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道童 杏林道童
关注数: 16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538 关注贴吧数: 16
麻黄於方剂中的数学原则(香港某杂志…)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其一: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术白术。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於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於麻黄汤。术类则今人研究:二倍於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术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第二类: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2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三(古方一枚约汉制三至五两重)。九成人是作尿解,不作汗解。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麻黄二甘草二附子三,微汗解,亦有尿解者。同样是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水肿者,先汗出,再尿解,汗尿一半一半先后见之。故附子三两仅能转移麻黄一两之方向。但,二方服后人皆不虚。即麻黄二发汗所损之阳气,附子三可补之。而细辛二约可转移麻黄一之汗力。麻黄附子细辛汤,所发寒邪以少阴经为主,故细辛亦等於约束了麻黄的作用范围。牙痛,冬发者较夏发者为多,此类大部分为「牙齿的麻黄汤症」(即寒气郁闭而作痛发热,如全身之麻黄汤症者),古方以细辛嗽口,不用麻黄。亦为肾(齿)邪用细辛即可,不更用表药麻黄。小青龙则细辛、半夏同用。细辛作用在呼吸系统多,不全以 入肾经论。麻黄、地黄同用,则以麻黄一、地黄二十为原则。 如此仍稍有补性。人不虚者,可用十至十五倍的地黄。代表方剂为治阴疽之时方「阳和汤」。二黄同用,地黄药性裹住麻黄药性,发里不发表。阳和汤治骨质增生、老人鹤膝风、脉管不通之阴疽,大效,以其能扩血管、发散骨中阴实故。临床效果可优於然谷放血。因专攻在里之阴实,各类肿瘤病皆有可用之机。此非仲景法。然亦有用。《神农本草经》言麻黄「破症坚积聚」之功,於此汤中乃得实践!
要全面正确学习和理解中医还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吧!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