及进口的6090吨、从土耳其进口的11000吨洋葱,将在12月15日至1月15日期间运抵印度,可解燃眉之急。 其实在当前,印度和土耳其的外交关系并不融洽,因为土耳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倒向巴基斯坦,印度政府已经取消了与土耳其的多项合作协议。 但是面对迫在眉睫的洋葱危机,印度政府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和土耳其打交道。毕竟印度执政者知道,如果不能让民众及时吃上洋葱,接下来洋葱就会让自己“泪流满面”。
印度牛肉出口遭遇“滑铁卢”,借道越南销往中国?每公斤售价35元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牛肉消费量剧增,为了满足国内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对海外牛肉的进口,据多国媒体报道,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牛肉进口国,因此牛肉生产大国都将目光望向中国市场。今年初,加拿大的牛肉失去了对华出口的资格,印度牛肉出口商以为迎来了出口的好契机,但出乎意料,今年印度的牛肉也遭遇了“滑铁卢”。外媒报道,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水牛肉出口国,由于受宗教文化等影响,印度的水牛肉大多出口国外,而中国便是印度水牛肉重要输送市场。从印度肉类与牲畜出口商协会副会长获悉,2017~2018财年,中国市场消费了超一半的印度水牛肉出口。而且,通过出口中国,印度出口商能够赚取可观的利润。 数据显示,印度的水牛肉价格已跌至每公斤3.10美元至3.20美元,而卖到中国,每公斤价格为5美元(约合35元人民币)。 不过,印度的牛肉并不能直接对华出口,只能通过第三方转运到中国。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印度牛肉不直接运送到中国?据悉,印度水牛肉曾于2001年出现过质量问题,导致失去对华出口的资格,但印度水牛出口商并没有放弃这一巨大市场。由于中国的“隐形”肉类贸易市场高达20亿美元,印度仍想方设法对华出口牛肉,比如出口越南牛肉的98%都是转运到中国。 今年中国肉类需求大增,导致包括牛肉在内的肉类进口大增,许多牛肉生产大国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印度却成了例外。据外媒报道,由于近来中国加大了肉类进口安全的排查,印度牛肉对华出口出现了大幅下滑。根据印度的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印度水牛肉对越南的出口同比下滑了34%,至20.2万吨。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今年印度水牛肉出口量为66万吨,预计今年印度水牛肉的出口将跌至六年来的最低水平。失去了最大市场的支持后,印度牛肉相关行业的利润也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印度经销商的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5%。 随着出口形势愈加严峻,印度肉类与牲畜出口商协会表示,“借道”越南的运输路线不稳定,希望获得直接对华出口的资格,以缓解中国市场肉类供应不足的问题,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性价比高”的牛肉。 不过,在多国争相向中国出口肉类的情况下,印度牛肉的出口环境恐怕很难一时改善。据报道,在中国消费者的助力下,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牛肉供应国。据中国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牛肉量超过20万吨,同比去年激增73%。 除了澳大利亚,南美地区的阿根廷也在积极对华出口。数据显示,在今年1~7月,阿根廷对华出口了价值8.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的牛肉,比2018年全年的牛肉收入还高。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牛肉在中国市场卖疯的同时,却被曝出了惊人丑闻。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经过普华永道对中国市场的调查,有半数的澳大利亚牛肉并不是“真的”,每2公斤就有1斤是“假货”,是由猪肉、鸭脯肉或马肉冒充的。有分析指出,这次丑闻很可能让中国买家对澳洲牛肉望而却步,转而寻找其他出口国,届时中国牛肉进口市场格局或迎来新的变化。
洋葱正让印度人 “泪流满面” 洋葱对印度政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通货膨胀体现的,洋葱涨价推动CPI上涨,老百姓的生活痛苦程度也随之升高 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降至4.5%,连续7个季度下滑,为6年多来最低水平。 ] “我不太吃洋葱和大蒜,所以我并不担心。我们家都不怎么关心洋葱。”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近日在印度议会答辩时表示。 部长这句或许无心的回答,被截取出来在印度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印度网民愤怒。 背景是今年印度的洋葱价格涨得实在有点高,在很多地方,一公斤洋葱的价格甚至相当于普通员工半日乃至全天的薪水,这让普通人实在无力承担。而洋葱又是印度和南亚人的必备食品,堪称“国民蔬菜”,饭桌上不可或缺。 其实西塔拉曼在发表上述言论时,正在介绍政府遏制洋葱涨价的措施。显然,部长一家人吃不吃洋葱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在民众焦虑的情绪下,把自己轻松地置身于“葱”是有风险的。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毛克疾表示,洋葱对印度政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通货膨胀体现的,洋葱涨价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当前,洋葱占印度反映CPI一揽子商品的比重为0.6%,占蔬菜商品的比重高达10%。 真人版偷菜上演 在南亚,无论是印度的酸豆汤、孟加拉国的香饭还是巴基斯坦的咖喱鸡,用料都不能少了洋葱。 洋葱在南亚人的食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洋葱不仅有提振食欲和开胃的作用,还具有除湿、杀菌、预防疾病等功效,加之通常说来洋葱产量高、价格便宜,也被称之为“穷人的蔬菜”。 但今年不一样了。由于去年气候干旱以及今年季风雨延迟,再加上随后的洪灾,印度洋葱大幅减产,库存锐减35%。天灾不仅导致了洋葱减产,还影响了洋葱的运输和储存。 今年8月起,洋葱价格从每公斤25印度卢比(约合2.5元人民币)左右开始一路攀升:尽管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洋葱价格有回头的趋向。 根据印度消费者事务部在12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在印度果阿,每公斤洋葱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65卢比(约合16.5元人民币)。在印度大多数城市,洋葱在零售市场上的报价都在100卢比以上。就在去年,印度部分地区的洋葱价格曾一度跌至每公斤1卢比,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内,以最极端情况计算,洋葱价格上涨了百倍。 虽然此次价格上涨很大程度是“天灾”,但是人为因素并不可忽视。 价格的暴涨,暴露了印度农业靠天吃饭的现实,抗旱和抗洪能力均非常脆弱——风调雨顺则丰收,遭遇灾害则收成下降乃至于绝收。印度“国家园艺协会”的数据显示,印度每公顷土地平均出产洋葱14.2吨,远低于中国的22吨。 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如果运输和仓储有保证,也可以部分缓解供需的不平衡情况。 洋葱价格高涨让普通民众无法承受,其价格坚挺俨然成了印度的“硬通货”。在印度的社交媒体上,对于当前的难关有着各种幽默的解读,如戒指上镶嵌的不是钻石而是洋葱。在印度的TikTok(抖音海外版)上,现在最为流行的一则视频是,一位路人在路上同时看到了洋葱和一叠纸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捡起洋葱就跑。 洋葱如此值钱,自然有人开始动起了“偷菜”的主意。 12月初,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农民匆匆忙忙跑到警察局,报告自己田里的洋葱被不明人士偷走,损失可能高达3万印度卢比(约合3000元人民币)。他向警察诉说,他今年专门购买了优质的洋葱种子,想就此弥补之前种洋葱的损失,哪想在收割前被小偷光顾了。 偷洋葱并不是个案。印度北方邦警方近日接到一起更加离奇的报案,一位商人称自己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运往印度北方邦的一卡车洋葱失踪,货物价值约为200万卢比(约合20万元人民币)。警察自然不敢轻视,不久就找到了涉事卡车,只不过彼时车内空空如也,司机以及车内“价值连城”的洋葱却不知所终。目前警方已对案件展开调查。 洋葱的内政外交 在印度,“洋葱危机”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多次上演,而且能量远远超越经济领域。 1980年印度选举时期,洋葱价格飞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控制价格不力,民众怨声载道。作为在野党的国大党领袖英迪拉·甘地抓住这一时机发起政治攻势,指控执政党没有有效控制洋葱价格,并喊出口号:“不能控制洋葱价格的政府没有权利掌控政权”,最终助力国大党把人民党拉下了台。 1998年,印度人民党在拉贾斯坦邦和新德里的地方选举中接连败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控制住洋葱价格。进入21世纪以来,也多次发生过洋葱危机,引发其国内政治动荡。 对于之前的教训,如今再次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尤其严峻的是,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降至4.5%,连续7个季度下滑,为6年多来最低水平。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洋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去年出口量达200万吨。但今年不同了。为了稳定国内价格,9月29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禁止洋葱出口,希望以此来保证国内供应,稳定价格。但这一措施,让一直依赖印度洋葱的南亚其他国家遭了殃。 冲击最为严重的是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其每年洋葱进口量的75%都来自印度。遭遇洋葱“断供”,孟加拉国内的价格涨势自然比印度还要凶猛。有当地菜贩表示,为了把昂贵的洋葱卖掉,他们现在可以将洋葱切开卖了,以100克、200克为单位贩卖。 为了显示与百姓同甘共苦,孟加拉国总理办公室在11月宣布,就连总理哈西娜也开始“戒洋葱”。发言人说,“她的膳食堪称寡淡无味,因为半片洋葱也没加。” 当然哈西娜也并不是消极抵抗,她已经指示,通过空运从埃及、土耳其和中国等地进口洋葱。令人惊讶的是,孟加拉国还决定从巴基斯坦进口洋葱,这是15年以来的第一次。自1971年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不佳。此次“洋葱外交”,或许可以为两国关系转暖提供润滑剂。 在印度,洋葱出口量只占其总产量的一小部分,约为10%到12%。因此禁止洋葱出口并不能解决大问题。在国内供应不足背景下,印度只能和孟加拉国一样通过进口弥补不足。 印度政府此后宣布从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和埃及进口10万吨洋葱。印度消费者事务部长帕斯万日前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从埃及进口的6090吨、从土耳其进口的11000吨洋葱,将在12月15日至1月15日期间运抵印度,可解燃眉之急。 其实在当前,印度和土耳其的外交关系并不融洽,因为土耳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倒向巴基斯坦,印度政府已经取消了与土耳其的多项合作协议。 但是面对迫在眉睫的洋葱危机,印度政府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和土耳其打交道。毕竟印度执政者知道,如果不能让民众及时吃上洋葱,接下来洋葱就会让自己“泪流满面”。
韩国瑜团队公布蔡英文“政绩清单”:为台湾经济“断舍离” 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打得正热。国民党参选人韩国瑜团队近日公布了一份蔡英文“政绩清单”。不过这份清单跟蔡英文自己吹嘘的经济表现大相径庭,其中很多指标,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比如,蔡英文一直强调台商资金不断回流,从最初的2000亿新台币,喊到了7000亿新台币,结果被民代爆料,目前为止,一分钱也没见着。而另一方面,最近两年内台湾有多少公司解散了呢? 2018年全年,岛内超过3万家公司解散,创近十年新高,较前一年大增了30.9%。2019年刚过完的三个季度,解散的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按照这个趋势预估,今年解散的公司很可能升至4万家。两年加起来,在台湾,“黄了”近7万家公司! 再比如,去年岛内歇业的工厂逼近4000家,较前一年大幅增长45%。今年有多少呢?前三季度较去年同期又增长10%。 近7万家公司解散,近一万家工厂歇业,台湾经济形势不仅闷,更加凉,不仅现在凉,未来趋势更让人心寒。 在韩国瑜团队的爆料中,还包括出口订单数量、制造业生产值、景气灯号、上市公司盈利数据、未满30岁者实际收入、放“无薪假”的企业等多个关键经济数据。 这些数据的共同特征是“负增长”“衰退”和“减少”。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蔡英文执政三年多,正在为台湾经济“断舍离”,正在为台湾老百姓生活和钱包打造另类的“极简主义”。 面对竞争对手的质疑和批评,蔡英文的口头禅,叫“唱衰台湾”;而蔡英文和民进党正在干的事儿,叫“做衰台湾”。 在这样的形势下,台湾的本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无论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无论对搞不成的“台独”、还是对无法逃避的统一,都在日趋亏损。
乌克兰有望从东部第二处地点撤军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10月31日说,乌方有望11月4日从东部地区第二处地点撤出军队和武器。   多家媒体报道,如果撤军顺利,讨论乌克兰东部冲突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有望再次召开。   从东撤   泽连斯基当天在首都基辅会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他随后告诉记者,乌克兰11月4日起将从东部第二处地点、即彼得罗夫斯科耶地区撤军,前提是东部地区停火协议得以继续执行。   两天以前、即10月29日,乌克兰外交部长瓦季姆·普里斯泰科说,乌方当天依据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达成的协议,开始从东部佐洛托耶地区撤军。   三方联络小组由乌克兰、俄罗斯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代表组成。欧安组织特别代表马丁·萨伊迪克10月29日说,乌克兰东部冲突双方准备从佐洛托耶撤军是“前进了一大步”。   泽连斯基竞选总统时承诺,将探寻和平结束东部地区冲突。多家媒体10月31日报道,如果乌方完成从东部两处地点撤军,有助促成“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再次召开。   2014年6月,法国方面当时借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机,邀请俄罗斯、德国、乌克兰领导人在诺曼底就乌克兰局势首次磋商。上一次“诺曼底模式”峰会201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 10月6日,民众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独立广场举行集会示威。乌克兰多地民众6日举行集会示威,反对总统泽连斯基同意“施泰因迈尔模式”文本,单方面从顿巴斯地区军事接触点撤军。新华社发(谢尔盖·斯塔拉斯坚科摄)   向西看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0月31日晚些时候告诉媒体记者,俄方希望泽连斯基履行撤军承诺。   缘于克里米亚2014年经由公民投票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东部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俄乌关系持续紧张。   泽连斯基当天告诉北约—乌克兰委员会,乌方希望就加强国防实力与北约深化合作,以应对“当代威胁”。他说,乌克兰准备推进改革,以达到加入北约的“标准”。他先前多次说,乌克兰加入欧洲联盟和北约的目标不变。   另外,泽连斯基提及丹麦政府前一天批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指认这一项目将“加强俄罗斯”和“削弱欧洲”。   “北溪-2”项目由俄罗斯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合作建设,管道全长1200多公里。建成后,德国有望取代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欧洲转运枢纽。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0月30日抵达乌克兰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视察4艘用于黑海“巡逻”的北约军舰。   俄罗斯方面先前指认北约军舰在黑海停留时间“显著增加”,试图在黑海地区增加军事存在。
纳扎尔巴耶夫自荐斡旋俄乌关系提建议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12日提议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会晤,寻求缓和因为乌克兰东部局势而紧张的俄乌关系。 纳扎尔巴耶夫12日在首都努尔苏丹说,他建议俄乌两国总统来哈萨克斯坦会商乌克兰东部局势议题。他和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谈过这件事,对方反应积极。 纳扎尔巴耶夫说,他告诉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泽连斯基准备与普京会晤,但没有说明普京作何反应。“泽连斯基同意面对面会晤,我们现在要看普京(是否同意)。” 纳扎尔巴耶夫办公室说,他11日与普京通电话。 泽连斯基今年5月就任乌克兰总统,把化解东部冲突视为一项要务。 路透社预期,如果这类峰会得以在哈萨克斯坦举办,将为由于乌克兰东部局势等因素而持续紧张的俄乌关系带去突破。 乌克兰政府军与民间武装2014年4月在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乌克兰指认俄罗斯向东部民间武装提供武器并派兵进入顿巴斯地区,俄罗斯否认乌方说法,说只向民间武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需筹备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2日说,俄方感谢纳扎尔巴耶夫的斡旋努力,但这类会晤需要准备充足。 佩斯科夫说,这类会晤需要产生切实成果,“为了会面而会面不起任何作用……普京想要重启(俄乌)关系,但如果基辅方面不配合,便不可能实现”。 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说,目前重点是能否举办“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 法国方面2014年6月借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机,邀请俄罗斯、德国、乌克兰领导人在诺曼底首次磋商乌克兰东部局势。上一次“诺曼底模式”峰会20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 美联社报道,乌克兰政府军和东部民间武装11日各自确认,完成从东部冲突地区撤军。多家媒体先前预期,如果撤军顺利,四国峰会有望再次召开。 佩斯科夫12日欢迎撤军行动,说四国峰会举办还需更多筹备,四国总统助理开始为领导人会晤起草文件。 俄乌关系今年出现缓和迹象,包括交换在押人员
俄罗斯为何经济停滞落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个人观点,简单说来,内需主导导致俄罗斯的贫穷。 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充足的能源储备,有完备的工农业交通体系,有1亿多人口的市场。但是众所周知俄罗斯经济并不发达。 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俄罗斯是一个内需型——内需主导的闭锁经济。 其实从实物形态看,俄罗斯的经济并不落后。俄罗斯具有比较完备的经济体系,包括工业、农业和交通体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能够生产从民需品到军火包括飞机火箭的一切工业品。 但是在国际上俄罗斯确实却是一个贫穷之国。俄罗斯在国际上无力进行对外投资,无力扩张影响力和建立势力范围。因为俄罗斯没有美元,没有充足的国际货币储备。 这是由于俄罗斯一直遭遇来自美国和西方的严重的国际封锁。 这种封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封锁,另一方面是科技和技术的信息封锁。 这种封锁,使得俄罗斯除了靠自己自行研制一切必需的新技术以外,无法追踪国际技术的最新发展。二是导致其面对国际市场,俄罗斯没有足够的技术和其他购买力。 俄罗斯主要依赖出口能源换取有限的外汇。但是,俄罗斯无法左右和掌控国际能源市场,无法控制石油及天然气的市场价格。 这才是俄罗斯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副总理把独联体称之为“失败者俱乐部”,其观点惹怒俄罗斯 2019年9月27日,乌克兰负责欧洲--大西洋一体化的副总理德米特里·库列巴在接受《欧洲真理报》采访时表示,所谓独联体,其实不过是一群输家组成的“失败者俱乐部”,乌克兰不会待在那里。 目前,采访全文已经被放到《欧洲真理报》的官方网站上。根据库列巴的说法,独联体还是一群无法以文明方式分手告别的国家组成的俱乐部,这也意味着,独联体成员国没法创造任何新事物。 而乌克兰需要的,则是加入一个欧盟这样的“成功者俱乐部”。尽管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年内,乌克兰尚且没有加入欧盟的机会。 但乌克兰获得了通过努力,与欧盟成员国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机会,也就是说,未来的欧盟可能会更容易给予乌克兰欧盟成员国资格。 库列巴坚信,乌克兰一定会成为欧盟成员国,而在乌克兰努力争取的过程中,独联体不会干涉乌克兰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事实上,独联体什么都干涉不了,独联体对什么都无能为力。 乌克兰副总理发表评论后,俄联邦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委员克林采维奇立刻进行回应。克林采维奇称,库列巴副总理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 而库列巴在对独联体进行评论前,应该好好看看现在的乌克兰——这个经济衰退、人民贫困的国家,是不是国家中的失败者。 独联体是众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所组成的国家联合体,乌克兰独立后不久便成为独联体的创始成员国。波罗申科担任乌克兰总统期间,多次表示要退出独联体,但相关手续并未完成,成员国会费也拖欠了不少 “往井中吐口水”。他相信独联体国家的领导人没谁愿意跟库列巴打交道。
中国气象局: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影响安徽、江西等地农业生产 记者5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近期持续的干旱给安徽、江西等地农业、水资源等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农作物减产,麦菜播种进度延迟,水果品质下降。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介绍,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迅速发展。截至10月31日,湖北东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江西大部、浙江西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西南部等地有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其徽中部等地为特旱。 她表示,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并导致植被生态变差。高温少雨导致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先后出现农业干旱。灌溉条件较差地区的晚稻出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状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也不利于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旱情缓解,但江西、安徽等地农业干旱持续。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柑橘产区,10月柑橘类果树处于果实着色和品质形成期,江西、福建等地部分果园出现果实偏小、落果现象,柑橘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利影响。预计受干旱影响,江西省柑橘总产量下降约10%,果实品质下降明显。 专家表示,从未来10天的预报情况看,旱情没有缓解的迹象。11月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偏高,旱区一般气温偏高1℃至2℃,降水仍然以偏少为主,偏少二到五成
江西余江旱灾现场:水井已近干涸 民众饮水困难 自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遭受着旱灾考验。江西省应急管理厅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至10月初,该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约7成,排历史同期倒数第一位。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西主要江河水位持续走低,部分乡镇民众出现饮水困难,水稻、蔬菜、果业等农作物影响严重。 位于江西东北部信江中下游的余江区是该省此次旱情的“重灾区”。此前,针对余江区严重旱情,江西省减灾委、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已紧急启动省级救灾四级应急响应,并联合江西省财政厅派出工作组赶赴余江区等地查灾核灾,指导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当日,中新网记者赶到余江区平定乡洪万村山底小组时,一辆摩托三轮车满载两大桶清水而来,早已在村口等待的村民们忙着用自家扁担和水桶接水挑回家。 事实上,如此场景,在洪万村已连续上演了十多天。“平定乡将近3个月没有一点有效的降雨,干旱非常严重。”余江区平定乡乡长万红菊介绍说,目前,该乡有4个自然村,1600余人出现饮水困难,“我们按照一个自然村每天4趟8桶的送水量,并计划在饮水困难的村庄打深水井。” 有村民拿着一根竹竿伸进该村一口7米左右深的水井中,取出后只有高约8厘米的水痕迹。 记者在洪万村看到,车辆驶过村口粘有黄泥巴的水泥路上,扬起的灰尘随风起舞;有村民拿着一根竹竿伸进该村一口7米左右深的水井中,取出后只有高约8厘米的水痕迹。 “以前没愁过生活用水,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希望老天爷快点下雨!”长久的干旱令55岁的洪万村村民吴里桂颇为苦恼,她比划着向记者表达“天降甘霖”的期盼,“淘完米的水留着洗碗用,洗完脸的水留着洗脚,衣服只能去外面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