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大黄蜂 辉煌的大黄蜂
关注数: 35 粉丝数: 65 发帖数: 2,013 关注贴吧数: 16
治疗由内病引起的金鱼肠炎+失漂+竖鳞用药小归纳 不是绝对哈 请大家参考把握 治疗剂量都是大鱼的 小鱼酌情把握 1 复方磺胺甲恶挫片 一天一片爆氧药浴或者药饵投喂 2 盐酸左氧氟沙星1片+氢氯噻嗪片1片 药浴或者药饵投喂 3 网友配置的中药方,经过试验,肠炎阶段100%成功,也能治疗70%失鳔,和50%的炸鳞 大黄2 白头翁2 黄柏2 当归2 白芍2 槟榔2 大青叶2 秦皮2 淡豆豉2 黄连1 葛根3 方解:1.大黄是导滞的,就是让鱼把排便,肠炎通便是最紧要的事情。 2.黄连 黄柏消炎解毒,配合在一起可以解血中的毒素。对于炸鳞的鱼肾脏已经不能完全给血液过滤干净毒素了。 3.当归 白芍,用于加强血中抗体的吞噬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4.白头翁:杀灭肠道里的原虫 5.秦皮:杀灭嗜水气单胞菌 6.大青叶,抗病毒 7.槟榔杀灭,体内寄生虫 8.葛根,对于载头的鱼,这个药很重要。 9。淡豆豉,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炸鳞的愈合 具体用法,3克上述药粉,加5ml冷水浸泡1小时,加50ml开水泡开,自然冷却后泡上浮饲料喂鱼。若鱼胃口差用牙签喂。剩下的药汤放冰箱冷藏保存,可以用48小时,每次3-5粒,更具气温决定投喂次数。 若鱼拒食,用每10升水5克药粉,也是冷水浸泡1小时,开水泡开,自然冷却后加入泡鱼的水中,药渣还可以冲泡2次,自然冷却后兑入,在水中打氧,鱼通过喝水,腮的过滤也能吸收一部分有效成分,直到能进食,再改用泡饲料的方法投喂。
渔友治疗烂鳃经验方法收集帖 第一贴 烂鳃病烂鳃病一直都是困扰众多金鱼爱好者的病症之一,其成因有寄生虫性的,也有细菌性的和霉菌性的。但是要在普通家庭里面分辨出引起烂鳃病的病原体,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的感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手,也只能凭借肉眼,简单地把鳃丝腐烂,变为黄绿色的烂鳃症归纳为细菌所引起的,而鳃丝苍白,像贫血一般的症状则划分为寄生虫性烂鳃。虽然这样区分有其道理,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在很多时候,鱼类的烂鳃病往往是由寄生虫和细菌所共同引起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是单纯地区分病因并加以治疗的话,就会使辩症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成功率大打折扣了。至于用药方面,建议最好还是采取“内服外消”的办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把病鱼放入浓度为3%的盐水当中浸泡10-15分钟,具体时间要根据温度和鱼的体质状况而定。笔者长期以来都习惯使用高浓度盐水进行鱼病的治疗,也发现了一点规律:鱼眼的清澈程度往往是身体状况的直接反映。当鱼刚刚进入盐水当中时,鱼眼是清澈透明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眼就会慢慢地变得混浊,甚至发蒙,发白,这时候就意味着鱼就快不行了,必须立即取出并放回清水当中,给鱼一个喘息的机会。所以,在采用3%浓度盐水浸泡的过程当中,对于没有经验的朋友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注意观察鱼眼的变化,鱼眼发蒙了就不要勉强地继续进行下去,如果等到鱼眼发白,那时就回天乏术了。使用盐水的目的,是因为它具有多效性,即浓度为3%的盐水既能杀虫也能杀菌!这是因为引起细菌性烂鳃病的纤维黏细菌在浓度为0.7%的盐水环境当中就难以,3%的浓度已经远远超出其承受极限生存,而且此浓度的盐水对引起鳃霉病的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样地,对于绝大多数的寄生虫而言,在这种环境当中也会被杀死。一举多得!其实像盐水一样的药物还有很多种,像福尔马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因为一般家庭较难取得,剂量的计量也比较麻烦,所以就不作详细介绍了。此外,盐水浴最起码是每天一次,或者是早,晚各一次,并连续地进行五到七天的时间。大概在盐水浴之后的第二或第三天,我们就应该给鱼喂一点药饵。尽管说患烂鳃病的鱼不适宜喂食,否则会加重鱼的负担。但是在进行盐水浴之后的第二至第三天的时间,鱼的病情一般都会得到缓解。而且,为了使金鱼能够吃到一点药物,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内服药主要以杀菌药物为主,这是因为有研究表明,引起烂鳃病的细菌会从腐烂的鳃丝进入血管并随着血液的循环而感染内脏器官,因此,内服杀菌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药饵的制作可以参考之前的介绍。当然,如果能够内服一些中药进行治疗那是最好不过的,本人近两年以来一直都是使用三黄散(国标渔药,主要成分是:每一百克含黄芩30克,黄柏30克,大黄30克,大青叶10克)治疗金鱼的细菌性疾病,当然也包括烂鳃病,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而且与其它化学药品相比,其安全,低毒,无残留,副作用小等特点,相当值得推广,特别适合一般家庭的使用,省却化学药品剂量的计量麻烦。对于更高级的爱好者或经验丰富的人而言,也可以分别针对细菌或寄生虫进行药浴或长时间的药物泼洒治疗,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能够准确确诊病因的基础之上!治疗细菌性烂鳃病最常用的药物是利凡诺,不过在使用过程当中一定不能添加氯化物,包括食盐和粗盐!这是配伍禁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据我观察发现,现在在各大的金鱼网站或论坛上,有很多人在进行鱼病治疗的时候,往往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往水中加盐的,或者是人云亦云,别人说药浴的同时需要加盐他就真的加盐,也不想想能否加盐,为什么要加盐,添加多少的盐才能发挥功效。这样一来,不但完全没有目的性可言,而且也不考虑药物的拮抗性和配伍禁忌,这样做非常不好!除此之外,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戊二醛等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疗效也相当不错,只是在使用上必须要注意剂量的计量,否则很容易就会造成死鱼事故的发生。至于杀虫药,可以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前者是起杀虫作用的主要药物,后者是敛剂,主要作用是增加药物的通透性,起辅助作用。敌百虫也是杀虫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必须注意不能在碱性环境条件下使用,也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否则就会生成剧毒敌敌畏。如果使用菊酯类或阿维菌素一类的药物进行杀虫治疗,同样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剂量稍稍增大即可引起鱼类的死亡。因为这些药物的操作难度较大,取得也不容易,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所以就不作详细的介绍了
金鱼部分常见病诊疗方法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部分常见鱼病诊疗方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仅供参考 若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鱼病行为现象初判断 1异常行为呼吸急促、鳃盖张开、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体外寄生虫及鳃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2 异常行为 鱼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动迟缓。 可能原因缺氧、换水不当引起不适。 处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药物,预防病菌乘虚而入。 3 异常行为 显色度差、颜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质适应不良,pH振荡引起。 处理方法维持水质稳定,艳红素添加于饵料中喂食,可恢复艳丽色泽。 4 异常行为 鱼只检疫及移缸,造成不适。 可能原因预防感染体表寄生虫及生理机制降低,造成不适。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5 异常行为 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肾脏炎、结核病、脑部、鱼鳔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但治愈率不高。 6 异常行为 皮肤有棉絮状物薄膜,同缸状况不一。 可能原因水霉菌感染及体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7 异常行为 体色变黑、缩鳍,鱼只无精打采,聚集缸底,并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 8 异常行为 鱼鳍破损糜烂,体表覆盖一层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霉菌及丝虫、斜管虫、指环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9 异常行为 鱼只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绦虫、吸虫。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0 异常行为 鱼体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状。 可能原因 六鞭毛虫、毛细线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1 异常行为 体色变暗背脊瘦薄,摄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 水质恶化或感染体内寄生虫。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2 异常行为 聚集缸底一角,缩鳍等体色变暗。 可能原因 pH振荡或细菌性感染及体外虫交叉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常见金鱼病诊疗方法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部分常见鱼病诊疗方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仅供参考 若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鱼病行为现象初判断 1异常行为呼吸急促、鳃盖张开、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体外寄生虫及鳃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2 异常行为 鱼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动迟缓。 可能原因缺氧、换水不当引起不适。 处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药物,预防病菌乘虚而入。 3 异常行为 显色度差、颜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质适应不良,pH振荡引起。 处理方法维持水质稳定,艳红素添加于饵料中喂食,可恢复艳丽色泽。 4 异常行为 鱼只检疫及移缸,造成不适。 可能原因预防感染体表寄生虫及生理机制降低,造成不适。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5 异常行为 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肾脏炎、结核病、脑部、鱼鳔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但治愈率不高。 6 异常行为 皮肤有棉絮状物薄膜,同缸状况不一。 可能原因水霉菌感染及体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7 异常行为 体色变黑、缩鳍,鱼只无精打采,聚集缸底,并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 8 异常行为 鱼鳍破损糜烂,体表覆盖一层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霉菌及丝虫、斜管虫、指环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9 异常行为 鱼只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绦虫、吸虫。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0 异常行为 鱼体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状。 可能原因 六鞭毛虫、毛细线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1 异常行为 体色变暗背脊瘦薄,摄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 水质恶化或感染体内寄生虫。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2 异常行为 聚集缸底一角,缩鳍等体色变暗。 可能原因 pH振荡或细菌性感染及体外虫交叉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