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眼皮大灰狼 蓝眼皮大灰狼
我嘚呀一楽
关注数: 2 粉丝数: 29 发帖数: 15,017 关注贴吧数: 5
远离这三种人,哪怕他对你恩重如山。 管仲临死前,齐桓公去请教未来之路。管仲说,在您的放权和我的管理下,齐国已屹立世界之颠,但需要保持。所以我死后,请你离那三个东西远点。 管仲所谓的“三个东西”就是齐桓公最宠爱的三个人:易牙、卫开方、竖刁。三人对齐桓公可谓是忠心耿耿,几乎恩重如山。齐桓公有次对易牙说,大王我什么都吃过,就是没吃过人肉。晚饭时,易牙就端上一盘肉,齐桓公吃了后大赞爽口过瘾,问是什么肉。 易牙回答,我儿子的肉。齐桓公感动的稀里哗啦。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不远万里来到齐桓公身边,全身心侍奉。齐桓公曾问他,你远离故土,抛弃父母妻儿,难道不想念他们吗?卫开方回答,这一切跟您一比,就是粪土。齐桓公为之哽咽。而另外一个叫竖刁的,自愿阉割自己来宫中伺候齐桓公。齐桓公始终把这三人当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今管仲却让他远离,自然莫名其妙。 管仲解释道:“人性都是自私的,然后是爱自己的妻儿,然后是爱自己的父母。竖刁把自己给阉割了,对自己都敢下狠手,何况对别人?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何况对别人?卫开方连自己的妻儿都肯抛弃,何况别人?”齐桓公说,“这才说明他们对我恩重如山,高风亮节呢。”管仲说,“胡扯,您将来会把位置传给儿子,还是传给一个陌生人?”齐桓公说,当然是传给儿子。 管仲说,人爱自己胜爱别人,这是天性。如果有人爱别人胜于爱自己,那就是伪,就是违背天性,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要离他远点。因为一个人没有人的性情了,那和禽兽就无异,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当然,齐桓公对管仲的这段话大大不以为然。管仲死后,他继续宠幸这三人,结果是,当他生病在床,无可救药时,三个高风亮节的人发现效忠他已不能带来利润,立即锁闭宫门,活活饿死了他。 我们经常听到好人好事,其中有一种好人好事是,抛妻弃儿去养活别人的妻儿,拯救别人而割自己的肉。乍一看,让人感动,细思一下,就会感觉极为恐怖。 一个人要畜牲到何种地步,才会做出这样不近人情的事来? 很多年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都知道了大禹的这一无私事迹,大舜命人把大禹事迹传播四海,打出口号:学习大禹好榜样,忠于治水忠于舜。 舜的臣子彭祖撅嘴摇头,对舜说,大禹治水真就这么刻不容缓?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 舜说,他太忠于祖国了,太无私了,他是伟人。 彭祖说,我看他是个伪人。人爱自己,爱亲人,天经地义。他却不爱,这人要么是白痴,要么就是大奸大恶,要么是他老婆太难看。 舜不同意。 几年后,大禹挟着治水的威望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口碑,把舜逼下台,成为华夏之主。 所以请注意你身边不近人情的人,尽量远离!
高人用一笼包子讲清何谓供给侧改革…… 孙立平 韵华文化传播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去芜湖。芜湖有一家据说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包子铺。一天早上,朋友带我去那里吃包子,就联想到现在人们讨论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所以,回来就写了一篇长微博。 后来觉得当时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现在重写一遍。现实是:很多包子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 于是,从需求侧做文章,号召人们买包子,并促进包子外销。但从效果看,人们买包子还是不踊跃,而且外销也基本饱和了。这意味着在需求侧做文章的空间已经不大。 于是,目光转到了供给侧。一看供给侧,问题来了。原来包子做的就有问题,好吃的包子很有限,无法下咽的包子做了一堆。 这样,新的思路就有了。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或不做无法下咽的包子(即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去库存,消灭过剩的产能)。 这个思路对不对呢?当然对。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大量的好吃的包子做出来了,结果销量还是没增加多少,很多人还是不买这包子,而是弄两个馒头夹点咸菜就完了。 一问,问题清楚了。你们为什么不买包子吃馒头?因为我们买不起,包子10块钱一个,这一笼就100块(夸张点,为了好算账)。而馒头5毛钱一个,两个一块钱就搞定了。嗯,看起来还是需求的问题。但需求的问题在哪呢?哦,对了,价格,价格,10块一个包子实在是太贵了。 于是,找到了老板:你的包子卖得这么贵,怎么行啊?降降价,销路不就上去了吗? 但没想到,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也知道这包子贵啊,我也知道10块钱一个包子人们买不起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个包子里,税就占了5块。原料面肉菜虽然不贵,可运费贵啊,每个包子物流的成本就合一块钱,房租一块钱,再加上人工还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费用,你知道我一个包子才赚多少钱吗?两毛钱!我怎么降这个价啊。 现在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了吧?就在供给和需求的中间地带。由于这个中间地带的扭曲,就造成了我说的,企业生产什么什么不挣钱,消费者买什么什么贵的不得了。结论是什么?就是我前些天说的:只有疏通中间,才能打开两侧(供给与需求)。 点评:孙教授的结论,帮他诠释一下:所谓中间地带的问题,理解有两个,一是政府税收和社保缴费过高,让企业无法生存;二是垄断国企占有太多的社会资源而效率又太低,靠价格垄断生存,抬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 如国际油价由140多美元跌到了现在20多美元,可是国内汽柴油价格仅仅下跌了约30%,是美国的2倍多,政府和垄断国企都得利,但抬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样的,房价这么高,土地和税费占了大约70%,这个钱都被政府拿走了,而高房价带动了几乎所有物价的上涨,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所以,政府应减税降费。媒体炒作的所谓供给侧改革,纯粹是瞎忽悠!泱泱大国,每年培养出的博士全世界第一,为何不搞点有意义的发明、创新呢?
新能源车骗补 国家看不下去了   国家及地方动用大量“真金白银”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些人垂涎的蛋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井喷式增长,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3万辆,同比增长34%,而此时电动车“骗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日前,有媒体报道称:   部分电动车厂和租赁运营公司,以循环使用电池组装配整车方式,以少充多,骗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量补贴。   针对这个问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1月23日说:   将联合相关部委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实的骗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据新华社报道,楼继伟是在23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楼继伟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步并不晚,但在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仍然缺少重大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创新精神。   楼继伟说,消费补贴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场,但长期执行消费补贴,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形成新的产业过剩。   楼继伟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的报道:   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现象,曾经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2009~2012年,随着“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等刺激消费政策的推出,在家电甚至汽车行业中,利用虚假客户信息、多报销量,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市场虚假繁荣的假象,而且也令一些厂家盲目扩产,一度造成行业混乱的局面。   “如果‘骗补’现象出现在运营车辆中,这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汽车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楼继伟同样做出解读和预测,“财政部将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突出对优势企业的支持”,他说要结合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上,大幅度提高标准。   楼继伟说,过去几年财政部在努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机制,已经有成型的思路。对这个政策有信心,将加快建立该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植力度不会断档。   
发改委狠狠扇了“依法治国”一个大耳光 @国家发改委:【成品油价格要兼顾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于60%,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应当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合理水平,以维持一定比例国内产量。从消费角度看,油价偏低不利于节约资源和新能源发展,应当通过价格和税收手段促使更多的人节约用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国际油价再度快速下跌。截至2015年12月14日收盘,WTI原油跌破35美元/桶,为2009年1月来首次以来新低。 布伦特原油跌破37美元至36.50美元,创自2004年以来新低。 也就是说,按照2013年发改委完善后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中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10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油价该降了。 然而,发改委确定,为了“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2015年12月15日24点的油价不做调整。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国家部委制定的规章和条例(包括“通知”)实际上已经具有法律效力,在修改之前就应该照章行事,而不能找个理由就随心所欲。 依法治国,并不是说只有老百姓要遵守法律,法律的制定者就可以例外。发改委这样任性地违背现有的规章,是公然抽了依法治国一个耳光, 顺便还问一句:国际油价下调了,国内不下调,油企相对多出来的收入会到哪里去?会拿出来“治理大气污染”吗? 发改委称不降油价是为了限制车辆使用,这需要有数据依据才行,如果通过限制油价的方式,可以达到显著的控制车辆出行的效果,那么就可以通过不降油价来限制车辆出行;相反,如果没有显著效果,就不能通过这种借口达到不降油价的目的。 强烈呼吁发改委将有关油价和车辆出行数量的相关性研究性报告结果公布于众,否则发改委有渎职和滥用名义盈利的嫌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