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两两
半半两两
关注数: 2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1,778
关注贴吧数: 13
漂亮的文玩小炉子 景泰蓝的,看看什么时期
秦国建立与春秋初期,一直以实物交换及各类贝币为流通货币,秦国最早的青铜铸币出现于战国中期,我们把整个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2年这254年按照早中晚三个时段各85年来大约划分,见下图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出土秦国青铜铸币是重一两型寰钱和半两型寰钱,面文分别为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一珠和半圜,这类钱铸造稀少,钱制圆形圆孔,文字风格由最初的金文味道浓郁向率意天成的大篆文逐渐过渡,最后演变为篆隶混合的书法风格在此我们要顺便提一下秦隶的出现,秦隶又称古隶,萌芽于战国中期,是一种在木牍上书写更为便捷的书体,出土实物有青川木牍为证,青川木牍就是和青川七钱一道出土的战国中期实物资料,见下图从以上木牍图片中部分文字笔画方正,转折处见棱见角,可以看出已经深含古隶的韵味,而在秦寰钱的钱文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书风,也说明了秦隶在秦钱铸造之初就已被运用
我的咸丰宝泉当五十小型版别集藏 泉谱参照齐宗佑老先生的《咸丰钱的版式系列》 第一类缶宝 根据宝字贝部和满文变化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缶宝八贝闭口满宝正泉这种版里面还有面貌各异的一些异书版,也有叫私铸品的,往往钱型比正版官铸还要厚重,文字的书写不是很规范,铸工也粗
贝受青睐的最早货币--贝币 前几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个青铜环,上有首位相连的贝12个,正好手头上有一些各种贝类,于是精选漂亮者开始DIY
超级大鬼脸 41个小鬼摆POSS
【辨伪要以版别为基础】--从咸丰昌五十版别说起 咸丰宝昌当五十的数量在所有地方局大钱中是最多的,与源泉局当五十数量相比略多与源泉大型,与源泉小型数量差不多。铜质上有黄铜与青白铜两种,暂时没有发现红铜者。版别上咸丰泉汇载有多个品种,但版别划分不是很形象,令人不容易一目了然的记住版式特征,从而会引起一些泉友在辨伪时的误判,请看园地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chcoin.com%2Fshow-7586357-1.html&urlrefer=7495d86f59573d8ae95d137d38394c01这枚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争论呢?我觉得主要是没有把版别搞清楚,昌五十版别不同其工艺特征也有很大不同,以普通版特征去对比异版必然会产生视觉误差,前段时间泰达吧主发的那枚也是同样的争论 下面我将市面上出现频率比较多的几种昌五十版式一一列出,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基本版 或者叫正样,是昌五十里数量最多铸造最精美的铸工很精美,文字也规整,轮边和表面多打磨是这个版常见的工艺特征,可能细分的话还有一些细微差别,在此我们忽略不计,我收藏几十枚中多数为此版,选取其中六枚,左下角的是青白铜第二种:折撇咸 数量较多,与标准版相比咸字的撇不圆滑,这是最简单的辨认特征。铸工和文字整体也不像标准版那样中规中矩,记住咸字撇笔的特征就好辨认了上面链接中争论的就是此版,拿这个版式文字的精气神去和标准版对比,它自然就落下风,不少人也因此断其假,因此区别对待认真思考是必要的,此版我收藏四枚第三种:昂咸版 这种版最明显的特征是咸字撇短,咸字勾远离穿孔,似意犹未尽便折锋向上,整个咸字看上去就向上昂,记住这一点基本就可以,没必要细微处也全都对比出来,这版收藏三枚第四种:宽十版 这个版正面文字类折撇咸版,但背面五十二字扁阔,一眼不同,非常有特色,容易辨认,这种版面、轮都极少见挫磨加工,给人粗犷原始的感觉这种数量较少,只收藏两枚第五种:无勾昌版 这个版的文字笔画圆滑,很少有棱角,满文昌没有向上的勾是最显著特点,目前我手上只有这一枚,也无法对比第六种:大阔缘 文字是标准版,但边缘宽阔,特点一望而知,所见实物都称为样钱,图谱上也都标注样钱,稀少程度可以想见,目前没有收藏到,下图是网上摘取按照惯例,最后是吹哨集合,便于对比观赏
刚整理出的几个小半两 先来一枚特别规整的 2.8CM
发一个早年买的药 早年在龙之藏玩的时候网上买的,收到一看铜粉加树脂搞的字
水坑乾元折十一品 很细腻很耐看,
有一种美丽叫残阳如血 几年前得到的一坑先秦小不点,这几个都是早先留的图,留了十几个字风不错的,都已封存入册
抓住了最后一缕阳光 3.5厘米14克
三个丑陋的大泉五十 泥范的
一碗酒,七颗茴香豆---孔乙己来了 回忆当年我们一起吃过的茴香豆最大的直径0.9,厚度0.15--0.2
看嘉靖铸钱特征随想 昨晚无聊在园地信手发了一枚字根特别的嘉靖钱,就是下面这个,个别泉友看了这种面貌的钱币会以为这种痕迹是铸后加工的,其实不然,这些痕迹是铸造出来就有的,钱币的铸后加工是批量进行的,绝不会单枚加工,那太没有效率了很显然这种痕迹是母钱自身的特征范铸后遗传给子钱了,看过天工开物铸钱工艺流程图后我们知道,钱币的铸后加工主要是针对穿口和轮边,基本不会再去管地章部位和字口是否清晰,是整串一起加工的,这工字根部位的凹槽痕迹在嘉靖钱的斜立版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其它一些版式中也有出现,看下面的这两枚
铜光古拙小战半 直径2.4,重4克,小墩子一枚
面貌各异的先秦小半两集合啦 分类图就不发了,这样集中在一起更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先秦小半两的发展与变化
好好一枚八铢半两传型变成鸭蛋了
大乾元重轮当五十
精天定 下一句是烂大义
我的珊瑚珠外面是红的里面为什么是白的
没有剪子,拿刀来割布
这种厚饼子不招人喜欢
生坑的大型源五十
生坑的小型源五十
品相一般的宝德咸丰五十
这要是只鸟该多好啊
天热了,给他俩洗个鸳鸯浴
这对宣和据说也是不错滴 寄郭大字一对对钱
其实我是不想发这个隆庆的 这个钱包含了我很多的无奈,当初看见她,立即惊为天人,经过艰苦卓绝的苦战,1000块将其收编,心里那个美呀,啧啧!!俗话说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发到网上显摆一下,坏了,立刻被惦记上了,不出两天一哥们直接上门要求上手,然后潇洒的扔下15张红牛绝尘而去.......
我的咸丰泉五十大型版别系列
给大家做一个实验,多了解一下有益处 看到有泉友求助古钱币漏铜的补救办法,正好我的漏铜补救药还有一点点,我就以此做个实验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东西的实际效果,希望大家仅用于正途,下面是一枚八铢半两,我特意选取一枚边缘有缺的,这样可以证明不是调换的
{方足布}一枚少见的平阳异书 这种书写风格在平阳中算是不多见的,此品已被博宝网的大拍所选中,发出去之前纪念一下
童鞋们,排好队放学了 大的3.9 小的0.8
我有唐刀护身
相信你见过好品的燕明刀,但你见过白光的吗 与印象中燕明刀多起皮截然不同,这把通体白光,显然含锡量较高
神龟探海---切勿邪恶 整体造型像不像一只神龟
你能猜对背面吗?虽然貌似不难 已经把当五十以下排除掉了,这个钱是当年陈鸿禧前辈发布在义和泉苑的
喂-------------小鬼!!!!
貌似偶也有个苏百 品相有点过不去了
离天山远了点,都不是传世名剑
前几年扯的几匹布 有两个已经不在了,当时拍的集会图
我很想说,我不寂寞--昌五十 练习光影效果时做下的图
谁与争锋--大观双雄 三生石上尘梦醒 拈花一笑万山横
新仇旧恨之{大观折十} 早在去年已经不小心搞惨了一枚大观折十了,就是不长记性呢,这不又手贱了
往事不堪回首之道光小母 记忆已远,当年老开元正处于上升时期,盛世收藏尚未建立,在当时的一个官方拍卖中已近千元拿下这枚屁股被打了板子的小道光,当初母钱知识较少,以为这就是清母钱,在以后的日子里清母开始了她漫天飞舞的表演,随后老开元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无声谢幕,此时这枚原本看来纯洁无比的道光小母钱在我的眼里变得丑陋起来,在一次情绪不稳的时候有看到了它,恶向胆边生的我再一次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高高举起的铁锤无情砸向无辜的它,世上不在有它的存在,它牺牲了哦
嘉靖小平{记值手} 这个版略少于基础版和多数的滇版
10年前高价收入的一枚先秦六铢半两 当年气盛,从笑泉手里虎口夺食,呵呵,最终还是花落西安,给了我哥们吴大胖胖,留此图以纪念之
还凑活的几把燕刀 还有几个字形特殊的忘记扔哪里了
千年不锈的齐国贝币 这批齐国中型铜贝出于一密闭青铜容器内,保存非常完好,胎体基本没有损坏,偶然有几个带绿锈的是接触到青铜器内壁沾上的
我最漂亮的绿骨贝币 通体绿沁的骨头是在接触青铜器皿的环境里长期浸淫的结果
看看我的小道光漂亮不
我的先秦小可爱
讨论----------先秦半两什么时候开始铸造的 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
1
下一页