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白狼🌈 阴山白狼
热爱家乡巴彦淖尔,关注城市发展历程。
关注数: 330 粉丝数: 728 发帖数: 23,854 关注贴吧数: 34
2024年巴彦淖尔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4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经济运行呈现“平开中高后稳”态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8.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62.4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551.3亿元,同比增长5.1%。一、二、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6.3%、31.4%、4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4:29.2:44.4。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57.6亿元,增长7.7%;非税收入28.6亿元,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民生支出265.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9.8%。 消费市场回暖升温。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不断显效下,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5亿元,同比增长3.5%,较前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增速攀升。民生刚需类消费支撑有力。全市限上单位19类主要零售商品中,10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2.6%。其中,限上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中西药品等民生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0.4%、18.1%、15.7%,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3个百分点。流通领域呈现“两增两降”。全市限上批发业自前三季度来,保持两位数正增长,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8%;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下降12.2%、0.5%。线上销售占比提高。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同比增长87.8%,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7.8%,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平稳发展。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5.1亿元,同比增长1.8%,总量稳居全区首位。其中,进口364.8亿元,同比下降0.2%;出口80.2亿元,同比增长12%。甘其毛都口岸锚定目标,完成进出口通关过货量4071.6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进口煤炭3920.6万吨(其中AGV运量359.2万吨),同比增长7.4%,支撑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自8月份以来增速持续稳定在15%以上。三次产业投资信心持续提振。全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3.0%,较去年同期加快7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2.4%,拉动全部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34.3%,较去年同期加快25.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显现。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11个(2024年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71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35.5%,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78.3%,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0个百分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不含单纯购置)2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个数的45.9%,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拉动全部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带动作用显著。全市新能源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6%,占全部投资的35.8%,拉动全部投资增速7.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3.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8个百分点。
1-8月份巴彦淖尔市经济数据 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采矿业支撑有力。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贡献突出。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运行平稳。“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1.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增长5.9%,清洁能源增长24.9%,生物医药增长4.9%,新型冶金化工增长12.0%。重点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6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2.5%。其中,原油69.0万吨,增长65.9%;硫酸(折100%)100.7万吨,增长60.0%;十种有色金属26.8万吨,增长22.1%。 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较1-7月份提升3.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由负转正。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较1-7月份提高10.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56.5%,拉动全部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拉动有力。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73个,同比增加1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2%,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6.4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增势强劲。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9.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0.8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消费快于乡村。全市限上城镇零售额同比增长2.1%,快于乡村(同比下降10.4%)零售额增速12.5个百分点。绿色、智能商品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5.9%,智能手机增长30.2%,通讯器材类增长30.3%。新入库单位贡献较大。47户新增入库批零住餐单位完成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9.4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2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0.2%,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6.3亿元,增长5.0%;非税收入19.3亿元,增长21.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5.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民生支出140.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8.4%。
巴彦淖尔高铁站将于7月22日零时投入使用 巴彦淖尔站位于临河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首个投入使用的新建高铁站,巴彦淖尔站凝聚了所有参建者的智慧和汗水。站房采用线侧平式站型,设计新颖大气,为“几”字造型,幕墙格栅色彩取自阴山岩刻,展示了巴彦淖尔宽广博大的胸襟、拼搏奋进的姿态、深邃悠久的文化和浓郁的现代化气质,将成为城市“新地标”。该站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7998.6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3535.28平方米,站场规模5台13线,预计远期年旅客发送量将达到400万人次。站房内部设施完善,由候车厅、综合服务厅、出站厅等组成,最高可容纳1200人同时候车。站房内设3台自动售票机、31台进出站检票闸机、10台手扶电梯和5台无障碍电梯等旅客服务设施,将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品质。车站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利用无人机、BIM工况模拟等多项前沿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随着巴彦淖尔站投入使用,包银高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内蒙古西部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包银高铁全线建成后,包头到银川通行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将充分满足内蒙古、宁夏等地的旅客出行需求,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优化京兰通道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巴彦淖尔高铁站将于7月22日零时,投入使用! 巴彦淖尔站位于临河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首个投入使用的新建高铁站,巴彦淖尔站凝聚了所有参建者的智慧和汗水。站房采用线侧平式站型,设计新颖大气,为“几”字造型,幕墙格栅色彩取自阴山岩刻,展示了巴彦淖尔宽广博大的胸襟、拼搏奋进的姿态、深邃悠久的文化和浓郁的现代化气质,将成为城市“新地标”。 该站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7998.6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3535.28平方米,站场规模5台13线,预计远期年旅客发送量将达到400万人次。站房内部设施完善,由候车厅、综合服务厅、出站厅等组成,最高可容纳1200人同时候车。站房内设3台自动售票机、31台进出站检票闸机、10台手扶电梯和5台无障碍电梯等旅客服务设施,将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品质。车站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利用无人机、BIM工况模拟等多项前沿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随着巴彦淖尔站投入使用,包银高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内蒙古西部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包银高铁全线建成后,包头到银川通行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将充分满足内蒙古、宁夏等地的旅客出行需求,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优化京兰通道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油田全力推进200万吨巴彦油田建设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郭闻风 熊巧红)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位于内蒙古西部的荒凉戈壁上依然寒风料峭,钻塔林立、钻机轰鸣、红旗招展,近2000名石油干部员工奋战在生产建设现场,提速提效提控钻井生产、地面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新油田建设步伐。 在河套盆地11000平方公里土地上,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计划在2024年底前,建成产能规模达200万吨的巴彦油田。建成后,巴彦油田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油田,为国家贡献石油更多资源。截至3月底,巴彦油田已建设产能80万吨,按照两步走计划,2022年底,将建成产能达100万吨的油田。 据地质人员介绍,兴华1至兴华11油藏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单体石油油藏,资源基础丰富,目前河套盆地200万吨资源基础基本落实,他们有信心早日建成200万吨油田。 华北油田将河套盆地高效建产200万吨,作为实现“重上千万”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支撑,积极构建“新会战”模式,全力全速推进油田建设,自2017年投入勘探开发以来,创造了1年勘探突破、2年规模建产、4年连续大发现的“华北速度”。 作为华北油田新战场,巴彦油田建设打破传统油田模式,采用更加现代的“油公司”管理模式,机构更加扁平化、人员更加精简、管理更加高效,以不到100人的队伍,凝聚了2000多名参建员工,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的新路。 巴彦油田所处的内蒙古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严峻的自然环境和安全压力,极不利于施工作业。华北油田和参建队伍干部员工发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在冰天雪地中坚持生产。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底,累计开钻45口、完井45口,钻井进尺、钻机速度等均创华北油田新纪录,原油日产不断攀升。 巴彦油田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巴彦淖尔市境内,高效推进增储上产,带动生产服务需求增加,拓展了油地合作空间。油田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风光气储一体化产业,将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临河石油转运站也被列为巴彦淖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油田全力推进200万吨巴彦油田建设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郭闻风 熊巧红)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位于内蒙古西部的荒凉戈壁上依然寒风料峭,钻塔林立、钻机轰鸣、红旗招展,近2000名石油干部员工奋战在生产建设现场,提速提效提控钻井生产、地面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新油田建设步伐。 在河套盆地11000平方公里土地上,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计划在2024年底前,建成产能规模达200万吨的巴彦油田。建成后,巴彦油田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油田,为国家贡献石油更多资源。截至3月底,巴彦油田已建设产能80万吨,按照两步走计划,2022年底,将建成产能达100万吨的油田。 据地质人员介绍,兴华1至兴华11油藏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单体石油油藏,资源基础丰富,目前河套盆地200万吨资源基础基本落实,他们有信心早日建成200万吨油田。 华北油田将河套盆地高效建产200万吨,作为实现“重上千万”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支撑,积极构建“新会战”模式,全力全速推进油田建设,自2017年投入勘探开发以来,创造了1年勘探突破、2年规模建产、4年连续大发现的“华北速度”。 作为华北油田新战场,巴彦油田建设打破传统油田模式,采用更加现代的“油公司”管理模式,机构更加扁平化、人员更加精简、管理更加高效,以不到100人的队伍,凝聚了2000多名参建员工,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的新路。 巴彦油田所处的内蒙古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严峻的自然环境和安全压力,极不利于施工作业。华北油田和参建队伍干部员工发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在冰天雪地中坚持生产。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底,累计开钻45口、完井45口,钻井进尺、钻机速度等均创华北油田新纪录,原油日产不断攀升。 巴彦油田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巴彦淖尔市境内,高效推进增储上产,带动生产服务需求增加,拓展了油地合作空间。油田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风光气储一体化产业,将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临河石油转运站也被列为巴彦淖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临河区人口普查大数据来了 临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30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区常住人口[2]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总量 全区常住人口为58220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40485人,增长7.47%,年平均增长率为0.72%。 二、户别人口 全区共有家庭户[3]236835户,集体户9995户,家庭户人口为550440人,集体户人口为31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0人。 三、民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6594人,占93.9%;蒙古族人口为22922人,占3.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0人,占2.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1847人,增长6.19%;蒙古族人口增加6051人,增长35.8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587人,增长25.61%。 四、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3640人,占50.44%;女性人口为288566人,占49.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6.26相比下降4.50。 五、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9502人,占13.66%;15岁-59岁人口为398119人,占68.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4585人,占17.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548人,占12.1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02个百分点,15岁-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03个百分点。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1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426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437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54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240人增加为20546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8213人减少为1790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1115人减少为3338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9141人减少为17613人。 七、平均受教育年限[4] 全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年。 八、文盲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345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5]由5.08%下降为4.03%,下降1.05个百分点。 九、城乡人口[6]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3117人,占70.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9089人,占29.0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9959人,乡村人口减少39474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9.46个百分点。 十、流动人口[7] 全区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8]为341528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9]为191386人,流动人口为150142人。流动人口中,跨自治区流入人口为34331人,自治区内流动人口为115811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